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合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446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司匹林合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阿司匹林合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阿司匹林合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阿司匹林合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阿司匹林合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司匹林合成.docx

《阿司匹林合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司匹林合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司匹林合成.docx

阿司匹林合成

讲义:

阿司匹林合成、制剂、血药浓度分析一体化实验

实验学时:

一周

实验类型:

一体化实验

教学方式:

分小组讲解及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和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以及不同崩解剂对在质量的影响;了解阿司匹林颗粒的制备、胶囊剂的填充、栓剂的制备。

3.掌握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中药物含量的实验原理。

4.掌握阿司匹林血样的处理方法。

5.掌握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测定方法。

6.掌握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药物动力学的参数的求解方法。

7.了解一体化实验的含义以及实践意义。

二、实验原理

1.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合成:

阿司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

水杨酸可由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制得。

本实验就是用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

反应式为:

副反应:

2.颗粒剂制备:

是指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泡腾性颗粒剂及缓释颗粒剂等。

颗粒剂的一般制法是将处方成分或中草药提取物与辅料用黏合剂或润滑剂制成软材,过筛制粒,湿粒在低温下干燥,分装即得。

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颗粒剂

颗粒剂(西药)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3.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片剂系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的圆片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

通常片剂的制备包括有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采用应用较广泛的湿法制粒压片。

 

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4.胶囊剂制备:

是指将药物填充装于空心硬质胶囊或者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分为硬胶囊剂和软胶囊剂两种。

1.空胶囊规格的选择:

根据药物规定剂量所占容积来选择最小空胶囊。

一般方法时先测定填充物料的堆密度(将物料装填于一定容积的干燥容器如量筒、量杯中,倒出粉体,称量,以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即为堆密度),然后根据药物剂量计算其容积,以决定选用胶囊的号数。

空胶囊的号数与容积

号数

0

1

2

3

4

5

容积(ml)

0.75

0.55

0.40

0.30

0.25

0.15

2.胶囊剂制备流程:

5.栓剂制备:

1.栓剂的定义:

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制剂,其形状和重量根据腔道不同而异,目前常用的有肛门栓、阴道栓等。

2.栓剂的制备方法有热熔法、冷压法和搓捏法三种,可按基质的不同性质选择制备方法。

一般脂肪性基质可采用上述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而水溶性基质则多采用热熔法,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为:

基质→熔化→加入药物(混匀)→注入栓模(已涂润滑剂)→完全凝固→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

制备脂肪性基质栓剂时,油溶性药物可直接溶于基质中;不溶于油脂而溶于水的药物可先加入少量水溶解,再以适量羊毛脂吸收后与基质混合;难溶性固体药物,一般应先研成细粉(过六号筛)混悬于基质中,灌注模具时;应注意使温度接近凝结温度并随加随搅拌,使药物分布均匀,防止沉积。

制备时模具使用的润滑剂为:

脂肪性基质选用软皂:

甘油:

95%乙醇(体积分数)1:

1:

5混合液,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选用液状石蜡或硅油等。

3.置换价:

为了确定基质用量以保证栓剂量,常需预测药物的置换价(F)。

置换价是主药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比值。

F=W/[G-(M-W)]

式中,W---每粒栓剂中主药的平均重量;G----每粒纯基质栓剂的平均重量;M-----每粒含药栓的平均重量。

根据求的的置换价,计算出每粒栓剂中应加的基质量(E)为:

E=G-W/F。

6.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测定:

通过两步滴定法完成,由于阿司匹林中存在酸性的稳定剂,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直接滴定,必须使用两步滴定法。

首先用氢氧化钠滴定液中和制剂中其它的酸性物质和阿司匹林上游离的羧酸:

然后在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水解,氢氧化钠中和水解所产生的醋酸,然后用硫酸回滴,测得中和醋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量。

该消耗量和阿司匹林的摩尔比为1:

1。

7.阿司匹林血药浓度测定:

阿司匹林在体内转化为水杨酸盐。

把异丙醇加到家兔口服阿司匹林后采集不同时间的血清样本中,将蛋白质沉淀,而铁盐与水杨酸作用显紫色,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显色强度与水杨酸的浓度成正比。

在λ540nm波长处测定紫色溶液的吸光度(A)以及410nm处的荧光强度F,再根据标准曲线进行浓度换算,即得到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值。

