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336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docx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docx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立项报告书学位论文

XXX县2010年度XX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提要

1.1项目名称

2010年度XXXXX镇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

1.2项目建设地点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具体落实在XXXXX镇XX村北面约50米处,该项目区涉及XX镇二桥村、XX村、东屯村、长久村、后港、那干涧村、田寮仔村、仙人座村耕地,项目区土地治理面积0.42万亩。

1.3开发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1.3.1开发任务

2010年度XX镇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拟开发项目区面积0.42万亩。

1.3.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规模

1.3.2.1水利措施

(1)喷灌工程(800亩):

安装Φ90MM塑料PVC(压力0.6MPa)主管道长3774米,安装Φ75MM塑料PVC(压力0.6MPa)支管道长7274米,安装Φ50MM塑料PVC(压力0.6MPa)支管道长2120米,安装Φ40MM微喷管道长116669米,安装井泵至水池段Φ90MM镀锌钢管长800米,井用电缆960米,安装150QJ(R)30-61.2/12型抽水井泵10台,QJ3-15KW启动器10台,IS80-65-125型输水泵10台。

(2)灌溉区建蓄水池20个。

(3)修建XX洋主排灌渠长2200米,0+000-0+800段渠浆砌筑石断面宽×高=600CM×100CM,0+900-2+200段渠浆砌筑石断面宽×高=600CM×120CM。

(4)修建XX洋灌溉支渠

(一)长700米,0+000-0+700段渠浆砌筑红砖断面宽×高=80CM×72CM。

(5)农用井工程,项目区打农用中机井(口径280MM)40眼,每眼井深约100米。

(6)灌溉供电工程:

安装50KVA变压器1台,装80KVA变压器3台;高压线路1.70KM。

(7)主排灌渠首节制闸1座。

(8)XX洋灌溉支渠

(一)机耕路桥涵1座。

(9)XX洋主排灌渠人行桥15座。

(10)公示、标志牌、宣传栏等。

1.3.2.2农业措施

(1)修建机耕路总长7.955公里,其中:

5米宽路面的长4.645公里,3米宽路面的长3.31公里。

(2)土壤改良600亩。

(3)XX洋主排灌渠堤路转车台8个。

(4)XX洋主排灌渠堤路排洪口6个。

(5)建机耕桥5座。

(6)机耕路埋排水砼管涵15座。

1.3.2.3林业措施

本项目区已经有农业防护林,植被茂盛,水土保持良好,故本项目不再进行对林业措施项目规划设计。

1.3.2.4科技推广措施

(1)技术培训500人次;

(2)农业科技示范推广200亩。

1.4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资金来源:

1、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

2、广东省财政配套资金160万元;

3、湛江市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

4、XXX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

5、项目区自筹资金:

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100万元,即自筹现金、实物折资及投工投劳折资共计100万元。

1.5主要效益指标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可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在项目区的辐射下,可带动全镇经济及邻近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据初步概算,项目建成后,新增瓜菜、甜玉米、香蕉、花生、玉米、蕃薯等生产总量312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350万元,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172.3万元,新增灌溉面积0.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年节约水量达53万立方米。

1.6编制依据

1、根据国农办[2004]48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中有关规定;2、按照粤财农综[2010]1号《关于申报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投资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的通知》的有关规定;3、按国农办[2009]8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有关规定;4、《广东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指南》;5、结合拟建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情况,根据县十一、五规划,县委、县政府建设大汉三墩新农村的意见,把我县XX镇二桥村、XX村、东屯村、长久村、后港、那干涧村、田寮仔村、仙人座村连为一片的耕地,连片开发,综合治理。

 

第二章项目区现状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治理范围

XX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位于XX镇XX村北面约50米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56'14"——109°56'15",北纬20°16'11"——20°16'12"之间,项目区东壤田寮、仙人座村,西接二桥、那涧村,南与XX村接壤,北临长久村,其总土地治理面积4200亩,东西最大距离2.8公里,南北最大距离3.2公里。

该项目区相连的地块仍未立项建设。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动力

XX镇下辖18个村委会,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耕地面积10.7万亩,劳动力2.13万人。

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文化素质较高,有条件和基础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6万亩,其中:

耕地面积0.93万亩(坡地0.73万亩,水田0.2万亩),山地0.01万亩,林地0.01万亩,其它的0.11万亩。

现有中低产田0.93万亩,为干旱及土壤偏酸型。

2.2.3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机械总动力缓慢增长,新机械新技术投入应用较少,普遍农民都是用牛来耕作。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XXX工业基础较弱,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地方财源不足,县级财政比较困难。

