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第一册.docx
《美术教案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案第一册.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教案第一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1.走进新天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
2.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用各种相关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一幅自己创作的画或一件手工作品、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画纸
(教师)一只装有优秀儿童美术代表作品和各种工具材料的“百宝箱”:
形式多样、能反映小学段美术教学内容的作品(如学生的作品画册或成长袋),相关美术资料图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
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
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
教师启发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单的评价。
让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
(3)教师出示“百宝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教师从“百宝箱”中逐一展示儿童代表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观看展览的形式,让学生猜猜、看看、说说和评评,自然、生动地讲授小学段的美术课学习内容,也可通过相关作品欣赏,重点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橡皮泥、陶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等。
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
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
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
你会使用哪些工具?
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教师可出示以往学生的画册或成长袋,可布置拓展性的作业:
准备一本绘画本,让学生回家继续尝试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的用法,画画自己喜爱的东西。
(3)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相关资料:
美术的起源
美术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如同整个艺术的起源问题一样,还在不断地探索研究之中。
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应结合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来初步认识美术起源。
洞穴壁画、原始饰品和小型雕刻是现已发现的真正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最重要的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一些装饰品和欧洲的洞穴壁画,以及一些小型雕刻。
这些东西产生的时间约在公元前四五万年到公元前二三万年之间。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是现已发现的欧洲许多洞穴壁画中最著名的两处。
中国,石器时代是美术起源和萌芽时期,美术来源于生活劳动,如“山顶洞人”的装饰品;新石器时代,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中也可觅到中国最早一些用笔描画的迹象,丰富了美术内容。
毛笔的发明
毛笔是中国人特有的书写工具。
战国前,人们用竹棍蘸墨在竹简上写字。
秦国大将蒙恬总是写不好,他想:
要是有一支好用的笔就方便了。
有一天,他看见打猎的士兵拖着兔子走,兔子的血顺着尾巴在地上画下了血痕。
蒙恬立即剪下兔子尾巴,插进细竹竿做成一支毛笔。
这一下写字就方便多了。
经过改良,毛笔开始广泛使用。
铅笔的发明
18世纪前,欧洲人用鹅毛蘸着墨水写字,中国人用毛笔写字,携带非常不方便。
1760年德国人法贝尔研制出了铅笔芯,可用起来容易折断,于是他发明了用木板夹着笔芯的铅笔。
经过一些改进,日本人真崎仁六研制出了现在的铅笔,铅笔使人类的书写工具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
钢笔的发明
据说在1890年,美国人沃特曼一次与客户签合同时,由于羽毛笔漏水,竟把合同弄脏了。
当他去取新合同时,一位竞争对手乘机同这位客户签了合同。
沃特曼很生气,立志要发明一种能自动控制墨水而不漏的笔。
终于他受植物内毛细管输送液体的启发,发明了钢笔。
钢笔为现代化书写绘画工具,既方便又美观。
各种水笔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产生的。
教学后记:
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美术作业也应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多用建议性的评语来替代:
“如果你能够用二分钟的时间仔细欣赏一下自己的画,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把你不满意的部分修改一下,你的画就会更加的精彩。
”“老师给你评的等第,你肯定会不满意,你来找老师谈谈好吗?
