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657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docx

《《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docx

《浅水洼里的小鱼》模板

《浅水洼里的小鱼》_模板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写“至、被、捡”,区分“捡、拣”

   2、理解”甚至”,学会用“甚至”说话。

   3、感受到小鱼的可怜,能身同感受,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设计环节:

  一、直接板书——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

相信同学们一定预习过了。

现在捧起书,再认真把课文读一遍。

注意把圈出的生字读正确。

读好后做端正。

  二、检查读书——此环节要指导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

    指名读(其余学生抓住读书的机会,可以挑战读)

  三、交流“识字学习”

   1、生自由读生字,对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做上记号。

   2、做小老师提醒同学。

  四、教学第一小节。

    当孩子交流“甚至”的读音时需要展开以下的教学:

   1、写字教学

     师板书、生书空“甚”;对于“至”的书写,先书空后闭眼在指名。

以达到会书写的要求。

   2、让生找到这个句子,做上记号。

自己练读后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A当学生交流到“鱼多”时A在理解“甚至”的基础上,拓展成语——成千上万数以万计不计其数

    B理解被困,同时想象——此时这些被困在水里的不计其数的小鱼渴望什么?

再想象如果他们回不了大海的怀抱,会怎么样?

从而理解吸干、蒸干、干死。

朗读好这句话并能这句话中感受到浅水洼的形成特点。

   3、指名读好第一节。

再齐读。

   4、利用板书中的课题加“甚至”概括第一节内容(多种答案)。

可在学生不知如何时提供关键词(被困书空被、干死)——假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不能回到大海的怀抱,干死的小鱼,可能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五、以读达成“正确的情感体验”,升华主题。

    师引:

假如你来到了海边,你会怎么做呢?

    生可能:

我会把小鱼捡进大海里。

    此时,师要追问:

水洼里有不计其数的小鱼,你根本捡不完,还捡他干嘛?

谁在乎呢?

    从而师不断地与学生个体或群体对话,以促成朗读中把握“感性的认识”。

    “这条小鱼在乎。

这条在乎,这条在乎!

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六、再一次利用板书进行“甚至”的说话。

    师:

是呀,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珍爱生命。

老师也欣赏你们这样做。

捡起小鱼扔回大海!

板书捡起(拣)扔回要求学生再一次利用板书用“甚至”说话,——假如我们都能把浅水洼里的小鱼捡起扔回大海,被救活的小生命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更多!

    备注:

运用甚至概括学习所获的句式练习最好以填空形式出现.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

乐余中心小学陈海瑛

 

  教材分析:

  《七步诗》作者曹植。

“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做成的诗。

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

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就杀头。

曹植聪明过人,在七步内做了这首诗,曹丕没能得逞。

  《长歌行》出自汉乐府,“长歌行”的“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这首诗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而人的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光是年轻力壮的时候。

用江河不能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从小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出塞》作者王昌龄。

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

这首诗歌颂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

诗中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熟练背诵,默写《出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步诗》

   1、范读课文。

   2、解题:

七步诗是在走七步路时间以内做成的诗,曹丕命令兄弟曹植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3、自学这首诗。

    

(1)自读课文。

    

(2)看注释理解诗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指导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煮豆持作羹:

煮豆用来作羹。

    

(2)漉菽以为汁:

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3)萁在釜下燃:

豆秸在锅下燃烧。

    (4)豆在釜中泣:

豆子在锅中哭泣。

    (5)本是同根生:

豆子和豆秸生在同一条根上。

    (6)相煎何太急:

你为什么烧起猛火来煎熬我?

你这么急迫地残害我是为什么呀?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豆子比自己,豆秸比兄长曹丕,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曹丕兄弟残杀的不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

  二、学习《长歌行》

   1、用上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青青园中葵:

园子里绿绿的蒲葵树。

    

(2)朝露待日唏:

早晨沾上了露水,等到太阳出来时就晒干了。

    (3)阳春布德泽:

温暖的阳光为大地送来恩泽。

    (4)万物生光辉:

花草树木都打起了精神。

    (5)常恐秋节至:

就怕秋天快要到来。

    (6)昆黄华叶衰:

密密的树叶会变得枯黄,花儿会凋谢。

    (7)百川东到海:

众多河流向东流入大海。

    (8)何时复西归:

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西边去呢?

    (9)少壮不努力:

年轻时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10)老大徒伤悲:

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要说明什么问题?

