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950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小的经济单位(如消费者、工人、投资者、资源拥有者和厂商)所作的决策,也研究构成市场与行业的消费者和厂商的相互影响。

2.微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的运用,这些理论(通过简化)能有助于解释经济单位是如何行为与运转的,以及预测那些行为在将来会是什么样的。

模型将有助于上述的解释和预测,因为它是理论的数字表述。

3.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有关的实证问题。

但微观经济学对规范分析来说也是重要的,在这种分析中,我们提出了对一个厂商或整个社会而言,什么是最佳选择的问题。

规范分析必须常常和个人的价值判断结合起来,因为其中还可能涉及到不仅是经济效益的问题,而且是公平、公正的问题。

4.市场是指相互作用的买者和卖者的集合和由此引起买卖的可能性。

微观经济学不仅研究个别买者和卖者都不能影响价格的完全竞争性市场,也研究个别实体可以影响价格的非完全竞争性市场。

5.市场价格是建立在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的。

在完全竞争性市场上,单一价格往往占主导地位;而在那些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上,不同的卖者可能制定不同的价格,那么市场价格就是指主导价格的平均数。

6.当我们讨论一个市场时,我们不仅要从其地理边界方面、而且要从其包含的产品范围方面清楚它的大小。

有些市场(如住房)是高度当地化的,而另一些市场(如黄金)却是世界性的。

7.为了消除因通货膨胀而带来的影响,我们测定实际(或不变美元)价格,而不是名义(或现值美元)价格。

实际价格运用了一种综合的价格指数(如消费物价指数)来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供给和需求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工具。

在竞争性市场中,供给和需求曲线告诉我们,作为价格的函数厂商将生产多少产品,而消费者将需要多少产品

2.市场机制是供给和需求达到平均(即价格移向市场出清水平)的倾向,这样就既不会存在过度需求,也不存在过度供给。

3.弹性描述了当价格、收入或其他变量变动时,供给和需求所具有的反应特性。

例如,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度量当价格上涨1%时,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

4.弹性属于一个时间框架,并且对绝大多数商品来说,将长期弹性和短期弹性区分开来是很重要的。

5.如果我们能够、至少是粗略地估计出一个特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使供给等于需求来计算市场出清价格。

另外,如果我们知道其他经济变量,如收入或者其他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供给和需求的,那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当这些其他变量发生变化时,市场出清价格和数量将会如何变化。

这是解释或预测市场行为的一种手段。

6.通过将线性供给和需求曲线与价格和数量的数据以及弹性的估计值相配合,就往往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数字分析。

对于许多市场来说,这类数据和估计值是可以得到的,而且那些简单的、“快捷的”计算有助于我们了解市场的特性和行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选择理论是建立在这一假定之上的,即在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某一组合而使从中获得的满足最大化的意图中,人们的行为是合乎理性的。

2.消费者选择有两个相关的部分:

消费者偏好的研究,以及预算线的分析,这条线约束了一个人所能作出的选择。

3.通过比较市场篮子或一大堆商品,消费者作出选择。

他们的偏好被假设为完全的(他们可以比较一切可能存在的市场篮子)和可传递的(如果在市场篮子A或B之间,他们偏好A;在B和D之间,他们偏好B,这样在A和D之间,他们便偏好A)。

另外,我们还假定一种商品的多总比少更受到偏好。

4.代表了能带来相同程度满足的商品和服务的所有组合的无差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并且彼此不能相交。

5.可以用一组无差异曲线或一幅无差异图表来完整地描绘消费者偏好。

这一无差异图表提供了消费者可能作出的一切选择的序数排列。

6.F对C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人为获取额外一个单位的F而愿意放弃的最高数量的C。

当我们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下移时,边际替代率递减。

当存在着一个递减的边际替代率的时候,偏好是凸的。

7.预算线代表了消费者用尽其所有收入购买的商品的所有组合。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预算线外移;但是,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在横轴上)有变化,而收入和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时,预算线会以某个固定的点(在纵轴上)为轴心而旋转。

8.消费者对满足的最大化受制于预算约束。

当一个消费者通过两种商品中每一种都消费一部分而使其满足最大化的时候,边际替代率等于被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9.这种最大化有时是在拐角解处实现的,此时一种商品没有得到消费,在那种情况下,边际替代率不必等于价格之比。

