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039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docx

《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docx

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一讲

幻灯片1

中国近代文学第一讲绪论幻灯片2第一讲绪论一、概说1、中国近代文学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艰难嬗变的转型时期,文学史家将其断代为中国近代文学。

幻灯片3

2、时代性质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奏折(同治十一年五月)幻灯片4

2、时代性质

中国自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一直是在传统之中生活着,文化变迁相当缓慢,在这一阶段,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定体系。

然而,在这同一时期,西方世界于生活和思想方面都经历着激烈的改变。

在这样的改变中,西方世界从它的中古走向近代。

在这个时代,欧洲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邦的兴起,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工业改进。

这些事实,对于西方本身以及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入而广远的。

尤其是工业革命所产生出来的力量,从17世纪开始,自西欧核心出发,像上帝的手似的重新塑造世界。

——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幻灯片52、时代性质:

近代中国——过渡时代

过渡时代者,实千古英雄豪杰之大舞台也,多少民族由死而生、由剥而复、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路也。

美哉过渡时代乎!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幻灯片63、近代历史研究的热

与近代文学研究的冷

幻灯片74、近代文学非常重要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王德威幻灯片85、近代文学的魅力:

群星灿烂“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绝世奇才龚自珍,有以文字耸动天下的过渡时代之英雄梁启超;雄才大略如曾国藩,气冲斗牛如康有为,悲歌慷慨如谭嗣同,英姿飒爽如秋瑾,哀怨凄婉如苏曼殊;“并世译才数严林”的严复、林纾,身怀绝技却坎坷没世的旷代奇才刘鹗,才高八斗的晚清遗老陈三立、王国维……

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幻灯片96、近代文学的定位与价值近代文学的总体定位是:

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终结,又是通向中国现代文学的纽带与桥梁。

近代文学的价值就在于:

它一方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承续与终结,另一方面又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奠基与先声。

幻灯片10

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

社会全面危机

历史回顾:

近代中国多事之秋

重大历史事件频仍

风云际会的年代

多事之秋

《晚清悲歌》视频鸦片战争1840太平天国1851火烧圆明园1860同治中兴1862-1874甲午海战1894-1895百日维新1898庚子事变1900辛亥革命1911

幻灯片11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

社会全面危机

1、民族生存危机

(外患)

幻灯片12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

社会全面危机

幻灯片13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

社会全面危机

幻灯片14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

社会全面危机

2、政治危机(内忧)

风雨飘摇四面楚歌

北有捻军南有天地会太平军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

杂税日增,民心不安;科举全废,士心不安;新学多偏,众心不安;洋货争衡,商心不安。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幻灯片15二.近代文学的历史语境:

社会全面危机

今日之中国,殆哉岌岌乎!

政府棼瞀mào(混乱)于上,列强束胁于外,国民怨讟(dú怨恨)于下,如半空之木,复被之霜雪,如久病之夫,益中以沴[lì灾害]疠(lì瘟疫),举国相视,咸儳chán然(不整齐)若不可终日。

志行薄弱者,袖手待尽,脑识单简者,铤而走险,自余一二热诚沈(chén)毅之士,亦彷徨歧路,莫审所适。

问中国当由何道而可以必免于亡,遍国中几罔知所以为对也。

——梁启超:

《政闻社宣言书》幻灯片163、传统文化危机(内忧外患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今者时势又剧变矣,学术之必变,盖不待言。

世之言学者,辄怅怅无归……

——王国维:

《沈乙庵先生70寿序》

(清末)学界活力之中枢,已转移到“外来思想之吸收”。

一时元气虽极旺盛,然而有两种大毛病:

一是混乱,二是肤浅。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幻灯片173、传统文化危机容闳:

1828—1912,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外交和社会活动家。

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

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促成和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

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幻灯片18自序第一章幼稚时代第二章小学时代第三章初游美国第四章中学时代第五章大学时代第六章学成归国第七章人世谋生第八章经商之阅历第九章产茶区域之初次调查第十章太平军中之访察第十一章对于太平军战争之观感

