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 解读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921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16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 解读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 解读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 解读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 解读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 解读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 解读讲解.docx

《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 解读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 解读讲解.docx(1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 解读讲解.docx

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异法方宜论》解读讲解

国学堂解读《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第一讲

2009-10-1920:

09中国之声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医太美(2009-10-17)

主持人:

梁冬主讲人:

徐文兵

经文: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

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参与整理:

冷冷清清、墨者、慧从卢溪、猪光宝器、草木有情、晓杰、yhlj、树没叶、青春美丽?

逗、蓝色天空、花菜

梁冬:

对头!

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梁冬。

今天呢有点莫名的兴奋。

啊~~因为呢这个,假期回来之后,以前节目咱们录播的,所以有那么十几二十天没见徐老师了,突然见着了,很亲切。

徐老师你好。

徐文兵:

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

是的,在过去十几二十周里面呢,我们讲了《金匮真言》,啊,其实是我们共同学习了《金匮真言》,向徐老师。

那从我们今天开始呢,要学习《素问·异法方宜论》。

徐文兵:

第十二。

梁冬:

第十二。

为什么我们要把这篇现在讲呢?

因为中间还有些其它章节嘛。

徐文兵:

对,古人经常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利,中知人和。

意思就是说,中医看病呢,是把人放在一个大的区间里看,也就是说我们讲的空间和时间的这么一个大范围里面去看。

它强调的是人既然是天地的产物,他就跟这个天时和地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能健康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很好的处理了与天时的关系以及与地利的关系。

那人要得病呢?

也就是不会御神,不时御神么!

没有按照踩着点儿走,没有按照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变化去顺应,啊!

另外呢就是,我们讲的,第一篇讲《上古天真》,《上古天真》讲了人身的变化的规律。

你比如说,女子七年一个周期,男子八年一个周期。

如果这个大周期乱了,这也是天时。

我们讲的“女子七岁~十四岁天癸至”嘛,也就是说天时走到那个点儿了,你就该有什么变化了。

你如果这个周期乱了,我们就叫“乱七八糟”。

梁冬:

嗯,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徐文兵:

哎,成语经常说乱七八糟,“乱七”,女子那个七年的周期乱了。

是吧,没到十四岁来例假了,到了四十九岁,例假还不断,或者提前闭经了。

男人也是“八糟”,八年一个周期。

另外《上古天真论》还讲了就是,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指出了做人的四大境界,让我们这些普通的俗人们去,去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梁冬:

有次第。

徐文兵:

诶,有次第。

第二篇呢我们讲《四气调神》,这就是按照《上古天真》的那句话,就是“法于阴阳”按照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的节奏和周期。

第三篇我们讲的是叫《金匮真言论》“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意思就是说,这个天气的变化对不同地域的人会有什么影响。

最后我们呢我们还特别讲了就五行,涉及到了中医讲的五行的观念,也就是天上的五颗行星对地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人的脏腑功能变化会有什么影响,这讲的其实都是讲的天时。

天时我们还讲了就是从平旦到日中,啊,这是阳中之阳,这也是讲昼夜的变化,也是在讲天时。

那么天时我们基本上掌握了大家都知道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梁冬:

对。

徐文兵:

这个而且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你们过节我不知道去——你是去修道去了。

梁冬:

对,我在青城山。

徐文兵:

我是在乡下待了那么五六天,跟一帮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头老太太,在乡下的感觉就是什么?

一到晚上到七点,日落,吃完晚饭,人家老头老太太八十多岁都睡了,我也跟着困。

梁冬:

是,我在山上也是这样的。

徐文兵:

是吧。

梁冬:

他没有灯么,七八点钟你就觉得……

徐文兵:

一个是没有灯,一个是没有那种躁气。

梁冬:

对。

徐文兵:

就是大城市形成的那种,让人浮躁,夜不能寐的那种气。

呃~~~到晚上睡的早吧,第二天四五点钟还跟着那帮老头老太太又起来,人家八十多岁老头老太太还下地干活。

呵~~

梁冬:

呵呵呵~

徐文兵:

呵~~最有意思就是,我们一块去泡温泉,唱卡拉OK了。

本来就觉得~那里面我还倒数第二小,还有一个三十岁的一个人,最大的八十七,最小的也七十八。

一帮老头老太太,坐在老头老太太一块儿人家干吗?

唱卡拉OK。

我心说卡拉OK应该年轻人唱,人家八十多岁就上去唱,有个老太太都八十三了,人家还是唱的,唱两句觉着不过瘾,又拿出口琴吹。

我跟这帮人在一块,我就觉得,这帮乡下的人真是处天地之和,那种眼神,那种生命的活力。

梁冬:

天真!

徐文兵:

诶,我就感觉到人家就是《上古天真论》的那些人。

梁冬:

对。

徐文兵:

他们,我分析啊,就是这些人为什么那么健康长寿,我总结了几点:

第一,就是我刚才说的,人家就是吃完饭六七点钟,太阳落山人家就睡了。

梁冬:

该吃,吃,该睡,睡。

徐文兵:

人家早晨起得也早,所以自然的那点人家踩得好。

第二,乡下的水好,我在城市里我按照教茶老师说泡茶,用点、买点什么山泉的水呀,泉水。

我觉得乡下那个水啊比我买的那个矿泉水都好喝。

而且人家是活水,我们放在桶装水中还是有点死水。

梁冬:

对!

徐文兵:

第三个我觉得乡下人家吃的那个新鲜的食物、蔬菜,人家院子前后都种的,自己种的菜,你说吃午饭了摘个茄子,弄个黄瓜,洗个西红柿,剥棵菜,咵咵咵一做,很新鲜,很好吃。

另外,就是我们上次讲的那个“其臭腐”。

梁冬:

嗯!