我等你。
“这些充满期待和人文关怀的批语,更能体现美术课人性化,使评价的根本目的得以体现。
我也应该学写这样的评价语。
2.有形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继续学习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涂色、画线的方法,学画各种基本形及简单的组合形,画画身边的物品和景象,并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形的描绘能力和撕贴等造型能力。
3.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教学重点:
认识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画或撕贴身边的物品或景象。
教学难点:
用基本形去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组合的物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彩色纸、收集一些生活中具有基本形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教师)各种生活中的具有基本形的物体及其图片、基本形模具一套、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
教学过程:
1.趣味导课,初步感受基本形。
触摸、猜谜和画画,趣味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的纸盒或袋子,让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
(2)拿出这三个常见的基本形物体,让学生猜猜写在上面的谜语,谜底是一些基本形明显的常见物体。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物体,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形状。
2.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感受不同基本形的特征。
(1)让学生按小组观察实物的各种基本形,深入感受各种基本形及特征。
(2)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模具中找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基本形,并说说特征。
(3)结合“生活中的基本形”课件,说说有关基本形的有趣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基本形及特征。
3.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撕画兴趣。
(1)让学生探讨如何画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基本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弧线画圆、用三条直线画三角形、用四条直线画长方形等等。
(2)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画得多和抓住特征画得好,教师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与修改。
(3)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忆想象添画基本形。
(4)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撕纸的方法撕出基本形,探讨怎样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彩纸撕出各种基本形,感受与绘画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提示学生正确的用纸方法。
4.撕撕、画画喜爱的各种基本形,进行记忆想象。
(1)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撕、画练习。
(2)请学生对自己撕、画的基本形进行添画练习。
5.趣味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撕、画练习作品。
游戏展示:
可让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教师与同学共同评价其作品。
6.拓展学习。
教师总结,欣赏擅长用基本形画画的艺术家的作品,开拓视野;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水笔或油画棒一套、七巧板
(教师)基本形组合图片及实物、彩色纸、七巧板、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画画和撕撕已认识的各种基本形,可用比赛形式比比哪位同学说、画、撕得又多又好。
2.摆摆玩玩,游戏导课。
(1)出示一副七巧板,让学生拼出各种有趣的物体。
(2)教师导入新课: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3.观察感受,探究认知,启发想象。
(1)初步感受: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本中的上海浦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说一说那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
(2)深入感受、探究: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教师给出各种基本形,请学生任意组合成各种物体或图案,并让学生充分想象。
4.欣赏感受,激发尝试。
(1)欣赏儿童撕贴、绘画作品,从作品中感受各种基本形。
(2)欣赏大师撕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利用基本形进行创作表现的手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5.小组合作,撕拼画练习。
(1)让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撕成的各种基本形在桌面上进行组合、想象练习。
(2)选择拼图画面,小组合作,把它添画完整。
(3)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画画记忆或想象中的基本形,然后小组合作,最后把画组合在一起,最后拼成一张大作品。
6.展示、自评。
让学生展示作品,启发学生自取题目,自我评价作品,并说说撕贴的画与画的画有什么异同。
7.出示课题,拓展教学。
(1)教师总结,教师出示课题:
《有形的世界》。
(2)让学生加上所感受到的词,如:
“美丽的”有形世界、“缤纷的”有形世界、“多姿的”有形世界等等。
(3)布置回家作业:
继续用基本形组合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在自己的画册上画一画。
同时要求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相关资料:
谜语
(1)圆形物
太阳:
有个毛公公,天亮就出工,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
地雷:
铁西瓜,圆又大,不长叶,埋地下,敌人一碰轰隆响,地上开朵大红花。
(2)方形物
衣柜:
方方一木房,四周没有窗,开门看一看,有被有衣裳。
电冰箱:
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
(3)有圆有方物
筷子:
一头圆,一头方,有鱼有肉他先尝,出来常成双。
教学后记:
学生对猜谜很感兴趣,在接下来的画形和撕画活动中也表现出非常强的兴趣。
因此,调动孩子的兴趣是所有课成功的前提,美术课更是如此。
但是,有个别学生的作业不是很认真,要经常提醒这些孩子,自觉地认真地完成作业。
