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专题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799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6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值线专题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等值线专题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等值线专题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等值线专题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等值线专题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值线专题讲解.docx

《等值线专题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值线专题讲解.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值线专题讲解.docx

等值线专题讲解

等值线图

一、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

1、同线等值:

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同图等距:

相信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但可重合(如陡崖)。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5、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6、等值线平直表示该区域与相邻区域与相邻区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等值线弯曲反映出影响该地理事物的因素较多。

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1、读等值线图的名称: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

即明确是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深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线、等太阳高度线不是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等值线的间距和疏密情况:

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鹤壁市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越大。

3、看等值线的延伸方向:

如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4、看等值线的弯曲状况:

确定弯曲部分是向高值还是向低值。

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进行判断:

①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高值区。

②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

5、看等值线的闭合和递变情况: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还有闭合的等值线,判断时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6、看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

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悬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着台风。

三、主要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1、等高线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类型: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

同时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2)推算各地的海拔、两地的相对高度与温差、陡崖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根据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以推算其他地点的海拔,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

根据两个地占的海拔可以推算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

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

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

陡崖的崖顶或崖底的海拔高度介于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陡崖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X-1)d≤△H<(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3)坡度陡缓、坡形和地形倾斜方向判断:

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大,即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

等高线中的示坡线指示坡度的降低方向:

画在等高线外侧表示中间地势高,坡度向外侧降低;画在等高线内侧表示中间地势低,坡度向内侧降低。

(4)等高线的综合实际应用知识:

①判断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100m。

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②判断河流流向,选定水库库址和坝址: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③铁路和公路选线:

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引水线路的选择应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

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应尺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④城市和工厂厂址的选择:

城市或聚落往往选择沿山谷或河谷地带布局。

工厂厂址选择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或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闲的地方。

⑤进行农业区域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⑥判断通视情况:

地势高且周边视物无障碍处说明通视状况良好。

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如果视线被阻挡,表明通视状况较差。

2、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占的边线就是等压线。

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

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1)判断气压系统各部位的名称:

高(低)气压中心、低压槽和高压脊、鞍部等。

(2)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从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的疏密反映风力的大小:

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处,风力小,不同图幅中,水平气压梯度=两点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比例尺)。

(3)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

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表示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大陆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出现低压中心为该地冬季,反之为该地夏季。

(4)判断天气系统系统天气现象:

低压中心表示气旋,以阴雨天气为主;高压中心表示反气旋,多为晴朗天气。

低压槽部是冷暖锋发育的位置,低压中心附近易形成锋面系统。

(5)判断等压面和气压中心位置:

高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向高处凸出。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右后方;南半球背风立,高压位于左后方。

3、等温线图的判读

(1)判断气温差异: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2)判断地势高低和地形:

位于同一纬度的两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明气温高地势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明气温低,地势高。

等温线向高温凸出的方向为山脉的走向。

在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图中,若线内气温数值低于四周,表明地形为山地;反之为盆地。

(3)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从南向北递减,表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因为世界上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4)判断海陆分布和季节:

如果知道季节,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陆分布。

反过来,如果知道海陆分布状况就可判断季节:

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当地的夏季;反之为冬季。

(5)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表示洋流的流向。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示暖流;反之表示寒流。

有时候如果条件比较充分的话,还可以判断出具体的洋流名称。

(6)判断锋面:

在等温线图上,如果某一区域气温差值较其他区域大很多,该处可能会有锋面存在。

因为锋面两侧气温相差较大。

4、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比较大;反之比较小。

(2)判断海陆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

(4)闭合的等降水量线:

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表明该区域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5、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

这种示意图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址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判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太阳址射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判读、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大小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和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

判读方法和技巧:

①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

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

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

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②示意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③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④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

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6、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

等潜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高低绘制而成的。

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法与绘制等高线的方法类似。

(1)判断某点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就是潜水面与地表的垂直距离,它等于该点地表的海拔高度减去该点潜水而的海拔高度。

(2)判断潜水流向: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向都是垂直于等值线,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地下水从潜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

若在等值线的转折点,流向与其切线垂直,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3)判断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

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则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则潜水补给河水。

