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675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docx

《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docx

挂篮施工专项方案改中

目录

一、编制依据、原则、范围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1

1.3编制范围2

二、工程概况2

三、施工方案综述2

四、施工生产组织机构3

4.1连续梁组织机构3

五、施工计划3

六、资源配置3

6.1施工人员3

6.2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3

七、挂蓝构造及施工工艺4

7.1挂篮选型4

7.2挂篮构造4

7.3挂篮拼装6

7.4挂篮静载试验11

7.5挂篮模板测量控制16

7.6挂篮走行16

7.7挂篮拆除17

八、技术保证措施20

九、质量、安全、环保措施20

9.1质量保证措施20

9.2安全保证措施22

9.3环境保护措施25

高邮特大桥连续梁挂篮施工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原则、范围

1.1编制依据

(1)国家及江苏省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

(2)建设单位下发的《连镇铁路先建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7)《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14)

(9)《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

(10)《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11)《DK191+574.383高邮特大桥全桥设计图》连镇施桥II-01-15-01;

(12)《高邮特大桥(32+48+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13)设计技术交底,现场施工调查报告及项目策划书,《高邮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

(2)遵守国家法律及地方政府的法规,执行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序衔接,统筹兼顾、均衡生产,努力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4)文明施工,合理规划,保护环境,杜绝污染。

1.3编制范围

DK195+574.38高邮特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段挂篮施工,包含挂篮选型,挂篮拼装、挂篮预压、挂篮行走、挂篮拆除。

二、工程概况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站前工程LZZQ-05标高邮特大桥部分桥梁工程,起讫里程为DK183+783.985~DK195+955.250(141#墩(不含)~518#墩(含)),全长12.2km。

高邮特大桥位于高邮市周山镇至卸甲镇,桥梁左临京沪高速,右平行新S237省道。

本分部共有五处连续梁分别为唐拓河连续梁、横径河连续梁、新六安河连续梁、六安河及东平河连续梁。

以上连续梁悬臂段均采用挂篮施工。

3、施工方案综述

连续梁悬臂段采用挂篮施工。

挂篮施工包括挂篮选型、挂篮拼装、挂篮预压及挂篮行走和挂篮拆除。

挂篮选型应在满足施工需要的条件下选择轻便且便于施工的构型;

挂篮在安装前应先进行试拼,挂篮拼装顺序依次为,轨道铺设、主桁架安装、后压扁担梁安装、前横梁安装及底蓝和模板系统安装,最后安装作业平台。

挂篮预压材料采用沙袋,预压分级进行并测量其变形值;挂篮行走应对锚固系统做详细检查并合理控制其行走速度;挂篮拆除顺序为,内模模板及导梁、拆除底蓝系统、拆除外模及外导梁、拆除上横梁及连接桁架、拆除后锚系统及菱形架、拆除走行钢轨。

拆除过程中有专人指挥监督。

四、施工生产组织机构

4.1连续梁组织机构

据本工程施工特点、难点及工期要求,我部组织强有力的专业施工队伍,确保工程施工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质、按期完成。

连续梁组织机构图

5、施工计划

挂篮施工从悬臂段开始到结束。

挂篮选型及设计、生产、安装共需40天;挂篮运输到施工场地4天;挂篮试拼2天;挂篮拼装3天;挂篮预压2天,悬臂段施工10天;挂篮拆除2天。

共计93天。

六、资源配置

6.1施工人员

挂篮施工成立专业施工队,参与的施工人员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10人,作业人员60人(其中:

钢筋工20人、模板工15人、张拉工10人、混凝土工15人)、监控班4人等。

6.2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

名称

单位

数量

型号

备注

菱形挂篮

4

有资质的厂家设计、制造

两对

25T汽车吊

2

QY25K

导链

20

500T千斤顶

4

YDC500Q

电焊机

8

BX1-315/400/500

100kw发电机

1

七、挂蓝构造及施工工艺

7.1挂篮选型

本工程采用菱形挂篮,重量约为45t,为轻型挂篮,适应梁宽12.2m。

在保证2.0安全系数的情况下允许施工荷载160t(最大梁重109t,120%梁重为131t),挂篮每片菱形桁架长8.8米,高3.5米,各部件采用大结点栓接拼装,拼装后二片菱形桁架间距6.2m,悬灌时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3.0,走行时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2.5。

