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方法篇.docx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方法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方法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方法篇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
方法篇
如何迈过高一这道坎?
对每一个高中新同学来说,如何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初高中衔接、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都是眼下关键的问题。
在这里,我仅提供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快地融入到紧张而充实的高中生活中来。
“临时抱佛脚”不再灵验
首先,我们应对目前在初三毕业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上的误区引起足够重视。
比如,经过初三整一年辛苦的准备,再加上中考这场激烈的角逐,高一新生普遍有着“松一松”的思想。
刚刚脱离“题海”的你们也许现正兴奋不已,忙着将暑假前的种种愿望一一兑现。
三年后的高考离自己似乎还很遥远,同学们以为一切都还早,要趁现在玩个痛快。
根据初中的经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初中三年仅靠初三一年的努力甚至一个学期的努力就能考得不错,那么,到高三再冲刺也不晚,考个本科应该不成问题。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高一高二不少同学的学习态度都较为懒散,考试仍靠临时抱佛脚。
其实,这种想法千万要不得,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初中有很大差别,当同学突然觉醒到这个问题,再打算努力时,往往为时已晚。
踏准节奏主动学习
其次,要非常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初中与高中在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方式、思维要求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高中三年共六个学期,每个学期学习的容量都很大,每一门学科在知识量上都较初中有较大的增长。
同时,高中教材难度较大,课堂教学内容多,老师上课的进度都比较快,这对同学们的思维理解接受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就以语文学科为例,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并不多且篇幅都较短,中考也有着较为明确的要求。
而高中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及名言警句数量明显增多,篇幅也都较长,背诵起来确实不容易。
再加上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不下百个,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难度。
一旦大家没能跟上高中学习的节奏,就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这里,建议大家有可能的话,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借几本高中的教材翻阅一下,熟悉一下教材的内容,认识到初高中教学的差别,然后为之后的高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里所说的准备,其实就是能够将自己在初中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高中加以延续和拓展,积极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尽量挖掘学习的潜能,发挥学习上的钻研精神。
如果还是像初中那样,被动地等待老师布置作业,一味等待老师监督催促,高一便会成为成长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对自己要有正确评估
与初中不同的是,高中阶段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仙林分校,虽然大家彼此不十分陌生,但是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初中,如何在新环境下,及时调整心态、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期待,处理好和同学和老师的关系,找到快速适合自己的方法,都是对大家的挑战。
如果有同学,始终将自己的现状归结为中考失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或者认定是初中不够努力,其实自己还是很不错的;那么,我要坦率的说,一直处于这种推卸责任、逃避现实的状态,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有害无益。
希望大家能向学长们取经,能试着结合高中阶段各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特点,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而明确的目标,使自己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在高一打好坚实的基础。
进入高一的十个要点
在迈入高中大门的时候,大家往往雄心勃勃、信誓旦旦,但可很有可能一学期下来,甚至几个回合之后便败下阵来,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得过且过、明日复明日的失落。
产生这种失落,这很自然,因为我们进入高中后,登上了一个新台阶,面临很多新的问题。
减缓这种失落、尽快找回阳光,才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这里,针对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也许会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要改变观念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即使是这样,对有些问题也有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
高中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以探究的观念对待每一个问题。
二、一定要培养或提高自学的能力
在新课程方案的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学能力是这一能力的基础,培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入高中后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督促检查明显减少,而代之的是学法的指导。
这就需要同学们自觉加强自学的能力。
第一,自学需要坚强的毅力为后盾。
学习过程中第一遍看不懂时,就要想想看不懂的原因。
若是由于以前学过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就要复习回顾一下,再看第二遍,直到看懂为止,学习没有坚强毅力是不行的;第二,要边看书边动笔,该圈的圈,该点的点,该记的记。
这样既能防止你走神又能强制你积极思维寻找重点难点,从而提高看书的效率;第三,要善于归纳总结,把这一阶段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列出纲来,使记忆更有条理;第四,要善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加深理解。
三、要认真听课
第一,要在自学(或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来听课,在急于想找到问题答案的欲望的驱使下你的听课效率一定会很高;第二,就是你感到上课之前这节课的内容都会了也要认真听;第三,注意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免上课时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不能平静下来;第四,听课要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
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
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
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
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
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巧记笔记
课堂做笔记要防止两个极端:
一是一点不记呆听傻看,这样的后果是要么睡觉要么走神;第二是将老师力图讲的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却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
笔记是要记的,但记什么?