也可先判断出河流两岸潜水的流向,若潜水流向指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流向背向河流,则河水补给潜水。

等值线图的阅读

一、等温线图的阅读

1. 判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1)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变规律判断所处的半球位置

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1月还是7月,气温的分布都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根据气温值南北方向递变规律,可以判断该地区属哪个半球。

例如,如果一个区域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就是在北半球,如果自北向南递减就是在南半球,也可能出现中间气温高,往南北方向都递减的现象,那这个地区就处在赤道附近。

(2)根据等温线疏密情况判断气温差异

在同一幅图上,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

例如,从我国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1月份等温线比7月份密集,因此可以判断出我国1月份南北气温差异比7月份大。

2.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规律

(1)由海陆分布引起的等温线弯曲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纬度地区,使得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因此造成了在同一纬度等温线发生弯曲的现象。

关于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同一纬度,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相反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简称“高高低低”)。

反过来,也成立,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同一纬度,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的地方气温高,相反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的地方气温低。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由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判断某地所处的季节与海陆分布状况。

例如,从下面左图中首先判断是在北半球,由于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因此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所以此时为冬季。

若右图表示夏季等温线分布图,则可以判断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2)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等温线弯曲

除了海陆分布的影响外,造成等温线弯曲的原因,也可能是洋流或陆地地势高低。

暖流经过的地方导致气温比同纬度海区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经过的地方导致气温比同纬度海区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在陆地上由于地势高低起伏,同纬度地表附近气温不同,在造成等温线弯曲。

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等温线就向低纬度弯曲,如高山、高原;地势低的地方,气温高,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弯曲,如盆地。

例1.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第

(1)—(4)题。

(1)该区域位于___________半球。

(2)A、B、C、E气温数值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3)B、D两地___________地气温高,因此此时为___________季。

(4)若该区域地表全为海洋,B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若该地地表全为陆地,则D地山脉的走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北

(2)B>A=C>E

(3)B    夏

(4)有暖流经过    南北走向

例2.读下面的北半球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第

(1)—

(2)题。

(1)大陆上等温线的___________凸出,这表明当时大陆上比同纬度海洋上的气温要___________。

(3)该图表示的是1月还是7月的等温线分布___________月。

答案:

(1)南(或低纬度)   低

(2)1

二、等压线图的阅读

1. 判断气压系统各部位的名称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可判断为高气压;反之为低气压。

高压中心等压线弯曲较大的部位叫高压脊,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叫脊线;低压中心等压线弯曲较大的部位叫低压槽,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叫槽线。

2. 判断风力

在同一幅图上,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风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也小。

3. 判断风向和天气状况

要标出在近地面某点的风向。

首先,确定某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然后,在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在南半球风向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

根据各地的风向和高低气压系统可以判断天气状况。

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的风寒冷干燥;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温暖湿润。

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例题:

读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线C和D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在E、F两点标上风向。

答案:

(1)A   等压线密集

(2)脊线    槽线

(3)略

三、等高线的阅读

1.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和分布特征判断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的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等高线中心数值小,四周数值大的盆地。

2. 判断地形局部部位名称

等高线闭合并且中心明显高于四周的为山顶,两个山顶之间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位为山谷(下左图),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部位为山脊(下右图),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3.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读坡度大小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

4. 定量计算

(1)比较几个点的坡度大小,若这几个点不在同一幅图上,可根据公式计算坡度: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2)陡崖高度计算方法:

(X-1)d≤△H<(X+1)d(注:

△H为陡崖高度,x为落在陡崖上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例题1: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第

(1)—(4)题。

(1)图中河流干流自_____________(方向)流向_____________(方向)。

(2)图中河流上游段①及四大支流②、③、④、⑤画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虚线AC是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

(4)该地拟建一水库,请选出大坝坝址,用“∥”为图例在图中标出。

筑坝前,甲、乙两村庄中的_____________村必须搬迁。

答案:

(1)东南    西北

(2)④、⑤    山脊不能发育成河流

(3)山谷    鞍部

(4)画图略    甲

例题2:

读某地地形图,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答案:

C

例题3:

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80米           B.120米           C.320米           D.280米

答案:

D

 

2014届高中地理等值线图专题

 

