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
《浅谈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养成教育的培养.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养成教育的培养
浅谈养成教育的培养
发表日期:
2004年11月13日 已经有946位读者读过此文
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在最初接受教育时的各种最基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它是一切教育的先导,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只有抓好这一环节,小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我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 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有一个由低到高、由难到易、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更应要有目的地抓好。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即只有认真学习,遵守纪律才能使人进步,才能使自己将来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可以通过讲故事、开主题班、队会等多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参与学习。
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常规要求,以及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书写要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姿势,力求做到准确、整洁、美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这时,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及时地给予帮助、指导,防止学生知难而退的畏惧心理。
根据学生爱模仿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名人的事迹,教育学生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
在一年级的时候,刚开始学普通话,很多小朋友都会感到很吃力,在课堂上不敢大胆地举手发言。
这时,老师特别要注意拼读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过好拼音关,并鼓励学生要大胆举手发言,多给予他们朗读课文的机会,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不巩固到巩固的过程,其中示范导行、环境熏陶、促使内化、规章和舆论制约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为此,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的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首先,要注意示范的导行。
这是一种直观的教育手段,可以使文明行为在小学生头脑中清晰定向。
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讲清意义、做法以后,再给予正确示范。
示范导行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应用得当,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让各方面表现得好的学生示范行为规范,让其他学生从模仿、学习中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
如训练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可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和语文的教学去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又如对学生进行尊师守纪的教育,老师在讲解后逐一给学生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表演,并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和鼓励,这不仅使学生明白讲礼貌光荣的道理,还知道怎样讲礼貌。
通过示范导行,学生能运用所学道德认识对行为辨误匡正,巩固良好的行为规范。
其次,要注重环境的熏陶。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养成,有着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
因此,必须认真地按照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努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如在显眼地方分别设置黑板报、宣传橱窗、绘制雷锋、赖宁等画像和中国版图、世界地图,设置规范的升旗台、旗杆,张挂古今中外革命领袖、世界著名科学家、人民英雄、名人画像和名言,刷写《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新三字经》、《社会公德四字歌》,建立“校史展览室”等,使每一项环境设施都能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养成起示范、矫正、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逐步形成良好习惯。
再次,要促进内化。
阶段性的强化训练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
如新生入学的学习常规训练、升国旗仪式的训练等,都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行为的内化。
这个强化,不单是指训练次数的增加,而在于促使学生行为的内化。
为此,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促使学生把行为方式的练习向道德认识转化,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动机制约自己的行为并形成习惯。
同时,还要加强督促检查,制定并实施管理制度等,反复检查,反复导行,巩固训练的效果。
最后,还要有规章与舆论的制约。
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对学生日常行为起着规范的作用。
为此,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公约,如《学校规章制度》、《卫生制度》、《学习公约》、《课堂纪律》等要求。
根据少年儿童容易受感染以及从众的心理特征,要注意发挥舆论制约的作用,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受到鼓舞,不良的习惯得到制约。
如我们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出勤、守纪、卫生、竞赛”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增强班集体的团结观念。
三、 抓劳动卫生习惯的养成
根据小学生爱劳动、爱表扬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和自我服务的劳动。
如:
我们学校实行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清洁制度,使每一个小学生都得到劳动锻炼,并组织评比,对表现优秀者予以表扬,以强化学生的劳动卫生习惯。
当地面拖得干干净净以后,及时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卫生、不随地扔纸屑和杂物、创造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
另外,对于学生的个人卫生也要长抓不懈,如要求衣冠整洁、勤洗手、常洗头、勤剪指甲等,经常督促、检查、表扬讲卫生的学生,促使他们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为了落实以上几方面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从如下途径着手:
(一)、寓养成教育于“五爱”教育中
“五爱”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为此,我们学校把“五爱”教育中心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活动来推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例如:
结合10月份的“热爱祖国”专题月教育为中心,开展学习升国旗仪式的活动,老师首先讲述升国旗的规范,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并互相观摩、比赛,通过这种严肃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国旗、祖国的爱;结合1月份“热爱科学”专题月教育为中心,开展“学习科学家,爱科学”的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唤起了儿童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为对儿童的养成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寓养成教育于集体活动中
学生的品德是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学生集体既是个小小的社会,又是一个教育组织,所以它对学生品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少年儿童非常喜欢集体活动,但是要有计划地开展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集体活动,才能使热爱集体的倾向才能得以发展,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简单、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如组织拔河比赛、插花艺术交流、烹饪大赛等等。
对于刚走进小学一年级读书的小朋友,应在开课的第一周,就要说清楚给他们听:
什么是班级,什么是集体,学校的制度是怎样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
集体舆论是教育学生的有力手段。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外界的事物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有时在无意中做错了事也不知道,因此,正确利用集体舆论,有助于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比如:
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要急于批评,而是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列举出所犯错误同学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也提高了同学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四、 建立“三结合”配合,道德规范的养成
有的学生在校内文明礼貌,关心班集体,爱护公物,校外却满口脏话、粗话,在公共场所乱丢果皮、任意地攀花折枝。
学生这种行为差异,是当前养成教育中必须引起重视的突出问题。
为此,必须从学校内部的教育机制和优化学校外部教育条件入手,努力使学生的校外表现符合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达到校内校外表现一致的目的。
要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使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运转,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的支持配合,齐抓共管。
我们设立校外教育辅导组,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请“关协”有关部门和社会知名人士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们学校还与本地派出所建立起“警校挂钩”,共创文明学校的活动,对师生加强了法制的教育,净化学校内外的治安环境。
还经常组织师生到影剧院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到街头上进行义务劳动,到荫老院去送温暖,到西海烈士陵园、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到挂钩的工厂去参加访问等等。
我们还成立了家长学校委员会,密切沟通与家庭的联系,争取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我校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进行家访、电话访、家校互访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使家长增强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自觉意识,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和要求,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克服学生在校内、校外表现不一致的倾向,自觉抵制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念头和行为,做到校内、校外一个样,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重视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以各种可行的、有趣的方法,一招一式地、强而有效地进行训练,一点一滴地积累,扎扎实实地奠定了学生良好的素质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