(1)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2)记典型的练习题和重要的思想方法;(3)当时没理解的问题。
总之把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五、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
听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
时间是在自习上或饭前饭后,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回顾一下课上学习的内容。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
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尽量想得完整些。
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专题复习。
学习一个专题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应做好专题小结,把小节写在卡片上,以便带在身上随时随地的复习。
并做好专题小结,把一个或几个专题内自己的典型问题应记下来,分析原因、给出解决;记录下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
六、关于作业量
不少同学认为语文是不需要一定量的训练的,这个观点绝对错误。
只有保证训练的量这个基础,才能谈到做题的效益。
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
对于中等难度的题,尤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做题后有多少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角度和标准、这里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这样,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终生学习。
此外,就是对题目,我们不能只局限在会做上,还应高度重视表达的准确性和解答的完美性,大家恐怕都有过考试时觉得答得都不错看到分数很受伤的经历,这其实就是你平时只求做对不求做好的后果。
七、正确对待课文
不少同学对语文的课文有一个错误的观点:
高考不考课文,还要下这么大力气学它做什么。
其实,数理化的高考也不会出现课本上的例题,而语文的课文,正是语文课程的例题。
看到课文,先不要看手上的教辅材料,自己先读、查查词典,试着分析一二,然后再看辅导资料、上课认真听讲;这样才能真正学到通过课文这个例题语文课程给我们的思想方法、分析技巧和表述规范。
八、又两个要改变的错误观点
第一个,一些同学认为学习语文下了功夫也没用。
殊不知语文学习,是慢功细活,靠的就是平时的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耐心、没恒心是学不好语文、成就不了事业的。
第二个,语文稍微落下一些不要紧。
殊不知语文学习,厚积薄发,成绩往往只是语文素养的冰山一角。
等到语文成绩开始制约你的发展,你开始重视语文的时候,你很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改变了。
九、抛弃依赖思想、增强责任感
大家基本上从小就养成了在家靠父母、上学靠老师的习惯。
初中时,只要有不会的问题就去问老师,甚至老师追着你问会不会,应该说初中老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值得敬佩。
但这也种下了你不善于独立钻研的种子、养成了你学不好就怨老师教不好的偏颇观念。
你不可能永远在别人的呵护下生活,要知道自己的最大指望就是自己。
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去问别人翻参考,自己先努力思考寻求解决,你会发现你的大部分问题其实是自己可以解决的。
真想不出了再去问,再去翻答案。
十、关于做计划
计划一定要有,有长计划,还必须有短安排。
当你从一生、十年、五年的角度来观察眼前的一天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增强紧迫感,即使个别得过且过的,也会变得严肃认真。
这里是给大家做计划的建议:
(1)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2)要有具体目标,(3)注意任务的轻重缓急,(4)一定要抓落实,尤其在周末和假期里不能间断。
同学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吧,相信在你不断的努力下,你的学习会越来越从容。
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语文学习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始终。
从我们会听人讲话,与人交流开始,我们就在学习或运用语文了。
进入学校之后,语文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语音、字词等练习成了小学语文课永远的作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学习阶段的提升,语文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到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
与初中语文学习相比较,高中语文学习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
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又非常丰富,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在学习要求之中。
外国的作家作品,重点学习历史上有影响的作家、政治家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作品。
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
例如,在二战以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
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
高中就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诗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它在每一个时期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在阅读欣赏诗歌时,都能借助相关知识读懂内容并进行艺术鉴赏。
写作也是如此,更讲究写作基础阶段的规范性。
知识性和系统性使零散的、不具条理的内容得到整合。
具备了较扎实的历史、哲学、经济、地理乃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逻辑、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抓住要害。
仅仅懂得一个方面,或仅擅长、爱好某一学科的知识,都会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
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我们成长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比初中阶段的范围扩大很多,要求也更多,更高,程度也进一步加深,更趋向应用性,审美性。
这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也有高考与中考不可同日而语有关。
面对新的学习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应的准备呢?