采用参数法求出Cmax,tmax,K,t1/2,V等有关药动学参数。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1.实验试剂

1)水杨酸标准溶液(500μg/ml)

  准确称取水杨酸0.05g,加入10ml乙醇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水定容至度线,摇匀,静置备用。

2)1%的FeCl3溶液

0.5gFeCl3固体,溶于50ml水中。

3)0.01MHCl溶液

取浓盐酸100μl加1.1ml水混匀后,将上述溶液稀释100倍。

其他试剂

  水杨酸2g(0.014mol),乙酸酐5.4g(5mL,0.05mol),饱和碳酸氢钠1%,氯化铁,乙酸乙酯,浓硫酸,浓盐酸,淀粉2.0g,10%淀粉浆,滑石粉1.0g,中性乙醇,酚酞指示剂,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硫酸滴定液(0.05mol/L),异丙醇,实验动物等。

2.实验仪器

空胶囊、125ml锥形瓶、100mL烧杯、抽滤瓶、布氏漏斗、水浴锅、乳钵(中号)、电子天平、电炉、尼龙筛(80目,14目与16目)、烘箱、单冲压片机、冲头(9mm)、100ml量瓶、酸性(碱性)滴定管、试管、开口器、镊子、刀片、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等。

四、实验内容

1.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合成

1)实验加料:

在125mL锥形瓶中加入5mL乙酸酐、2.0g水杨酸和4滴浓硫酸。

2)开始反应:

摇动锥形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在水浴(85~90℃)上加热8min。

用冷水冷却使结晶析出。

加入50mL水,继续用冰水冷却使结晶完全析出。

3)分离纯化:

抽滤并用少量水洗涤结晶,滤干后所得粗产物转移到100mL烧杯中,加入2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搅拌至无CO2气泡产生。

抽滤,将滤液倒入盛有酸液(4mL浓HCl+10mL水)的50mL烧杯中,搅拌用冰水冷却结晶。

抽滤并用少量水洗涤结晶。

4)产品鉴定和分析:

取几粒结晶加入盛有3mL水的试管中,加入1~2滴1%FeCl3溶液观察有无颜色反应(紫色)。

2.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颗粒剂

处方

乙酰水杨酸20.0g

淀粉2.0g

10%淀粉浆适量

滑石粉1.0g左右

制备

(1)10%淀粉浆的制备:

将0.2g枸椽酸溶于约20ml蒸馏水中,再加入淀粉约2g分散均匀,加热糊化,制成10%淀粉浆;

(2)制颗粒:

取适量乙酰水杨酸研磨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经研细的乙酰水杨酸粉20.0g和淀粉2.0g混合均匀,加适量10%淀粉浆制软材,过16目筛挤压制粒,将湿颗粒于40-60℃干燥,16目筛整粒。

(3)颗粒剂质量检查

(1)粒度: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取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5包或多剂量包装颗粒剂1包,称重,置药筛内轻轻筛动3分钟,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5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15%。

(2)干燥失重:

取供试品照药典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2.0%

(3)水分:

不超过6.0%.

(4)溶化性:

取供试颗粒剂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可溶性颗粒应全部溶化或可允许有轻微混浊,但不得有焦屑等异物。

混悬型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泡腾性颗粒剂应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呈泡腾状。

(5)装量差异:

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装量差异限度如下表:

标示装量(g)

装量差异限度(%)

1.0g及1.0g以下

±10%

1.0g以上至1.5g

±8%

1.5g以上至6.0g

±7%

6.0g以上

±5%

 

3.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质量检查及含量测定

1)压片:

称取上述乙酰水杨酸12g,加入羧甲基淀粉钠0.8g,滑石粉0.25g,手动压片机压片。

2)加入不同的崩解剂或表面活性剂压片:

称取上述乙酰水杨酸颗粒三份,每份约5g,第一份中加入6%干淀粉(干淀粉应在105℃干燥约1~2h,使含水量在8%以下),第二份中加入6%羧甲基淀粉钠,第三份中加入6%聚山梨酯淀粉(称取0.5g聚山梨酯-80,溶于15ml乙醇中,加15g淀粉,搅拌均匀,于70℃干燥,过100目筛,备用),每份颗粒再分别加入滑石粉约0.25g混匀(5%),三份颗粒在相同压力下压片,测定三种片剂的硬度(测定3片)和崩解时间(测定6片)。

