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865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8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docx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设计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既能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OH—从左向右迁移

B.电极A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为正极

C.当有0.1molNO2被处理时,外电路中通过电子0.4mol

D.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2NO2+8e-+8H+=N2+4H2O

【答案】C

【分析】

由反应6NO2+8NH3═7N2+12H2O可知,反应中NO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则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电解质溶液呈碱性解答该题。

【详解】

由反应6NO2+8NH3═7N2+12H2O可知,反应中NO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则A为负极,B为正极;

A.A为负极,B为正极,电池工作时,OH—从右向左迁移,故A错误;

B.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当有0.1molNO2被处理时,N元素从+4价降为0价,则外电路中通过电子0.4mol,故C正确;

D.电极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NO2+8e-+4H2O=N2+8OH-,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是同一反应,所以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数值是相同的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C.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

时间为1min时,某物质的浓度为1mol/L

D.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答案】B

【详解】

A.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比值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体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

时间1min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能用固体物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

【答案】B

【分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若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4mol/L、0.3mol/L、0mol/L,若该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mol/L、0.1mol/L、0.4mol/L,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各物质的浓度一定小于最大浓度,以此来解答。

【详解】

A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2的浓度一定小于0.4mol/L,故A错误;

B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2的浓度一定小于0.4mol/L,大于0,则可能为0.25mol/L,故B正确;

C项、SO3、SO2浓度均为0.2mol/L,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能是一种物质的浓度增大,另一种物质的浓度减小,SO3、SO2浓度不会均为0.15mol/L,故C错误;

D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3的浓度一定小于0.4mol/L,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可逆反应,注意可逆反应的特点为不完全转化性,学会利用极限转化的思想来分析物质的最大浓度,但实际浓度一定小于最大浓度是解答关键。

4.废旧电池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深埋入地下B.丢弃C.回收利用D.烧掉

【答案】C

【详解】

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后,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则废旧电池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故答案为C。

5.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Zn电极流出,经KOH溶液流向正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

+

=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电子由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从锌极经导线流向K2FeO4极,A错误;

B.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Fe

+8H2O+6e-=Fe(OH)3+10OH-,B错误;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C错误;

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OH-向负极迁移,D正确;

答案选D。

6.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化合物

燃烧热/kJ·mol-1

甲烷

890.3

正丁烷

2878.0

乙烷

1560.8

异丁烷

2869.6

丙烷

2221.5

2-甲基丁烷

3531.3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2H6(g)+7O2(g)=4CO2(g)+6H2O(g)ΔH=-1560.8kJ·mol-1

B.稳定性:

正丁烷>异丁烷

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1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答案】C

【详解】

A.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

完全燃烧1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KJ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H=-3121.6kJ/mol,故A错误;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故B错误;

C.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可知,则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则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即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KJ/mol左右,且大于3531.3KJ/mol,故C正确;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热越少,即n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氢的数目越大燃烧放热越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m(NO)•cn(H2)(k、m、n待测),其反应包含下列两步:

①2NO+H2═N2+H2O2(慢)

②H2O2+H2═2H2O(快)

T℃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c(NO)/mol•L-1

c(H2)/mol•L-1

速率/mol•L-1•min-1

0.0060

0.0010

1.8×10-4

0.0060

0.0020

3.6×10-4

0.0010

0.0060

3.0×10-5

0.0020

0.0060

1.2×10-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反应速度由第①步反应决定

B.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

C.该反应速率表达式:

v=5000c2(NO)•c(H2)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

A.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反应历程中反应慢的决定反应速率,整个反应速度由第①步反应决定,故A正确;

B.反应①难以进行,说明反应的活化能高,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故B错误;

C.比较图表Ⅰ、Ⅱ数据可知NO浓度不变,氢气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一倍,Ⅲ、Ⅳ数据分析,H2浓度不变,NO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到4倍,据此得到速率方程,v=Kc2(NO)•c(H2),依据Ⅰ中数据计算K=5000,则速率方程v=5000c2(NO)•c(H2),故C正确;

D.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生成28gN2放热664KJ,热化学方程式为:

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故D正确;

故选B。

8.H2能在Cl2中燃烧生成HCl,HCl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H2和Cl2。

图为H2、Cl2和HCl三者相互转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1放热B.过程2吸热C.过程3放热D.过程4放热

【答案】C

【详解】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其中键断裂吸热,键形成放热,图中过程1是吸热过程,过程2是放热过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放热过程,而氯化氢的分解是吸热过程,故答案为C。

9.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答案】D

【详解】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在铝制品表明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例如铁离子等,C错误;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选D。

10.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化物电解质的量不断减少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CO32--4e-=3CO2↑

C.电极X为负极,O2-向X极迁移

D.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的能量效率比煤燃烧发电的能量效率高

【答案】A

【详解】

A、氧化物电解质的量不会减少,在电极Y上O2得到电子生成O2-不断在补充,故A错误;

B、由原理图分析可知,其负极反应式为C+2CO32--4e-=3CO2↑,即B正确;

C、原电池内部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C正确;

D、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是把化学直接转化为电能,而煤燃烧发电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电能,其中能量损耗较大,所以D正确。

正确答案为A。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I2(g)⇌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C(s)+H2O(g)⇌H2(g)+CO(g),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

)+B(g)⇌2C(?

)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D.1molN2和3mol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mol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等于Q1

【答案】D

【详解】

A.H2(g)+I2(g)⇌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错误;

B.C(s)+H2O(g)⇌H2(g)+CO(g),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会随着反应而变化,当其不再改变时则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错误;

C.2A(?

)+B(g)⇌2C(?

)的两边,气体分子总数不可能相等,故不管A、C是什么状态,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均能说明反应2A(?

)+B(g)⇌2C(?

