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471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docx

《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docx

教育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坐井观天人教部编版

第五单元思维方法

小小毛虫枝上爬,一段时间后变成花间飞舞的蝴蝶,告诉我们事物在不断地发展;滔滔江水向东流,有时灌溉农田,有时吞没庄稼,告诉我们事物有两面性;青青小草迎风长,缀满整片山野,告诉我们再渺小的事物,汇聚在一起,也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自然世界,人文社会,我们总能从中领悟到有益的思维方法。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安排了三篇课文。

从《坐井观天》中,我们知道看问题要全面;从《寒号鸟》中,我们知道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从《我要的是葫芦》中,我们知道看问题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一则则小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还教给我们有用的思维方法,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秘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坐井观天

2

正确书写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体会故事的寓意。

寒号鸟

2

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

2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口语

交际

商量

1

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识字加油站

2

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的意思;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背诵积累古诗《江雪》;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12坐井观天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

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

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

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

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

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

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课文有7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第2~7自然段运用了三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

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

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

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

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本文故事虽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有些学生来说,理解寓意可能稍有难度。

故事情节的展开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对话,理解课文,恰当地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

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

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故事寓意。

1.识记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导语:

同学们一定都喜欢做游戏吧!

现在我们就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在游戏前,我们当然要先弄清游戏规则啦。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及思考提示。

纸筒看黑板

游戏规则:

①拿出一个薄一点的笔记本,卷成筒状,就像卫生纸的纸筒。

②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右手捂住右眼。

③不移动头,直视前方的黑板。

游戏反思:

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

拿下纸筒,再看看刚才看过的地方,你看出了什么?

(2)学生交流游戏感受。

2.由游戏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过渡:

做完了游戏,大家是不是会发现,通过纸筒看到的黑板只有一丁点儿小,完全看不到黑板的全貌?

老师让大家做这个游戏可是有原因的。

因为有一只小青蛙,它只能通过一个形状类似纸筒的东西往外看,那么它能看到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坐井观天》。

(板书课题)

3.学生观察“观”字,发现“观”字的构字特点,理解“观”的意思。

预设:

提醒学生注意“观”字的左、右部件笔画穿插,可用手在书桌上写一写。

“观”的右边是“见”,是“看”的意思,“观天”就是“看天”。

引导学生注意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识记生字。

4.学生齐读课题,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小结:

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过渡: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

《坐井观天》里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明确:

在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时,注意“哪”是多音字,可以读nǎ,也可以读nɑ,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

我们可以对比朗读,发现规律:

“哪”作语气词时读轻声,其余时候读三声。

3.开火车认读下列词语。

水大

无边无

头大得很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1)出示图片“井沿”,识记“沿”。

描一描课本插图中的“井沿”,加深理解。

(2)结合字形与字义的区别理解“渴”与“喝”。

①通过不同的偏旁部首来记忆。

“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

还可以借助顺口溜来区别:

“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

②组词记忆。

渴(口渴)(解渴)(渴望)(又渴又饿)

喝(喝水)(喝茶)(喝酒)(喝西北风)

③读熟句加深记忆: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3)加一加、换一换识字:

⺮+合=答口+那=哪扌+台→抬活→“氵”换“讠”→话

(4)查字典识字:

“际”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还可拓展其他带有“际”字的词语,如“一望无际、漫无边际”。

(5)在语境中识字:

“错”字可结合生活实际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

三、指导写字,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井、观、沿、答、渴、喝、话、际”8个字,引导学生观察:

这8个字有什么特点?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书写指导

【井】第一横比第二横略短,竖比竖撇略长。

【观】左窄右宽。

注意左边的“又”字捺变成点,右边是“见”字而不是“贝”字,竖弯钩的竖段写短些。

【沿】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没有钩。

【答】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竹字头要写得紧凑一些,“合”的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部,相接处靠近田字格中心。

【渴】【喝】这两个字均左窄右宽。

注意右下部分的笔顺,里面先写“”,再写竖折,且竖折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

【际】注意“阝”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示”两横上短下稍长,两点大致对称。

预设:

“观、沿、际、话、渴、喝”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井”为独体字,书写时应注意笔画的分布。

“答”为上下结构,上扁下大。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再临写。

3.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

4.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井(水井)沿(沿着)抬(抬头)喝(喝水)话(说话)

开(开心)没(没有)拍(拍手)渴(口渴)活(生活)

(2)用“答”字扩词。

如:

回答、问答、答案、答题、回答、应答、答案。

(3)选字填空。

[喝渴]爸爸下班后太(渴)了,一口气(喝)完了一大杯水。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我们刚才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那么再读课文肯定会更流利了。

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

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它们为什么事而争论呢?

1.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思考,读完后汇报。

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口头填空。

青蛙和小鸟为了()而争论,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

2.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在文中勾画相关句子。

过渡:

青蛙和小鸟是怎样争论的?

请同学们拿起笔,小声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它们的对话吧!

3.请学生大声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教师用课件显示三组对话。

对话一

青蛙:

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对话二

青蛙:

朋友,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

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对话三

青蛙: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

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4.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三组对话,相互正音。

(2)小组举行朗读挑战赛,教师相机评议。

评议标准:

读准字音,有感情。

5.课件播放视频《坐井观天》,让学生更生动地感知故事情节。

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时回顾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我们玩了游戏,看了动画,学了生字,练习了朗读,聪明的同学肯定还从中学到了有用的道理。

小青蛙一直在井中生活,小鸟总在天空中飞翔,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样了。

下节课,我们再去看一看,它们眼中的“天”到底是大还是小?

到底谁说的话对,谁说的话错?

今天这节课,大家会开动脑筋巧识字,认认真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时读得绘声绘色,表现得太棒了!