3)片剂质量检查

制成的片剂需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片剂质量标准进行检查。

检查的项目包括:

片剂的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片重差异,硬度和耐磨性,崩解时限(均应合格)等。

此外包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

对有些片剂产品药典还规定检查溶出度和含量均匀度,并规定凡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1)外观:

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

(2)重差异检查法

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

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见表5-1)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重量差异限度

平均片重

重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

±7.5%

0.30g或0.30g以上

±5%

(3)硬度:

采用破碎强度法,采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

方法如下:

将药片径向固定在两横杆之间,其中的活动柱杆借助弹簧沿水平方向对片剂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柱杆的弹簧停止加压,仪器刻度盘所指示的压力即为片的硬度。

测定3~6片,取平均值。

片剂一般能承受40~60N的压力即认为合格。

(4)崩解度:

片剂服用后,必须破碎成小颗粒,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利于药物的溶出.崩解是溶出的前提条件.

崩解时限检查法采用吊篮法,方法如下:

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预先调节吊篮位置使其下降时距烧杯底部25mm)中,每管各加一片,开动仪器使吊篮浸入37±1.0℃的水中(预先调节水位高度使吊篮上升时筛网在水面下15mm处),按一定的频率(30-32次/min)和幅度(55±2mm)往复运动。

从片剂置于玻璃管开始计时,至片剂破碎并全部固体粒子都通过玻璃管底部的筛网(Φ2mm)为止,该时间即为该片剂的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崩解时限(一般压制片为15min)。

如有1片不符合要求,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规定的片剂的崩解时限:

片剂

普通片

浸膏片

糖衣片

薄膜衣片

肠溶包衣片

崩解时限(min)

15

60

60

30

人工胃液中2小时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等

(5)脆碎度检查法

取药片置片剂四用测定仪的脆碎度检查槽内,检查方法及规定如下:

片重为0.65g或以下者取若干片,使其总重量约为6.5g;片重大于0.65g者取10片。

用吹风机吹去脱落的粉末,精密称重,置圆筒中,转动100次。

取出,同法除去粉末,精密称重,减失重量不得超过1%,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本试验一般仅做1次,如减失重量超过1%,可复检2次,3次的平均减失重量不得过1%,并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6)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测定:

取本品40片,研细,用中性乙醇70ml,分数次研磨,并移入100ml量瓶中,充分振摇,再用水适量洗涤研钵数次,洗液合并于100ml量瓶中,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滤液10ml(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C9H8O4。

注意事项

(1)乙酰水杨酸在润湿状态下遇铁器易变为淡红色。

因此,宜尽量避免铁器,如过筛时宜用尼龙筛网,并迅速干燥。

在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以避免药物加速水解。

(2)加浆温度,以温浆为宜,温度太高不利药物稳定,太低不宜分散均匀。

(3)在实验室中配制淀粉浆,可用直火加热,也可以水浴加热。

若用直火时,需不停搅拌,防止焦化而使片面产生黑点。

4.阿司匹林胶囊剂、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胶囊剂制备:

(1).空胶囊规格的选择:

根据药物规定剂量所占容积来选择最小空胶囊(具体见原理部分)。

(2).物料(本实验用前面制备的散剂粉末填充胶囊剂)的填装:

先将空胶囊壳的囊体摆放进胶囊填充板中,加入物料填充,用刮板刮平。

(3).盖帽:

填装物料完毕后,盖上囊帽,在胶囊板中脱离胶囊,过筛去除胶囊剂表面的残留物料,即得。

2.栓剂制备

纯基质栓的制备

[处方]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10g

[制法]

(1)称取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10g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加热熔化。

(2)将融化的基质倾入涂有润滑剂的栓剂模子中。

(3)冷却凝固后削去溢出部分,脱模,得完整的纯基质栓数枚,称重,并计算每粒栓剂的平均重量G(g/粒)。

含药栓的制备(计算置换价)

[处方]

乙酰水杨酸(100目)3g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6g

[制法]

(1)称取研细的乙酰水杨酸粉末(100目)置于研钵中,另称取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6g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中加热,等2/3基质熔化时停止加热,搅拌使全熔。