箱梁悬臂灌注采用菱形挂篮,挂篮由模板加工厂进行加工、组装。

挂篮拼装示意图

7.2挂篮构造

挂篮为菱形挂篮,菱形桁片由2[25a#普通热轧槽钢组成的方形截面杆件构成,前横梁、底篮前后托梁均由2I36a#普通工字钢组成,底篮腹板下纵梁为I32b#普通工字钢组成,吊杆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

主桁系统重9.9t、前横梁2.86t,行走系统重4.98t、底托系统9.6t、侧模及底模重11.0t、内模系统重3.6t、端模重0.5t(估算),后连杆、滑梁、吊杆及其他吊具重6.25t,整个挂篮系统重48.69t。

7.2.1菱形挂篮主桁承重系统

挂篮主桁承重系统包括主桁与前后横梁、行走装置、锚固装置。

主桁与前后横梁

由两片外型呈菱形的桁片在其横向设置前后横梁组成一空间桁架,并在前后横梁设上下两层平面联结杆件,主桁杆件采用H型钢与两块钢板组焊成抗扭性能良好的箱形截面,横梁采用焊接薄壁方钢管组成平面桁架。

主桁节点采用销子联结,平联则采用普通螺栓联结。

这种结构达到了使挂篮重量减轻的目的,且杆件布置合理、受力均匀,较好的发挥材料特性。

挂篮行走装置

依靠葫芦牵引前支点,向前移动。

挂篮后支点设固定小车可在工字钢轨道上翼缘底面滚动前移,通过压在轨道上的锚梁与预埋在箱梁里的钢筋连接而锚固,取消了挂篮尾部配重,有效减轻了挂篮自重。

锚固装置

浇筑箱梁砼时,挂篮尾部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通过顶板预留孔锚固于梁顶上,通过千斤顶进行锚固力的转换并可调整挂篮悬臂端挠度。

7.2.2底篮和模板系统

底篮和模板系统包括底篮、外模、内模、端模和工作平台等。

模板面板厚度为δ=5㎜,模板设计均按全断面一次浇注箱梁混凝土考虑。

⑴底篮

底篮由前横梁、后横梁、纵梁组成,横梁与纵梁连接采用栓接,模板直铺于底篮上。

前后横梁通过吊杆悬吊在主桁的分配梁上,吊杆采用分段可拆卸方式以适应梁高的变化。

浇注混凝土时,后横粱设精轧螺纹钢锚固在前段已完成的箱梁底板上,减少了后横梁的挠度,并通过千斤顶施加预紧力使底模板与前段箱梁混凝土紧密贴合,确保接缝处不漏浆。

⑵外模

外模由模板、骨架、滑梁组成,滑梁用于支承模板、前端悬吊于主桁前分配梁,后端悬吊于已浇注箱梁翼板上,挂篮前移时则悬吊于主桁后分配梁,外模所有吊杆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

⑶内模

内模由模板、骨架、滑梁组成。

支承内模的滑梁前端悬吊于主桁前分配梁,后端悬吊于已浇注箱梁顶板上,箱梁腹板厚度变化引起内模顶板宽度的变化可通过横肋上设置的活动模板来实现,模板高度的变化则通过增减块板来完成,竖肋与横肋连接处设铰以利拆模。

⑷端模

采用分块钢模板以适应箱梁腹板厚度和孔道位置的变化,端模板外包内外前端,用螺栓固定,在箱梁顶板上方端模是由伸出端面的结构钢筋来固定。

⑸工作平台

在底篮两侧、前后端及外模翼板外侧设置固定工作平台,在内外和箱梁前端设置悬吊工作平台,用倒链葫芦自由升降,便于箱梁任何位置的操作。

7.3挂篮拼装

挂篮运至工地后,在墩边试拼,以发现由于制作不精确及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形所造成的问题,并根据起吊设备的额定起重量尽量拼装成组件,保证正式拼装时的顺利和加快工程进度。

7.3.1安装走道梁

首先测放轨道中心线,将轨道梁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清理整平。

按照轴线设计的间距要求铺设钢枕,保持所有钢枕在同一轴线上,平面水平。

走道梁铺设在钢枕上,相邻轨道梁的接头应平顺,不能有错台。

安装反压分配梁,走行梁锚固在梁体预埋竖向32mm精轧螺纹钢上,并配专人检查走行梁的锚固是否牢固。

7.3.2安装前滑板和反扣轮

在已安装好的轨道梁上测定距离按照图纸要求,安装并固定前滑板和反扣轮。

反扣装置按图纸要求安装好后,应利用木楔将其与轨道塞紧,保证反扣装置不转动。

7.3.3安装菱形桁架和后锚固系统

第一步:

挂篮有左右2组主桁,每组有2只桁片,先安装一侧的主桁,之后再安装另一侧。

先吊装单只桁片,将其拴接固定在滑道垫梁上,桁片两侧各拉设2根缆风绳,安装斜撑,将其临时固定好。

接着吊装同组的另外一只桁片,两只桁片之间用销轴连接起来。

缆风绳不得拆除,保证施工安全。

第二步:

一侧主桁组拼完成后,摆放桁架尾部的后锚分配梁,安装后锚固精轧螺纹钢筋。

第三步:

按照第一、二步的方法,安装另一侧的主桁和后锚固系统。

第四步:

检查菱形桁架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先安装横向联接系,再安装水平连接系,最后解除缆风绳。

第五步:

对桁架结构,包括所有的螺栓紧固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7.3.4安装前上横梁

前上横梁起吊就位后由人工辅助对位,安装横梁与桁架之间的连接螺栓。

前上横梁的顶面事先用油漆将所有前吊带的安装位置标识清楚。

7.3.5安装底模平台

第一步:

吊装前下横梁

(1)在墩旁场地上将前下横梁和吊带框提前组拼好。

(2)在前边吊带框的外侧,栓挂打梢用的钢丝绳。

钢丝绳直径不小于φ22.5mm,且应双头使用,在横梁的棱角处要用麻袋等抄垫。

(3)在前上横梁的前边吊带孔附近,栓挂1只10t导链。

(4)安装起吊钢丝绳,将前下横梁起吊至与前上横梁齐平。

将打梢钢丝绳吊挂在10t导链上,吊车缓慢松钩,直至打梢钢丝绳受力后,吊车自然脱钩。

(5)收紧导链,以调整前下横梁的高度。

第二步:

吊装后下横梁

(1)在墩旁场地上将后下横梁和吊带框提前组拼好。

(2)在后边吊带框的外侧,栓挂打梢用的钢丝绳。

钢丝绳直径不小于φ22.5mm,且应双头使用,在横梁的棱角处要用麻袋等抄垫。

(3)利用箱梁翼缘板上的外滑梁后吊带预留孔,安装栓挂10t导链。

(方法:

在梁面上摆放分配梁,通过孔洞下放一根钢丝绳,10t导链吊挂在钢丝绳上。

(4)安装起吊钢丝绳,将后下横梁起吊至0#块底板前端附近,将打梢钢丝绳吊挂在10t导链上。

根据挂篮图纸,吊车缓慢松钩,直至打梢钢丝绳受力、横梁摆正后,吊车自然脱钩。

7.3.6安装底模吊带

第一步:

通过导链调整前后下横梁,使二者处于同一标高面,且梁面保持水平。

后下横梁距梁底的预留高度约50cm。

第二步:

在墩旁场地上将底模纵梁按照设计间距提前组拼好,用联接角钢连成整体。

第三步:

将纵梁起吊,架设在前后下横梁之间,并尽量靠近边吊带框,构成临时操作平台。

第四步:

安装底模吊带

后吊挂安装:

边吊带利用吊车辅助安装,中吊带由人工安装。

吊带底孔插入吊带框内,安装销轴完成连接。

吊带的上锚固端安装前,首先对梁面进行抄平,依次安装垫梁、千斤顶、扁担梁。

前吊挂安装:

吊车将吊带从前上横梁的顶面穿入,吊带底孔插入吊带框内,安装销轴完成连接。

吊带的上锚固端,依次安装垫梁、30t液压千斤顶、扁担梁。

第五步:

千斤顶同步顶升,收紧吊带,完成与打梢钢丝绳的受力转换。

以上所涉及的吊杆均采用PVC管进行防护。

7.3.7安装并调整底模平台

继续安装剩余的底模纵梁和平台两端的限位纵梁。

纵梁与前后下横梁之间用螺栓连接。

在纵梁的下底面焊接联接角钢。

挂篮尾部的工作平台采用槽钢作为挑梁,现场可根据施工需要进行优化。

底模板单块吊装,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

模板点焊在底模纵梁上。

底模平台安装完成后,30t千斤顶顶升前后吊带,按照设计坡度和标高,将底模平台调整到位。

最后将所有的打梢钢丝绳全部拆除。

第一步:

在墩旁场地上,将纵梁按照设计间距进行组拼,焊接临时连接系。

组拼时,在销轴孔内穿入一根φ20圆钢,使3根纵梁的销轴孔在一条轴线上。

第二步:

纵梁整体起吊,将上弦杆的杆端插入与后下横梁上弦的耳板内,通过销轴连接。

第三步:

纵梁前端用钢丝绳通过导链,临时吊挂在前上横梁上。

以该纵梁为操作平台,调整前下横梁,将上弦杆的杆端插入与前下横梁上弦的耳板内,通过销轴连接。

第四步:

按上述方法安装对称侧的纵梁,最后逐根安装其余不同规格的纵梁。

第五步:

安装限位纵梁,焊接纵梁间的联接角钢,安装挑梁工作平台,组装底模板。

最后,按照设计坡度和标高,将底模平台调整到位,将所有的打梢钢丝绳全部拆除。

7.3.8安装走行系统

走行系统主要由内外滑梁、前后吊挂、走行吊环等组成。

(1)外滑梁安装

第一步:

将走行吊环提前穿挂在滑梁的后端,滑梁起吊后穿入侧模桁架的设计位置,从新增吊带孔内安装临时后吊挂。

滑梁前端用打梢钢丝绳临时吊挂在前上横梁上。

第二步:

吊车将前吊带从前上横梁的顶面穿入,吊带底孔与滑梁的前吊点用销轴连接。

松脱打梢钢丝绳。

第三步:

30t千斤顶顶升前后吊带,使滑梁保持水平。

将侧模桁片落在外滑梁上,用导链将其向前拖拉至1#块。

第四步:

安装正式的滑梁后吊挂,解除临时后吊挂,将走行吊环拖拉至设计位置,安装吊环吊带。

第五步:

解除滑梁前吊带,将滑梁沿前进方向拖拉至设计位置,重新安装前吊带。

(2)内滑梁安装

将走行吊环提前穿挂在滑梁上,滑梁起吊对位,依次安装滑梁后吊挂、走行吊环、滑梁前吊挂。

以上所涉及的吊杆均采用PVC管进行防护。

7.4挂篮静载试验

7.4.1静载试验目的

挂篮静载试验原则上以全摹拟加载为全理(即在底模、内模、外模上同时加载)挂篮的静载试验的主要目的测试挂篮的安全及稳定性。

7.4.2挂篮静载试验方法:

预压方法就是模拟该段砼梁的现浇过程,进行实际加载,以验证并得出其承载能力。

荷载按顺序逐渐增加,进行连续观测,当完成预定荷载加载后,4小时观测一次,12小时观测一次。

箱梁0#块梁段长度为10m,合拢段长度为2.0m,边跨直线段长度为7.55m;挂篮悬臂浇注箱梁最重块段为3#块,其重量为108.8吨。

内膜为定型小刚模,考虑自重为3吨,荷载总重为111.8吨,考虑安全系数1.2,所以总加载重量为111.8*1.2=134.16吨。

用砂袋加载,每个满载重量约为1.5吨,总共需要90袋,预压时随时抽检砂袋重量。

采用沙袋预压时,预压过程中如遇降雨天气,应对沙袋采用彩条布进行覆盖,以免降雨造成沙子含水率增大,反应数据不准确。

7.4.3加载方案

荷载按照,底板、腹板、翼板、进行均匀分配

1、加载程序

1)加载过程共分五级:

020%60%80%100%120%

2)第一级加载:

020%

第一级加载至20%,约22.12吨。

此时为加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20%,进行测量记录,观察行珩架受力的情况,待测量记录完成,约过2至3小时进行加载第二级荷载。

加载示意图如下:

 

3)第二级加载:

20%60%

第二级加载至60%,重约33.18吨。

荷载总重55.3吨。

加载示意图如下:

 

4)第三级加载:

60%80%

第三级加载至80%,重约33.18吨。

荷载总重88.48吨。

加载如下图所示:

5)第四级加载:

80%100%

第四级加载至100%,重约22.12吨。

荷载总重110.6吨。

加载如下图所示:

6)第五级加载:

100%120%

第四级加载至120%,重约22.12吨。

荷载总重134.72吨。

加载如下图所示:

此时为加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120%,进行测量记录,观察珩架受力的情况。

按4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顺序,进行测量观察。

挂篮观测点布置图

2、加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各个压重荷载必须认真称量、计算和记录,由专人负责。

2)所有压重荷载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3)在加载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要及时通知测量组作现场跟踪观测。

未经观测不能进行下一级荷载。

每完成一级加载应暂停一段时间,进行观测,并对挂篮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如果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太大应分析原因后再确定下一步方案。

3、砂袋卸载

卸载方案类似加载方案,只是加载程序的逆过程,卸载过程同样分四个阶段。

要均匀依次卸载,防止突然释荷之冲击,并妥善放置重物以免影响正常施工。

卸载时每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做好记录后再卸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挂篮的弹性恢复情况。

所有测量记录资料要求当天上报试验指导小组,现场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汇报。

7.5挂篮模板测量控制

悬灌段箱梁的模板全部由挂篮模板体系组拼而成,校核时只须对挂篮的模板体系进行调整。

将挂篮走行、底模和侧模拼装到位后立即将挂篮主梁系锚固并锁紧,然后对挂篮的模板体系标高进行调整校核。

对挂篮的模板体系的调整校核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步:

对挂篮底模调整校核;

第二部:

对挂篮内模和侧模的调整校核。

7.6挂篮走行

在预应力筋张拉并压浆完成后,孔道压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可进行挂篮的走行工作,准备下一段梁的施工工作。

挂篮走行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挂篮主梁系的走行;

第二步挂篮挂篮底模、外模和内模系走行。

7.6.1挂篮主梁系的走行

1)检查挂篮的底模、翼模和内模后锚是否稳固。

确定后锚稳固后,做以下准备工作:

将翼模板用拉杆固定在已浇梁段上,然后用10t倒链,将外滑梁和内滑梁前端拉在已浇梁段顶面上。

最后将底模用10t倒链拉在翼模上面。

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将底模、翼模和内模的前吊点依次进行拆除,只剩下主桁系统。

确定配重系统完好。

2)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挂篮利用两台液压油顶支在顶座上面,两面同时同步向前走向。

每走50cm,需进行检查,确保挂篮不偏位,两边同步。

3)主桁架走行到位后将后锚点锚固好。

7.6.2挂篮底模、翼模和内模系走行

在主桁架锚固好之后,用10t倒链将底模、翼模和内模依次拉到下一阶段位置,模板走行到位后,各个吊点要及时连接起来,并锚固好。

吊杆在连接时,吊杆要做出标记,上下拧入连接器的长度均为8cm。

7.6.3挂篮的移动与拆除

在每一梁段混凝土浇筑及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将挂篮沿行走轨道移至下一梁段位置进行施工,直到悬灌梁段施工完毕。

箱梁悬灌梁段施工完毕后,进行挂篮结构拆除。

拆除顺序为:

箱内拱顶支架→侧模系统→底模系统→主桁架,吊带(ф32精轧螺纹钢)系统及行走锚固系统在其过程中交叉操作。

箱内拱顶支架采取拆零取出,侧模、底模系统采用卷扬机整体吊放,主桁架采取先退至墩位附近再利用吊机进行拆零。

7.7挂篮拆除

悬臂段、合拢段施工完成后,挂篮除内模系统全部退至0#段上进行拆除。

7.7.1拆除内模模板及导梁

待纵横向张拉、压浆结束后开始拆除内模模板及导梁。

内模腹板模板由小钢模组合而成,可直接人工拆除,拆除后堆放整齐,利用吊车吊至地面并堆放整齐。

中跨合龙段侧内模在箱内解体后,可利用箱梁顶预留孔洞将模板取出。

导梁与顶模拆除时利用导梁吊架精轧螺纹钢将导梁降至可施工高度后先拆除顶板倒角模和顶板模板,然后拆除顶板模板桁架,拆除时注意导梁下调速度,四个精轧钢需同步下调,严禁单侧下调过快导致模板倾斜而滑落。

