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学看法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065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心理学看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心理学看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心理学看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心理学看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心理学看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心理学看法1.docx

《对心理学看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心理学看法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心理学看法1.docx

对心理学看法1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是研究人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学了一个学期的心理学,使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学心理学可以让我重新的认识自己,认识了怎样去了解别人,对以后的工作也由很大的作用。

心理学无论在教育学,医学,工业心理,管理心理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化的今天,很多工作都是要人性化的,关注人、尊重人性,才能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效率的提高,就我们教育专业来说,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等。

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学科教学心理学研究语文、算术等课程的内容和教法,也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围。

德育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动机、道德判断的形成过程,探讨培养优秀道德品质、正确信念和理想的有效途径。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人材培养的重大任务。

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工作者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实验,如语文和数学的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对于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

医学心理学在医学方面也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学心理学它是关于疾病和健康的心理学研究,探讨心理因素在维护健康和致病方面的作用,并研究在医疗中医护人员与病人的行为特点。

医学心理学家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特别是在精神病医院中发挥作用,他们用心理测验诊断病人,找出心理障碍的原因。

医学心理学还研究精神药物的作用,探讨心理治疗的方法。

病人的康复过程也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目的是调动病人的心理因素,使他尽快恢复健康。

医学心理学家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工作,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指导与帮助。

医学心理学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较快,心理测验已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目前,全国的精神病医院和部分综合医院都开设了心理咨询门诊。

工业心理学主要包括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研究现代工业中人与机器的关系,又称人机系统,这是在工程设计中使设备适应人体的活动特点,从而使工作效率达到最高。

工厂的温度、照明和工作条件,航空工业中飞机座舱的仪表显示,车船驾驶系统的合理性都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课题。

它还研究工业劳动中,职工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职工的选拔、训练、评价、使用等人事组织问题,还研究工作动机、鼓励手段、意见沟通、组织结构、领导行为等心理学问题。

这些研究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形成和谐的工作气氛和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的工业心理学有比较久的历史,近年来在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结合照明、显示器设计、交通信号,以及工业企业的领导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效益。

心理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事很广泛的,他能充分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它将成为21世纪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心理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而且现在这个学科的研究与应用也达到空前的境地。

我们研究的这个学科究竟该属于什么范畴呢?

对于它的研究对我们的人生发展有何意义呢?

     首先,心理学属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中间的学科,或称边缘学科。

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社会学科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

原本以为“心理活动”是由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引发的各种悲伤,快乐,忧郁,沉闷等等的情绪,因为我们直觉上的“心理”感受似乎都来自人的心脏的感受,我们难受了,就会真的觉得“心”难受,以至于我们的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剖析人的“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而近乎走入误区。

现在我才知道“心理”的所有反应都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意识的控制。

而且根本就与“心”没有关系。

        人的情绪也是由大脑的暗示,思想而指导产生的。

或许以前都不会相信心理学会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多大的帮助,现在觉得自己是彻底的错了。

     有时候通过研究一个人的心理可以改变她的对于生活的态度,甚至性格,气质也都是与一个的心理分不开的。

尤其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虽然说我们的生理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心理还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还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我们或许会由于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苦闷,忧郁的状态。

这时我们不应该掩盖我们的想法,情绪。

心理问题已经不在是什么难堪而需要我们去回避的,而不敢面对问题。

当我们处于情绪的低谷时,真正应该去做的是适当的放松与释怀。

实在无法排解时我们应该积极的去看看心理医生,看看心理指导的书籍。

暗示自己要勇敢,坚强,乐观,这在心理学上是非常重要的。

从而让自己更快的走出阴沉的情绪,以良好的状态去奋斗。

经过不断的锻炼去磨砺自己的性格。

如果我们去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其实,它并不会像我们以前认识的一样显得理论而空洞。

没有丝毫真实的价值,只是谈谈而已。

      或许人的行为就是这样,有时候确实需要我们人为地去控制什么。

心理学就像一个很有效率的工具一样让我们行为完美到淋漓尽致。

完美在现实中当然是触不可及的,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努力去追求,逐步地趋近于完美的边缘。