10.显示性偏好理论表明,怎样可以利用消费者在价格和收入变动时作出的选择来确定他们的偏好。

当一个人可以买B的时候选择了篮子A,我们便知道,A比B更受到偏好。

11.既可以用无差异曲线的方法(它运用了效用的序数特性,即它允许对各种选择进行排队),也可以用效用函数的方法来描述消费理论。

通过赋予每个市场篮子一个数值便可以得到一个效用函数;如果市场篮子A比市场篮子B更受到偏好,那么A就比B产生更多的效用。

12.在分析有风险的选择或必须在个人之间作比较的时候,效用函数的基数特性可以是很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效用函数会显示递减的边际效用: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消费一种商品呢,他获得的效用的增加就越来越小。

13.当人们运用效用函数方法和消费两种商品的时候,在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它就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时,效用最大化出现了。

14.一个理想的生活成本指数是计算要以多少成本以当前价格购买一个商品组合才能达到在基期以基期价格消费的一个商品组合所达到的相同效用水平。

而拉氏物价指数表示以现期价格购买一个假期选定的商品组合的成本相对于以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的成本的比值。

CPI与所有的拉氏物价指数一样放大了理想的生活成本指数。

相反,派氏指数是计算以现期价格购买现期选定的一个商品组合的成本除以用基期价格购买同一组合的成本的商。

因此,派氏指数就缩小了理想的生活成本指数。

第四章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1.可以从有关消费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口味的信息、从他们的预算约束那儿得出个别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2.描述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恩格尔曲线在探讨消费开支如何随收入变化的时候很有用处。

3.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上升,那么这两种商品就是替代品。

对比之下,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下降,那么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

4.价格变化给一种商品需求量带来的效应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满足保持不变而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和价格保持不变而满足变化的收入效应。

由于收入效应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所以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也可小可大。

在一个非同寻常而又有趣的例子(即吉芬商品)中,需求量可以朝价格变化的同一方向变动(造成一条向上倾斜的个别需求曲线)。

5.市场需求曲线是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个别需求曲线的横向总计。

市场需求曲线能够用来计算人们对消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估价程度。

6.当价格上涨1%而导致需求量的下降小于1%时,需求缺乏价格弹性,这样,消费者的开支就增加了。

当价格上涨1%而导致需求量的下降大于1%时,需求具有价格弹性,这样,消费者的开支就下降了。

当价格上涨1%而导致需求量的下降等于1%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7.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在确定人们从一种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受益时很有用处。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一种商品支付的数额与他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额。

8.当一个人的需求直接受到其他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影响时,就有了连带外部效应。

连带外部正效应的一个例子是攀比效应,当一个典型的消费者认为购买别人已购买的某种商品是紧跟流行因而其需求量上升的时候,这种效应就出现了。

连带外部负效应的一个例子是虚荣效应,当拥有某种商品的人越少,消费者需求量上升的时候,这种效应就出现了。

9.可以运用集中方法来获得有关消费需求的信息,它们包括面谈和实验的方法、直接推销实验以及更间接的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在其运用中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但在进行统计工作之前,有必要确定影响需求的合适的变量。

第五章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1.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和精力人员要经常进行决策。

在各种可能性结果和发生的概率可知的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常常用“风险”来描述。

2.消费者和投资者关心不确定结果的期望值与波动性。

期望值是各种风险结果取值的中间趋势的一种度量,波动性通常用方差来度量,方差是各种可能性结果与期望值的差的平方的加权平均值。

3.在进行不确定选择时,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它是各种可能结果带来效用的加权平均,权重为结果发生的概率。

4.风险规避者指的是那些进行风险投资时愿意得到与期望报酬等同的确定报酬的人,风险规避者为避免风险而愿意付出的最大的代价称为风险贴水。

5.风险中性者指的是那些对取得同样期望报酬的风险投资与非风险投资不加区分的人们。

6.风险爱好者在同样期望报酬的投资中宁愿选择风险程度更大的投资。

7.可以通过:

(1)多样化,

(2)购买保险,(3)获得更多的信息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8.大数定律的成立使得保险公司得以提供公平的保险服务,其保费支出等于投资者损失的期望值。

9.消费者理论同样适用于对风险资产的投资决策,预算线反映了风险的价格,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反映了他们对于风险的态度。

第六章生产

1.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描述的是任意特定的投入品组合下一家企业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2.等产量线(isoquant)描述的是产量水平一定时,投入品的各种组合,与不同产出水平相连的等产量线可以反映生产函数。

