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236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1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docx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docx

有机化学第六章卤代烃

第六章卤代烃

卤代烃是一种简单的烃的衍生物,它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F,CL,Br,I)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一般可以用R-X表示,X代表卤原子。

由于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卤原子决定,因而X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根据卤代烃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以将卤代烃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卤代芳烃等。

第一节卤代烷烃

一.卤代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卤代烷烃的分类

1.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种类,卤代烷烃分为:

氟代烷:

如CH3-F

氯代烷:

如:

CH3-CL

溴代烷:

如:

CH3-Br

碘代烷:

如:

CH3-I

2.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所好卤原子的数目的多少,卤代烷

烃分为:

一卤代烷:

如:

CH3CL,CH3-CH2-Br

二卤代烷:

如:

CH2CL2,

多卤代烷:

CHCL3

3.根据卤代烷烃分子中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类型的不同,卤代烷烃可以分为:

伯卤代烷(一级卤代烷)R-CH2-Br

仲卤代烷(二级卤代烷)

叔卤代烷(三级卤代烷)

(二)卤代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

使用范围:

结构比较简单的卤代烷常采用普通命名法

命名:

原则:

根据卤原子的种类和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烷基

命名为“某烷”,或按照烷烃的取代物命名为“卤某烷”。

如:

2.系统命名法

范围:

复杂的卤代烷烃一般采用系统命名法。

原则:

将卤原子作为取代基,按照烷烃的命名原则来进行命名。

方法:

1)选择连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根据主链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命名为“某烷”作为母体;

2)将支链和卤原子均作为取代基;

3)对于主链不带支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编号从距离卤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

4)对于主链带支链的卤代烷烃,主链的编号应遵循“最低系列规则”;

5)把取代基和卤原子的名称按“次序规则”依次写在“某烷”之前(次序按先后顺序写),即得该卤代烷烃的名称。

4-甲基-2-乙基-1-溴戊烷2-甲基-1-氯-溴戊烷

 

2,3-二甲基-5-溴己烷3,5-二甲基-2-溴己烷

二.卤代烷烃的物理性质

1.状态:

C4以下的氟代烷、C2以下的一氯代烷和溴

甲烷为气体,其余常见的卤代烷为液体,C15以上的高级卤代烷为固体。

2.颜色:

纯粹的一卤代烷都是无色,但碘代烷在光

的作用下易分解析出游离的碘,久置后逐渐变为棕红色。

3.气味:

一卤代烷具有不愉快的气味,其蒸汽有毒。

4.沸点:

卤代烷的沸点都比相应同碳原子数的烷烃

高。

主要是由于C-X键具有极性,因而增加了分子间的引力。

烷基相同而卤原子不同的卤代烷,其沸点随着卤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同系列中,卤代烷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同分异构体中,直链异构体的沸点高。

5.密度:

卤代烷的相对密度大于相应的烷烃。

烷基相

同而卤原子不同时,其相对密度随卤素的原子量增加而增大,一氟代烷和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小于1,其他卤代烷的相对密度都大于1。

同系列中,卤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由于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卤素在分子中所占的比列减少。

6.溶解性:

卤代烷均不溶于水,但能以任意比和烃类

混溶,并能溶解其他许多弱极性或非极性有机物。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卤代烷本身就是常用的溶剂。

三.卤代烷烃的化学性质

在卤代烷烃分子中,由于卤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

子,使C-X键成键电子向卤原子偏移,因此C-X是极性键,卤原子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发生取代反应。

另一方面,受卤原子的吸电诱导效应的影响,使得β-C-H键的极性增大,β-氢原子酸性增强,易受碱进攻,引起b-C-H键的断裂,发生脱卤化氢的消除反应。

当卤代烷分子中的烃基相同而卤原子不同时,C-X

键极性强弱次序:

R-CL>R-Br>R-CL。

但C-X键断裂的活性次序却与极性次序相反:

