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偏差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047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率偏差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汇率偏差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汇率偏差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汇率偏差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汇率偏差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汇率偏差论文.docx

《汇率偏差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率偏差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汇率偏差论文.docx

汇率偏差论文

汇率偏差论文

  我们当年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选对了还是选错了?

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取得了胜利还是遭到了失败?

  这些问题,对于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以及认真学习过近代史、现代史的中青年人,不成其为问题。

因为建国42年,我国已从任随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在美国和欧洲的华人、华侨对此感受最深。

过去,他们像美国黑人那样受到种族歧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使美国白人对华人、华侨刮目相看。

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一箭三星的成功,使华人、华侨扬眉吐气。

环顾神州大地,已经面目一新,可说是改了天,换了地。

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善的速度超过世人预料。

过去梦寐以求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早已不在话下,这几年的经济统计公报,连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的产量也不再单列了。

过去做梦也没有想过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录放机,已在城市普及。

连拉萨的彩电普及率也达到85%,与法国一样。

社会主义道路当然走对了。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扩大,“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却越传越广,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论点,而且一度使许多人相信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者,是把中国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相比,说今日中美经济差距有六七十倍,所以说社会主义失败了。

普通老百姓看到,美国(以及日本、西欧)来华工作、旅游的人,花钱很阔绰,住的是大宾馆,吃饭、坐车、买东西时,大把钞票往外掏,人人都像旧社会上海的大资本家;而中国人去美国则显得很寒碜,一个工程师一月的工资换成美元,还不如美国工人一天的工资高,比美国失业工人领的救济金也差得远。

他们难以解释这差距,于是慨叹: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成就巨大,与资本主义相比就显得渺小,所以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了。

  的确,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与美国相比,差距是巨大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差距被夸大了、膨胀了。

国外新兴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早就作了分析解释,我国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既不懂又不学,用一些胡说八道蛊惑群众,还互相吹捧为“著名学者”、“知识精英”。

  比较典型的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8年组织的关于“球籍”的讨论。

钦本立一伙说,改革1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与西方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时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1985年下降到只相当于日本的五分之一,按人口平均计算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

他们由此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失败了,改革开放也失败了,中国快要被“开除球籍”了,只有一条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依据的是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

可是,如果不是他们故意断章取义,便是他们没有把世界银行报告读懂。

  世界银行每年发表的报告,是一本厚达250页的大书,其后面部分(约80页)全是统计图表和技术注释,是颇具权威的。

其中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统计表,其计算方法,被称为“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又叫“汇率法”,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在《世界银行图表集》中,我国历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简称“人均GNP”)如下表:

  然而,就在同一图表的另一栏里,赫然写着:

在1980—1988年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3%,是全世界最高的。

同期,日本年均实际增长率为4.0%,美国只有3.1%。

  多奇怪,同一图表中,在“绝对值”栏里,美国、日本的人均GNP年年上升(其中的日本是跳跃式上升),1992年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的人均GNP却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而在:

人均GNP年均实际增长率”栏里,中国的增长速度却比美国快2倍,比日本快1.3倍。

这不是矛盾的吗?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遍游中国采访调查后,从贵阳发出一条电讯,开头就说:

“世界对中国最大的误解,就是把中国看作人均GNP只有300美元的国家。

  其实,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是很高明的,并末“误解”中国(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他们另辟“实际增长率”一栏,就有深意在焉。

他们早就发现,他们计算各国GNP的传统方法——“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弊端很大,准备改用另一种方法,只是一时还没改过来。

  世界银行报告附的“技术注释”里,年年都说明,它列出的各国人均GNP是估计数,方法是以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官方汇率的三年平均数为汇率,除各国用本国货币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得出来的(所以这种方法又叫“汇率法”)。

它一再申明:

“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并不能代表或作为衡量一国福利或发展成就的尺度。

”因为“把官方汇率换算成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数字这一做法,不能反映与这些货币相应的国内购买力”。

  80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而按美元计算的人均GNP却老是徘徊于300美元,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多次贬值。

从1980年到l987年,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从1.53元换1美元(年末中间价,下同),依次调为1.75元、1.92元、1.98元、2.80元、3.20元、3.72元换1美元。

至U1991年,已贬到5.40元换1美元。

U9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9580亿元人民币,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7%。

1991年全国有人口115823万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690元人民币。

如果用官方汇率(5。

4元换1美元)来除,等于人均313美元,比U82年(310美元)只多3美元。

  是不是人民币自身贬值造成的呢?