第十二章太平县产茶地之旅行第十三章与曾文正之谈话第十四章购办机器第十五章第二次归国第十六章予之教育计划第十七章经理留学事务所第十八章秘鲁华工之调查第十九章留学事务所之终局第二十章北京之行与悼亡第二十一章末次之归国第二十二章戊戌政变幻灯片19近代中国的留学潮

幻灯片20

《中西闻见录》洋务运动期间北京创刊,美国传教士丁韪wěi良等人主编。

“系仿造西国新闻纸而作。

书中杂录各国新闻近事,并讲天文地理格物之学”,设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医学及各国近事等栏目。

除刊载文章外,还附有插图,图文并茂,使得文中讲解的知识更为生动直观。

这份杂志由广学会散发,在当时颇有影响。

到1875年停刊时,共印刷36期。

1876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格致汇编》前身即为《中西闻见录》,由英国人傅兰雅编辑,由格致书室发售。

初为月刊,自1890年起改为季刊。

幻灯片21是谁撬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

幻灯片22三、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

(一)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匡时济世的经世思潮和洋务思潮):

经世致用文学与爱国诗潮

(二)维新变法时期(新民救国的维新思潮):

文学界革命

1、文学观念变革:

文学进化论、情感取向

2、小说戏曲被引进文学殿堂

3、文学批评方式的更新

4、现代悲剧意识的诞生

5、语言出现变革趋势

(三)辛亥革命与五四(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潮):

纷纭繁杂多元对峙;旧派文学的收束幻灯片23四、中国近代文学的特征

处于中国文学由古走向现代的过渡转折期的近代文学,其作为历史“中介物”的承先启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本身也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过渡转折时代所特有的矛盾性、复杂性与多重性。

1.近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复杂性

1.近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复杂性

多元并存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急剧变动,给近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这种复杂与矛盾不仅表现为新旧对立的两种文学形态、意识的并存与杂糅,不仅表现为近代文学思潮、流派的驳杂和思想、审美风貌的驳杂,而且也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文学观念、主题、风格以及思想家、文学家的思想行为模式之中。

幻灯片251.近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与中国近代文学的复杂性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表现了三种明显差异的心理价值取向。

他们或以板结的思维心理定势看待日益蓬勃发展的西学东渐浪潮,死死固守以夏变夷的僵死封闭的文化观念;或在承认中国技艺落后的同时,却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礼乐教化的巨大优越性,在文化选择中恪守中体西用的原则;或不仅承认中国技艺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文化与文学皆不如人,试图借助西方异质文化的冲击力量,荡涤传统文化的污泥浊水,建立适应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新型文化。

这三种心理价值取向,实际上也是中国近代作家心路历程的浓缩与概括。

幻灯片262.近代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与审美价值的二律背反

在三重危机形势下产生的近代中国文学,以巨大的热情与自觉,从各个方面去参与时代的进程,把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推崇扩展到如此之高且广阔的领域。

极端功利主义往往是以削弱甚至牺牲文学的审美品格为代价,这必然会导致文学发展的深刻缺陷甚至是危机。

幻灯片273.近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曲折性与演变的急遽性

近代文学变革的艰巨性、曲折性与急遽性的矛盾,决定这种变革进行得不彻底。

但是,它却为后来者开启了道路,为濒临于困境的中国文学选择了新的历史出路——走向现代化之路。

幻灯片28五.学习中国近代文学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文学谈文学。

2、抓住近代文学发展的线索:

古典文学在近代的衰微和新的文学因素成长。

3、注意从作家群体的创作心态与心路历程的视角去感知时代精神的流向。

幻灯片29思考题:

1、如何认识中国近代文学的复杂性?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与审美价值的二律背反现象?

为什么说中国近代文学的文化—历史价值远远超出其自身的纯文学价值?