3.色彩魔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采用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进一步寻找自然界其他色彩,发现色彩的美感和魅力。
3.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热爱和探求。
教学重点:
认识红、橙、黄、绿、蓝、紫、褐、黑、白、灰等常用色彩,并能作简单的练习。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能够顺畅地讲述色彩的故事,并能准确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①运用剪纸或绘画的形式表现所认识到的色彩;
②寻找有关色彩的照片和图片。
工具:
彩色水笔、油画棒和水彩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录像《多彩的世界》、标准色标、10只彩色小球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色彩,认识世界。
(1)出示课件:
播放录像《多彩的世界》。
指名要学生说说看到的色彩,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2)揭示课题:
《色彩魔方》。
(3)出示课件:
欣赏书本中的作品(色彩魔方、生活中的色彩、学生和画家的作品等)和教师提供的色彩作品。
(4)提供欣赏的建议:
①注意作品的整体性;
②分析色彩的组成;
③感受作品的美感。
2.玩玩游戏,猜猜颜色。
(1)教师出示准备的10只气球:
教师放飞气球,学生抢答气球的颜色,谁先回答出奖一只气球。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生活中的色彩的感受。
3.交流体会,画画色彩。
(1)把收集的色彩和书本中的色彩进行比较并分析差别。
(2)小组讨论差别的原因,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些色彩,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3)尝试练习:
把记住的色彩用彩色水笔等作画工具画出来,并交流记住色彩的各种好方法。
4.创作作品,表现色彩。
(1)作业主题:
画出自己心中的色彩组合,如教材中的《七色花》,还有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动物、人物等都可以。
(2)出示课件,提供创作建议:
①画出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及其他东西,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②画的线条要自然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③作品要有个性,各具特色;
④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作简单的评价。
5.拓展主题,寻找色彩。
(1)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色彩,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多姿多彩。
(2)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结合四个季节,寻找自然界中美丽的色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工具、上节课拓展的作业
(教师)课件,春、夏、秋、冬的录像及10张有色彩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1.述说故事,发现色彩。
指名要学生讲述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结合各个季节也可以),并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了几种颜色,然后讨论感受故事中色彩的美与丑及其原因
2.引申故事,表达色彩。
(1)教师根据同学讲的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运用色彩来表现。
(2)学生分组讲故事,分组表演(表演的学生在胸前挂上画有色彩的小卡片)。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①讨论故事及表演的优点与缺点;
②进一步探讨色彩在表现情感变化上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
3.升华主题,创造色彩。
(1)提供创作主题:
我心目中的四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季节,也可以把四季的景色都画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拓展教学,评价色彩。
(1)采用小组评、自评、集体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2)评价的建议:
①作品的主题是否明确;
②作品是否熟练而准确地运用了自己所认识的色彩;
③作品是否体现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3)教师小结,对创造性的色彩予以表扬。
(4)提供拓展性的主题:
①进一步探索色彩的秘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
②记录一周的色彩心情日记,或者进行听音乐画色彩等有意义的色彩练习。
相关资料:
光之谜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都始于人的感觉经验。
在人的所有感觉器官中,恐怕要属视觉最重要了,因为人的感觉经验更多的来自于视觉。
在天体运行方面,古代人就是依赖视觉对星空的观察去探索宇宙奥秘的。
我们听不见太阳黑子的爆炸和巨星陨落的声响,但它们却“无声无息”地发生在我们的视觉中。
感谢造物主赐予我们视觉,使我们能够接受光明,有了光,有了眼睛,就有了一个更遥远、更宏大的可以感受和想象的缤纷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星空、大海和山脉,可以看到鲜花与宝石的夺目光彩。
透过显微镜,我们还可以看到分子结构的奇丽式样。
此外,我们还有区分亿万人不同相貌的本领,甚至能从一个人的眼睛的细微变化上觉察到许多精神的内容。
为什么?
因为这一切都是色彩的现象。
由于人眼能够识别非常微妙的色彩变化,因此人们可以认识众多的事物。
在没有光的情况下,人眼是不能看到任何东西的。
人类崇拜光,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百折不挠地探索着,试图回答光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情。
公元前1世纪,伊壁鸠鲁学派的学者卢克莱修在他的垂教后世的诗作《物性论》中,用这样的诗句描述光:
因为一切物的外表总是在流走,以致物能把外表抛出去。
……
同样从物那里也必定有许多物的肖像
以许多方式在一个瞬间向各个方向飞开,
因为无论我们对着物的哪一面
把镜子转过去,相应地那里就出现
形式和颜色与原物相同的东西。
卢克莱修,这位古罗马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诗人,以诗人的想象力,猜测宇宙间的一切物质自身运动的形式。
这几行对光的运动的描述充满浪漫气质的想象,已经蕴育着光的粒子说的萌芽。
它是美感的,也是具有科学精神的。
(《色彩构成》,钟蜀珩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3页)
颜色的表情
无论有彩色的色还是无彩色的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
每一种色相,当它的纯度或明度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颜色的表情也就随之改变了。