不是。

80年代我国的物价上涨幅度的确很大,使人民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

但是在同期里,美元贬值幅度更大,美元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更多。

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7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4.8%,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7.9%。

如果按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计算,美元贬值更多。

根据美国商业部和中国统计局的材料,以中美两国1978年各自的GNP价格指数为100,到1987年时,中国上升到14l.0,美国上升到161.8。

  真正的秘密在于“汇率偏差”,即货币的汇率偏离了货币的币值,没能反映货币的真实价值。

  由于许多人(包括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著名经济学家”)不了解“汇率偏差”,需要多费些笔墨来做解释与说明。

  一国货币的币值与它的汇率,虽有联系,却有差异,有时偏离很远,成为两码事。

  货币的币值,过去指货币含金量,即:

可在本国中央银行(发行钞票的银行)兑换多少黄金(或白银)。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多数国家都因通货膨胀而取消了金本位制,使钞票与黄金脱离关系。

到二战结束,只剩下美国一国,还把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当时,美国拥有世界黄金总量的80%,美国宣布,任何人都可以用35美元向美国联邦银行换取l盎司黄金。

因此,美元被称为“美金”,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后来,美国财政年年亏空,对外贸易逆差增加,黄金储备锐减,美国只好使美元对黄金贬值,并限制“美元兑换黄金”。

随后改为,只准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1973年,美国连这也支持不住了,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让黄金价格自由波动。

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的货币实行金本位制,所以,现今所谓货币的币值,指的是它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包括商品与服务)。

  货币的汇率,指本国货币能兑换多少外国货币(一般指美元)。

汇率是由供求关系、对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来决定的,所以常常偏离币值。

在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或白银)[

  挂钩时,汇率偏离币值的幅度较小;在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或白银)脱钩的今天,汇率偏离币值的幅度可能很大,如脱缉之马偏离跑道。

  用一句通俗易懂但可能不大精确的话说,“现今汇率的升降,主要是看谁求谁。

你有求于他,你的钞票就贬值;他有求于你,你的钞票就升值”。

具体说,急需外国货币去购买外国商品的国家,急需外币去偿还外债的国家,对外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国际收支逆差大的国家,本国的钞票就会对美元(因为它是世界货币)贬值。

如果上述情况反过来,本国货币就会对美元升值,想挡住也难以挡住。

汇率的升降,与本国钞票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升降没有多大关联。

  降低或者提高本国钞票的汇率,是政府调节进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

汇率下降了,本国钞票对美元贬值了,可以刺激本国商品出口,抑制外国商品进口。

比如:

一双鞋在国内卖10元,运到国外卖1美元,如果汇率是10元换1美元,鞋厂把鞋拿到国内卖与拿到国外卖,所得的钱相等,它就不热心于使鞋出口;现在汇率降为12元换1美元了,这种鞋在国内国外市场上的售价都没变,鞋厂把鞋运到国外卖1美元,用这1美元到本国中央银行换得的却是12元。

鞋厂出口一双鞋可以多得2元的超额利润,就会积极地把鞋出口外销。

同样道理:

一部外国机器标价l万美元,在汇率为10元换1美元时,国内厂家用10万元换1万美元,就能买回那部机器;现在汇率降为12元换1美元了,厂家得花12万元换1万美元才能买回那部外国机器,等于那部机器涨价20%。

这会迫使厂家考虑,不买外国机器而买本国机器。

  近一二十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每年都有七八百亿美元逆差;日本一些高技术产品比美国好,甚至是美国生产不了的。

所以,美元对日元贬值,日元对美元升值。

以前是203日元换1美元,80年代中期升值为130日元就换l美元。

在世界银行图表上,按美元计算的日本人均GNP已高于美国,但日本人承认,日本的实际人均GNP只相当于美国的七成左右。

联合国调查,日本实际人均GNP为美国的74%,世界银行调查为68%。

这就是“汇率偏差”造成的,只不过偏向日元,使日元的汇率大大高于日元的币值(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

日元升值后,西方各国驻日本的外交官和商人叫苦连天,埋怨东京物价太贵,生活费用太高(世界第一),受不了。

道理很简单,过去用1美元可以在东京买203日元的商品,1990年用1美元只能在东京买到130日元的东西,等于工资减掉1/3,怎不叫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急需美元,以便从美、日等西方国家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高技术产品和专利技术;而我国能出口换取美元的,主要是农产品、原料、材料、半成品和低技术产品。