3、如何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国文学的近代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幻灯片30

第二讲

龚自珍的诗文创作及其影响

龚自珍……何许人也丁香花公案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小注:

“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

”一.青年时期(1792-1818)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又号羽琌[líng]山民。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生在三世京官的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

父丽正,曾署江苏按察使,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

自珍年十二,外公授许氏部目;年十四,考古今官制;十五岁,诗集编年;十九岁,开始参加科考,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

一青年时期(1792-1818)

●主要著作:

●《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

在这些文章中,龚自珍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向往、期待和呼唤社会的变革。

●《明良论》(1813)是龚自珍写的一组有代表性的政治论文,深刻地揭露封建专制下的君臣关系,朝廷风气,以及吏治、用人方面的种种弊端,对于吏治许多方面提出了很多改革性的思想主张。

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

耄矣!

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恨矣。

——段玉裁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

官盖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臣节之盛,扫地尽矣。

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

曰:

以教之耻为先。

——《明良论二》少年尊隐有高文,猿鹤真堪张一军。

难向史家搜比例,商量出处到红裙。

——《己亥杂诗》第241首猿鹤:

被弃隐于山中的才德之士。

张一军:

部署一支军队。

《尊隐》尖锐地指出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为邻”的“昏时”,清王朝的统治到了崩溃的边缘。

通过对“京师”(代指朝庭)和“山中”两种力量此消彼长的力量对比,作者热情赞扬了“山中”的勃勃生机,认为“山中之民”正是消除当时社会和政治的种种弊端、挽救封建王朝的末世命运的力量。

《乙丙之际箸议》(1815-1816)二十多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术、个性解放等方面,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龚自珍深沉的忧患意识、彻底的社会批判精神和改良社会的美好理想。

1815年是乙亥年,1816年是丙子年、文格渐卑庸福近,不知庸福究何如。

常州庄四能怜我,劝我狂删乙丙书。

——龚自珍《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之二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

——《乙丙之际著议第七》二.京居时期(1819-1839)1819年从刘逢禄受《公羊春秋》;识宋翔凤。

认识魏源、包世臣等;与王念孙相过从;花之寺雅聚。

嘉庆二十四年(1819)三月,应会试,落第。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三月,应会试,落第。

道光二年(1822)三月,应会试,落第。

道光六年(1826)三月,应会试,落第。

道光九年(1829年;38岁)三月,应会试,中第95龚自珍幼承家学,治古文经学。

认识刘逢禄后,从刘逢禄学习,接受今文经学《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对今文经学经世致用、托古改制精神多有颖悟。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投宋于庭》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句快无加。

从君烧尽虫鱼学。

甘做东京卖饼家。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之六》

经书确立以后,解释和研究经书的学问逐步兴起幷日益发展,这就是经学。

经学本身衍生出很多学派,而贯串二千多年经学史的学派之争,只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二者主要区别1、文字与版本不同:

今文经就是西汉初年用当时的通行文字隶书记录的,由秦亡后幸存的儒生们口授的经书;古文经就是东汉初年据说在秘府图书中发现的和据说在孔府夹壁中发现的,用秦以前古代的籀zhòu文书写的经书。

2、治学方法不同: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不仅仅是所依据经书的不同,在学风上也不一样。

今文经学派喜欢谈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而古文经学派则以训诂名物、考镜典章为主,西汉是今文经学的天下,东汉以后古文经学占据统治地位,直到清末今文经学才再度兴起。

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思潮

乾嘉汉学1、产生原因文字狱

整理书籍

思想发展本身规律2、发展阶段

先驱——黄宗羲、顾炎武

奠基人——胡渭、阎若璩

典型时代——惠栋和吴派

高峰时代——戴震和皖派

延续——段玉裁、王念孙、焦循、阮元

衰落——俞樾、孙诒让

整理古代文化3、社会影响

形成僵化泥古思潮“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梁谋”——龚自珍常州学派的兴起1、常州学派的师承关系刘逢禄(1776—1829)庄存与(1719—1788)(常州武进人)(常州武进人)宋翔凤(1779—1860)江苏长州人)龚自珍魏源2、常州学派的学术特点①研究十三经中唯一的今文经学著作: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

②不讲训诂名物,专求“微言大义”。

3、常州学派兴起的原因适应改革需要,借经术以文饰其政论,为主张改革人士所欢迎。

龚自珍:

“昨日相逢刘礼部,(刘逢禄)