R-I>R-Br>R-CL,这是由于极性的卤代烷分子在试剂电场的影响下,发生诱导极化所致。

在C-X键中,卤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越小,键的极化度越大,发生化学反应是就越容易发生异裂。

(一)亲核取代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卤代烷分子中的卤原子可被亲核试

剂:

OH-,CN-,OR-,ONO2-,H-O-H,NH3等取代生成相应的烷烃衍生物。

其取代反应可以用下列通式表示:

Nu—亲核试剂;X—离去基团。

1.卤原子被羟基取代

卤代烷与氢氧化钠(钾)的水溶液共热,卤原子羟

基取代生成相应的醇。

这个反应又叫卤代烷的水解反应。

由于该反应可逆,所以通常在碱性水溶液中进行,以中和生成的HX,使反应向生成醇的方向移动。

利用该反应可以制得相应的醇类化合物。

2.卤原子被烷氧基取代

卤代烷和醇钠作用,卤原子可以被烷氧基取代生成醚,这是制备混醚的方法,叫威廉森合成法:

3.卤原子被氰基取代

卤代烷与氰化钠或氰化钾的醇溶液共热,则卤原子

被氰基取代生成腈。

腈水解可以生成羧酸:

腈还原生成胺:

由于生成腈、羧酸、胺都比原来的卤代烷多一

个碳原子,所以,在有机合成上常用来制备比原来的卤代烃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4.卤原子被氨基取代

卤代烷与氨基作用,卤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胺。

生成的胺为有机碱,它可以与反应生成的氢卤酸生

成盐,即RNH3+X-或写作RNH2.HX

5.卤原子被硝氧基取代

卤代烷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作用,卤原子可被硝氧

基(-ONO2)取代生成硝基酯。

根据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卤化银沉淀这一现象,该反

应可以用于鉴定卤代烷。

(二)消除反应

卤代烷和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热,

分子中脱去卤化氢,生成烯烃。

这种由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简单分子(卤化氢、水等),同时生成双键的反应叫消除反应。

由上面反应可以看出,只有在卤代烷分子中b-碳原子上

有氢时,才能进行消除反应;伯卤代烷发生消除反应只生成一种烯烃。

而不对称仲卤代烷和叔卤代烷发生消除反应可生成两种或三种烯烃。

例如:

可见不对称卤代烷发生消除反应具有方向性,卤原子主

要和含氢较少的b-碳原子上的氢一起脱去,生成的主要产物是双键上连有较多烃基的烯烃。

这个规则叫扎依采夫规则。

(三)与金属的反应

1.与金属钠的反应

两分子的卤代烷与金属钠作用,各消去一个卤原子

而生成较高级的烷烃,此反应叫武兹反应。

武兹反应也是增长碳链的反应,可用于烷烃的合

成。

但只有用同一种卤代烷时,才能得到一种产物,否则,产物为难以分离的混合物,在合成上意义不大。

2.与金属镁的反应

卤代烷在无水乙醚中与金属镁作用,合成有机镁化

合物。

这种有机镁化合物叫格林那试剂,简称格氏试

剂。

由于格氏试剂中的C-Mg键的极性很强,所以性质非常活波,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

与含活波氢的化合物作用可分解成烷烃:

格氏试剂与CO2作用后在水解,可得到多一个碳原

子的羧酸:

格氏试剂还可以与空气中的O2作用生成烷氧基

卤化镁,进一步与水作用生成醇。

格氏试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试剂,在有机合成

上常用来合成许多有机化合物。

但由于能与水、醇、酸、氨、氧、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在制备和保存格氏试剂时,必须防止与空气接触。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计划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六章卤代烃第一节卤代烷烃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

教学基本内容:

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历程: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

单分子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和双分子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历程。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通过讲授方式进行,通过提问等互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业与思考题:

作业:

课后作业3,4.

思考:

如何用亲核取代及消除反应解释反应进程?