)已达平衡,C错误;

D.设合成氨反应中消耗1molN2和3molH2同时生成2molNH3时,放出热量为Q,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消耗2molNH3同时生成1molN2和3molH2时,吸收热量为Q,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当1molN2和3mol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0.1Q,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mol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0.1Q,D正确;

答案选D。

12.根据反应KMnO4+FeSO4+H2SO4→MnSO4+Fe2(SO4)3+K2SO4+H2O(未配平)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b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忽略溶液体积变化,Fe2(SO4)3浓度变为1.5mol/L,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0.1mol

C.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

MnO4-+5e-+8H+=Mn2++4H2O

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向甲烧杯中移动

【答案】B

【详解】

A.在乙池中,Fe2+-e-=Fe3+,则石墨b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Fe2(SO4)3浓度变为1.5mol/L,则反应生成的Fe2(SO4)3为0.5mol/L×0.2L=0.1mol,由Fe2+生成的Fe3+为0.2mol,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0.2mol,B错误;

C.甲烧杯中,MnO4-得电子转化为Mn2+,电极反应式为MnO4-+5e-+8H+=Mn2++4H2O,C正确;

D.电池工作时,甲烧杯中阳离子减少,所以盐桥中的K+向甲烧杯中移动,D正确。

故选B。

13.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2X(g)

Y(g)+Z(s) (乙)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④混合气体的压强⑤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其中能表明(甲)和(乙)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

A.①②③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详解】

①甲乙均有固体参与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正确;

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各组分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正确;

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

④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⑤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综上,正确为①②③,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4.已知反应:

NO2(g)+SO2(g)

SO3(g)+NO(g),起始时向某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O2、2molS18O2,.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中不可能含18OB.有1molN18O生成

C.S18O2的物质的量不可能为0.8molD.SO2、SO3、NO、NO2均含18O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C

【详解】

A.NO2(g)+SO2(g)

SO3(g)+NO(g)反应到达平衡后,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故NO2中可能含18O,A错误;

B.NO2(g)+SO2(g)

SO3(g)+NO(g)该反应是可逆反应,NO2的转化率小于100%,故生成N18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B错误;

C.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又因为NO2(g)+SO2(g)

SO3(g)+NO(g)这个反应是可逆反应,NO2的转化率小于100%,故平衡时S18O2的物质的量大于1.0mol,C正确;

D.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在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当SO2、SO3、NO、NO2均含18O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对应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生成物的产率小于100%,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达到平衡后,同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大于0。

15.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l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t1=15s,则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mol·L-l·s-1

B.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60%

C.该容器的容积为2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D.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B

【详解】

A.t0~t1阶段,A的浓度变化为0.15-0.06=0.09mol·L-1,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错误;

B.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0.09/0.15×100%=60%,B正确;

C.根据反应

可知,反应达平衡后,∆c(A)=0.09mol·L-1,∆c(B)=0.03mol·L-1,由图像可知反应达平衡后,c(B)=0.05mol·L-1,所以B的起始的浓度为0.02mol·L-1,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2mol/L×2L=0.04mol,C错误;

D.t0~t1阶段,∆c(A)=0.09mol·L-1,∆n(A)=0.09×2mol=0.18mol,此时放热akJ,如果有3molA完全反应,放热为

kJ,即

,D错误;

答案选B。

16.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H2O分解为H2与O2时放出热量

B.生成1molH2O时吸收热量245kJ

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

【答案】C

【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1molH2断裂共价键变为2molH要吸收436kJ的能量,0.5molO2断裂共价键变为1molO要吸收249kJ的能量,2molH和1molO结合成1molH2O要放出930kJ的能量。

因此,可以算出1molH2和0.5molO2反应生成1molH2O要放出245kJ的能量,反过来,水分解为H2与O2时吸收热量。

综上所述,C正确,本题选C。

17.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然澄清;若将BaCl2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一只试管加稀HNO3,另一只加NaOH溶液,然后再通入SO2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产生。

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SO2是酸性氧化物、SO2具有还原性

B.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是同种物质

C.BaCl2既能跟强酸、又能跟强碱反应,具有两性

D.升高pH时,SO2水溶液中SO32-浓度增大

【答案】C

【分析】

根据SO2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分析判断。

【详解】

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是弱酸,故SO2通入BaCl2溶液不会生成BaSO3和HCl。

SO2通入BaCl2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SO2被稀硝酸氧化为SO42-,再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SO2通入BaCl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S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和水,再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

故A、B项正确,C项错误。

H2SO3水溶液中存在两步电离,升高pH时,促进电离,SO32-浓度增大,D项正确。

本题选C。

【点睛】

SO2有较强的还原性,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8.向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O2

2SO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或充入一定量O2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达到平衡状态时,SO2、O2、SO3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

1:

2

C.当SO2的生成速率与SO3的生成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SO3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2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进行解答。

增加反应浓度或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在改变,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详解:

A.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知反应2SO2+O2

2SO3,如果升高温度或充入一定量O2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B.初始加入2molSO2和1molO2,根据反应2SO2+O2

2SO3,因为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SO2、O2、SO3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2:

1:

2,故B错误;C.当SO2的生成速率与SO3的生成速率相等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因为2SO2+O2

2SO3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SO3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2mol,故D正确;答案:

选B。

1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已知

、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Y为

B.

C.

D.Z为

【答案】B

【详解】

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

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

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

,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

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

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

20.一定条件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

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mol/L、c2mol/L、c3mol/L(c1、c2、c3均大于0),当反应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c1:

c2=1:

3

B.当4v(X)正=v(Y)逆时,该反应还在向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

C.c1可能为0.1

D.X、Y的转化率相等

【答案】B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由于反应过程中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物的平衡量之比必然也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