高言大句快无加。

从今抛弃虫魚学,

愿作东京卖饼家。

“重要著作:

●散文《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古史钩沉论》、《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等。

●诗歌《能令公少年行》、《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咏史》、《西郊落花歌》等。

受今文经学的影响,龚自珍更自觉地使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社会问题密切联系起来,研究的课题更为广泛,对现实政治社会问题也提出了更加积极的建议。

其《西域置行省议》和《东南罢番舶议》,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巩固西北边疆。

●《西域置行省议》主要针对新疆边境不宁,民族矛盾尖锐,力主在新疆设立省级行政建制,籍以维护国土,保护人民。

《西域置行省议》以及《东南罢番舶议》(已佚)是龚自珍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这龚自珍的理论兴趣转向社会现实。

首联:

写文章应该要有浩阔而不平凡的才气。

莫作句:

我既不象马端临撰《文献迩考》,也不是效法郑樵撰《通志》。

意说他们是搜罗历史典故,而我写的则是针对时弊的文章,两者截然不同,不可一律看待。

鄱阳:

指马端临,南宋乐平县人(乐平县宋代属饶州,饶州又称鄱阳郡),著有《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

夹漈:

指郑樵,他曾在福建莆田县夹漈山读书,著有《通志》二百卷。

后人称为郑夹潦。

苍茫句:

天地旷远无边,而我不过是个小官员罢了。

暗指自己眼下没有实行这些主张的权力,但大势所趋,将来还是要实现的。

文章合有老波澜,莫作鄱阳夹漈jì看。

五十年中言定验,苍茫六合此微官。

——《己亥杂诗》第76首《古史钩沉论》等则在深入探讨天地万物以及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把经史、百家、小学、舆地以及当代典章制度的研究统一起来,显示出进步的历史观。

●1838年,林则徐奉命到广东查禁鸦片,龚自珍多次致函林则徐,并请求随其南下参加禁烟行动,因“事势有难言者”而未成。

后作《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主张严禁鸦片,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者;主张和外国作有益的通商,严格禁止奢侈品的输入;并驳斥了僚吏、幕客、游客、商贾、绅士等等各式投降派的有害论调。

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金粉:

古代女子化妆用的水银铅粉,此形容奢侈靡丽。

东南十五州:

泛指长江下游一带地区。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牢盆:

煮盐的器具,这里指盐官。

狎客:

封建君王或官僚身边特别亲近的帮闲之人。

全算:

全局谋划。

团扇才人:

东晋贵族子弟王珉二十多岁就做掌管机要的中书令,却不通政事,一无所能。

平日喜持白团扇,曾与嫂婢私通,事觉,婢作《团扇歌》。

见《宋书·乐志》。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避席:

离座而起。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封候。

《史记·田儋列传》载,秦末田横曾自立齐王,汉朝建立后,率众逃入海岛中。

刘邦派人招·降,说:

“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

田横不甘心做刘邦的臣下,遂在半途自杀。

留在岛上的五百多人,也全部自杀。

列侯:

汉朝制度,异姓有功封侯者称“列侯”。

虽天地之久定位,亦心审而后许其然。

苟心察而弗许,我安能颔彼久定之云?

——龚自珍《文体箴》

情之为物也,亦尝有意乎锄之矣,锄之不能,而反宥之,宥之不己,而反尊之。

——《长短言自序》三.归隐时期(1839-1841)道光十九年(1839),48岁,辞官南归。

道光二十一年(1841),50岁,暴卒于丹阳书院。

主要作品:

《己亥杂诗》《病梅馆记》《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己亥杂诗1839(己亥)年被迫辞官南下,前后八个月,行程九千里,途中诗人回顾平生,以组诗形式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可以视作以诗写就的“自传”。

315首。

弟去年出都日,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帐簿纸,投一破簏lù中;往返九千里,至腊月二十六日抵海西别墅,发簏数之,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