3.在短期内,一种或多种投入品是固定不变的,而在长期中所有的投入品都有可能变化。

4.一种要素如劳动可变下的生产,可用劳动的平均产出(它度量人的平均生产率)和劳动的边际产出(它度量了生产过程中最后一单位劳动的生产率)来描述。

5.根据报酬递减规律,当一种或多种投入品固定不变时,可变投入品(通常劳动)的边际产品通常会随着投入品的增加而下降。

6.等产量线一般是向下倾斜的,因为所有投入品的边际产出为正。

每条等值线的形状可用等产量线上每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来描述。

劳动——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在产出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多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可减少的资本投入量。

7.一个国家居民所能达到的生活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密切相关,最近一些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下降部分原因是由于资本投资的增加不够。

8.生产过程中投入品之间的可替代的可能性处于两种极端情况之间,在一种情况下,投入品之间是完全可替代的;另一种情形下,投入品之间的比例是固定的(固定比率的生产函数)

9.在长期的分析中,我们主要讨论企业规模的选择,不变报酬指的是双倍的投入产生双倍的产出;报酬递增指的是双倍的投入产生双倍以上的产出;而报酬递减指的是双倍投入下产出不到原来的两倍。

第七章生产成本

1.经营者、投资者和经济学家必须考虑使用企业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企业失去的将其资源用于其他最好的选择从而引起的成本。

2.短期中,企业的一种或更多的投入要素是固定的。

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企业的边际成本是单位产出增加所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增加。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出的数量。

3.当仅有一种投入时,在短期中,报酬递减决定了成本曲线的形状。

特殊情况下,可变投入的边际产品和边际生产成本的关系可能相反。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从一定点开始向上延伸,并从两条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穿过它们的最低点。

4.长期中,生产的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变的。

从而,对投入要素的选择,不仅依赖于生产要素的相对成本,而且依赖于企业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对投入要素进行相互替换的程度。

通过寻找代表既定产出水平的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可以作出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5.企业的扩展线描绘了企业如何随着它的规模或产出的增加而作出成本最小化的投入选择。

因而,扩展线提供了对长期计划决策有用的知识。

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企业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它反映了规模报酬的存在或不存在。

如果规模报酬不变,且有许多种规模可供选择,长期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由若干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构成。

然而,如果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减,那么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U形的,这条包络线并不包括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7.当企业能以低于两倍的成本生产出两倍的产出时,企业就拥有规模经济。

相应地,当企业生产两倍的产出而需要两倍以上的成本时,就存在着规模不经济。

即使投入比例可变时,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依然存在;规模报酬仅存在于投入比例是固定的情况下。

8.当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时,注意生产中是否存在着范围经济具有的重要意义。

当企业以任意组合方式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能够低于两家单独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成本时,就产生了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的程度是根据成本下降的百分率来计量的,这种下降是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相对于各自独立生产的成本下降。

9.如果企业“学会”如何更有效地生产,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就会逐渐下降。

学习曲线描绘了当企业的累积产出增加时,企业生产既定产出所需投入的减少数量。

10.成本函数使生产成本和企业的产出水平联系起来。

成本函数可以通过用某一时期某行业中企业的数据资料或一段时期行业的数据资料来计量,既包括长期的也包括短期的。

有许多函数关系可以用来表示成本函数,其中包括现行的、二次的和三次的等。

第八章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1.厂商的精力人员可以按照一套复杂的目标,在不同的约束下进行经营。

但是,我们可以假设所有厂商都在使其长期利润最大化。

2.因为竞争市场中的一个厂商在整个行业产出中占有一个很小的份额,这使得它的产出选择是基于产出需求曲线为水平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曲线和边际收入曲线是同一的。

3.在短期内,只要价格高于或等于厂商的最小平均可变成本,一个竞争性厂商通过选择价格等于短期边际成本时的产出来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4.短期市场供给曲线是一个行业中所有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horizontalsummation)。

它的特征由供给弹性来表示。

供给弹性是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百分率。

5.厂商的生产者剩余是收入与最小成本间的差额,这对于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产出是必要的。

在短期和长期内,生产者剩余是水平价格直线以下和边际成本线之上的一块面积。

6.经济租是对稀缺生产要素的支付少于租该要素的最小费用总量。

在竞争性市场上,长期内的生产者剩余等于所有稀缺生产要素产生的经济租。

7.在长期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厂商选择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时的产出。

8.当:

(1)厂商利润最大化;

(2)素有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以致它们没有动力进入或退出行业;(3)产品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实现长期竞争均衡。

9.当行业成本不变时,即投入需求的增加(伴随产品需求增加)对投入价格没有影响,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但在成本递增的行业,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因为投入需求的增加使部分或所有投入价格上升。