(2)全熔的基质溶液分次加至研钵中与乙酰水杨酸粉末搅拌均匀。

(3)倾入涂有润滑剂的栓剂模子中,冷却凝固后削去溢出部分,脱模,得完整的含药栓数枚,称重,并计算每粒栓剂的平均重量M(g/粒),含药量W=M×X%,X%为药物百分含量。

(4)应用置换价计算公式,求得乙酰水杨酸对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的置换价。

乙酰水杨酸栓(阿司匹林)的制备

[处方]

乙酰水杨酸(100目)6g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适量

制成栓剂10枚

[制法]

(1)按求得的乙酰水杨栓对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的置换价,计算每粒栓剂需要加的基质重量及10枚栓剂所需的基质重量。

(2)称取研细的乙酰水杨酸粉末6g置研磨中。

(3)另称取计算量的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中加热。

(4)按上述方法操作,得到栓剂数枚。

[质量检查]

外观、重量、重量差异、融变时限

[操作注意]

(1)药物与基质需充分混匀。

(2)混合物灌模时温度适宜,过高会引起中空和顶端凹陷,过低难以一次性完成灌模,栓剂的灌模务必一次完成。

灌好的栓模应置适宜的温度下冷却至一定的时间,以保证脱模的顺利进行。

3.胶囊剂及栓剂的质量检查

胶囊剂的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项下对胶囊剂的要求:

(1)外观:

胶囊外观应整洁,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

硬胶囊剂的内容物应干燥、松紧适度、混合均匀。

  

  

(2)水分:

硬胶囊剂内容物的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  

  (3)装量差异:

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硬胶囊剂囊壳用小刷或其他适宜的用具拭净(软胶囊剂囊壳用乙醚等溶剂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挥散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再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胶囊内容物的装量与20粒的平均装量。

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度一倍(平均装量为0.3g以下,装量差异限度为士10.0%;0.3g或0.3g以上,装量差异限度为士7.5%)。

  

栓剂

(1)外观与药物分散状况:

检查栓剂的外观是否完整,表面亮度是否一致,有无斑点和气泡。

将栓剂纵向剖开,观察药物分散是否均匀。

 

(2)重量差异检查:

 取栓剂10粒,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粒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粒的重量,每粒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栓剂不得多于1粒,并不得超出限度一倍。

(重量差异限度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 

栓剂重量差异限度表:

平均粒重

重量差异限度

1.0g以下至1.0g

±10%

1.0g以上至3.0g

±7.5%

3.0g以上

±5%

(3)融变时限检查:

取3粒栓剂,在室温放置1h后,分别放在3个金属架的下层圆板上,装入各自的套筒内,并用挂钩固定。

除另有规定外,将上述装置分别垂直浸入盛有不少于4L的37.0℃±0.5℃水的容器中,其上端位置应在水面下90mm处。

容器中装一转动器,每隔10分钟在溶液中翻转该装置一次。

结果判断:

除另有规定外,脂肪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心;水溶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

如有1粒不符合规定,应另取3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5.阿司匹林的给药及标准曲线的制作

1)实验家兔的准备及给药方法:

选择体重2.5~3kg,耳完整无缺,静脉清晰,血流通畅无阻滞的健康家兔,提前12h禁食。

口服片剂剂量为50mg/1.5kg。

准确称取药品,研磨成粉,并与20ml清水混合。

给药时,二人协作,一人坐好,将兔躯干体夹于两腿之间,左手握住双耳,固定头部,右手抓住前肢,另一人将开口器横放于兔口中,将舌压在开口器下面,固定开口器,将橡胶导管偏细一头通过开口器中间的孔插入食管中,注意动作要慢,食指将导管最前端略向下压以避免插入气管(若兔子挣扎剧烈,呼吸困难,则进入气管,应立即取出重新插),将导管插入约三分之一时,拿一盛水的小烧杯,将导管尾端插入烧杯中看有无气泡,无气泡即可用注射器吸取药物通过导管灌入胃中(若有气泡,取出重新开始)。

