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保健指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487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员保健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动员保健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动员保健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动员保健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动员保健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员保健指导.docx

《运动员保健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员保健指导.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员保健指导.docx

运动员保健指导

常见运动性疾病

——运动员保健指导

(一)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也叫过度训练综合症,是体育运动训练中常见的一种运动性疾患。

由于它的临床表现与一般人的神经官能症及其相似,所以有人认为运动员的过度疲劳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官能症。

它不是病理解剖上的改变,而是功能性障碍,即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大脑皮质层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协调所引起的功能性改变)。

到目前为止,对于过度疲劳的机能问题,仍然不很明了。

过度疲劳产生的原因有运动性过大、训练节奏掌握不好、训练系统性差、个别对待原则掌握差、身体状态不佳时参加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等。

身体素质恶化、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及某些病灶(如牙痛、扁桃体炎、胆囊炎、副鼻窦炎等)可促使过度疲劳的突然发生。

过度疲劳的主要表现是,主观感觉不良,身体软弱无力,疲倦感,精神不振,无训练欲望,甚至有厌烦情绪,体重下降,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性紊乱。

大部分患者有失眠、多梦、睡不熟、易醒、早醒、醒后困倦,少数有嗜睡现象。

同时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或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完成动作的能力下降。

少数患者有眼胀等症状,女运动员可表现为月经不调。

过度疲劳时运动成绩下降,反应能力及判断能力差。

运动员一旦发生过度疲劳,就应积极的予以治疗,治疗基本上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1、消除病因;

2、调整训练内容,改变训练方法。

早期可适当减少运动量,避免速度及大力量练习,最好暂停本专项的练习内容,可做一些放松性练习;

3、药物治疗:

可对症治疗及改变一般营养状况,如失眠可采用10%水化氯醛及眠尔通,鲁米那等。

营养药物可给充足的复方维生素、维生素B12、C,蜂皇浆、蜂皇精等。

4、保证充足的睡眠;

5、食物营养,急性疲劳补充糖、维生素B1、C、钙、氯化钠、磷酸盐,慢性疲劳要补充充足的动物及植物蛋白,另外按摩、吸氧、温泉澡、疗养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过度疲劳的预防,在于严格遵守训练的基本原则,严格的执行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特别重要的是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性休息,富有维生素的饮食,生病时禁止运动,在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良好的配合是预防过度疲劳重要的一环。

(二)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是因为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本身身体机能的负荷量引起的一种急性过度疲劳。

在中长距离跑、马拉松、超长距离竞走、长距离自行车等项目中多见。

过度紧张的原因主要是运动员训练水平低,身体机能状况不良、患病及长期中断训练后训练,生理机能与运动量不相适应等。

过度紧张的临床表现有急性运动性疾病、脑血管痉挛、逆行性健忘、急性心力衰竭及昏厥等。

过度紧张往往发生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即刻,其表现为极度疲乏、头晕、恶心、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严重时可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右季肋部痛疼、肝脏扩大、心前区痛心脏扩大等现象。

一旦出现过度紧张应予以急救,使患者平卧,保持安静、头稍低,给予糖水或维生素,静脉注射葡萄糖,若不省人事,可进行针刺人中穴及做人工呼吸。

对症状严重者应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过度紧张的预防,应加强科学训练,特别强调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原则,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

运动员应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参加比赛和训练,患病时应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参加剧烈运动。

长期中断训练后,再开始训练时要逐步增加运动量。

比赛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冲刺后不要立即站立不动。

(三)心率失常

心脏正常激动起源于心房结,通过心房肌及节间传导束下传至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氏纤维,最后到达心室肌。

如心脏激动自窦房结以外部位产生,或机动传导途径异常,或机动传导束异常,即产生心律异常。

在运动员中常可见到心律失常现象,根据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对1000名运动员心律失常的调查发现,运动员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较多。

下面将运动员中常发生的几种心律失常现象分别简介如下:

一、窦性心律过缓:

窦性心律每分钟搏动在60次以下者,称为窦性心律过缓,这是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中多见,特别是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如中长跑、马拉松等)中多见。

一般人如闭气、呕吐、眩晕时,患颅内肿瘤、脑膜炎、纵膈肿物时,以及压迫颈动脉窦及眼球时,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而出现窦性心律过缓。

窦房结本身病变,以及某些药物(如利血平、心得安、心得宁等),所致交感神经代谢作用降低时也可发生窦性心律过缓现象。

运动员窦性心律过缓是由于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是心脏功能改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所致。

这是一种良好的表现,它可以增加心肌休息时间、心室充盈良好、每搏输出量增加,减少心肌能量消耗。

窦性心律过缓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为P-R间期在0.10秒以上,P波正常而有规律的发生,每分钟在60次一下。

二、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窦房结放生激动的不均匀引起。

在心电图上表现为自窦房结下传的P波形态相同,P-R间期固定且正常为0.12-0.20秒,但P-P间期相互差距大于0.12秒。

窦性心律不齐一般可分为两类: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吸气时快,呼气时慢。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心率时缓时速,此类在运动员中极为少见。

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有人认为运动员出现明显的窦性心律不齐是机能状态下降的一种表现,应加强观察。

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目前对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尚无统一的标准。

有人认为诊断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应根据下列条件:

1、I导联中有S波;

2、右侧胸前导联中出现RR’波,R’>R;

3、右侧胸前导联类本位曲折时间大于0.05秒;

4、V5或V6导联中出现S波;