据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我县财政总收入18112万元,农业总产值319662万元,人均纯收入5712元。

近年来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县乡财政收入基本平衡。

项目区蔬菜、香蕉、玉米等经济发展迅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08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0元,自筹配套能力较强。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健全,乡镇均建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各村都有科技示范户,从事科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0人。

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高,新技术、新品种易于推广和传播。

2.3基础设施状况(见:

表1和表2)

2.3.1水利设施

①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没有水库、山塘,只有XX洋排灌渠流经项目区,但XX洋排灌渠水位低,仅是能灌低处水田,对高坡地难以灌溉,尤其是在夏、秋时雨季节才有水源,而冬、春季节常处于干旱状态,其来水量四季不均匀,造成灌区的农作物种植用水需求不及时,一年之中只有夏、秋时雨季节才能给作物供水。

且项目区地理位置较高,难以引用XX洋排灌渠的水源。

区内现有小机井主要供人畜饮水用,每逢天气干旱的时候坡地作物没有水灌溉。

②田间工程现状

该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排、灌渠以人工开挖的土渠为主。

工程经过长期使用,又加上工程失管失修,渠道杂物、淤积严重,杂草、灌木丛生,渠道渗漏、堵塞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3~0.4,水资源浪费严重,造成灌溉效益不断衰减,有效灌溉面积下降,农民种植作物遇上干旱之年失收或低产,常有土地弃荒。

2.3.2交通设施

XX镇乡村间有乡村公路,公路与地方公路网连接,交通较为方便;但项目区生产基地机耕路狭窄且崎岖不平,运输工具难于直达产地,要是遇上雨天,道路满地泥泞,难于交通,不利农产品的销售。

2.3.3电力状况

项目区距离城镇较近,项目区周边都有乡村分布,高压电线路从项目区穿过,架设输变电线路,利于农业灌溉用电提供良好条件。

2.4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农业生产种植主要是外运蔬菜、香蕉、玉米等经济作物。

农业生产属传统的粗放型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收获纯属人工作业。

(见:

附表一和附表二)

2.5水资源状况

1、水源情况

项目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雨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夏秋季,常在冬春季出现干旱天气。

项目区没有水库、山塘,地表水源较缺,常出现干旱状况,种植作物只能靠“天”收成,但地下水源很丰富,可以开采利用。

2.水资源分析

本项目选用地下水做为水资源是能满足项目灌溉水需要的,其根据有:

第一、雷州半岛使用地下水做为灌溉水源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多年使用地下水发现,在干旱时段水位下降进20米,一旦汛期,地下水又回原位置;第二、2006年2月21日南方日报A04板刊登记者陈韩晖采访省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工魏德超的文章说:

雷州半岛是全省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地下水补给量年达75.5亿立方,可开采资源量每年49亿立方,目前每年大约开采7亿立方,仅为可开采资源量的1/7,可见开采潜力仍然相当大。

以上二点足以说明目前开采地下水灌溉没问题。

3.水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项目区干旱特点和现常种植作物结构特点,一般每亩灌溉用水量是m=25M3/次,在旱天土壤湿润可以满足农作物受旱T=7天,且依《机电排灌设计手册》和《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故项目区需打农用中机井40眼就可以确保种植经济作物的灌溉用水。

水供需平衡分析计算采用二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雨水和井水同时灌溉时水量平衡计算;

(二)仅利用井水灌溉作物时水量平衡计算;其两种情况具体分析见后面水量平衡计算书。

2.6项目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1、干旱

全镇年均降雨量有1148毫米,降雨最少年份只有553毫米,最多年份有1885毫米,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冬春旱灾非常严重,农业用水欠缺,加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作物常常受干旱的影响而失收或低产。

2、土地产出率低,科技含量低

项目区内农村农业生产普遍沿用传统型作业,属粗放型生产,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造成农民投入多产出少,产值低,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低。

3、项目区内交通不便

项目区内机耕路部分狭窄、崎岖不平,特别是到雨季,路面坑坑洼洼,农作物在收获季节遇到雨天,汽运等运输工具难以到达农产品产地收获,造成农作物卖不到好价,甚至有时错过收获时间。

4、农产品加工落后

全镇农产品基本上没有深加工,靠卖鲜品,价格不稳定,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上销售队伍不健全,大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低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投资来源,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少,农业用电、农用井、蓄水池等设施严重不足,造成用水困难,无抗旱能力,尚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农业水利基本建设的好坏,直接地影响当地农业种植生产,影响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当地群众生活十分贫困。

为了除害兴利,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争取早日脱贫,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尽快对XX洋项目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进行农田础基设施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符合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方向。