之后吸取约10ml清水灌入稀释,以免药物对胃肠道刺激过大。

2)血清水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刻度离心管6只,各加入空白血清80μl,水杨酸标准液30μl、50μl、75μl、100μl、125μl、150μl,各补空白试剂至300μl,加入异丙醇500μl,旋涡振荡2min,离心10min(3000转/min),分离上清液滴入HCl(0.01M)10μl,充分振摇片刻,加FeCl3(1%)600μl。

测定吸光度,并以空白血清加空白试剂作对照。

在λ540nm处测定上清液的吸收度(A)以及410nm处的荧光强度F(狭缝10-10,Ex=315,扫描范围330-600nm)。

6.血药浓度测定

1)实验家兔取血时间和方法:

取血时间:

给药后,在0.25、0.5、1.0、1.5、2.0、3、4、5h分别取兔耳静脉血0.7ml左右。

取血方法:

家兔耳静脉切口法

固定家兔,在兔耳静脉处剪毛,用酒精棉球擦洗,并用手弹打耳根部,使局部充血,用手术刀片在耳缘静脉远心端进行横切,滴血取血样0.7ml左右。

取血毕,用干棉球压住出血口数分钟即可止血,下次取血时,可在原刀口出进行。

出血太慢时,可用二甲苯涂擦兔耳,使其充血。

2)分离血清及测定:

将血样置于室温下,10~30min凝血,若室温在10℃以下,可将血样置于37℃水浴中或孵箱内保持2h左右,加速血清渗出,待血清渗出后,离心10min(2500转/min),分离上清液(血清)。

吸取血清80μl置试管中,加空白试剂至300μl,加入异丙醇500μl,振摇混合,离心10min(3000转/min),分离上清液滴入HCl(0.01M)10μl,充分振摇片刻,加600μlFeCl3(1%)。

在λ540nm处测定上清液的吸收度A以及410nm处的荧光强度F(狭缝10-10,Ex=315,330-600nm),并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水杨酸的浓度。

3)数据处理:

用线性回归法求出口服给药后的各药物动力学参数(Cmax,tmax,K,Ka,t1/2,V,CL)。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合成

1)记录产品外观及产品质量,并计算产率。

2)观察产品分析时是否出现颜色反应。

2.颗粒剂实验结果:

观察外观均匀度,溶化性实验。

3.乙酰水杨酸片的考察结果

将测定的各项数据结果分别填写于下表,根据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论,并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片剂质量的因素。

表崩解剂或表面活性剂对片剂硬度和崩解性能的影响

编号

崩解剂

硬度(N)

崩解时间(min)

123平均值

123456平均值

1

2

6%干淀粉

3

6%羧甲基淀粉钠

4

6%聚山梨酯淀粉

结论

4.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测定

记录阿司匹林的外观,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间以及片重差异的测定结果。

片剂按标示量计算的百分含量定义是:

含量(%)=

=

上式中,V0和V分别为空白试验和样品试验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F为硫酸滴定液浓度(0.05mol/L)校正因数;T为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的滴定度;W为供试品偏分的称取量(g),

为平均片重(g),标示量为片剂“规格”项下的标示值(mg)。

计算含量测定的结果并对其讨论。

将栓剂的质量检查结果记录于表6-1中。

乙酰水杨酸栓的质量检查结果

品名

外观(外表、内部)

重量(g)

重量差异限度(合格否)

乙酰水杨酸栓

7.阿司匹林颗粒剂、胶囊剂、栓剂制备

参考附录中质量标准检查项目对各制剂尽量质量标准评价并记录。

8.阿司匹林的给药及标准曲线的制作

记录实验数据,在座标纸上以血药浓度-时间描点作图,并求出相应公式以及系数;

紫外法:

试管号

1

2

3

4

5

6

C(μg/ml)

A1

A2

A3

A

荧光法:

试管号

1

2

3

4

5

6

C(μg/ml)

F1

F2

F3

F

7.血药浓度测定

1.根据在λ540nm处测定上清液的吸收度A,并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水杨酸的浓度。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8

时间T(h)

0.25

0.5

1

1.5

2

3

4

5

吸光度A

浓度C(μg/ml)

2.根据在410nm处测定上清液的荧光强度F,并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水杨酸的浓度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8

时间T(h)

0.25

0.5

1

1.5

2

3

4

5

荧光强度F

浓度C(μg/ml)

用线性回归法求出口服给药后的各药物动力学参数(Cmax,tmax,K,K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