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人民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087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人民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 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人民版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人民版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宏观概览

 

内容

主旨

1918~

1929年

(1)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经济迅速恢复

(2)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和平稳定发展

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1929年~

20世纪

30年代

(1)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黄金时代”

(2)赫鲁晓夫改革,未能彻底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20世纪

70年代

(1)美国和西欧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进行政策调整,发展出“混合经济”和建立“福利国家”

(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失败告终

20世纪

80年代

(1)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起来

(2)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0世纪

90年代

(1)“新经济”时代使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2)苏联解体证明了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23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纲明示: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经济大危机

(1)时间:

1929年~1933年。

(2)原因

(3)特点

(4)表现

(5)影响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

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2)内容

1.1929年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试答 

提示:

①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②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答 

提示:

(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

(2)要随时注意调整社会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

(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

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

3.请图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试答 

提示:

4.罗斯福新政中既能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什么?

试答 

提示:

兴办公共工程。

5.罗斯福新政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吗?

试答 

提示:

否。

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6.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主流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分别是什么?

试答

提示: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7.“新政”为何能取得成功?

试答

(3)影响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表现

(2)实质:

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3)作用:

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2.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3.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1)英国——信奉凯恩斯主义,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

(2)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特征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

(3)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特征是介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4)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其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提示:

(1)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

(2)美国有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5)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6)罗斯福的个人因素。

8.罗斯福新政有何借鉴意义?

试答 

提示:

①加大银行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

②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③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建设。

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有何区别?

试答 

提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等同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0.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吗?

试答 

提示:

否。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上的变化,并不等于国家放弃干预经济政策。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是为了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吗?

试答 

提示:

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制度,其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12.试图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答 

提示:

13.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试答 

提示: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和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2)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3)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飞速发展时期。

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提高,美国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

英美各国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出一种“混合经济”,而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重新高涨,迎来“新经济”时代。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模式虽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之处,这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微考点1 

一 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农业调整法》

思考1 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

试答 

史料解读:

①直接反映了政府向减耕减产减销的农民提供补贴。

②从根本上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干预。

二 1936年2月29日在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含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

同时,已经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停止耕种,并转租给国家,由政府拨专款支付租金。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国家通过什么手段干预农业?

试答 

史料解读:

立法手段。

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特点

(1)政府加强对农业的补贴。

(2)从自由放任转向全面干预。

(3)通过国家立法干预。

(4)从干预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产品流通市场领域。

微考点2

一 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基础,它是我们全体国民最大的财产之一……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

——英国首相艾德礼《工党的展望》

思考1 史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政策?

试答 

史料解读:

①直接反映的是国有化政策。

②根本反映的是国家干预经济。

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增长。

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3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

……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XX百科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怎样的经济现象?

试答 

史料解读:

“新经济出现”,经济迅速发展。

三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思考3 史料三反映了什么政策?

试答 

史料解读:

社会福利政策。

四 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人教历史必修二P89

思考4 史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试答 

史料解读: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五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教历史必修二P111

思考5 史料五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试答 

史料解读:

经济全球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表现及其评价

表现

生产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生产关系

(1)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

产业结构

(1)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2)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

经济全球化

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评价

(1)这些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工人阶级长期的不懈斗争、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变化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3)这些变化暂时缓解了社会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综合点1 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了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针对训练]

1.有学者指出:

“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

”其依据是罗斯福(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B.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资本主义

C.放弃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

答案 A

解析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强调其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的本质,“开拓者和革命者”,强调其措施的创新性与建设性。

B项未能体现其创新性,C、D两项均认为罗斯福背离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事实。

只有A项正确评价了罗斯福及其新政。

2.[2015·河南郑州模拟]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评价:

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激进派人士最初对罗斯福抱有很大期待,他们希望通过“新政”,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对这两种不同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前者观点代表社会上层利益,后者观点代表社会底层利益

B.前者观点不利于新政的实施,后者观点极大推动了改革进程

C.前者观点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更接近问题的本质

D.后者观点从关注民生角度考虑,更有利于社会进步

答案 C

解析 第一种分析没有看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故不接近问题本质。

故选C。

综合点2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原因、方式、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原因

(1)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

欧洲的私人垄断资本发达,同时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战时管制,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合乎规律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3)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推动,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入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2.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

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财政政策调节。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3.实质

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影响

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针对训练]

3.[2015·吉林摸底]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

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行

B.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行。

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是奉行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具体表现之一,故从属于A,70年代后福利国家制度带来问题而缩小“福利国家”规模,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与题干无关。

故选A。

4.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反对过度干预经济,英国实行“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政策,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

这表明(  )

A.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B.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经济发展艰难

C.西方国家对逐渐失效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调整

D.西欧国家实力增强逐渐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而不是发展艰难,故B项错误。

20世纪80年代,反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日益受到重视,故A项错误。

政府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开始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

D项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属于外交层面,不属于经济层面,故排除。

1他(指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他操纵公众舆论。

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

——伯顿·W·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

伯顿·W·福尔索姆基本上否定罗斯福新政,他认为:

(1)罗斯福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2)新政虽然改善了民众对政府的评价,但却未能实现经济的复苏,甚至对经济复苏起延缓作用,新政的一些措施对当今的美国仍有负面影响。

2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

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

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

……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

作者论述了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目的、本质和弊端。

材料中作者认为:

(1)福利国家的实质和目的是国家通过税收的办法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2)福利国家的弊端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人们进取心减退,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真题典例

1.[2015·课标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 B

解析 根据“退休人员”“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可知,这一法案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也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故B项正确。

A、C、D三项属于社会生产领域,非社会保障范畴,可排除。

2.[2015·江苏高考]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答案 D

解析 材料图片中显示“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导致经济复苏,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1929年经济大危机,胡佛坚持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使经济形势恶化,故A项错误;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是在1933年,故B项错误;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可知,C项表述错误。

3.[2015·重庆高考]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及富兰克林·罗斯福首次总统就职演说的信息,可以判断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罗斯福当选总统,准备推行新政,故选D项。

4.[2014·安徽高考]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

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答案 D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具有“独立经营”“政府所有”的特点,表明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经营的灵活性,故D项符合题意。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A项错误;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政府所有”,即属于国有企业,B项错误;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出现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标志,C项错误。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特点。

5.[2015·广东高考]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

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

答案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苏冷战;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西方化”,鼓吹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适应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

解析 注意结合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史实为依据进行分析说明。

师说高考

考频

本部分内容是高频考点5年27考

考过

①经济大危机的内涵、特征、影响

②罗斯福新政的准备、目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③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体制及法国勃鲁姆改革的比较

④滞胀的原因和内涵

⑤福利政策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⑥法国与美国福利政策的比较

考向

①联系当今经济观点考查大危机的影响

②以新史观去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③联系和谐社会重民惠民考查福利政策的目的、过程和特点

仿真练习

1.[2015·辽师大附中模考]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

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

A.摇滚乐、爵士乐盛行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社会经济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C

解析 摇滚乐兴起于二战后,不符合题中时间,经济危机是1929年10月才开始,后面的两个月很难代表20世纪20年代,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是3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