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435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知识要点人教新课标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1、  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

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

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

东非大裂谷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  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

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

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  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  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  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  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

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

巳使用骨针。

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  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生活时间

 

特点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人

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

距今约100万-50万年

陕西蓝田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

保留猿的特征、使用天然火、群居

距今约18000年

山顶洞人

外貌与现代人一样、懂磨光钻孔技术、会使用人工火,氏族生活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0000年

 

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距今约7000年

浙江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黑陶

距今约6000-5000年

陕西半坡人

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种粟、彩陶

距今约5000-4000年

炎黄尧舜禹

人文初祖、禅让制、大禹治水

 8、  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

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

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

 

生活时间

生活自然环境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农作物

陶器

河姆渡

遗址

 距今约7000年

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建筑,高于地面,通风防潮

 水稻(牛)

 

黑陶

 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5000年

 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这里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建筑

避风避寒

小麦、粟(猪)

彩陶、小口尖底瓶

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

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

 

特点

 旧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上使用打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为主

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上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

生活方式上过着定居生活

开始使用陶器

 

10、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狩猎生活。

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11、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特洛伊人用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

12、炎帝的功绩有:

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的功绩有:

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13、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3、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治黄河水成功。

尧、舜、禹的传说主要反映了禅让制,禅让制是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制。

14、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意义:

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

考古发掘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古代传说为人们提供了第二手资料。

1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这里。

我国山西省古城自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会发生的矛盾冲突有:

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等。

国家和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和问题提出整修建议;划定专门保护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规章制度,并加强宣传;落实消防措施,有专人看护;改进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必要绿化。

16、保护文物古迹的意义有:

能使我们了解历史获取第一手资料,让我们对过去的有更多、更详细、更准确的认识。

所以保护文物古迹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文物古迹:

我们应该从保护身边的文物做起,从小事情做起。

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首先,一.调查本地的文物古迹,二.了解它们的珍贵之处及现状,三.提出可采取的保护措施。

四.加强宣传,呼吁更多的人们重视文物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做到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一)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

17、四大文明古国建立统一国家的时间、建立者和古文明发祥的流域。

 

文明古国

发源地域

出现年代

建立者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前3000年

美尼斯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约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约前3世纪

阿育王

古中国

长江黄河

约前2070年

禹建立夏

共同点

都发源于大江大河,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

 原因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18、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

19、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蛋壳黑陶反映了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

20、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几十个小国,这是最早国家的出现。

公元前15世纪埃及成为一个在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21、西亚文明的发祥地两河流域被称为“新月沃土”,公元前3500年这里出现了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成为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居民主要是苏美尔人,还有希伯来人,希伯来人是犹太人的祖先。

两河流域主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22、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上,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印度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棉花。

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

印度河流域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

23、公元前1600年后商灭夏,在商汤的统治下强大起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

文明古国

城市的出现

王权神圣

社会等级

军队与刑罚

古代埃及

孟斐斯

底比斯

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王室僧侣贵族

自由民和奴隶

 

建有常备军

古巴比伦

BC3500年,

乌尔城

汉谟拉比,自称“世界四方之王”

奴隶主

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BC2500年,

摩亨佐达罗城

阿育王

种姓制度

四大等级

 

古中国

夏朝后期,

二里头宫殿

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

商王贵族(官员和部落首领)平民和奴隶

有强大的军队

 

24、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

25、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作为权力的象征。

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后建立军队,制定刑法刑法,设置监狱。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周时期统治者以血缘关系来区分尊碑等级。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

夏商墓葬中的骨架说明当时出现的人殉和人祭。

26、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如,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等 次

名 称

组   成

第一等级

婆罗门

僧侣、掌管祭司大权

第二等级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第三等级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第四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二)  告别野蛮

27、

文明古国

文字

建筑和工艺

科学技术

宗教

古代埃及

前3500年

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

太阳历、圆周率3.16  几何学、解剖学和木乃伊

阿蒙神

来世审判观念

古巴比伦

苏美尔人

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

太阴历、星期制

60进位法

 

古印度

 

 

阿拉伯数字

佛教

古中国

商朝时,

甲骨文

青铜文化:

商的司母戊大方鼎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佛教传入我国

 

28、真正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29、在西亚广泛传播的是楔形文字。

刻在龟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纸草;西亚的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泥版;中国商朝的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兽骨。

30、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的金字塔,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旁有一尊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的青铜器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最大的精品是四羊方尊。

31、古埃及在科学上的成就有: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源于这种历法)。

制作了木乃伊,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分科治病,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在数学上巳能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面积,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16。

33、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学符号,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

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35、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佛教经由中亚传入中国,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36、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的演变进化和文明的发展进步都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人类改造了自然环境,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人类智慧的痕迹,但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如果人类不顾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

37、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依赖于自然条件的优越,例如:

人类的进化:

因为自然条件的改变,被迫下地生活,直立行走,生产劳动。

原始农业、畜牧业都与气候的变化、自然条件有关。

早期亚非文明源于大河流域:

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重要问题梳理第二单元:

1.文明产生于大河的原因:

大河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

2.古代城市的特征,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区别:

城市设施、布局。

答:

古代城市有城墙、街道、宫殿、神庙、民宅等,有的甚至有下水道,与现在的城市十分相近,说明了当时城市已经相当发达。

3.《汉漠拉比法典》内容、历史地位、意义。

答:

《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

在古巴比伦社会中,居民有不同的等级,法典的制定,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有不同的规定。

