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501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docx

《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docx

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220

第1章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长寿区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

工程业主:

重庆市长寿区八颗镇农业服务中心。

编制日期:

2012年9月。

工程功能:

改变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无人畜饮水水源及部分农田无水可灌溉的局面。

八颗镇境内有武华、高产2座小

(一)型水库,前进小

(二)型水库,长寿区八颗镇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项目区涉及核桃村5组、6组2个村民小组。

1.2工程地理位置

八颗镇位于长寿主城区西郊,东临桃花溪,西倚明月山,南靠晏家工业园区,北傍商贸重镇葛兰。

八颗镇政府驻地八颗场,辖原八颗镇、付何镇所辖行政区域,区域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距离长寿主城区10km,距渝长高速公路晏家出口7km,距渝怀铁路长寿站及长江川维码头9km。

八颗镇下辖15个行政村,126个村民组,幅员面积99.25k㎡,总人口46547人,其中,农业人口41241人,非农业人口5306人,耕地面积3.72万亩(其中田2.77万亩,土0.95万亩),林地面积7.5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32万亩),森林覆盖率48%,城镇建成区面积0.66k㎡。

人口密度469人/k㎡,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57㎡。

但丘水源工程项目区位于八颗镇核桃村毛家沟,该村地处明月山脉腹地,距离长寿区主城区20km,距八颗镇10km,属典型的深秋、低山喀斯特岩溶地貌区,境内森林植被好,东北与葛兰镇接壤,西与洪湖镇相接,南与八颗镇水井村、幸福村为邻,东靠八颗镇高新村,幅员面积6.75k㎡,共有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11户1255人,耕地面积1147亩(田319亩,土828亩),林地9047亩。

境内石灰岩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地势西高东低。

长(寿)洪(湖)公路横穿全村,交通较为便利。

1.3工程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项目区

工程类型

建设

性质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八颗镇

核桃村

小型农田

水利设施

整治、

扩建

整治、扩建但丘石河堰:

拱坝加高1.35m至设计堰顶高程561.50m,上游侧用C25砼加厚20cm;两岸坝肩用C20块石砼加高1.65m至设计高程562.00m;新建放空底孔及闸门;库区四周农田护坎、护岸至设计高程562.50m;新建过坝、跨河人行便桥3座;库区清淤。

1.4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

工程预算总投资55.884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42.5981万元,为预算总投资的76.23%,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0.50万元,为预算总投资的0.89%,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1.5550万元,为预算总投资的2.78%,临时工程2.0664万元,为预算总投资的3.70%,独立费用9.4646万元,为预算总投资的16.40%。

在独立费用中,项目建设管理费0.7008万元,工程建设监理费1.4016万元,工程勘测设计费3.00万元,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0.96万元,定额编制管理费0.0654万元,工程质量检测费0.7008万元,工程保险费0.2336万元,工程咨询费0.7008万元,招标代理服务费0.4672万元,工程审计费0.2336万元,安全生产费0.7008万元。

资金筹措:

申请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助资金50万元,其余不足部分由村社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集资、投劳投力等措施自行解决。

1.5工程效益

综合整治后,将有效提高但丘石河堰的运行安全,保障下游200余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解决八颗镇核桃村5组、6组300余人干旱缺水地区人畜饮水水源,同时恢复和改善灌面300余亩;对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

1.6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诉,但丘石河堰的整治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但丘石河堰综合整治工程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综合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本工程预算总投资为55.8841万元,单方水工程投资为8.48元/m³,经济上是合理的。

建议对但丘石河堰尽早进行整治,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施工总工期4个月,宜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在2013年汛期(即4月底)来临前完工。