      我相信如果我们去尽力的控制自己,在心理学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努力使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我现在在读一些关于应用心理学的书籍,我觉得读一些这样的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容易准确的掌握人的内心活动,可以充分的,合理的管理自己的行为,发展自己的事业。

心理学不只是简单的自然学科,它给我们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应用与生活的管理,指导我们的行为更加有条不紊。

从而更加容易的发挥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

赢得人生,满载而归。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起初,我对心理学的认识来源于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所谓的“励志”书。

有很多励志书是所谓的“伪书”,没什么科学道理。

不过,经常在那些书上看到一些心理学的名词,象“心理暗示”什么的,大概就是我接触心理学的开始。

我觉得心理学和医学有些相似,都是很古老但又很年轻的学科。

说它们古老是因为很久以前人们就无意识地运用了相关的知识,了解了浅显的道理。

然而作为科学,它们都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曾经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如何正视心理学》,那里面介绍了很多大众甚至心理工作者对心理学的误区。

比如,关于科学要有证伪性,不能怎么解释都能说得通。

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似乎可以用来解释所有的心理现象,因此在这本书里,认为它不具有证伪性,不属于科学。

这本书还有一些很有趣也很经典的例子让人们知道有时被骗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做事,很多错误都可以避免。

比如,书中讲出现过会算术的一匹马,事实上它只是能分辨出饲养员微妙的动作、表情变化。

我也在老师的建议下阅读了福柯的《临床医学的诞生》,这本书比较难懂,有很多医学的专业词汇。

我只勉强把它看完了,也许只能算是翻了一遍。

但从这本书里,我发现,今天看似很科学很严谨的临床医学,在2、300年前的做法还是那么幼稚。

那么我就从心理学的几种理论观点,也就是研究取向,与临床医学的异同,来谈谈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吧。

心理学中的生物学取向和医学一样要依赖生理学,如果生理学没有发展到今天这样成熟,那么恐怕心理学的这一取向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心理学的生物学取向主要研究的是人脑,而人脑是宇宙间最为复杂的结构,所以心理学不可能仅由这一取向来建构。

而心理学的行为研究取向呢,排除了心理、意识,做实验都只拿动物做被试,看似是心理学成了一门真正的自然科学,但实际上无法了解心理、意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好象医学生开始也只解剖动物,当后来解剖真正的人体标本时,才会发现人和动物有相似但更有不同。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取向也许有一些合理因素,但由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不能算是严格的自然科学。

心理学的人本主义研究取向关注的是人的主观内心体验,如人的本性、潜能、价值观、爱以及人类生活的迫切问题和真实感受。

研究对象是健康人,好象与医学没什么相似,但医学中的预防医学也是研究的健康人,还有中医,是很有些人本主义的。

心理学的认知研究取向与临床医学最为相象,它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来研究认知。

3.李凌学习心理学的体会是:

心理学是一门帮助人的学问,也是一个帮助得到的学问,但心理学解决不了人最根本的问题。

在我的体会中,有些人因为接触心理学而解决了心理问题,被释惑了,豁然开朗了,走出自己阴影中了。

但也有一些朋友为了活的更好去学心理学,结果问题更严重了。

就好像今天的现实让我们的确有些不能让人接受。

今天我们的楼更高、路更宽,但我们的性情却更为急躁,眼光更加狭隘;我们的花销越来越多,但是得到的享受越来越少;我们的住房更大了,但我们的家庭却更小了;我们有了更多的妥协,可时间却少了;我们有了更多的知识,但我们的判断力变差了;我们有了更多的药品,可我们的健康却更差;我们的财富倍增,但我们真正的价值却在减少;我们说得很多,但我们真正的爱太少,怨恨太多;我们往返过遥远的月球,却很难迈出一步去亲近我们的左邻右舍;我们已经征服了太空,却征服不了我们的内心,我们离心越来越远;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但我们的道德却在堕落;我们的时代更加自由了,而我们的快乐却越来越少了;