一、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语文学习再不是语文课上的事情,而是贯穿整个生活的活动。
不间断地读书、看报,了解国内外时事,思考社会人生大事,是培养语文素质的良好途径。
扩大视野,提升认识水平,在生活中不断涵养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才能使语文的发展提高有可持续性,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堂上认真听讲。
2、主动记笔记,会记笔记。
3、有自觉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的习惯。
4、养成及时总结归纳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方法
一、解读“语文”
“语”是由“吾”和“言”两部分组成的,意思“我说”。
“语”代表语文的交际功能,即工具性。
“文”是象形字,“、”象征着人头,“-”象征着人的肩膀,下面的“×”象征着人的身子和两脚。
“文”是一个人的象形,暗示了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即人文性。
这刚好印证了《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二、为什么要学语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纲》),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我们平时的谈话、阅读、写作都离不开它。
其它学科的知识,也主要是通过文字来传递的,如果你的语文知识有欠缺,你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有偏差,有时甚至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语文学习还可以提高大家的文学修养和生活品位,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同样是大学生,往往中文的稳重、斯文;数学的精细、逻辑;英语的开放、活泼。
还有一点很现实,对总分480的江苏高考来说,语文是160分或者200分的一大块。
三、语文要学什么
谈到语文学什么,有的会说语文学习的内容太多了,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课本和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对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答案。
回顾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从字开始,然后是词、句,再然后是一篇篇的课文。
也就是说,字、词、句、篇是我们学习的内容。
高考考查的是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三大部分,也就是说,语文基础、阅读和写作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上面所说的主要是我们课内要掌握的内容,就能力方面来说,就是要提高我们的听、说、读、写、赏、探等能力。
当然,语文的学习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和课内,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
就拿今年的高考来说,《品味时尚》的作文题就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
四、语文要怎么学
要弄清怎样学语文,首先要搞清楚语文的思维方式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例如,数学所采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推理,即抽象思维,而语文则主要采用的是想象和联想,即形象思维。
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如《荷塘月色》,则要想象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也要联系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以及社会背景来分析。
其次,学习语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重视知识的积累。
我们先辈们非常强调积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荀子在《劝学》中也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光要积累一些课内知识,还要积累一些课外知识。
当年南京一考生写出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被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破格录取,他就看了36遍《三国演义》,而且文中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更是他在高考前一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的。
第三,领悟对语文学习也非常重要。
我们经常说某某人悟性好,语文也学得好。
其实,语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领悟。
所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包括老师讲的,你领悟了就掌握了,没领悟就没掌握。
我们平时所说的灵感,往往是悟出来的。
领悟能力主要取决于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例如,我们阅读一篇文章,要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运用联想展开分析,这样才能够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多领悟。
总之只要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思维方式,广泛地积累课内外知识,日积月累,在积累的同时,注意领悟,相信你的语文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语文学习方法三字经
首兴趣:
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
知之、好之、乐之。
先说“知之”:
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
再说“好之”:
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
后说“乐之”:
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
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
此路不通!
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必多写:
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
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
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
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们简化为“思欲丽”:
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
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
一是“浅”:
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
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
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
“写”!
“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
“思欲丽”,必多写!
定多读:
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
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美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
尤请注意:
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强积累:
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应该是什么呢?
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
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
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
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
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重感悟:
思千载,想万物。
“心有灵犀一点通”。
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细思考:
学而思,思而得。
孔子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
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
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
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技巧汇总
如何写语文笔记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
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
记笔记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便于以后夏习、查找。
越是高等的学习,越是以记为主。
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能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可抑制“思想溜号”,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
记笔记还能提高书写速度,节省时间。
学生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应该教学生写语文笔记。
学生从小就学会记语文笔记,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它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当时受益,而且能终生受用。
怎样记语文笔记呢?
大家可以把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部分语文作业合起来都写在一个本上,统称“语文笔记”。
这样可以化繁为简,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既有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有课堂教学的反馈,还有基础知识的验收。
老师批改语文笔记,可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语文笔记本最好用A4大小开的活页簿本,在每页竖画二道直线,分成三份。
左边一份约有两个字宽,记项目用,起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的一份约五六厘米宽,做备注用,这部分供学生灵活运用,记些疑难问题、自己的评价、感想、学习方法等,这部分记的内容不要求一致;中间的一份最宽,最重要,学习的内容都记在这一部分。
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记了。
记语文笔记可以分做三个阶段来进行:
1.课前预习记
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
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2.课堂听课记
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语文课上,大家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
这时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
3.课后巩固记
语文课上过以后,大家还要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
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的基础”。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
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
记忆型、应用型。
从高考常考题型来看,记忆型的基础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文学文化常识、名句、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成语、病句、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了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
“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
心理学表明:
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
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