老师也很期待下节课大家的优秀表现哦!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的寓意。

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体会故事的寓意。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井沿口渴喝水大话回答无边无际坐井观天

2.选词填空,填好后读一读这段话。

无边无际相信井沿青蛙小鸟

()落在()上,告诉()天(),大得很。

可是()不(),认为()说错了。

过渡:

到底是青蛙说得对,还是小鸟说得对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

1.学习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

(1)板贴简笔画图片“井”,拿出“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学生上台贴画,说说二者分别应该贴在什么位置。

(青蛙贴在井底,小鸟贴在井沿上。

(2)结合板画,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理解“沿”,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过渡:

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既然井的边缘部分叫井沿,那么碗的边缘叫什么?

(碗沿。

)河的边缘叫什么?

(河沿。

)床的边缘呢?

(床沿。

)对,同学们真聪明!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沿”就是“边”的意思。

(3)观察图画,同桌演一演青蛙和小鸟的相遇。

  建议:

一人站着,一人蹲着,手拢成圆筒状,从中往上看。

(4)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教师范读第2~7自然段,学生仔细听,揣摩青蛙和小鸟的心理及说话的语气。

过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读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之前我们重点要求大家读准确、读通顺,这节课我们要提高要求啰!

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情感、读出不同的语气。

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读一读。

(教师范读课文)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教师读旁白,读时注意“哪”字的两种读音。

4.学习第一次对话(第2、3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生活的环境。

(1)引读:

青蛙先问了什么问题?

小鸟是怎样回答的?

(2)着重理解:

“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预设:

“飞了一百多里”说明天很大。

学生可能不理解“里”,可告诉学生一里等于500米,一百里相当于50千米,是很长一段距离。

(3)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学生自由表达)

(4)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指导:

读第一次对话时,青蛙的话要读出上扬的语调,表示很好奇,小鸟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

过渡:

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那么多的风景,所以它见多识广!

可是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5.学习第二次对话(第4、5自然段),明白青蛙和小鸟争论的问题。

(1)出示两幅图,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2)读懂青蛙的观点。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

(“大话”就是吹牛的话、不实在的话。

预设:

教师可说几句话,让学生判断哪句是大话。

如:

A.我没写家庭作业,却告诉老师我没有带。

B.我一只手就能把讲桌举起来。

学生能很快地判断出“大话”是吹牛、夸张的话。

 ②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③“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是什么意思?

明确: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指导:

朗读时,要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青蛙自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

④课件出示下面的两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其语气的不同。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3)读懂小鸟的观点。

想象拓展说话,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

“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我曾飞过,飞过,天大得很哪!

指导:

语速稍舒缓。

重读“很”字,表示强调,读出小鸟真诚、劝告的语气,句末的“哪”在这里要读轻声,表示感叹。

(4)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①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

 ②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③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6.学习第三次对话(第6、7自然段),明白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不一样的原因。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

明确:

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说明它很自大;小鸟的笑是无奈的笑,是又可气又好笑,与青蛙的笑形成对比。

(2)指导用“一……就……”说话。

示例:

①小弟弟一摔倒就哭了。

②门一开,小猫咪就向我扑来。

指导:

小鸟说的话中,“你是弄错了”中的“是”要重读,表示强调,加强语气。

(3)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谁说得错?

为什么?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

过渡: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做过的“纸筒看黑板”游戏吗?

大家可以回忆那个游戏,想一想:

青蛙从井里看天是不是和我们从纸筒里看黑板有相似之处?

(4)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

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所以它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7.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三、续编对话,领悟寓意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编对话。

过渡:

同学们,如果青蛙接受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导换位思考:

此时的青蛙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我真是太自以为是、目光短浅了。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朗读。

3.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表演性复述课文。

4.总结寓意: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

“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积累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我们自己来读一读,好吗?

哪一个自然段是说青蛙的?

用手势表示。

  

(生举4个手指)

师:

对了,第4自然段是写青蛙的,我们读读。

  

(生读第4自然段)

师:

青蛙说: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它的意思是——

生: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师:

很好。

你把问号改成了句号。

(出示问句和陈述句)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

(生练习说话)

师:

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它认为哪一句是大话?

请读读第3自然段。

生:

青蛙认为“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是大话,因为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

你觉得小鸟是在说大话吗?

生:

不是。

小鸟天天飞来飞去的,不像青蛙只待在井底。

小鸟当然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

好,现在我做青蛙,你做小鸟,我们对着读。

好吗?

(师生对读第1~3自然段,读准语调、语气)

师:

刚才你说天“无边无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呀?

生:

“无边无际”就是说天很大很大,大得没有边。

师:

是吗?

我们把小鸟说的话读一遍。

生:

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

我不明白了,究竟是谁错了?

你明白吗?

请完成这个填空:

青蛙认为天(),是因为()。

小鸟认为天(),是因为()。

(生自学后完成填空,交流评价)

师:

大家能说说青蛙错在哪里吗?

生1:

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可以原谅的。

可是小鸟告诉它天无边无际,它还要说自己不会弄错,那就不应该了。

生2:

它不能那么肯定说自己不会弄错,它应该跳出井口看看,再说对还是错。

师:

你说得有道理。

不如我们来表演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情景,看看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你们谁愿意表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纷纷表示愿意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1:

呀!

天原来有这么大。

生2:

啊!

小鸟说得对,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3:

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知道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生4:

啊!

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

赏析: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话的能力。

在朗读和说话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片段最后设计了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

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简单愉悦中透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1.做一做——动手做游戏,激发兴趣。

在课堂开始,我引导学生做了“纸筒看黑板”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了解了为什么青蛙只能看到一点点天空。

2.演一演——扮演主角,再现情景。

课堂中,我让学生扮演青蛙和小鸟,演一演它们的对话,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3.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在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想,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演一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简单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