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420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docx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docx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观察下面的时间轴,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的年代位于(  )

2.“伴随元谋人牙齿化石出土的,还有一些粗糙的石制品。

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和一些烧焦的骨头,并且在有炭屑的地方都伴有动物化石。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元谋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B.过着定居生活,能猎取动物

C.结成群体共同生活

D.能够制造工具,知道使用火

3.“北京猿人……打片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

……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石锤、雕刻器、砍砸器、球形器、石锥、石砧等。

”材料表明北京

人(  )

A.结成了群体生活在一起

B.使用石器进行农业生产

C.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

D.制作石器技术比较成熟

4.北京人是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各项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此前,虽已有印尼爪哇直立人的发现,但一直未被世界公认。

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得到肯定,所以有“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的说法。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遗

址(  )

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类遗址

B.在世界考古界占有重要地位

C.与爪哇人发现意义完全相同

D.是研究人类起源的唯一证据

6.远古人类极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也是我们祖先不断创造和发展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过程。

下列选项中,主要体现山顶洞人精神文化发展的是(  )

A.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B.懂得人工取火

C.有爱美意识,会埋葬逝者

D.能够缝制衣服

7.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要想获得关于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神话传说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8.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

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A.云南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陕西西安半坡遗址D.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9.2020年3月22日,成下千上万的咸宁市民怀着感恩的心,自发前往咸宁市人民广场,礼送云南抗疫援咸医疗队凯旋。

“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

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

A.170万年B.20万年C.3万年D.6000年

10.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11.以下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有关北京人的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现的骨器:

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

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

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成百件。

材料二 发现的石器:

北京人遗址共出土了十几万件石制品。

石器种类很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

考古系统研究出制作石器的方法:

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三 发现的动物化石:

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有剑齿虎、棕熊、洞熊、西藏黑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

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北京人使用过的两种类型的工具。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举出两种北京人获取食物的方法。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

并说明理由。

 

12.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1)观察《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方框内填写下列表述所指的遗址。

(填字母)

A.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据地图可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

在当时的条件下,早期人类为何多生活在大河流域?

 

答案

1.A2.D 3.D4.B 5.B 6.C 7.D8.B9.A10.A

11.

(1)工具:

骨器、石器、角器。

(2)方法:

采集植物果实、猎取动物、挖掘植物的根茎等。

(3)群居。

理由:

北京人生活的山区,森林茂密,经常有野兽出没,其中许多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这严重威胁着北京人的生存。

而且,北京人制造工具的水平和获取食物的能力都不高。

只有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12.

(1)上框:

B。

下框:

A。

(2)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为原始农耕提供了条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下列考古发现说明我国(  )

A.人工栽培水稻历史悠久B.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广泛

C.原始农业生产工具进步D.家畜驯化饲养种类丰富

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掌握钻孔技术 ④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某遗址时,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大面积的木建筑遗址、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等遗存。

这一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4.小杨同学制作了一批介绍河姆渡人生活的卡片,其中搭配有误的是(  )

A.生活时间—七八千年前  

B.生活区域—长江流域

C.农业技术—人工栽培水稻  

D.建筑技术—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5.观察右图所示房屋,该房屋最早可能出现的流域是(  )

A.长江流域B.海河流域 

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

6.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

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模型 ②猪纹陶钵 ③人面鱼纹彩陶盆 ④粟的朽粒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7.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

这些发现说明他们都(  )

A.过着定居生活B.使用磨制石器

C.学会制作陶器D.养殖家禽家畜

8.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城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9.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

A.刻有甲骨文的牛骨B.司母戊鼎C.人面鱼纹彩陶盆D.铁制农具

图1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10.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

图1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D.辽河流域

11.由于台风和大雨、暴雨的时常袭击,其他获取食物的手段如狩猎等就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鱼、肉、果子等又不能长期保存,所以稻谷也就成为河姆渡人的主要依赖,种植栽培稻谷获取大量食物也就成为他们为了生存而被迫选择的一条必然道路。