中有留别京国之诗,有关津乞食之诗,有忆虹生之诗,有过袁浦纪奇遇之诗,刻无抄胥,然必欲抄一全份寄君读之,则别来十阅月之心迹,乃至一坐卧、一饮食,历历如绘。

——《与吴虹生书(十二)》己亥杂诗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第123首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邪许yéhǔ劳动时众人一起吆喝的号子声。

——第83首第一类是反映社会危机,揭露政治弊端。

诗人以思想家的深刻和诗人的敏锐,清醒地看到“盛世”下面潜伏着的严重危机,并为这个病入膏肓的腐败时代感到愤怒,于是诗人怀着慷慨悲愤的情怀,把清王朝的腐朽本质及其没落形式,清晰地揭示给人们,特别具有警世、醒世和惊世的力量。

第二类是呼唤社会变革,追求朦胧理想。

诗人深切地认识到要打破封建衰世令人窒息的政治局面,社会变革势在必行;要推动社会变革,就急需各类经世致用之士。

为了寻求这些不世之才,他常在诗中歌颂义士豪杰、理想人物。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5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125首第三类是诗人的身世之感。

表现壮志难酬的悲愤,抒发回顾自身遭际的复杂感受。

诗人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立独行的精神与封建专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其诗作也表现出难容于世人的时代先觉者的孤独感、忧郁感。

促柱危弦太觉孤,琴边倦眼眄平芜。

香兰自判前因误,生不当门也被除。

——第120首齮龁:

倾轧。

隋末大学者王通隐居于黄河汾水之间(今山西省西南部),聚徒讲学。

相传唐代名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徵都曾是他的门生,而后世学者司马光、朱熹、洪迈等,却对此有所怀疑。

这是因为房杜皆宰相级人物,声名显赫;而王通名位卑微,不过是一名处士,一介书生而已。

龚自珍感到庆幸的是生平没有谁来中伤于他,他只用文章来开启一代风气,从不曾聚徒讲学或好为人师。

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

一事平生无齮龁,yǐhé但开风气不为师。

——第104首毫霜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第44首觥觥益阳风骨奇,壮年自定千首诗。

勇于自信故英绝,胜彼优孟俯仰为。

——第29首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

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第135首艳词可作,唯不可作儇[xuān]薄语。

……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四类是情诗。

《己亥杂诗》中有三十余首,“是四十八岁北上途经袁浦时作,皆花月冶游纪事”《病梅馆记》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思想的束缚和对人才的压制、摧残,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己亥杂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病梅馆记龚自珍玉雪为骨冰为魂。

——苏东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自古以来,孟浩然踏雪寻梅,林和靖梅妻鹤子,更传为佳话。

道不尽梅花的冰姿玉骨,爱不完梅花的雪月精神。

悄然之间,一份孤高;默然之间,一份清秀;谈笑之,一份不群;无心之时,一份飘逸轻芳,洗却的是万古的凡尘,荡涤的是红颜的纯真,寻到的是那淡雅绝俗的出尘之美丽。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

表层意-------言外意(比喻义)

梅——————病梅—————文人画士————品梅标准:

(曲、欹、疏)------人才遭摧残、压抑的人才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标准:

奴才、庸才、歪才(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摧残梅的手段:

(绳、夭、病、斫、删、锄、养、遏)摧残梅的后果:

(皆病、祸烈)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疗梅的措施:

购、泣、疗、贮、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疗梅的愿望:

誓、必、甘、穷本文表达了渴望自由,甘受垢厉、奋力改变现实的无畏精神。

四.龚自珍创作的精神内涵

●今文学之健者,必推龚魏。

龚魏之时,清政府既渐陵夷衰微矣。

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忧患意识

●社会参与意识

●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五.龚自珍创作的表达方式气质精神及其创作风格的亢奋激昂与低沉哀婉:

“剑气”与“箫心”。

歌哭无端的名士做派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龚自珍《湘月》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

——龚自珍《又忏心一首》气寒西北何人剑?

声满东南几处箫?

——龚自珍《秋心三首》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zhào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己亥杂诗》第96首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龚自珍《漫感》舆皂稗贩之徒暨士大夫,并谓为龚呆子。

——张祖廉《定庵先生年谱外纪》集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此大不可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