 

 

(四)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反应可按照两种反应历程进行。

一种是单分

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另一种是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反应)

实验证明:

叔卤代烷的水解主要按照SN1反应历程进行,整个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在试剂电场的作用下,碳卤键发生异裂生成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和卤素负离子:

第二步是亲核试剂(这里是∶OH-)与碳正离子活

性中间体结合生成最终产物:

在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中,由于碳卤键的断裂必须在试剂电场的作用下,分子进一步极化才能发生,反应速度较慢;但是当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一旦生成,它很不安定,立即与反应体系中的亲核试剂结合生成最终产物,反应速度很快。

在化学动力学中,对多步反应来说,整个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最慢的一步。

因此上述反应历程中的第一步是决定整个反应速率的步骤,而这一步的反应速率只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即只与一种反应物的浓度有关,表现出化学动力学上的一级反应。

所以,该历程进行的亲核取代反应叫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简称SN1反应。

由于在试剂电场的作用下,R-CL,R-Br,R-I分子中C-X键异裂的活性次序正好与其极性次序相反,而且离去基团的稳定性顺序为:

I->Br->CL-,所以烷基相同而卤原子不同的卤代烷发生SN1反应的活性顺序为:

R-I>R-Br>R-CL。

由于碳正离子越稳定,生成碳正离子的活化能就越低,进行SN1反应的速率就越快,所以伯、仲、叔卤代烷发生SN1反应的活性顺序为:

R3C-X>R2CH-X>RCH2-X>CH3-X

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2)

实验表明,伯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主要按照SN2反应历程进行。

例如:

溴甲烷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整个反应只有一步完成,C-Br键的断裂和C-O键的形成是协同进行的,反应过程中没有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出现,但要经历一个过渡态:

由于α-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较低,便成为亲核试剂(这里为:

∶OH-)进攻的中心,当∶OH-与α-碳原子接近到一定程度,∶OH-便与a-碳原子部分共用氧上的一对电子,逐渐形成一个不完整的共价键(虚线),与此同时,C-Br键被逐渐伸长变弱,但并未完全断裂,这种中间状态是很不稳定的,称为过渡态。

当∶OH-向a-碳原子进一步靠近,∶OH-上的一对电子完全与a-碳原子共用,最终形成完整的C-O键时,C-Br键就彻底断裂,Br带着它原来与a-碳原子共用的一对电子以∶Br-离子的形式离开分子,完成整个亲核取代生成醇。

由于反应一步完成,卤代烷与亲核试剂同时参与全过程,因此,整个反应的速率既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又与亲核试剂的浓度有关,即与两种分子的浓度有关,表现出化学动力学上的二级反应,简称SN2反应。

由于在SN2反应中涉及C-X键的伸长和极性的加大,因此从R-CL、R-Br、R-I分子中C-X键的可极化度的大小顺序,可以得出烃基相同二卤原子不同的卤代烷发生SN2反应的活性顺序与SN1反应的顺序相同:

R-I>R-Br>R-CL

在SN2反应中,亲核试剂是沿着C-X键轴线从卤原子背面向a-碳原子进攻的。

如果a-碳原子上所连的烃基越多,体积越大,亲核试剂接近a-碳原子所受到的空间位阻就越大,就越不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SN2反应的速率就越慢。

因此,所以伯、仲、叔卤代烷发生SN1反应的活性顺序为:

CH3-X>RCH2-X>R2CH-X>R3C-X

应该指出的是:

亲核取代反应的两种历程在反应中是同时存在的,并相互竞争,只是在某一条件下哪个占优势的问题。

在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中,a-碳原子上的电子密度的高低和空间位阻效应对反应历程有较大的影响:

如果a-碳原子上的电子密度越低,空间效应越小,则有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也就是有利于SN2反应历程的进行;反之,a-碳原子上电子密度越高,空间效应越大,则有利于卤素夺取电子而以X-的形式离解,从而有利于按SN1反应历程进行。

