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5438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7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docx

《【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专题】种群和群落-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解析版).docx

2018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项解析

专题12 种群和群落

1.(2018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答案】B

【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确。

2.(2018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D

3.(2018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学,科网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第1页共1页

【答案】B

【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

4.(2018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

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答案】C

【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

5.(2018全国Ⅰ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6.(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

第2页共2页

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B

7.(2018浙江卷,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答案】D

【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正确。

8.(2018浙江卷,1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第3页共3页

【答案】D

【解析】已知L值=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

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第1年末甲种群的L值约为1,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而乙种群的L值等于1.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A正确;第2年末甲种群的L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年来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B正确;只要是L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图示可知:

第3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确;这4年中,甲种群的L值均为1.5,说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错误。

9.(四川省成都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2018届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会彻底消失

【答案】D

10.(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理综测试生物试题)据报道,一些人因酵母菌感染而导致酒精中毒。

这些人其实根本没有饮用任何酒精饮料.却经常呈醉酒状态。

检查结果表明,生长在这些人肠道内的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所制造出来的酒精足以让人大醉。

经过抗生素治疗,这些人很快恢复了健康。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属于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动物、植物、细菌都有区别B.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特异性抑菌或杀菌的物质,报道中的抗生素可能是青霉素C.人所感染的这些酵母菌与人是寄生关系,与人肠道内的细菌是竞争关系D.酒精是酵母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其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答案】B

【解析】酵母菌属于微生物,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其细胞结构与动物、植物、细菌都有区别,A正确;

第4页共4页

酵母菌属于真菌,而青霉素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而对酵母菌不起作用,因此报道中的抗生素不可能是青霉素,B错误;人感染酵母菌后,酵母菌生活在人的肠道内,以人肠道内的有机物为食物,因此酵母菌与人是寄生关系,而酵母菌与肠道内的细菌属于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次级代谢产物是指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该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小分子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酒精等,其中酒精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正确。

11.(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

【答案】C

12.(福建省漳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

(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第5页共5页

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学¥科网

【答案】C

【解析】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环境容纳量,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造成的,A项正确;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一定的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前提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b点后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B项正确;图③中

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项错误;图④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这一结论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D项正确。

13.(广西钦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理科生物试题)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按照S型曲线模型增长,下列关于S型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刚迁入时会有一个缓慢增长期B.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D.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答案】D

14.(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

B.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

第6页共6页

D.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

【答案】C

【解析】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

题图显示:

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A错误,C正确;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群最终呈现“S”型增长,甲种生物最终被淘汰,但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都受本身密度制约,B错误;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先高于乙种群的出生,而后二者的出生率相等,最后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D错误。

15.(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害虫及害虫天敌的密度,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

C.蚜虫的总能量最多只有瓢虫总能量的10倍

D.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答案】C

16.(福建省宁德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