等值线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等值线图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涵盖的知识面广,它常常与相关地理事物和区域特征的联系非常紧密。

这种组合性的试题,又往往加深了对等值线考查的难度,也是提升潜力较大的板块。

一.等值线主要种类

常见的等值线有:

等高线与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与等压面,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线,等潜水位线,等积温线,等温差线,等盐度线,等震线,酸雨等PH值线,等海底年龄线,等农业产值线,等时间线,等距离线,等噪音线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有四种,它们分别是:

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

近年来各地高考还出现了不少新颖待会线图,如:

分层设色图,火山灰厚度等值线,日照时数等值线等等。

二.等值线的基本特点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有时因图示范围较小,而显示为不闭合。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

在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特殊原因直接标出每条线的数值者除外)

三.判读的一般方法

1.  读数值—找出①等差距,同一等值线两侧数值一般不同,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零;②变化趋势;③数值范围和极值。

2.  读疏密状况—表明变化大小,同时分析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

3.  读走向—并分析影响因素。

4.  读等值线的弯曲方向—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同时分析影响因素。

5.  读方向—①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②近地面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6.  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同时分析引起闭合的原因,变化的趋势和数值范围。

备注:

下面以等高线、等温线和等压线三种等值线为例列表说明:

 

等高线

等温线

等压线

数值

1、地势起伏大小

2、海拔最大值和最小植

1、南北半球:

向北减与向南减

2、区域温差大小

1、高低气压中心 

2、区域气压差值大小

疏密程度

1、坡度陡缓:

陡密缓疏 

2、坡面凹凸:

凹坡高密低缓,凸坡高缓地密

1、温度变化大小:

密大疏小 

2、冬季密夏季疏 

3、温带密热带疏 

4、陆地密海洋疏

风速大小:

密大疏小

延伸方向

地形走向

1、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 

2、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位置 

与等高线平行:

地形、地势

 

弯曲方向

1、山脊:

凸向数值低处 

2、山谷:

凸向数值高处 

3、鞍部:

两山或两谷之间

1、向高纬突出:

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暖流经过、暖气流经过,地势较低 

2、向低纬突出:

夏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寒流经过、寒气流经过,地势较高

1、高压脊:

凸向低处 

2、低压槽:

凸向高处

局部闭合

1、山顶、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 

2、盆地、洼地:

中间低,四 

周高 

3、表示坡度不在正常值范围。

特点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

例1。

1、盆地、谷地:

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 

2、山地、高原:

冬季和夏季都是低温区 

3、表示温度不在正常值范围。

特点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1、高压中心:

中间高,四周低 

2、低压中心:

中间低,四周高 

3、表示气压不在正常值范围。

特点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四.等值线分类剖析

(一)等高线

1.定义

(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2)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2. 等高线的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海拔高度)都相等。

(2)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3)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4)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5)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

3.知识点

(1)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海拔高度,单位:

(2)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等高距

(3)判读任何一点的高度

(4)示坡线:

垂直等高线的短线,指向下坡向

4.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几种地形,详见学生地图册。

(1)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脊线一般为河流分水岭。

(2)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

(3)鞍部:

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

(4)盆地:

较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5)山地: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于500米,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6)丘陵: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海拔高度低于500米,大于2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7)平原:

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200米。

(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小)

(8)高原: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值500米以上。

(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边缘有)

(9)陡崖:

两条或多条等高线叠加部分。

即若相交等高线条数为n,等高距为d,则(n-1)d≤陡崖高度<(n+1)d

(10)沙丘: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

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11)根据等高线剖面组合图,判断地形:

详见2013年第4辑试题调研,P7.

5.判断地面坡形

从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面的坡形:

⑴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⑵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⑶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⑷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渐缓,是凸形坡;

⑸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是凹形坡。

⑹确定观测点的通视状况: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确定地面的通视情况,方法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直线连接观测点与目标点,这条线即为视线,视线与视距内的各条等高线相交于许多点,若交点的海拔低于观测点的海拔,则表示两点可通视;若交点的海拔高于观测点的海拔,则表示两点不能通视。

(参阅:

2013年高考考前二轮复习书)如下图所示,C处东坡为凹形坡;C处西坡为凸形坡。

6.根据等高线的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