    

(1)用季节的变换作比喻说明一年里哺育万物生长的最好季节是春天;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年轻力壮的时候。

    

(2)用江河不能向西流作比喻,说明时间一去不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趁着年轻努力学习。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出塞》

   1、用上堂课的学习方法,先进行自学。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秦时明月汉时关:

明月和关塞与秦汉时没有什么不同。

    

(2)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征的将士们没有回来。

    (3)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连年战争的痛恨和不满,对出征的将士们的同情、怀念。

    (4)但使龙城飞将在:

假如现在飞将军李广还在世。

    (5)不教胡马度阴山:

绝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6)这两句诗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飞将军李广的赞颂和对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的叹息。

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

   3、你还读过哪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凉州词(王翰)从军行(王昌龄)军行(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青海长云暗雪山,骝马新跨白玉鞍,

    欲饮琵琶马上催。

孤城遥望玉门关。

战罢沙场月色寒。

    醉卧沙场君莫笑,黄沙百战穿金甲,城头铁鼓声犹震,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破楼兰终不还。

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指导朗读

   ☆朗读要根据每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七步诗》暗喻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兄弟相残的腐朽本质。

要读出作者的无奈与不满。

    2、《长歌行》前面的写景是为了抒发后面奉劝人们珍惜大好时光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写出春天的美好,五六句笔锋一转,写出秋天的凄凉。

后四句借前边的比喻让人们认识到时间的可贵,年少努力的重要。

    3、《出塞》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

从诗人的赞颂与叹息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关心。

  三、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三首古诗。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浙江长兴第一小学 熊义萍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

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却在这样一段话(出示):

“谁也不知道:

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过渡):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

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2、品读,感悟。

   ⑴听老师读第二段,(读时.课件演示)学生思考:

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⑵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是因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最重要的是,她还见到了亲爱的奶奶。

   ⑶(出示.课件)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

请大家轻声读第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⑷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⑸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①“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含义:

因为她寒冷难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

    ②“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含义:

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这寒冷、漆黑的夜晚。

    ③“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来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含义:

火柴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实在是被冻死了,课文有一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说明了这一点。

   ⑹由于难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炉,那么她为什么会幻想到喷香的烤鹅呢?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朗读,其他同学先听,然后联系实际说说体验,讨论从这段话中,你又领悟到了什么?

你能不能补充板书呢?

    要点:

①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别是那么大,当穷人还在忍饥挨饿时,富人却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

       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冷酷的现实,隔绝了她和美好的幻想,当小女孩回到现实中来时,只会更加痛苦。

   ⑺虽然幻想消失后,现实只会让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无法抑制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细想想:

这四次幻想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为什么?

    反复引读,细细品味。

   ⑻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变化吗?

请五位同学分别读五次擦火柴的过程,其他同学找一找,划一划,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第一次:

敢从成把的……终于……,说明内心很担心;第三次:

赶紧……整把……,说明毫不犹豫)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

   ⑼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

(在新年的第一天,就已跟着她的奶奶走了,被冻死了)

    进一步引导点拔:

为什么明明死了,却要说她是“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

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

(教师可作适当提醒:

小女孩活在人世时有哪些不幸?

    学生.总结:

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着饥饿、寒冷、他人的欺负;得不到亲人的疼爱;没有快乐和幸福。

她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死了幸福,死了可以摆脱痛苦。

   ⑽品读感悟:

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

    请同学们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

   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发这种同情、不满的感情呢?

    ①引导:

比较句子: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痛苦,她是在除夕夜里被活活冻死了。

     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比较,结合生活经历体会课文结尾的好处。

    ②学生小结:

这样的结尾更让人回味沉思。

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表达作者的同情之一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剧命运。

电视镜头中常常用大笑、狂笑来表达强烈的不满、悲苦等场面,让人觉得更悲伤。

“以喜写悲悲更悲”

    ③介绍“含泪的微笑”及代表作家欧。

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

  3、补充故事。

   为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她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隔半个世纪,来自于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代理拉贝1919年短暂回国期间写下的日记。

那时的德国已由皇帝专制改良到共和制,局势动荡,社会灾难深重。

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故事略)比较两个故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⑴比较两个小女孩的命运,说说感想。

  ⑵介绍.写作知识:

老师.总结:

原原本本的生活见闻是不加任何想象、联想的,知道什么写什么,见到什么写什么;而在童话.写作中就不一样了,作者要使所反映的人物故事具有感染力,就要深入人物的心理,置身于人物的生活境遇中进行充分的想象补充,从而将故事表达得更为合情合理,更富于真实感。

  4、拓展练习。

   ⑴《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各国小朋友的喜爱,其中小女孩四次幻想更是全篇的精华。

回家后将部分内容讲给弟弟妹妹听。

   ⑵阅读你喜欢的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写一篇读后感,课后小组交流。

   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漫画、作文、录音采访等来表现:

我和爷爷(爸爸)比童年。

   ⑷关注世界,从各种媒收集资料,寻找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

  

练习4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2、朗读句子,初步感知语气词“啊”的读音变化。

3、对对子练习,进一步增强对对子的能力,领略文字使用的技巧。

4、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知音。

7、根据话题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8、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过程:

练习4 第一教时 总第5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练习4,将完成第一至第四题练习。

(板书:

练习4)

二、学生自练

1、指名读题,明确训练要求。

2、学生自练,第三、四题可以在书上作尝试填空,教师作巡视指导。

三、交流检查

1、第一题

⑴齐读这段文字。

⑵观察整幅字的行款与布局,找出难写的字,集体分析。

⑶练习描红,提出要求。

①注意字距和行距的安排。

②看一笔描一笔,不重复。

⑷交流评价。

2、第二题。

⑴出示四句话,教师范读。

⑵指名读句子,师生评议、纠正。

⑶小结。

⑷学生练习读句子,教师巡视作指导。

⑸全班齐读所有的句子。

3、第三题。

⑴复习以前学过的句子。

⑵讨论:

说说这些对了都有哪些特点?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

⑶交流作业情况。

⑷巩固练习。

①出示:

明对( ) 淡对( ) 山青对( )

老对( ) 勤对( ) 表扬对( )

②小组间出题进行对对子练习。

4、第四题。

⑴指名读文中的七句话。

⑵指名学生交流。

⑶师生评价,充分说明排序理由。

⑷教师小结。

四、作业

预习练习4的后面的题目。

练习4 第二教时 总第58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完成练习4的第五、六小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背诵本学期学过的成语。

2、读准字音。

⑴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⑵指名读,及时正音。

⑶教师范读、正音后集体读。

3、了解词义。

⑴自由读,边读边想,可以查字典,小组内也可以互相交流。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已读懂了哪些词语?

教师相机点拨一些成语的大意。

4、熟读成诵。

⑴自由诵读、记忆,想想运用什么方法记忆比较方便。

⑵小组交流记忆方法。

⑶检查背诵情况,及时鼓励。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导入。

齐背练习3的读读背背。

2、读准字音。

⑴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⑵指名试读、正音。

3、读懂句意。

⑴学生自由读后小组讨论两句名言的含义。

⑵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4、熟读成诵。

⑴组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⑶指名朗读。

⑷指名背诵,表扬能当堂背诵的学生。

5、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培根和卢梭的名言,互相交流。

练习4 第三教时 总第5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⑴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

②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③将目击的交通事故清楚、准确地向交警报告。

2、指导。

⑴仔细观察,看懂图意。

⑵组织讨论:

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①清晨的马路上车辆不多,较宁静。

②一位中学生闯红灯,横过马路。

③一辆小汽车把中学生撞倒。

④赵玲向交警讲述交通事故的经过。

⑶继续讨论:

赵玲目击了这一起交通事故,她是怎样向交警讲述的?

3、练习。

⑴自由练说。

⑵指名试说。

⑶同小组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互相练说。

⑷每组派代表到台上当众讲述。

4、反馈。

⑴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目击报告要求真实、具体,不要展开想像。

⑵扩展到最近看到的事情,把自己目击到的一件事情讲给同学听。

练习4 第四教时 总第60教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匚”包围的字。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医匪

要求学生注意:

左包右结构,“匚”取势左下,中间部分“矢”、“非”的中心要注意摆稳。

“非”的左右两部分要呈左低右高之势。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

学生练习书写

16、白 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16课 第一教时 总第61教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猜到了吗?

对,就是白鹭。

(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若吗?

郭沫若: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②思考: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①生字词:

鹤 蓑 喙 嵌 框 嗜

②指名分节读课文。

③提问: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

(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9):

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10):

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分部分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2、引导学生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16课 第二教时 总第62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

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

(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

(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

)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

(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

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

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

说说你的体会。

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

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

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

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

 

教师范读。

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