因此,要想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那样困难,然而对典型的性格作些描述,总还是有趣并可能的。
就让我们对典型的色彩作一些描绘吧,它会使我们和色彩更加亲近。
红色红色是强力的色彩。
心理学家的科学实验表明,红色能够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强。
这恰好符合颜色心理的效果:
相当于长波振动的暖色能引起兴奋的感觉。
红色是热烈、冲动的色彩,革命的旗帜使用红色可以唤起人民的斗志。
中国人用红色来表达喜庆。
歌德曾经通过一块红玻璃观察明亮的风景,此刻他想到最后审判那一天弥漫天地的那种光,“不禁产生敬畏之心”。
康丁斯基说:
“当然,每一个颜色都可以是既暖又冷的,但是哪一个颜色的冷暖对立都比不上红色这样强烈。
”
橙色橙色的波长仅次于红色,因此它也具有长波导致的特征:
使脉搏加速,并有温度升高的感受。
橙色是十分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使我们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因此是一种富足的、快乐而幸福的颜色。
黄色黄色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保持很强的纯度。
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因此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因此又象征着财富和权力,它是骄傲的色彩。
黑色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
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
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这两色只要稍微渗入,黄色即刻会失去光辉。
绿色鲜艳的绿色非常美丽、优雅,特别是用现代化学技术创造的最纯的绿色是很漂亮的色。
绿色很宽容、大度,无论蓝色或黄色渗入,仍旧十分美丽。
黄绿单纯,年轻;蓝绿色清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也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那样。
蓝色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这最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
无论深蓝色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无垠的宇宙或流动的大气。
因此,蓝色也是永恒的象征。
蓝色是最冷的色,使人联想到冰川上的蓝色投影。
蓝色在纯净的情况下并不代表感情上的冷漠,它只不过表现出一种平静、理智与纯净而已。
真正令人的情感感到冷酷悲哀的色,是那些被弄混浊的蓝色。
紫色波长最短的可见光波是紫色波。
通常,我们会觉得有很多紫色,因为红色加少许蓝色都会明显地呈紫味。
所以很难确定标准的色。
约翰·伊顿对紫色作过这样的描述:
紫色是非知觉的色,神秘,给人印象深刻。
有时给人以压迫感,并且因对比的不同,时而富有威胁性,时而又富有鼓舞性。
当紫色以色域出现时,便可以明显产生恐怖感,在倾向于紫红色时更是如此。
歌德说:
“这类色光投射到一幅景色上,就暗示着世界末日的恐怖。
”
黑、白、灰色我们曾经说过,无彩色在心理上与有彩色具有同样的价值。
黑色与白色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
太极图案就是以黑白两色的循环形式来表现宇宙永恒的运动的。
黑白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以及神秘感,似乎能够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
康丁斯基认为,黑色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
而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可能性。
黑白两色是极端的对立的色,然而有时候又令我们感到它们之间有着令人难以言状的共性。
白色与黑色都可以表达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虚幻与无限的精神。
黑白又总是以对方的丰收在显示自身的力量。
它们似乎是整个色彩世界的主宰。
(《色彩构成》,钟蜀珩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50至52页)
教学后记:
学生在我给他们讲述各种颜色的时候,表现出很强的认知欲望,从他们的作品中也体现出色彩的应用比以往更好了,有个别色感好的小孩,更是随心所欲,大胆、夸张。
也有几个小孩没有勾线条,裸露出铅笔的线条,非常难看,要改正。
4.我的胸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和胸卡的有关知识。
2.通过胸卡的设计与制作,尝试用不同材料大胆地进行创作与表现,加强学生对物体的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现力。
3.开展自我介绍与交流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了解,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一张胸卡。
教学难点:
如何制作一张有自己独特想法的胸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手工工具,白(彩)色卡纸,线绳等,收集1-2个胸卡,可带一张自己的小照片
(教师)课件、胸卡实物和范作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
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带着胸卡工作的实景和胸卡的放大特写镜头,或不同胸卡的放大图片。
(2)让学生说说胸卡的样子和用途,了解胸卡上的基本内容及胸卡的不同用途。
(3)揭示课题:
《我的胸卡》。
2.范作欣赏,加强感知。
(1)出示课件:
学生作品。
(2)让学生看看、说说胸卡的有趣造型,感受平面形的变化,进行胸卡内容的设计。
3.小组讨论,激发创意。
(1)提问:
怎样设计胸卡的外形?
分小组讨论探究胸卡的外形变化与设计,进一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概括小结、示范:
在圆形、方形、三角形基础上的变化;基本形的组合变化;象形设计变化(结合课件展示平面形及范作)。
4.讲解演示,掌握步骤。
(1)提问:
怎样制作一张胸卡?
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方法。
(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胸卡的基本制作步骤(借助课件演示):
①设计、制作胸卡外形;②设计、绘制胸卡上的内容与图案;③设计、制作胸卡的挂件(用别针、线绳等不同的方法)。
5.学生练习,表现感受。
(1)明确作业要求:
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胸卡。
(2)练习提示:
大胆创意,从胸卡的外形到内容都力求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胸卡上有自己的姓名或形象;同桌可以讨论、合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交流,小结拓展。
(1)让学生戴上自己设计制作的胸卡,同学间进行自由交流(提示交流内容:
自我介绍姓名、爱好和特长等;胸卡制作体验)。
(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提示评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