我们的食品更多了,但我们的营养却越来越少了;现在每个家庭的收入更高,但离婚却越来越多了;我们有了更完善的住房,但我们有了更多破碎的家庭。

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陶醉在进步的美梦中,还没有来得及醒来,慈悲的大地母亲却在敲打着我们身体和灵魂深处,08年512地震,雪灾,全世界的水灾和风灾,还有气候的变暖,以及经济危机,太空垃圾的警示,三鹿奶粉,等等。

把人类拼命塑造起来的进度社会与发展社会的现实,粉碎得体无完肤,灵魂尽散。

纵观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很大的圣人和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但社会让人越来越不如人意!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出来问题?

所以,我认为解决根本问题还得从“根”出发。

那根是什么?

有待人文工作者进一步探索,或许探索一条适合人本性的一条路,去处习性,回到我们本有的自然的中心中,那时,或许我们都活得相安无事

4.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心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家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希腊。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都把“心”的探讨,视为哲学上的主要问题之一。

到了19世纪末,受生物科学的影响,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逐渐成为一门科学。

心理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常常被冠以“玄”、“神密”、“不可信”甚至是“伪科学”的名头,如果问非专业的人士什么是心理学,可能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答案,其中不乏一些偏见和误解:

  

1、心理学家知道你在想什么

大多数心理学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周围人得知了你的专业时,他们会马上好奇地发问:

“你是学心理学的?

那么你说说我正在想什么?

”人们总是以为心理学家应该能透视眼前人的内心活动,和算命先生差不多。

  纠正 心理活动并不只是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和意志等。

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要探究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即它们是如何产生、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相互间有什么联系等。

心理学家通常是根据人的外显行为和情绪表现等来研究人的心理,也许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外在特征或测验结果来推测你的内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一眼看穿你的内心的。

2、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在当今社会,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日渐火热,各种所谓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门诊、心理咨询热线等不断涌现,通过不同的渠道冲击着人们的视听。

很多人听到的第一个与心理学有关的名词就是心理咨询,并把它当作了心理学的代名词。

此外,人们关注一门学科,更容易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认识它。

心理学最为广泛的应用就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所以更为被大家所熟知,因此很多人会把心理咨询与心理学等同起来。

纠正 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科学心理学成立一百多年来,不断扩大其研究领域,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已成为一颗枝繁叶茂的科学大学。

其分支学科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等。

咨询心理学家的工作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对夫妇、一个家庭或一个团体。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困扰,更好地发展,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一般来说,心理咨询是面对正常人的,来访者有心理困扰,但没有出现严重的心理偏差。

如果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就要由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来处理。

目前,国内的心理咨询机构多分布在高校、医院,也有一些专门成立的咨询中心。

但有一点:

心理咨询的宗旨是助人解决心理困扰,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

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价值观取向多元化,有心理困扰的人越来越多,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有专业知识背景,还要有足够的实际技能培训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责任重大的职业。

  

3、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很多人都说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可能还有很多的思想斗争:

“去还是不去?

人家会不会认为我是精神病?

朋友知道了会怎么看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看法:

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心理有问题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所以与心理学有干系的非专业人士都不正常。

之所以会有如此看法,一方面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人比较内敛,有了心理困扰倾向于自己调节,如果放在了台面上,就会被认为是严重的精神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媒体在表现与心理学有关的题材时喜欢选择变态心理,认为这样更具有炒作价值。

很多人是从电视、电影、报纸和杂志上认识心理学的,这很容易形成片面的误解,认为心理学只关注变态的人。

尤其是好莱坞和日本的一些所谓“心理电影”,如《精神变态者》、《沉默的羔羊》、《本能》、《催眠》等,为观众展现了心理失常中最异常的画面,也为心理学打上了带有偏见的烙印。

纠正 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

有些人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混淆了。

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精神病学家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治疗,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所谓的“变态”的人,即心理失常的人。