1.7工程整治前后特征表

根据《长寿区核桃村干旱缺水地区但丘水源工程实施方案》,但丘石河堰工程特性表见表1-1。

但丘石河堰工程特性表

表1-1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整治前

整治后

洪水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144.2

1144.2

集雨面积

k㎡

1.81

1.81

河道长度

km

1.42

1.42

河道比降

%

13.90

13.90

校核洪峰流量

m³/s

/

46.82

P=2%

设计洪峰流量

m³/s

/

31.59

P=10%

特征水位及库容

校核洪水位

m

561.66

562.99

P=2%

设计洪水位

m

561.38

562.68

P=10%

正常蓄水位

m

560.15

561.50

死水位

m

555.00

555.00

总库容

万m³

1.60

6.60

正常库容

万m³

1.20

4.60

死库容

万m³

0.10

0.10

大坝

坝型

浆砌条石拱坝

条石拱坝+块石砼重力坝

坝顶高程

m

560.35

562.00

坝顶长度

m

18.0

28.8

坝顶宽度

m

0.5

0.7/1.5

溢洪道

堰型

-

开敞式宽顶堰

溢流宽度

m

2.2

9.6

校核下泄流量

m³/s

/

46.82

P=2%

设计下泄流量

m³/s

/

31.59

P=10%

工程效益

供水规模

万m³

1.10

4.50

灌溉面积

150

300

供水人口

100

300

保护人口

200

200

第2章工程概况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镇域概况

八颗镇下辖15个行政村,126个村民组,幅员面积99.25k㎡,总人口46547人,其中,农业人口41241人,非农业人口5306人,耕地面积3.72万亩(其中田2.77万亩,土0.95万亩),林地面积7.5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32万亩),森林覆盖率48%,城镇建成区面积0.66k㎡。

人口密度469人/k㎡,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57㎡。

交通、通信便捷,市、区公路主干道渝巫路、长洪路纵横贯通,凡八路、八红路、付新路以及村村相连的镇村公路形成完备的立体交通网络覆盖全境。

现有程控电话交换机4座、移动电话发射塔基站13座,程控电话7800部,移动电话9500部,通信网络畅通。

基础设施完善。

以八颗、梓潼、付何3个场镇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迅速。

镇境内有500KV变电站1座,有小型水库武华水库、高产水库2座,3个场镇已开通民用天燃气,有民用供水厂2座,给排水设施完善,电视宽带网覆盖全镇。

3个场镇均实现了水、电、气、电视、电话“五通”。

长寿500KV变电站位于长寿区八颗镇武华村塘坎湾,站址南面距长寿县城约13km,东西侧有长寿到垫江和长寿到洪湖镇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处于重庆500KV电网结构中部位置,占地面积约180亩,于2001年12月15日建成投运,现有运行、管理人员25人。

该站是川渝地区首座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的500kV变电站,是川电东送通道的重要枢纽变电站之一,也是二滩送出工程与三峡送出工程的结合点。

该站自投运以来多次扩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网结构。

目前该站投运两组主变,容量1500MVA;500kV线路8条;220kV线路13条。

2.2社会经济

境内矿产资源富集,优质煤、优质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企业发展强劲。

依托境内矿产资源,镇内矿石企业有14家。

渝港化肥有限公司、竹纤板厂、青龙山矿泉水厂、页岩砖厂、付何大米加工厂等60余家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还有西山煤矿、渝庆煤矿、怀丰煤矿3个煤矿,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

八颗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快,水产养殖1000亩,其中:

占地650亩的启红农业开发公司已成为长寿乃至渝东地区的优质水产重要供应基地,已发展黄栀子3800亩、笋材两用竹4200亩、花椒1500亩、蚕桑6000亩、养蚕1000余张、“豫薯王”红苕7000亩、香椿等绿色生态农业,蔬菜基地7650亩(山区反季蔬菜500亩),笼养蛋鸡及商品肉鸭、兔、牛、羊85万只,其规模还在进一步做大,许多农业龙头企业看好八颗,现代农业初具雏形。

八颗镇农林牧渔总产值233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1800万元,林业产值1300万元,牧业产值9857万元,渔业产值444万元;农业增加值20100万元;粮食总产量25814t,蔬菜9482t,水果952t,蚕茧29t,水产品446t,肉类总产值2870t,禽蛋1529t,生猪出栏40947头。

2.3干旱缺水情况

2006年以来,长寿区遭遇大面积干旱,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全区18个街镇不同程度受旱,其中较为严重的涉及洪湖镇、万顺镇、八颗镇、海棠镇、葛兰镇、长寿湖镇、晏家街道等14个街镇紧临山区的43个村,因干旱导致水田缺水22.3万亩,旱地缺水12.8万亩,有4.36万人、8.7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缺水情况详见表2-1。

去冬今春,部分山区居民不得不采取扁担加水桶的老式取水方式饮用水质极为恶劣的堰塘水、田角水,个人和环境卫生条件普遍较差,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

特别是高坡易旱地区缺水人口较多,主要分布在境内东北部的中、深丘陵区和低山区,缺水户大多数居住在相对高差200~800m之间的山区,由于最近2年来降雨量很少,造成部分地区地表水断流,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干枯,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农业的用水量急剧增加,致使用水矛盾加剧,有些八、九十年代已解决了饮水的部分村庄又出现了吃水难,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又对原有的水源形成了不同程序的污染。