我们明知这些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被压得很低。

为了换取美元,只能忍痛出口。

为了鼓励出口,所以人民币连年对美元贬值,1992年贬到5.4元人民币换l美元。

这十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用美元计算的人均GNP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原因就在这里。

  我第一次听到“汇率偏差”,是在1986年。

那一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对我国领导人说,以他为首的美国20几名高级专家组织的委员会,仔细研究了中国经济,发现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与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是相等的,按实际购买力算,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中国的经济水平被严重低估了。

  还有一件事可以印证。

当时我正在采访三峡工程,碰到一个问题:

按照我国专家计算,三峡工程(150米低方案)大坝的造价为15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专家算出的造价为150亿美元。

于是,反对兴建三峡工程的一些人大嚷,指责我国专家做的预算打了埋伏,故意把造价往低处说,用来“钓鱼”。

我去问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她正好完成了这项研究。

她在中美两国各选了几个规模相同的水利工程,要来了这些工程的预算决算,用电子计算机来研究,发现一个规律:

在美国需要10亿美元才能建成的工程,在中国只需要10亿元人民币。

钱部长对我说,由此可见,我国专家对三峡工程造价的计算没错,美国专家的计算也没错。

她谈得很高兴,我听得也很高兴。

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基辛格他们的算法是对的,.就工程建筑而言,也是1元人民币等于l美元。

  1990年亚运会时,有关方面说:

北京亚运工程的规模与汉城奥运会工程规模大体相等,韩国花了24亿美元,我国只花了21亿元人民币。

我看,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工人的聪明才智与奉献精神,也证实了钱正英同志的计算。

  199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前美国财政学会会长梅农·戈登,与中国留学生罗飞、王争平合作写成了一个长篇研究报告。

他们认为,即使按l978年时人民币的官方汇率(1.68元换1美元)不存在汇率偏差,由于美元在美国的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在中国的贬值幅度,所以,按国内实际购买力(即币值)计算,l987年时,l元人民币应当等于1.47美元。

  有些同志不相信会有这样大的“汇率偏差”。

他们说:

5.4元人民币换1美元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的官方牌价,黑市上的价格是6元人民币买1美元,最高时达到过8比1。

由此可见,人民币的官方汇率定得并不低。

  是的,黑市上的美元价格更高。

但这只能说明,黑市上的“汇率偏差”更大。

  要明白这个道理,不需要特别请教金融专家。

把中美两国市场1992年初的价格作一对比,就懂得了。

  1992年初,一件中国产的衬衣在中国市场卖20元,在美国市场上至少卖60美元。

以衬衣价格算,1元等于3美元。

  男子理发,在北京是1.2元,贵的不过2元。

在美国同等理发店里,至少要10美元。

以理发计,1元等于5美元。

  一部美国电影在美国放映,票价是20一30美元。

把它买来译制成华语对白,在北京的高级电影院放映,票价不超过2元。

以电影票计,1元等于10一15美元。

  如果算吃饭、吃菜、坐火车、住房、医病,1元人民币等于一二十美元。

  但是,在美国卖300美元一台的录像放映机,在北京市场上至少卖3000元。

在美国市场卖250美元一部的18英寸彩色电视机,在北京要卖2500元。

以彩电、录像放映机价格计,要10元人民币才等于l美元。

(原因是我国的电子工业比美国落后,经营管理差、劳动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如美国而成本却很高,所以提高进口关税,用以保护本国电子工业)。

  如果算进口的洋酒、化妆品,以及外国名牌皮带、皮鞋、牛仔服之类的价格,可能要几十元人民币才相当于1美元。

(原因是国家用高税收控制这类奢侈品进口。

此外,国营商店高价出售这类商品可以为国家回笼货币,增加收入。

  普通美国人无求于人民币,不会贪图便宜而专程跑到中国来,用美元换人民币去理发、看电影、吃饭、住房、医病、买衬衣,所以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低价格,不会反映到汇率上。

也就是说,不会因此而抬高人民币的汇率。

  相反,中国许多人追求美元,以便从国外买回彩电、录像放映机、摄像机等等高技术产品,于是把美元价格抬高了。

  倒儿爷们1990年以6比1的价格,在黑市上花1800元人民币买到300美元,若能用走私、套购等法从国外买回一台录像放映机,就能在北京市场卖得3000元人民币,一转手赚1200元。