在伯、仲、叔卤代烷中,随着a-碳原子上烷基的增加,一方面由于烷基的给电子作用使a-碳原子的电子密度的增高,另一方面也使a-碳原子上的空间位阻效应增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叔卤代烷按SN1反应历程的进行,伯卤代烷按SN2反应历程的进行,仲卤代烷则处于两者之间,两种反应历程进行激烈的竞争。

(五)消除反应历程

1.单分子消除(E1)反应历程

单分子消除反应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是卤代烷分子在试剂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碳卤键异裂生成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和卤素负离子,这与SN1反应的第一步是完全相同的。

第二步则是反应体系中的碱(如:

OH-,R-O-)与b-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的氢(β-氢)作用,使之以质子的形式与碱一起脱去,同时在α、β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双键,完成反应。

上述第一步反应的速率较慢,第二步反应的速率较快,整个反应的速率也只与第一步反应物卤代烷的浓度有关,与碱的浓度无关,表现为动力学上的一级反应。

所以,按这种历程进行的消除反应叫单分子消除反应,简称E1反应。

E1反应和SN1反应的区别只在第二步反应,如果是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的a-氢结合,则发生SN1历程;如果是碱与碳正离子的b-氢结合,则发生E1反应。

由于很多试剂(如:

OH-,R-O-)既可作为亲核试剂结合碳正离子的a-碳原子,又可作为碱结合碳正离子的b-氢,所以E1和SN1反应常同时发生。

由于E1和SN1反应的第一步反应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决定整个反应速率的一步,所以所以伯、仲、叔卤代烷发生SN1反应的活性顺序为:

R3C-X>R2CH-X>RCH2-X>CH3-X

2.双分子消除(E2)反应历程

双分子的消除和双分子的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也很相似,都由一步完成,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是协同进行的,不产生碳正离子中间体,但要经历一个过渡态。

当碱(这里是∶OH-)与β-氢原子逐渐接近到一定程度时,∶OH-便与b-氢原子之间部分成键,β-氢原子与β-碳原子之间共用的一对电子部分地转移到α,β-碳原子之间,在α,β-碳原子之间形成部分π键,X与a-碳原子之间的C-X键逐渐伸长减弱。

当∶OH-与β-氢原子进一步接近,与β-氢原子形成完整的O-H键并以H2O的形式离去,卤原子则带着C-X上的一对电子以X-的形式离去,β-氢原子与b-碳原子之间共用的一对电子完全转移到α,β-碳原子之间,α,β-碳原子之间的π键形成,完成整个反应生成烯烃。

由于整个反应由一步完成,卤代烷和碱同时参与了全过程,整个反应的速率既与卤代烷的浓度有关又与碱的浓度有关,表现为动力学上的二级反应,所以,按这种历程进行的消除反应叫双分子消除反应,简称E2消除。

由于许多试剂(如:

OH-,R-O∶-)既可以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带部分正电荷的α-碳原子,又可作为碱进攻β-氢,进攻α-碳原子发生SN2反应,进攻β-氢发生E2反应,所以E2和SN2反应也常是同时发生。

正是由于E2和SN2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所以当试剂向α-碳原子进攻,空间位阻较大时,往往就转向进攻空间位阻较小的β-氢,所以伯、仲、叔卤代烷发生SN1反应的活性顺序为:

R3C-X>R2CH-X>RCH2-X>CH3-X

综上所述,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这两类反应同时进行,并且还伴随着单分子历程和双分子历程之间的竞争,产物往往比较复杂。

究竟是何种反应占优势取决于卤代烷的结构、试剂的亲核性和碱性的强弱、溶剂的极性、反应温度等多种因素。

规律如下:

卤代烷分子中的α-碳原子上所连的烃基越多,越不利于SN2而有利于E2,但从单分子反应与双分子反应的速率上讲,双分子反应速率降低,反分子反应速率增加:

强碱性弱亲核试剂有利于消除反应,强亲核弱碱性试剂有利于亲核取代反应;高温、弱碱性溶剂有利于消除反应,低温、强极性溶剂有利于亲核取代反应。

所以,卤代烷水解在碱的水溶液中进行,而脱卤化氢则在碱的醇溶液中进行。

四.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一)SN2反应的立体化学

在SN2反应中,亲核试剂是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α-碳原子,随着亲核试剂与α-碳原子的逐渐靠近,共价键逐渐形成,a-碳原子上的三个原子或基团便被排斥,逐渐向离去基团的一边偏转,a-碳原子由sp3杂化变为sp2杂化,形成平面构型,亲核试剂和离去基团处在垂直于平面的两侧,形成过渡态。

当亲核试剂继续靠近a-碳原子时,共价键完全形成,离去基团完全离去,恢复其原来的四面体构型。

整个过程就好像雨伞被大风吹得由里向外翻转一样,其构型发生了翻转。

这种构型的翻转叫瓦尔登转化。

瓦尔登转化是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如果知道某一取代反应是按SN2反应进行的,就可以从反应物的构型来预测产物的构型。

但反应瓦尔登转化后的产物的构型到底属于R型还是S型,必须用确定构型的方法来定。

(二)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在SN1反应中,由于反应是通过碳正离子中间体进行的,而碳正离子为平面构型(带正电荷的碳原子为sp2杂化)

当碳正离子形成后,亲核试剂从平面的左侧或右侧向碳正离子进攻的机会是均等的,各占50%。

如果该碳原子原来为手性碳原子,并且反应物卤代烷为旋光异构的某一构型,那么产物将为外消旋的混合物,即产物分子中由一半维持原有的结构,而另一半则反生构型转化,这叫外消旋化。

五.消除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一)E2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在E2反应中,碱进攻β-氢原子,时β-氢原子和α-碳原子上的离去基团X同时离去。

这种反应机理要求β-氢原子和α-碳原子上的基团X处于对位交叉的位置,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碱进攻的位阻小,另一方面也能使两个被消除基团处于同一平面上,有利于两个P轨道的重叠,形成π键。

因此,E2反应的立体化学就是反式共平面消除。

 

如果两个相邻碳原子能上各只有一个基团可以消除,只有当他们处于反式共平面的构象时,才能顺利地进行E2反应。

如:

1-溴-1,2-二苯基丙烷的消除反应:

如果两个相邻碳原子上有不止一个可供选择的消除基团时,则分子处于优势构象时的反式共平面消除占主导地位。

例如:

2-氯丁烷消除:

(E1)消除的立体化学

E1反应的立体华讯相对于E2情况要复杂些,当卤素原子在第一步反应中以负离子离去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后,b-氢原子既可以进行反式消除,也可以进行顺式消除,但进行反式消除和顺式消除都必须在a-碳原子和b-碳原子之间的C-C键相对旋转一定的角度,使b-氢原子和碳正离子的p轨道共平面后,才能进行:

六、个别化合物

1.溴甲烷

无色气体,一般加压液化储存在耐压容器中。

它有强烈的神经毒性,是一种熏蒸杀虫剂,能消灭棉花红铃虫、蚕豆象、米象。

但对人畜有毒,慎用。

2.三氯甲烷

俗称氯仿,为无色透明液体,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纯氯仿可以作为大牲畜外科手术的麻醉剂。

它遇空气和日光能缓慢氧化成极毒的光气:

因此,氯仿要保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避免日光照射。

光气剧毒,通常采用在氯仿中加入少量乙醇的方法除去。

3.三碘甲烷

俗称碘仿,为黄色固体,熔点120℃,难溶于水,可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4.四氯化碳

无色液体,为常用有机溶剂。

容易挥发,蒸汽比空气重,且不燃烧,是良好的灭火剂。

但在500℃以上时,能发生水解而产生光气,灭火时注意通风。

在农业上用作熏蒸杀虫剂和牲畜的驱钩虫剂。

5.氟利昂

是一类含氟含氯的多卤代甲烷和多卤代乙烷的统称。

例如:

CCL2F2,CHCLF2,CCL3F,CFCL2-CF2CL。

CCL2F2商品名F12,室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沸点-26.8℃,易压缩成液体,解压缩后能大量吸热,常作为空调机的制冷剂。