5、右侧胸导联无Q波,QRS间期为0.08-0.11秒。

有人认为右侧胸前导联QRS波群稍有粗钝或挫折诊断就可成立。

也有人认为QRS间期在0.10-0.12秒时才能诊断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有人则认为QRS间期在0.10秒以下时也可诊断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出现的意义有四种不同的情况:

1、属于正常变异;

2、表示有右心室肥厚或扩张的可能;

3、心脏有器质性病变;

4、尚不明了。

在运动员中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数表示有右心室肥厚或扩张,也可能是一种正常变异。

多数运动员心电图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对身体无不良影响,可参加正式的训练或比赛,极个别的运动员可能有过度疲劳或过度紧张,此时需要全面的检查。

四.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激动自心房传导心房的过程中受到阻滞使传导速度减慢或激动部分的或全部受阻不能下传。

房室传导阻滞根据阻滞部位及成度的不同可分为三度:

1、第一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

2、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一部分心房激动在房室间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而另一部分激动可以下传到心室;

3、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为最高度的房室阻滞,心房激动完全受阻,均不能下传入心室,此时心房由窦房结控制,心室自搏性节奏点控制,呈房室完全分离的现象,心电图上的P-P及R-R有各自的规律,但P与QRS之间无固定关系。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因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疾病引起,或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心脏病的青年运动员出现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不少见,在高云秋统计的1000例运动员心律失常的情况中,其占4.3%。

如果心电图上P-R间期不延长,则可持续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如P-R间期延长则应考虑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

运动员出现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一般均与运动训练有明显的关系,大部分在运动量训练时或赛前出现,当运动量减少时即消失,但有时也可见于较小运动量时。

其它可因闭气、过度训练、体位改变、感染、情绪不佳、过度紧张及创伤等原因而出现。

根据观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一般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及比赛前运动员处于良好训练状态时,如运动量安排过大或连续参加激烈的比赛,则可能出现体力负荷超过机体机能能力的情况,即发生过度疲劳或过度紧张,这时应注意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及时调整运动量。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一般正常人中极为少见。

(四)运动员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般正常人的血压可随着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且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波动范围。

一般认为安静时血压经常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可诊断为高血压。

1964年全国高血压及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为:

1、舒张压持续超过90mmHg,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舒张压持续在85-90mmHg,列为高血压可疑。

3、收缩压超过以下标准,而舒张压在80mmHg以上者为均列为高血压。

39岁以下≥140mmHg

40---49岁≥150mmHg

50---59岁≥160mmHg

60岁以上≥170mmHg

由于系统训练的运动员血压一般应较普通人低,安静时血压如果≥130/≥80mmHg时就怀疑为高血压。

血压变动较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量、吸烟、喝茶、饮酒以及血量增减等均可影响血压的高低。

运动员的高血压一般可分为下列四类:

一、青年性高血压:

常见于14—20岁的青少年运动员,一般认为此种高血压同青少年性成熟期内分泌改变及神经系统改变有关系,主要表现为收缩压较高,可达140-150mmHg,舒张压一般不变。

其产生机制与青少年性成熟期间的神经与内分泌的变化及心脏发育增长快有关,此类青少年运动员除了有时在运动量过大时有头晕感觉外,一般无其它不良反应,因此对于他们除了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合理安排运动量外,无需作特殊的治疗。

二、体检时一般性高血压:

在检查身体时,运动员可因情绪紧张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一时性的高压增高。

三、过度紧张造成的高血压:

此种高血压不仅收缩压高,超过140mmHg,舒张压也往往超过90mmHg,甚至达110mmHg,而且常伴着过度紧张或过度训练的其它症状。

在治疗时应合理减少运动量,改变训练环境,避免“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此类高血压一般随着过度紧张及过度训练的消失,血压也会恢复正常。

四、高血压初期:

此类运动员一般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且有头痛、头晕等主诉,临床检查可有左心室扩大,眼底动脉痉挛,蛋白尿等。

五、一旦运动出现高血压症状,在诊断时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运动史,进行有关的各种物理学、生物化学检查,以区别生理和病理性质然后根据病因予以治疗,要定期测量血压,最好1-2周测一次,适当减小运动强度,保持一定的训练量,采取全身强壮疗法,给予维生素B1、C、B12、灵芝酊等营养药品。

如果通过上述手段血压仍不下降,则应进一步检查,根据临床所等得线索做眼底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同位素肾图、肾动脉造影,肾脏免疫蛋白等检查。

同时应服用降压药品,以控制血压。

(五)运动性低血糖

所谓血糖就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在一般情况下,血糖的浓度是比较恒定的,正常的浓度是100毫升血液中含有100毫克的葡萄糖,其波动范围是在80---120毫克%水平之间。

长时间的进行剧烈的运动训练或比赛时,由于体内血糖的大量消耗,运动员有时会发生低血糖症。

如长跑,马拉松、长距离游泳、自行车等比赛中运动员会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症。

由于我们人体的组织细胞不能贮存糖,运动时只能从血液中摄取,因此常常会成供不应求的状态,有人做过研究,发现当血糖下降到50毫克%时,就会出现头晕、乏力、脉快、饥饿、烦躁不安等症状。

当血糖低于50毫克%时,就会发生记忆力衰退、精神错乱(如有的运动员在比赛时可转向相反的方向跑动)、晕厥等症状。

由于糖的优点之一是在体内氧化时耗氧量少,却能很快地提供能量,来满足运动的需要,这对诸如马拉松赛跑、长距离游泳等项目有很大的好处。

为了预防运动性低血糖的发生,严禁在空腹时参加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对于时间长、消耗大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赛前应供给充足的糖分,在比赛途中也应供给含糖饮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