这就是黑市美元价格高的原因。

1988年最高时,黑市美元曾暴涨到用8元人民币买1美元仍有钱赚。

这些年国产彩电、录音机、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的质量过了关,价格也合理,一般人家不需要换美元去国外买,1990年美元的黑市价格回落,连续几年稳定在1比6上下。

  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大学毕业生报考“托福”,想去美国留学。

考“托福”要交40美元报名费。

于是每到报考“托福”的季节,黑市美元便上涨。

  黑市美元价格上涨太高,就会拉动国家银行的外汇牌价,使人民币汇率降低。

  世界银行早就察觉了“汇率偏差”问题,早就发现用“汇率法”(即“世界银行图表集方法”)来衡量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带来的偏颇。

他们准备采用联合国的新方法——“国际比较项目方法(简称ICP方法)”,又叫“购买力平价法”。

其方法是:

列出各国人民都需要的151类5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各国货币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真实币值),然后按币值(而不是汇率)将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换算成美元数。

世界银行已将这种比P方法运用于60多个国家,之所以没有在全部国家运用,一是复杂,技术上有困难;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不赞成改用ICP方法。

因为在世界银行里,人均GNP400美元以下的国家,可以享受许多优惠。

以印度为例,按传统的“汇率法”计算,印度的人均GNP只有246美元,改用ICP方法计算则是872美元,两倍于400美元这条线。

日本的人均GNP,若改用ICP方法计算,则大幅度下降。

  除了“汇率偏差”,还有产业结构不同、统计口径不同,也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

  所谓“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与服务的总和。

  西方国家都输出资本,在国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有大量投资,赚取利息和利润;加大了本国的GNP。

比如,日本在国外的投资高达3500亿美元,1988年所得利息和利润为811亿美元,比我国全部出口产品卖得的钱(1990年620亿美元)还多。

我国在国外的投资极少,劳务输出的增长虽快,所得工资不多。

  我国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至今仍很不发达。

1987年,美国的GNP中,第一产业占2.1%(中国占到28.2%),第二产业占34.6%(中国46.2%),第三产业占63.3%(中国只占到25.6%)。

  农民出售粮食、肉类的价格,我国高于美国(按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算)。

加工成食品,尤其是端上饭馆餐桌,美国价格就远高于中国。

美国人买制成的食品来吃的多(这反映他们的生活服务水平比我们高),食品工业发达,加大了美国的GNP。

  住房开支是美国的一个大项,占美国家庭收入的20—30%。

这是要计入GNP的。

我国的房租很低,只占家庭收入的1%左有。

我有一个学生,小两口在北京新建的高层公寓里住一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套房,1991年时每月付房租5元。

她到美国留学写信来说,她与一位女同学合住一间12平方米的小房,每人每月交房租210美元,俩人共交420美元。

也就是说,北京这套住房每年给中国创造60元GNP,美国那间小房每年给美国创造5040美元GNP。

  第三产业包括很广。

商业、金融、教育、科研、医疗、诉讼、咨询等等都算服务业。

连国家财政支付的(我国叫“吃皇粮的”)议员、政府官员、雇员、军队、警察人员都算服务业。

计算方法是,政府给了他们多少工资,就算他们提供了价值多少钱的服务,给国家创造了多少GNP。

  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吃皇粮的”越多。

美国等24个发达国家,平均占总人口的7.1%。

他们的工资高,计入GNP的也多。

我国“吃皇粮”的人数少(约占总人口的2.8%),工资又低(但其他收入和福利多),计入GNP的也少。

  医生看病的诊费是计入GNP的。

我国的诊费极低,北京协和医院的诊费(挂号费)长期是3角,1992年才提高到5角,根本不在话下。

在美国,医生给病人看病,动辄几十美元,生病是家庭一大灾难。

西藏来的朋友给我讲,拉萨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对美国夫妇是中学教师,去拉萨旅游,住、吃、用、玩、买东西都很阔绰。

一天,由于高山反应和劳累,妻子突然休克,倒在八廓街。

当地居民立即抬她去医院。

医生急救后要她住院治疗一周。

夫妻俩坚持不肯,硬要立即出院,后来才亮底:

付不起住院费和医疗费。

医生拿价目表给他们看,他们不相信会那样便宜,以为是哄骗他们的。

最后,医院院长亲笔写下书面保证,那位美国妇女才留下住院治疗。

一周后出院,果然只花了很少一点钱,折成美元简直微不足道。

这对美国夫妇千恩万谢,感叹不已。

  律师收律师费,咨询公司收咨询费,都要计入GNP。

我国的律师收费很低,全国加起来也不足挂齿。

美国的律师收费很高,与律师谈话按时间收费,一小时要几十上百美元。

如果是财产官司,律师帮你争得的财产,他要取30%。

这也加大了美国的GNP。

  学生交学费,计入GNP。

美国大学收的学费很高,最便宜的州立大学一年要6000美元,名牌大学一年高达6万美元,全国的学费总数颇为可观。

1992年前,我国大学生基本不交学费,GNP里没有这一项。

  教育、科研也属服务业、第三产业,其GNP的计算方法是,花了多少教育费、科研经费,就算创造了多少GNP。

美国在这两方面的数额都比我国大许多倍。

(顺便说说,1986年时,方励之在一些高等学校大讲:

不是政府拨给学校多少教育经费,而是学校给政府上交了很多钱。

他那套“理论”就是从这里来的。

他只知道美国的教育事业计入了国家的GNP,不知道那是帐面上的数字,并非“上交”数)

  那么,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究竟是多少呢?

与美国的差距有多大呢?

我国没有专门机构研究,这里只引国外权威机构、权威学者的意见。

  l984年,世界银行派经济考察团来我国考察,他们所写的主报告《中国:

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认为:

“发达国家的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比中国高10倍。

”据他们估算,中国1984年的人均GNP为1100一1600美元。

中国与美国(1984年人均GNP为15540美元)的差距为1比9到1比14之间。

(见1991年1月2日《经济日报》)。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两位经济学家用“购买力平价”计算,得出结论:

以美国为100,则中国为19,联邦德国为84,法国为79,日本为77,英国为66,意大利为54,印度为7。

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为1比5.3。

(美国《幸福》杂志1987年9月14日号)。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梅农·戈登与中国留学生罗飞、汪争平台著的长篇报告《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详细分析了我国的三大产业,计算了我国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打了很大折扣),得出结论:

1987年中国人均GNP应为1707.7美元,与美国的差距为1比10.7。

他们认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太多,耕地等农业资源太少,因而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太低(农民人均GNP为400美元)。

如果只算非农人口,中国的人均GNP为7804美元,高于台湾省和韩国。

  联合国国际开发署1990年的人文发展报告,公布了用购买力平价法测算的130个国家的人均GNP,报告认为:

1987年中国人均GNP为2124美元。

中国与美国(17615美元)的差距为1比8.3,与日本(13135美元)的差距为1:

6.2。

  1991年12月17日《纽约时报》把中国人均收入定为1000一2500美元。

美国《幸福》杂志“精确计算出”1990年中国人均收入为2472美元。

香港《镜报》月刊1992年第二期文章,列举了西方经济学家的许多研究报告后说:

“由此推断,中国人均收入在2000美元以上之说,绝不为过。

”(喻按:

他们说的是“人均收入”,换算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更大)。

  世界银行1992年报告,第一次公布了该行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1990年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是1950美元,与美国的差距为1:

11,与日本的差距为1:

8.7,与意大利的差距为1:

7.5。

  综合国外专家们的分析研究,以实际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

中国与美国1990年的经济差距不会超过1比11。

美国大约是中国的11倍。

  由于美国的军火工业、航天工业比重很大;美国又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国家,而人均GNP是把亿万富翁与穷光蛋拉在一起计算,所以,中美两国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差距,小于1比11。

有人估计为1比8。

  为什么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旅游的人显得那么富,而我们去西方显得那么穷呢?

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美国1990年的人均GNP是我国的11倍,人均收入也是我们的好几倍。

这是根本原因。

  二、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华工作、旅游的人,多属“中产阶层”或“白领阶层”,穷人是来不了的,“蓝领阶层”来的也很少。

我国能出国访问、工作的人[。

多数也是知识分子、干部和技术工人,应为“白领阶层”或“中等收入阶层”,但我国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脑体收入倒挂”或“脑体收入一样”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白领”与“蓝领”的收入差不多。

拿着中国“蓝领”的工资去与西方的“白领”打交道,差了一大截。

  三、“汇率偏差”问题。

保守地估计,1990年时,按实际购买力算,人民币与美元至少是l比o.8,而汇率却是5.4比l。

美国等西方人来中国,占了汇率上的便宜,等于手上的钞票突然膨胀了四五倍,所以显得很富(我国一些宾馆客房、飞机票、火车票实行双重价格,对外宾收高价,就是要抵销一部分汇率偏差);我们中国人去西方国家,在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