长寿区农村干旱缺水地区人口分类表

表2-1

缺水原因

建设造成

资源性缺水

工业污染造成

水质性缺水

自然条件造成

资源性缺水

持续干旱造成

资源性缺水

缺水人口

(人)

2075

1460

18716

21307

缺水总人口

43558人

核桃村亦为上述干旱缺水地区之一,且是较严重地区。

每年7、8月份,该地区的人畜饮水均无法得到满足,群众大量上访,造成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八颗镇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消防车自八颗水厂拉水至该村,来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仅此一项,每年需投入20余万元。

加之,部分农田无水灌溉减产、绝收,据统计,每年该村的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

2.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是解决当地农民饮水的急切需要。

饮水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本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急需解决饮用水问题。

今年重庆发生特大旱情,各区县乡村缺水严重,农民用水困难,需政府送水解决生活问题。

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当前水利工作的一个重点。

(2)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必然要求。

随着长寿区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工程区是长寿区较为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必须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尤其要加强占绝大多数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保证粮食的生产。

另一方面,近年来,长寿区城镇建设发展迅速。

城镇用地面积增加较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随之而来的是粮食产量的逐年下降。

如何增加粮食产量,保障长寿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显得目益突出。

(3)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要求。

目前,工程区仍然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农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农业收入。

虽然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增长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粮食总产量。

目前,农业灌溉的缺水已成为制约该灌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本工程作为灌区内的农田水利工程之一,承担着该区农业灌溉供水的重大使命,通过实施本工程,可以提高灌溉效益,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只有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粮食和蔬菜才能丰收,灌区农民生活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4)是保障农业丰收,解决灌溉缺水的必然选择。

工程区现有工程抗旱能力差,若遇中等干旱年,其可供水量有限,农灌缺水矛盾突出。

因此,实施本项工程势在必行。

(5)是密切党群关系,重视农民利益的重点民心工程。

本项工程是当地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工程区农民对实施该项工程呼声高,积极要求尽快实施该工程。

当地高度重视民声民愿,研究认为本项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解决灌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减少因缺水产生的群众纠纷,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是一项重点民心工程。

综上所述,该项工程是当地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必然选择,它将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是保障当地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第3章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3.1工程现状

但丘石河堰位于长寿区八颗镇核桃村但丘湾,工程所在的毛家沟系桃花溪一级支流高桥河的二级支流龙潭寺左岸的一条小支流,坝址控制集雨面积1.81k㎡,总库容1.60万m³,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备人畜饮水水源的小型石河堰。

但丘石河堰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工程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和放空底孔等组成。

大坝为浆砌条石拱坝,最大坝高5.15m,坝顶高程560.15m,坝顶厚度0.5m,坝轴线长10.8m;左右岸坝肩为浆砌条石重力墩,长度2.5m,宽度1.0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为开敞式正槽溢洪道,堰顶宽度为2.20m,堰顶高程为560.00m;放空底孔位于拱坝中段库底,为50×50cm方形放水孔,已淤填堵塞。

3.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丘石河堰自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以来,已经运行多年。

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加之运行期间未管理、维护好,目前石河堰存在许多隐患。

本次踏勘现场发现大坝下游渗漏严重,两岸坝肩重力墩风化严重,条石松动,库区两岸农田堡坎冲刷严重。

主要问题是:

(1)该坝体为浆砌条石拱坝,拱坝厚度仅0.5m,坝体下游面有诸多渗漏点,造成石河堰漏水严重,不能有效蓄水。

(2)放空底孔位于坝体底面以上0.1m,由于河道淤积严重,放空底孔封堵严重,不能有效对下游灌溉面积进行灌溉放水。

(3)由于受当时的施工条件,大坝施工高度未达到设计蓄水高度,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蓄水严重减少,不能有效满足当地人畜饮水安全要求。

(4)该坝体两坝肩为浆砌条石重力墩,已有部分条石松动,风化严重,不能保证大坝安全运行。

(5)石河堰坝址控制集雨面积大,当洪水来临时,多为漫顶泄洪;右岸溢洪道过流宽度不够,抬高水位,淹没农田,淘刷岸坡,极易影响大坝的受力结构和威胁大坝安全。

(6)大坝作为当地群众农耕的主要便道,在洪水淹没时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但丘石河堰经过多年运行,已出现较多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失事,将给下游人民群总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同时,作为核桃村重要的饮水水源点,常年由于蓄水不足,造成夏季干旱人畜饮水困难局面;因此,为保证石河堰的安全运行,使其发挥效益,对但丘石河堰进行综合整治十分必要。