精神科医生和其他医生一样,在治疗精神疾病的时候可以使用药物,他们还必须接受心理学的专业培训

4、心理学家会催眠

  在很多人眼中,催眠是一种很玄妙的技术,让人感兴趣。

而知道催眠术的人,又往往把它和心理学家的工作联系起来。

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一是因为弗洛伊德的知名度。

在一些人看来,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学家的典型代表,既然他使用催眠术,那么心理学家就都会催眠;二是和几部深有影响的所谓的“心理电影”有关,如日本的恐怖片《催眠》。

这部影片夸大甚至是歪曲了催眠术的作用,纯粹是为了商业的炒作,和心理学家作用的催眠术相去甚远。

 纠正 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并非心理学家的“招牌本领”,而且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并不涉及催眠术,他们更喜欢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催眠术发展于18世纪的麦斯麦术。

麦斯麦术是一种古老的催眠术,是维也纳医生麦斯麦在临床治疗发现的。

19世纪英国医生布雷德研究出令患者凝视发光物体而诱导出催眠状态,并认为麦斯麦术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经性睡眠,故另创了“催眠术”一词。

但催眠的本质至今尚未明了。

催眠格的方法很多,大多是要求人彻底放松,把注意力固定在某个小东西上,如晃动的钟摆或闪烁的灯光,然后诱发出催眠状态。

催眠前先要测定被催眠者的暗示性。

暗示性高的人容易被催眠,能进入深度的恍惚状态,对这些人进行催眠治疗效果较好。

人在催眠状态下会按照治疗师的暗示行事,搞不好会有不良效果,所以要由经验丰富的催眠治疗再来进行。

  

5、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这种误会同样是弗洛伊德的影响所致。

很多人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最吸引人的内容就是释梦。

这不足为怪,因为人总是对自己和别人内心深处的秘密有一种顽固的挖掘欲望,而梦似乎是透视内心风景的一扇窗户。

许多人因此把弗洛伊德的理论等同于梦的分析,又因为弗洛伊德的“代表性”而进一步使之成为心理学的代名词。

  在这一方面,好莱坞的电影又起了作用,例如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和里查·基尔的《最后分析》。

很多大学生称他们对心理学的最初了解就来自《爱德华大夫》,它是好莱坞第一部涉及精神分析的作品。

这部影片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梦的分析,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晚安,做个好梦,明天拿出来分析一下”,可谓深入人心,让许多人以为这就是心理学家(其实影片中是精神科医生)的口头禅。

  纠正 梦的分析只是精神分析流派所使用的治疗技术之一,是心理学工具箱里的一个工具。

它不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心理学的代名词。

  

6、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这是一种让心理学者感到伤心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是骗人的东西。

为什么会有这种评价呢?

  一是对心理学科学性的怀疑。

在大多数人看来,所谓“科学”就应该像物理学或数学那要,要有严格的实验操作和严密的逻辑推理。

而人的心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它的任何操作和探究都很“玄”,而且会加进很多主观的东西。

人的心理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本身也是个难以控制的变量,所以心理学研究的结果靠不住,缺乏科学性。

  二是有些人对心理咨询的“失望”。

有的人缺乏对心理咨询的正确了解,总是希望一、两次咨询就能包治百病,这当然是不现实的。

还有人认为能否解决心理困扰全是咨询师的责任,自己无需投入,咨询效果自然不会好了。

由此认识心理咨询是骗人的,进而把心理学一棒子打死了。

 纠正 1825年,德国哲学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心理学》巨著的问世,第一次庄严宣布心理学是科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1982年,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接收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为其会员协会,肯定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

心理学中有很多领域向来就与自然科学研究相近,如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

现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都采取了严格的科学设计,从实验控制,统计学分析,直到结论的提出,都服从于统一的科学标准。

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正在成熟的科学。

  到于成功的心理咨询,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而且还有赖于求助者的主动意愿和积极参与,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解决也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大家对心理咨询要有正确的理解和现实的期望,不能因为求于求成而否定了整个心理学。

呵呵,对心理学的基本认识从这里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