氟利昂毒性小,无腐蚀性,不燃,化学性质稳定,还可以用作灭火剂和喷雾剂。

但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现已禁用。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计划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六章卤代烃第二节卤代烯烃和芳烃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和命名的方法,烷基结构对卤原子化学性质的影响,典型的化合物。

教学基本内容:

卤代烯烃和芳烃分类和命名:

分类依据,命名原则;

烷基结构对卤原子化学活性的影响:

根据卤代烯烃和芳烃中卤原子和双键或芳基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活性就有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

烷基结构对卤原子化学活性的影响。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通过讲授方式进行,通过提问等互动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业与思考题:

作业:

课后作业1,2.

思考:

以前学过的各种共轭体系有哪些?

对电子云的分布有何影响?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第二节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一、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卤代烃叫卤代烯烃,分子中具有芳环的卤代烃叫卤代芳烃。

根据卤原子与双键或芳环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乙烯基型和芳基型卤代烃

它们的结构特点是卤原子与双键碳原子或苯环直接相连,即卤原子连在sp2杂化的碳原子上。

CH2=CH-CL,CH3-CH=CH-X,

2.烯丙基型和苄基型卤代烃

特点:

卤原子和双键或苯环只相隔一个饱和碳原子。

例如:

CH2=CH-CH2-X,CH3-CH=CH-CH2-X,

3.隔离型卤代烃

特点:

卤原子与双键或芳环相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饱和碳原子。

例如:

CH2=CH-CH2-CH2-X,

(二)命名

原则:

以烯烃或芳烃为母体,其余命名原则与卤代烷基本相同。

例如:

CH2=CH-CL氯乙烯

CH2=CH-CH2-CL3-氯-1-丙烯(烯丙基氯)

CH2=CH-CH(Br)-CH33-溴-1-丁烯

氯苯苯氯甲烷(苄基氯,氯化苄)2-苯基-3-溴丁烷

二、烷基结构对卤原子化学性质的影响

由于上述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中卤原子和双键或芳环的相对位置的不同,所以当它们与亲核试剂作用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时,卤原子的活性也就明显不同。

烯丙基型和苄基型卤代烃的活性最高,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的活性最低,隔离型介于两者之间,与卤代烷相似。

如果将三种类型的卤代烃分别与硝酸银的醇溶液作用,则烯丙基型和苄基型卤代烃在室温下迅速生成卤化银沉淀;隔离型卤代烃则需要加热才能生成沉淀;而乙烯基型和苯基型卤代烷,即使加热,也不生成沉淀。

利用这种反应活性的不同,可以用硝酸银的醇溶液来鉴别这三类卤代烃。

差异的原因:

隔离型卤代烯烃的双键与卤原子相距较远,相互影响较小,所以卤原子的活波性与相应的卤代烷相似。

在乙烯基和苯基型卤代烃中,由于卤原子直接与sp2杂化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卤原子的p轨道可与π轨道重叠,形成p-π共轭:

在此共轭体系中,卤原子p轨道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向p轨道流动,使C-X键的电子密度增大,从而C-X键的键长缩短,键能增大,C-X键的断裂变得困难。

因此,乙烯基内核苯基型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不如卤代烷中的卤原子活波。

但是当苯基型卤代烃卤原子的临位、对位有强吸电子基团时,其卤原子的活波性将增强。

吸电子基团的吸电子的能力越强、数目越多,活性就越强。

原因:

苯环上吸电子基团的吸电子作用一方面使苯环上的电子密度降低,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易受到亲核试剂的进攻。

另一方面使C-X键上电子密度降低,键的强度减弱,易于断裂。

烯丙基型和苄基型卤代烃分子中的卤原子以负离子的形式离去后形成的使烯丙基型和苄基型碳正离子。

由于这种碳正离子空的p轨道能与双键或苯环的π轨道重叠形成缺电子的p-π共轭体系:

p-π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