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地理环境限制了河姆渡地区的发展

B.种植水稻成为河姆渡人生存的唯一出路

C.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

D.气候变化是河姆渡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12.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了半坡原始居民(  )

A.会人工种植水稻B.以捕鱼狩猎为生

C.住半地穴式房屋D.已从事农业生产

13.下面为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对照表。

据此可知(  )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生活流域

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流域

房屋类型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方式

原始农耕(以种稻为主)

原始农耕(以种粟为主)

A.中华文明有区域性特征

B.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C.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

D.南方比北方文明程度高

二、非选择题

14.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比较看进步】

(1)与北京人相比,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了哪些进步?

 

【读图识史实】

(2)观察上面陶器上的动物图案,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3)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图(c)、图(d)建筑的名称。

这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这说明了什么?

 

【总结看贡献】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世界性贡献。

 

答案

1.A 2.C 3.D 4.D 5.C 

6.C 7.A 8.D9.C10.C

11.D 12.D13.A 

14.

(1)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等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会饲养猪等家畜;半坡原始居民会捕鱼。

(3)图(c):

干栏式建筑。

图(d):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决定因素:

是由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

人类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或人类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言之有理即可)

(4)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选择题

1.小刚同学在搜索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时,搜到了以下内容:

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

炎帝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一败涂地。

小刚同学搜索的这次战役是(  )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D.巨鹿之战

2.下列关于炎帝、黄帝与蚩尤三个部落的发展演变历程,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对中华早期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尧、舜、禹B.炎帝和黄帝

C.仓颉和伶伦D.隶首和嫘祖

4.《白虎通》记载: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表明在传说的神农氏时代,中国已经(  )

①能够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自然 ②会制造生产工具 ③出现原始农业生产 ④发明弓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史记·五帝本纪》:

“……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此处“少典之子”的功绩是(  )

A.教民农耕,种植五谷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修筑都江堰

D.统一度量衡

6.中国传统蒙学读物《千字文》中说: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文中的“推位让国”是指(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科举制

7.《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

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才,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舜。

在这一制度中,继承者需具备的条件是(  )

A.血缘至亲B.德才兼备

C.战功显赫D.学富五车

8.《史记·夏本纪》记载:

“……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材料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鲧B.尧C.启D.禹

9.如果要拍摄一部反映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历史的电视连续剧,下列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 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尧D.炎帝会煮盐,教民通商

10.梁启超写道: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对材料理解最全面的是(  )

A.中华民族不只是由单一民族组成的

B.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错居杂处

C.中华民族各民族的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是统一的

D.中华民族是由众多民族在交往、交流中逐渐融合而成

11.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这一点已经从考古中得到验证。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汤阴和洛阳等地,发现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

这说明(  )

A.传说是不可信的

B.传说就是历史事实

C.传说中有一定的历史真实

D.传说太夸张了,应该完全否定

12.诗歌《轩辕颂》中写道:

念始祖曩时/逐鹿交兵/有熊树帜/贤能选用/事业求新/拓土建邦/授民稼穑/制舟车而利交通/著内经而研医药/施仁爱于众/风俗淳和功卓史流芳/一脉文明封传世代……此诗歌歌颂了(  )

A.黄帝的丰功伟绩B.炎帝的自强不息

C.大禹的高尚情操D.蚩尤的彪悍勇猛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

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第一个推行该制度的人物是谁?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答案

1.C [解析]黄帝和炎帝在阪泉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2.A [解析]炎帝和黄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最终打败蚩尤。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故选A。

3.B 4.A 5.B 6.A 7.B 8.D 9.D10.D 11.C 12.A

13.

(1)黄帝。

(2)涿鹿之战。

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禅让制。

尧。

(4)都是传说中的人物;都生活在黄河流域;都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都有高尚的品德,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后人的敬仰。

(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