3.3工程现场检查情况

(1)工程质量现状

但丘石河堰修建于70年代,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制约,无设计资料保存,坝体取料多为附近山体,防渗性差,岩石风化严重。

(2)结构安全性

但丘石河堰大坝为条石拱坝,坝顶宽度为0.5m,两岸山体基本稳定,坝肩条石重力墩有局部松动、风化现象。

坝基河床露出部分岩性比较好,拱坝两岸埋置部分不明,溢洪道高程与坝顶高程基本一致,溢洪采取漫坝形式泄洪,放孔底孔已被封堵不能放水。

(3)渗流安全性

本次现场踏勘结果,坝体防渗性比较差,坝体有漏水现象。

(4)工程安全管理

本工程右坝肩有一条人行便道,也是通向坝顶的唯一道路,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并临近库边,有安全隐患;本工程无管理用房,无大坝观测设施,工程安全管理薄弱。

第4章水文

4.1基本资料

4.1.1气象

长寿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寡,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不稳定;夏季气温高,降雨集中,光照充足,多连晴高温;秋季气温下降快,秋雨连绵;冬季温暖,多云雾,霜雪稀少,全年降雨在时空上分布不均,洪水和干旱较为频繁。

工程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湿润,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2.3℃。

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多年平均气温为28.4℃;以一月份最冷,多年平均气温6.7℃。

多年平均降水量1144.2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

由于雨量分布不均,常出现十年九旱的严重现象。

多年平均蒸发量1079.0mm。

降水多集中在下半年,占全年的75%;冬半年(11月至4月)雨量较少,常年降水占全年的25%。

区内日照时数为1245.1h,以夏季时8月份光照最充足,常年月平均日照时数为235h;以初春3月和秋季10~11月份最少,一般在100h以下。

区内四季温暖,少有积雪天气,常年平均无霜期为331d。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多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22.7m/s,风向NNE。

4.1.2流域概况

工程所在的毛家沟系桃花溪一级支流高桥河的二级支流龙潭寺左岸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长寿区明月山梁子坪的馒头山。

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毛家沟、罗家湾、但丘,过核桃村,转西南流,过长石桥、周湾、隔壁湾,在龙潭寺与核桃湾、朱家洞支流汇合流入高桥河。

本流域内水系发达,流域呈不规则树叶状,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为深丘、低山地形。

上游区为低山区,海拔高程600~948m,地形变化较大。

坝址区为西山内槽台地深丘区,海拔高程550~600m,区内地形起伏不大,水田较为集中。

流域内植被较好,多为森林、灌木,水土流失不严重。

但丘石河堰坝址以上流域特征值采用在1:

10000地形图上点绘流域分水岭界线,勾绘本流域集雨面积,用求积仪量算集雨面积,并量算河长及河道平均比降。

坝址控制集雨面积为1.81k㎡,主河道长1.42km,河道平均比降为13.90%。

4.1.3水文气象基本资料

(1)水文气象站网情况

工程所在的毛家沟为桃花溪三级支流,小流域内无水文站及实测水文资料。

项目附近的长寿气象站有1959年建站以来的降水资料;流域内葛兰汛期雨量站有1976年以来的降水资料;临近流域龙溪河上有六剑滩水文站,具有1963年以来的实测降水及流量资料,相距不远的巴县木洞河上设有白鹤水文站。

各站点观测项目和资料年限不一,但基本能反映工程区气象、水文特性。

各站资料情况见表4-1。

项目区临近水文、气象、雨量站一览表

表4-1

站名

站别

站址地点

资料起止

观测项目

长寿

气象

长寿区

1959年~至今

各气象项目

葛兰

雨量

长寿区葛兰镇

1976年~至今

雨量

六剑滩

水文

长寿区龙溪河

1963年~1997年

雨量流量

白鹤

水文

巴县木洞河

1959.~2005

雨量流量

(2)水文站及资料情况

毛家沟属小流域,无实测流料资料,比较临近流域的白鹤水文站,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和下垫面条件,本次设计参证站采用气象、人类活动影响、下垫面条件相似的白鹤水文站作为参证站。