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法典还规定了对盗窃私有财产的处罚。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人身、私有财产的安全;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历史地位和意义: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法典》记载了当时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对于我们研究古巴比伦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不利之处。

答:

第一,种姓制度规定下一级别的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无法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第二,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不得通婚,这不仅剥夺了人们的婚姻自由,同时也使一些因为近亲结婚的遗传病大大增加。

5.环境变化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答:

原因和解决措施知识要点梳理。

给我们的启示:

① 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大事,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当代社会必须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②经济的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生产率,加大可利用资源的科技投入。

盲目地无限制地开发索取,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③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边开发、边保护、边恢复的战略方针,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38、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爱琴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历时800年,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

雅典的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时达到极盛,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构,为维护民主制,雅典人发明了陶片放逐法,但是雅典的民主有很大的局限,限于雅典男性公民中,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统治。

斯巴达是一个尚武的国家。

 

经济特点

政治特点

差异原因

雅典

以对外贸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实行

民主制度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斯巴达

 以农业为主

 实行

军事独裁

 39、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世纪,罗马取得了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首”,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到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海,故此被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欧洲奴隶社会结束,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40、西方文化之根是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十二表法>>它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罗马的建筑:

如,凯旋门、万神殿、古罗马竞技场,罗马被称着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

条条道路通罗马。

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科学家。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

古希腊是欧洲的戏剧的故乡。

41、人们把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至16世纪这段历史时期称为“中世纪”。

42、日耳曼人的一支建立了法兰克王国,800年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曙帝国的诞生,查理成为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查理进行了土地分封,这样封建制度逐步形成了。

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分封特点是:

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关系。

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三国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日耳曼人另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于9世纪建立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43、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

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为教会所垄断。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表现于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44、11世纪,巴黎和伦敦不仅成为政治中心,也是商旅云集的经济和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繁荣,佛罗伦萨则以手工业享誉欧洲。

城市手工业者成立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叫行会地。

45、610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建立伊斯兰教,只信奉惟一的“真主”安拉,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经典为<<古兰经>>。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这一年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

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军队统一了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从8世纪开始,巴格达就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46、中世纪时阿拉伯学者有哪些重要文化成就?

这些文化有何特点?

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

(表现:

①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重放古代文化异彩。

②创立了完整代数学。

③吸收印度十个数字的计数法,传播到欧洲。

④整理出世界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

⑤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

特点:

①由于阿拉伯帝国地域广阔,其文化是世界各族智慧的结晶。

②注意把学习、改造和创新结合起来。

作用:

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沟通和加强作用,把印度、中国等文化传到西方,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天文、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通常把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叫做文化景观,宗教是一种文化,各种与宗教有关的寺庙、雕刻、石窟造像、碑、塔、墙、壁 画等都属于宗教文化景观。

世界三大宗教是指: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佛教建筑叫寺庙(类似皇宫建筑表现地位),基督教建筑叫教堂(高耸入云显示上帝的威严),伊斯兰教建筑叫清真寺(穹顶建筑是为了召唤信徒)。

重要问题梳理第三单元:

雅典的民主产生的原因、内容和评价:

产生原因:

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具体内容(表现):

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②“五百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④陪审员抽签产生⑤陶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

①积极:

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②消极: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古希腊文明的两个城邦的强盛与衰弱的经验与教训。

答: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要增强军事实力,注重国防建设。

③注重身体锻炼,提高全民素质,提倡全民健身。

④要发展社会政治民主,让人民真正当主人。

⑤不能搞霸权主义,争霸的结果只会导致灭亡。

⑥要搞好内部团结,处理好区域间、城市间的矛盾。

3.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由来和今意):

答:

由来:

古罗马人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这些宽阔的道路数量众多,反映了当时交通非常发达。

今意:

比喻各种方法各种途径都可以达到同一个目的,也比喻做人要变通。

4.封建制度的形成。

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答:

这说明了当时封建主从的一种情况。

封主分封给臣下一定的土地,并举行一定的仪式,臣下受封同时也成为了封主的附庸,并承担一定的义务,但是被封的臣下只对受封的主人负责,而不对其他的领主负责。

这句谚语就说明了当时封建的一种特殊的情况。

5.为什么说在欧洲中世纪的乡村的庄园是一种封建性质的庄园。

答:

因为①庄园中的一切产品都用于自身的消费,只有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需要从外部输入。

这符合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

②农奴自己没有土地,需要向主人领取一小块土地耕种,并按时向主人缴纳租税。

这也符合封建生产关系的特征。

所以我们说欧洲中世纪的乡村的庄园是一种封建性质的庄园。

6.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特点:

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

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

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作用:

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

阿拉伯文化在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7.理解“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答:

说明了当时阿拉伯人非常重视教育。

真理无论在哪里,即使在遥远的中国,都要去探索,表明了阿拉伯人寻求知识的执着追求精神。

从阿拉伯半岛到中国,走水路,则有大风大浪,走陆路则有沙漠戈壁等,阿拉伯都要去寻求。

另外也说明我们中国文化成就非常高超,在当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第四单元

一、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2、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文明,礼乐文明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3、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反映了当时西周的分封制。

二、东周:

1、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平王建立东周,都城洛邑,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2、春秋五霸:

一种说法是: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共同有的是:

齐倒是公、晋文公、楚庄王。

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同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并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最先称霸。

3、战国七雄是指:

秦、楚、燕、齐、赵、魏、韩七国。

他们为确立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得利益,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先后进行变法,主要有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废除土地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4、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同时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派

代表人

主张或观点

格言

儒家

孔子

仁爱、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道家

老子庄子

主张无为,具有辩证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视人之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