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低产田为中心。

以工程建设为主,坚持从易到难的开发原则,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农产品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生产开始从低质、粗放开发性向优质、高效的开发性发展。

支持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继续不断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加强先进适用的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发展。

3、发展节水农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干旱缺水是困扰我县农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

XXX地处雷州半岛的粤西干旱地区,80%以上是旱坡地。

在XX镇项目区内80%以上的土地同样是旱坡地,十年九旱,干旱缺水是制约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因素。

本项目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主,实施节水农业,并结合科技推广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实施,全面进行土地治理,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方向,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实施将加速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

4、适应加入WTO要求,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本项目投入重点是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这种投入方式符合WTO“绿箱政策”的要求。

同时农田水利建设扶持的种植业,具备劳动密集型和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因而,农田水利建设是新形势下政府支持农业发展重要途径,是支持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措施。

5、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需要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使农业的水、土等基础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使土地产出率大幅度提高,实现大面积的“高产田”,同是提高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使种植产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等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第三章项目规划设计及其可行性

3.1开发任务

3.1.1建设面积

项目建设开发面积0.42万亩。

3.1.2建设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进一步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发展节水农业为主,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生产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进一步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增效增收的主要途径,进一步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项目实施的关健措施,重点以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培训为先导,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支撑和精神保障。

具体实施中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对项目区耕地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达到山、水、田、林、路、电相配套,具备高产稳产的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瓜果、疏菜等优势农作物,形成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建设原则

1、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案。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农业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

3、坚持集中连片、保证规模、控制个数的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规模开发、重点示范的原则。

4、坚持科学性、实用性、示范性、高效性、专用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

5、坚持以土地治理为重点,提高土地利用率,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建设的原则。

6、坚持项目依法管理,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保重点、抓难点,责任到人、分段验收的原则,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工作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建设内容有:

钻打农用机电井,架设农田输变电路,安装变压器,安装节水喷灌配套设备,建蓄水池,修建排灌渠道,建渠系节制闸、人行桥、桥涵,建公示、标志牌、宣传栏等。

2、农业措施建设内容有:

修建机耕路,土壤改良,建机耕桥、转车台、排洪口、排水砼管涵。

3、科技推广措施实施内容有:

对管理农业的主要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建设高产优质经济作物基地,创建良种良法种植示范点,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

3.1.3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土地治理面积0.42万亩。

3.2总体建设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湛江现场办公会议上提出的“把雷州半岛建成广东省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及最近省委张德江书记视察徐闻的重要指示,落实国家、省农发办的有关政策规定,以改低为基础,以节水治旱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综合治理为特色,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任务,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最终目标,结合本县大汉三墩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建设一个集示范带动、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区。

3.3工程规划设计

项目区规划钻打农用机电井,架设输变电路,安装变压器,安装喷灌设备,建蓄水池、排灌渠道、机耕桥、人行桥、桥涵、转口台、排洪口、排水砼管涵,建工程竣工公示、标志牌、宣传栏等,修建砂砾土机耕路,改良土壤,进行农业种植科学技术培训、科技示范推广等。

3.3.1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见:

表3、表4和表5)

1、钻打机电井40眼,井口径280MM,井平台浇C20砼,投资48.484万元;

2、安装50KVA变压器1台,安装80KVA变压器3台,架设高压线路1.70KM,投资39.181万元;

3、建蓄水池20个,投资15.151万元;

4、公示、标志牌、宣传栏等1项,投资0.924万元;

5、修建XX洋主排灌渠长2200米,投资105.631万元;

6、修建XX洋灌溉支渠

(一)长700米,投资14.674万元;

7、主排灌渠首节制闸1座,投资0.869万元;

8、XX洋灌溉支渠

(一)机耕路桥涵1座,投资0.209万元;

9、XX洋主排灌渠人行桥15座,投资5.675万元;

10、喷灌工程800亩,投资103.996万元,安装喷灌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

(1)必要性:

项目区内由于气候影响,冬春季节常常干旱,区域附近没有江河湖泊、水库,地表水源缺乏,作物常因干旱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因此,解决农业生产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

(2)可行性:

①项目区地下水源较为丰富,根据有关部门和群众实践证明,安装喷灌设备每亩每年可节约水量约125立方米,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95%;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一般可增产20%—40%;促进作物生长及果实早熟,提高果品经济性;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水肥灌溉,提高肥料利用率,可节省肥料30%—40%,节省开支,节省人工、水电成本。