10.当一个或更多厂商的行为好像是面临一条几乎水平的需求曲线时,许多市场可能是完全竞争的。

但是,一个行业中的厂商数量并不是表明行业竞争程度的一个好的指标器。

第九章竞争性市场分析

1.简单的供求模型可用于分析大量的政府政策。

我们已考察的具体政策包括价格控制、最低价格、价格支持计划、生产配额或激励计划、进口关税和配额、税收和补贴。

2在各案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被用来评价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损益。

将此方法用于分析天然气价格控制、航空管制、小麦价格支持计划和食糖配额时,我们发现损益可能相当大。

3.当政府征税或给予补贴时,价格通常不与税收和补贴同幅度上升或下降。

税收或补贴的影响常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分担,各方面最终支付或获得的份额取决于供求的相对弹性。

4.政府干预一般导致无谓损失;即使消费者的福利与生产者的福利同等重要,由于政府政策将福利从一方转移给另一方,从而发生净损失。

有些案例中,无谓损失较小,但有些案例,比如价格支持和进口配额,无谓损失较大。

这个无谓损失是一种经济低效率的形式,在设计和实施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

5.政府干预竞争市场并不总是坏事。

政府及政府所代表的社会,可能有经济效率以外的其他目标。

有些情况下,政府干预能提高经济效率。

比如,外在性和市场失灵。

这些情况及政府可能作出反应的方式将在第17章、第18章中讨论。

第十章市场势力:

垄断和买方垄断

1.市场势力是卖方或买方影响商品价格的一种能力。

2.市场势力有两种形式。

当卖方索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我们说它们有垄断势力,并且我们通过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幅度来衡量垄断势力的大小。

当买方可以以低于它们的边际价值的价格买到商品时,我们说它们有买方垄断势力,并且我们用边际价值超过价格的幅度来衡量买方垄断势力。

3.垄断势力部分由市场中相互竞争的厂商的数目决定。

如果只有一个厂商——一个纯粹的垄断者——则垄断势力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越小,厂商的垄断势力越大。

当存在数个厂商时,垄断势力也取决于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它们的竞争越激烈,各厂商的垄断势力就越小。

4.买方垄断势力部分取决于市场中的买方数目。

如果只有唯一的买方——一个纯粹的买方垄断者——则买方垄断势力取决于市场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越小,买方的买方垄断势力就越大。

当存在几个买方时,买方垄断势力也取决于买方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5.市场势力会造成社会成本,垄断和买方垄断势力都会使生产低于完全竞争水平,从而造成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一个无谓损失。

6.有时,规模经济使得纯粹的垄断成为可取的。

但政府仍要管制其价格以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

7.更一般地,我们依靠反托拉斯法来防止厂商取得过度的市场势力。

第十一章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1.具有市场势力的厂商处于令人羡慕的地位,因为它们有赚取巨大利润的潜力,但要实现那种潜力可能关键取决于厂商的定价策略。

即使厂商只是定一种单一价格,它也需要对产品的需求的弹性作出估计。

更加复杂的策略,其中可能要定几个不同的价格,就需要关于需求的更多的信息。

2.定价策略的目标是扩大厂商销售的顾客群,并尽可能多地夺取消费者剩余。

有好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它们通常都包含定不止一种价格。

3.理想的话,厂商会实行完全价格歧视,即对各消费者都索要他或她的保留价格。

实践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多种形式的不完全价格歧视常被用来增加利润。

4.两部收费是侵占消费者剩余的另一种方法。

消费者必须付一种“入门”费,它使得他们可以用每单位的价格购买产品。

当顾客的需求相对一致时,两部收费是最有效的。

5.当需求有差异且负相关时,搭售可以增加利润。

在纯搭售中,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产品只以成套的形式出售。

在混合搭售中,顾客既可以分别购买也可以成套购买。

如果边际成本很高或者需求并不完全负相关,混合搭售比纯搭售更有利可图。

6.搭售是配售的特例,配售就是要求产品以某种组合买卖。

配售可用来计算需求或保护顾客对一种品牌的信赖。

7.广告可进一步增加利润。

利润最大化的广告对销售比率在数值上等于需求的广告和价格弹性的比率。

第十二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1.在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各厂商通过销售高度替代的差别产品竞争,新厂商很容易进入或突出。