边跨侧挂篮箱内导梁拆除时可直接用吊车进行起吊,中跨侧挂篮箱内导梁拆除后由于位置的局限性,可从梁端人洞内将导梁拿出箱内,建议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制作简易四轮小车,以方便运送导梁。

导梁运送至出口时用25t吊车吊至地面。

7.7.2挂篮后退

底篮系统、翼板导梁、吊带及内模拆除完毕后,开始退挂篮,挂篮后退与挂篮走形原理是一样的,走形过程中注意钢轨间距、扁担压梁及后锚锚固。

扁担压梁与竖向预应力精轧钢连接,每根钢轨上至少需连接2根扁担压梁,且需遵循先压后拆的原则,扁担梁之间的间距不得大于2m。

挂篮后退至2#节段,以保证不影响其他节段施工且有利于挂篮拆除的位置。

7.7.3拆除底篮系统

底蓝拆除采取手拉葫芦降落底篮形式。

边跨侧底蓝利用25t吊车、钢丝绳及16t手拉葫芦配合施工。

手拉葫芦挂在翼板导梁上,中间位置手拉葫芦挂至上横梁上,反吊底篮系统,利用手拉葫芦使底篮下降至地面后,再进行解体。

底篮拆除时利用16t、20t手拉葫芦进行底篮拆除施工,待最后一段悬臂段浇筑完毕后,挂篮除内模系统整体退至0#段进行拆除。

在上横梁上将钢丝绳与手拉葫芦安装就位,采用φ28mm直径,长度分别为3m、8m、10m三种钢丝绳。

下落底篮分两个阶段,中间需手拉葫芦互换受力。

待张拉结束后,先利用吊带将底篮系统降落2m左右,然后第一组钢丝绳与手拉葫芦受力,第一组手拉葫芦采用钢丝绳+手拉葫芦+钢丝绳+手拉葫芦形式,首先降落顶部手拉葫芦,待葫芦行程到位后开始降落底部手拉葫芦。

降落第一组手拉葫芦至限位高度后,第二组钢丝绳与手拉葫芦受力,拆除第一组手拉葫芦,开始降落第二组手拉葫芦。

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第一步:

利用吊带下落底篮2m,然后第一组钢丝绳受力;

第二步:

第一组钢丝绳受力后,拆除吊带,利用手拉葫芦下落底篮系统,并下落到位,第二组钢丝绳可受力为止;

第三步:

第一组钢丝绳下落到位后,启用第二组钢丝绳,并拆除第一组钢丝绳,降落第二组钢丝绳手拉葫芦至指定高度;

第四步:

将底篮系统降至地面后,拆除第二组钢丝绳及手拉葫芦。

边跨侧底篮拆除方法采用中跨侧钢丝绳+手拉葫芦形式,边跨侧梁底距地面高度较小,可直接将底篮下落至地面后利用25t吊车进行解体。

7.74拆除外侧翼板模及导梁

侧模拆除时可利用卷扬机将模板下落至地面,用25t吊车进行解体。

施工时应注意施工人员必须绑扎安全带或利用防坠器防护,严禁无安全措施下施工。

7.7.5拆除上横梁及连接桁架

采用吊车逐级从上向下拆除,前上横梁拆除前先拆除平台系统,由于前上横梁平台较长,拆除时需分为3个节段拆除,拆除时注意吊点的平衡。

连接桁架拆除时先利用吊车兜住,并受力,施工人员站在菱形架上拆除,注意安全带的佩戴。

连接桁架拆除后需将菱形架临时固定。

7.7.6拆除后锚系统及菱形架

后锚系统采用塔吊拆除,拆除下的连接销轴需归堆分类码放。

菱形架由上向下拆除,若吊车可以满足单片桁架的荷载,则可以直接将单片桁架吊放到地面;若吊车不能承受单片桁架的重量时,则应将桁架杆件由上向下一一拆除并吊放到地面,拆除时可先利用吊车将需拆的杆件兜住,然后再将销轴用大锤敲出。

7.7.7拆除走行钢轨

走行钢轨每根重为约0.806t,可直接梁面解体并用吊车吊至地面。

八、技术保证措施

1、开工前编制科学、合理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以其作为施工指导,并报上报审批,通过后严格按既定方案组织实施。

2、落实各岗位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按规定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现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

3、充分利用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重点,优化资源组合,合理调配劳动力及机械设备。

4、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

5、加强施工测量、试验和监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要求。

6、作好现场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