②项目区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外运蔬菜、玉米、香蕉等主要经济作物,土壤属于砖红壤,经前几年使用实践证明,菠萝、香蕉、蔬菜使用喷灌,效果非常显著。

③改变项目区落后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是长期以来该项目区群众的奋斗目标,安装喷灌设备,既解决了干旱问题,又节水、省时、省工、省钱,给群众带来了实惠,群众积极性高,要求迫切。

3.3.2农业工程规划设计(见:

表6)

1、修建机耕路:

开挖路沟、平整路面、铺设砂砾土路,路长7.955公里,其中:

5米宽路面的长4.645公里,3米宽路面的长3.31公里,投入资金65.993万元;

2、土壤改良600亩,主要是施有机肥、滤泥、杆桔回填,投入资金23.112万元;

3、XX洋主排灌渠堤路转车台8个,投入资金1.132万元;

4、XX洋主排灌渠堤路排洪口6个,投入资金4.525万元;

5、建机耕桥5座,投入资金14.448万元;

6、机耕路埋排水砼管涵15座,投入资金1.74万元。

机耕路主要技术要求:

填方:

土方必须夯填密实、均匀,并与原有土方结合牢靠,而且填土要分层夯实。

路面:

路面要求夯实填平,铺填厚度达20厘米的砂砾土。

路宽:

主路宽度5米,以利农产品运输。

支路宽度3米,以利拖拉机等农用车辆和作业机械通行。

3.3.3林业工程

本项目区已经有农业防护林,植被茂盛,水土保持良好,故本项目不再进行对林业措施项目规划设计。

3.3.4科技推广工程规划设计(见:

表8)

1、技术培训500人次,投入资金2.5万元,包括农业技术资料费、教育受课、租用场地、设备等费用每天/人次共需50元,共需2.5万元。

为提高农民农业技术素质,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在项目乡镇及项目区举办乡镇有关人员、项目区内农民等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是香蕉、玉米及蔬菜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期计划约100人次,共5期培训完成;

2、农业科技示范推广200亩,投入资金19.9万元,主要是推广香蕉、玉米及蔬菜等优良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通过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使项目起示范推广带动作用。

3.4工程布局

项目工程个体布置详见工程规划布局图。

3.5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经县有关领导、专家及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等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认为项目开发思路明确,规划设计能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设计。

项目区选址适当,有进港公路从项目区旁通过,交通十分方便;项目区域土地连片,地势平坦,可以进行连续开发,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

项目实施后能够为该区域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带动面广,并能直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项目区建成后,可以解决了农民以前路、水、电难的问题,实现了老百姓梦想,预期效益非常显著。

项目规划设计思路清楚,建设目标明确,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依靠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等具体措施的实施,实现项目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可行。

第四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4.1投资概算

4.1.1编制依据

套用定额依据:

粤水基[2006]2号文《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广东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4.1.2编制办法和收费标准

1、工程量主要依据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2、主材原价按《湛江市建设工程估价信息》XXX建委2009年12月公布的市场价+运费。

3、次要材料按广东省水利厅粤水造价[2009]1号文件公布价。

4、人工工资按九类地区:

30.92元/工日进入程序计算。

5、本概算采用广东省水利厅水利工程概(估)算程序2006.V2.0版编制。

6、科研勘测设计费按[2002]10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发行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7、购置机电、电气设备按厂家调查价。

8、打机井按当地实际价格计算。

9、工程量按设计图纸计算。

4.1.2投资概算(详见:

附表3)

项目总投资需500万元,其中:

水利措施334.79万元,农业措施110.9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22.84万元,项目建设管理费9.14万元,工程管护费4万元,工程监理费6.81万元,工程设计费11.91万元。

4.2资金筹措方案

2010年度,我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资金筹措如下:

4.2.1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

4.2.2广东省财政配套资金160万元;

4.2.3湛江市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

4.2.4XXX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

4.2.5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100万元,即包括自筹现金、实物折资及投工投劳折资共计100万元。

第五章综合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工程建成后,可以解决本灌区灌溉面积4200亩耕地的干旱问题,实现4200亩坡地作旱涝保收,稳产增产,增加效益:

(1)春、夏、秋三季保证木瓜、花生、蕃薯、玉米、香蕉等作物4200亩稳产加增产,按调查价,综合作物每亩每年可增加收入400元,纯收入可增收84.8万元。

(2)利用冬闲田3500亩都种上北运菜辣椒,灌溉水正常后每亩增产量为500斤,一造收入辣椒175万斤,每斤市价1.0元计,可增收175万元,纯收入可收87.5万元。

该项目区作物全年可增加纯收入172.3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2、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通过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将对本区域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意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农民学科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