各厂商只有少量垄断势力。

在长期中,不断有新厂商加入直到利润为零。

此时各厂商有过剩能力(即产量水平低于最小化平均成本的产量)。

2.在一个寡头垄断市场,仅仅少数几个厂商就占有大部分或全部产量。

进入的障碍使某些厂商即使在长期中也能赚到相当的利润。

经济决策包含策略性考虑——各厂商必须考虑到它的行为对它的对手有什么影响,以及它们大概会如何反应。

3.在寡头垄断的古诺模型中,各厂商同时作出产量决策,都将其他厂商的产量看作固定的。

在均衡中,给定竞争者的产量,各厂商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所以没有哪个厂商有改变产量的冲动,因而各厂商就是在纳什均衡中。

各厂商的利润比完全竞争时要高,但比串通时能赚到的低。

4.在斯塔克博格模型中,有一个厂商先定它的产量。

该厂商具有一种策略优势并能赚较高的利润。

它知道它可以选择一个大的产量,而它的竞争者将只能选小的产量,如果它们想要使利润最大化的话。

5.纳什均衡概念也能用于各厂商生产可替代产品并通过定价进行竞争的市场。

在均衡时,给定竞争者的价格,各厂商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所以它们没有改变价格的冲动。

6.利用串通性的提价协定,各厂商都能赚较高的利润,但反托拉斯法通常是禁止这样做的。

它们可以不通过串通就都定一个高价,并希望竞争者也这样做,但它们处于一种囚徒的困境,这使得这种想法不大容易实现。

各厂商都有用降低价格去夺取竞争者的市场份额而诈骗竞争者的冲动。

7.囚徒的困境造成了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刚性。

厂商们因为害怕引发价格战而不大愿意改变价格。

8.价格领导是一种有时能避免囚徒的困境的不公开串通的形式。

一个厂商定价以后,其他厂商跟着定同样的价格。

9.在卡特尔中,生产商们在定价和产量水平方面公开串通。

成功的卡特尔化需要总需求的价格弹性不是很大,并且要么卡特尔控制了大部分供给,要么非卡特尔生产商的供给使缺乏弹性的。

第十三章博弈论与竞争策略

1.如果博弈方之间能够交谈并达成有约束力的合约,博弈就是合作的,否则就是非合作的。

在两类博弈中,策略设计的最重要方面就是理解你的对手的处境,并(如果你的对手是理性的)正确推导出其对你的行为会作的反应。

错误判断对手的处境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正如(第410页)例13.1“兼并一家公司”所反映的。

2.一个纳什均衡就是各博弈方所做的是在给定其他博弈方的策略对所能做的最好的一组策略。

上策的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种特例,不管其他博弈方如何做,上策总是最优的。

纳什均衡依赖各博弈方的理性。

极大化极小策略是较保守的,因为它只是使最小的可能结果最大化。

3.有些博弈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但却有一个或更多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一个混合策略就是一种博弈方根据一组选定的概率在两种或更多种可能的行为中随机选择的策略。

4.在一次性博弈中不是最优的策略可能在一个重复博弈中是最优的。

取决于重复的次数,一种“以牙还牙”策略,其中一博弈方只要其竞争者合作就保持合作,可能对重复的囚徒的困境博弈是最优的。

5.在一个序列博弈中,各博弈放依次行动。

在有些例子中,先行动的博弈方有一种优势。

因而各博弈方可能会有在他的竞争者行动之前抢先采取特定行动的冲动。

6.空头威胁就是作出威胁者没有实施的意愿的威胁。

如果威胁者的竞争者是理性的,空头威胁没有任何价值。

为了使一个威胁可信,有时必须采取一种限制自己以后的行为,从而存在实施其威胁的愿望的策略性行动。

7.为了阻止进入,一原有厂商必须让任何潜在的竞争者确信进入将是无利可图的。

这可以通过投资,从而给进入就会引起价格战的威胁以可信性而做到。

政府的策略性贸易政策有时就有这种目的。

8.讨价还价问题是合作博弈的例子。

正如在非合作博弈中一样,在讨价还价中人们有时可以通过限制自己的灵活性获得一种策略性的优势。

第十四章要素投入品市场

1.在一个竞争性投入品市场上,对一投入品的需求是由边际收入产出、厂商产品的边际收入以及投入品的边际产出给定。

2.在竞争性劳动市场上,厂商会雇佣工人直到劳动的边际收入产出等于工资率那一点。

这类似于利润最大化产出条件,该条件要求生产增加到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那一点。

3.对一投入品的市场需求是对该投入品的产业需求的水平加总。

然而,产业需求不是该产业所有厂商需求的水平加总。

对产业需求的恰当确定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市场价格将随投入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4.在要素市场是竞争性的时候,投入品的购买者假设他的购买不会对投入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其结果是,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