项目流域无水文测站,在邻近的龙溪河流域有六剑滩水文站,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等,虽然相距不远,但是六剑滩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达2380k㎡,与项目流域面积相差太大,故本次设计六剑滩水文站资料作为参考。

与设计流域相距不远的巴县木洞河白鹤水文站,在自然地理、气象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且流域面积相差相对较小,因此,将白鹤水文站作为设计参证站。

该水文站于1958年4月由四川省水利电力厅设立,1959年改由四川省重庆市农业局领导,1962年1月上收四川省水文总站领导。

白鹤水文站从1959年起具有完整的水文观测资料,虽有两次站址迁移(1976年基本面上迁约932m,改名为白鹤二站,1977年1月又迁80m,改名为白鹤三站),现在的白鹤三站的集雨面积为283k㎡,但集雨面积相差不大,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不影响该站水文观测资料的连续性。

白鹤水文站为国家基本水文站点,测站河段控制好,测验河段顺直长约120m,河床为泥沙组成,有冲淤变化。

基本断面下游116m处有一斜条石坝,坝高1.75m,起中、低水位控制,当洪水淹没石坝后控制逐渐消失,成为天然河道。

白鹤水文站测验方法、测线布置、测次均满足规范要求,H~Q定线合理。

流量资料系列长且完整,无缺测、漏测等情况,资料可靠,精度较好。

且该站与桃花溪河流域集雨面积相差不是很大、且距离不远,下垫面因素也非常接近,故本次设计选用白鹤水文站作为本次设计的参证站。

白鹤水文站为国家正规水文站,水文资料测验和整编均按国家规范标准进行,历年资料由长江委查汇编刊印。

经复查该站测验和整编资料成果可靠,可供本工程设计使用。

4.2设计洪水

4.2.1暴雨洪水特征

当地无有效洪水调查,没有洪水记录等资料,根据当地老农调查,但丘石河堰所在毛家沟最高洪水位在高程562.00m,具体年份不祥。

毛家沟属山区性河流,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

每年4月开始进入汛期,5~9月是本流域暴雨多发季节,特大暴雨、洪水常发生在此时期,而8月本流域常发生伏旱,若遇暴雨也有较大洪水发生。

10月以后,副高南移,流域内降水较多,但雨量强度较小,一般不会形成大洪水。

据长寿气象站统计资料看:

该地区暴雨出现较早,结束较晚,年最大暴雨出现时间为4~9月,但4月只出现2次,且量级较小。

从年最大24h暴雨量出现频次和量级看,主汛期应为5~9月。

毛家沟为山区型河流,河道狭窄,比降较大,洪水具有汇集快,陡涨陡落,峰型尖瘦,峰顶持续时间短的特点。

据调查工程区最大洪水多出现在5~9月,洪水过程多为单峰,历时1~2h左右。

4.2.2设计暴雨

毛家沟小流域无任何关于洪水及降雨的实测资料,但在石河堰附近的桃花溪流域上有一葛兰气象站,历史较长且管理比较正规,该站具有1976~1998年共计23年的实测短历时暴雨观测资料,除此以外离该项目较近的有六剑滩水文站、袁家坪雨量站,这三者相距较近,气候因素颇为相似,属于同一水文地理区域。

但六剑滩水文站与袁家坪雨量站的缺点是离项目区远于葛兰站,代表性没有葛兰站理想,袁家坪站资料由于收集不齐计算处理困难此次不采用。

因此主要采用手册暴雨参数与实测计算参数比较加以选择,进行设计暴雨及洪水的计算。

葛兰站资料系列不到30年,必须延长,六剑滩有36年暴雨观测系列资料,将葛兰站与六剑滩站的1976~1998年23年实测暴雨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88~0.92,由此判定其相关性较好。

因此利用两站的相关关系将葛兰站暴雨资料系列延长到1963~1998年共计36年系列。

再用连续系列的矩法计算公式将葛站插补延长的36年系列暴雨资料计算出统计参数初值,采用P-Ⅲ型曲线,运用适线法进行频率计算得出暴雨参数。

另外从《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查取相关本流域的短历时暴雨参数,与葛兰站实测计算参数对比列照供下一步计算选用。

以上对比成果详见表4-2。

工程设计暴雨参数表

表4-2

时段T

均值〔mm〕

Cv

Cs/Cv

备注

1/6h

16.3

0.36

3.50

查四川中小型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

1h

40

0.45

3.50

6h

70

0.44

3.50

24h

98

0.50

3.50

1/6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