徐文兵:

入秋以后吃什么菜。

绝对不是我们春天、夏天吃的那菜,他们是把那个酱啊——他们自己做的那酱,然后头一天就把那黄瓜、茄子、辣椒,新鲜的吧。

梁冬:

嗯!

徐文兵:

就埋在那酱里面,过两三天,或者甚至过一天以后拿出来,就变成什么?

变成腌菜了。

就切那个菜吃。

哎哟,吃那菜我吃的特别香。

就到了秋天嘛,吃点酸的。

到了冬天,吃点发酵的,酸腐的东西。

另外就是他们的心态,这些人不把自己当成就是:

我是垂垂老矣,这个行将就墓,啊,就是棺材瓤子了。

人觉得人家很年轻,该干什么活啊,还干。

所以我是这假期跟一帮老头老太太,学习人家就是——身体力行。

这就说,这个天时和地利对人这种影响。

我们想想宇宙这么大。

地球这么大,我们就是跟地球来比,我们就是……

梁冬:

一粒尘埃。

徐文兵:

真是地球上的一个小细菌。

呵,你整天想着自己吃这个药喝那个药,你不想想,地球对你影响多大!

是吧!

太阳对你影响多大!

所以这一次我们讲的就是,天时讲完以后,我们就讲你所居处的那个生活环境对你的身体健康的影响。

你意识到这种影响,有好的我们去发扬。

有坏的我们就给他屏蔽掉。

这样的话呢,你又能跟天地相处到和谐自然,你又能过上一种不费劲,但是又健康又快乐的生活。

所以我们把这个《异法方宜》这个第十二挪到我们讲完天时以后来讲,我觉得呢——正逢其时。

梁冬:

那《异法方宜》,我们破一下题吧:

什么叫做“异法”,什么叫做“方宜”?

徐文兵:

“异法”呢!

他的意思就是:

治疗方法不同。

梁冬:

嗯!

徐文兵:

待会我们讲第一句话就是,黄帝就问岐伯,就说,你看有的时候我看你治病,一病而治,治不同。

梁冬:

嗯!

徐文兵:

得的是同样的病,你却给他用不同的方法去治疗。

梁冬:

对!

徐文兵:

“皆愈”!

但是结果是一样的,为什么?

这个岐伯就会说为什么,他说:

地域使然、地势使然。

是因为这几个得了同样的病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

来自不同的地方呢,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就会形成对他体质和健康甚至心态造成不同的影响。

那么作为我这医生来讲叫“因势利导”,我就会根据他的,来自不同地域,分析他的体质,给他以相适合的治疗方法,这叫什么?

“方宜”!

梁冬:

哦!

方宜。

噢~!

是这个意思。

徐文兵:

对。

梁冬:

《素问·异法方宜论》以前呢徐老师也讲过,通常什么什么论的呢。

徐文兵:

都是问答。

梁冬:

都是有问答的,是吧!

所以叫“相对论”:

一问一答。

好了,我们正式进入《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第一句话“黄帝问曰:

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刚才徐老师讲过了,是吧?

徐文兵:

这黄帝向岐伯——他的老师请教说,我发现医生给人治病的时候啊,看到这几个人得的是同样的病,但是呢,医生却用不同的方法,这个方法指什么?

我们指的是大的方法,比如说我们法可以分成什么?

内治、外治。

药也有内服药和外用药。

梁冬:

针灸啊。

徐文兵:

啊,所以说这种法呢其实是指一种治疗的手段,在具体这篇文章啊,以后再论述了他举出不同的方法,比如说用砭石的方法;用针刺的方法;有艾灸的方法,还有内服中药,还有这个导引、按蹻的方法,这就是我们一说中医到底是怎么给人治病的?

现在人都看到中医都是萎缩、退化,一说就是开方子,啊,开药,其实中医用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以前还讲过佩的方法、服的方法。

梁冬:

佩就是拿些香囊挂在肚子上吧?

徐文兵:

诶,还有祝由的方法。

梁冬:

对。

徐文兵:

是吧?

很多很多的方法。

但是呢,在这种方法它有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就背后我选择这种不同的方法,最后指导它那原则是什么?

其实就是我们说的那个“道”。

“道”、“法”、“术”、“器”。

方向是“道”,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那就是具体的操作了。

这就是涉及到我们中医看病时候有一个问诊。

梁冬:

问什么呢?

徐文兵:

第一,尊姓大名,是吧,问姓名,姓代表什么?

梁冬:

姓代表父亲。

徐文兵:

呵呵,呵呵,姓怎么写?

梁冬:

“女”“生”。

徐文兵:

怎么就代表父亲了呢?

梁冬:

噢~。

那是母亲喽?

徐文兵:

对,最早的姓不是父姓,是母姓。

为什么呢?

人类社会进化到现在最早都有个共同的时期叫母系社会。

是吧,为什么叫母系社会?

就我说的那个巫掌权的那个时代。

那个巫掌权时代是女人当家做主的时代,是人们什么状态?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梁冬:

哈~,现在很多女青年也是这样。

徐文兵:

嘿嘿嘿,现在好像在泸沽湖还有一个保留的那个……

梁冬:

已经变成一个旅游项目了。

徐文兵:

诶~,母系社会。

他们管这孩子~管他母亲的这些——我们叫性伴或者男友也好,管他都叫舅舅,也许某一个人就是他爹,但是他也不知道谁是他爹。

梁冬:

母亲也不知道?

徐文兵:

诶,所有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那么,我们想区别一个人,怎么区别呢?

梁冬:

问妈是谁?

徐文兵:

就是问你妈是谁?

这是他的姓。

所以姓是女生。

梁冬:

噢~。

徐文兵:

不是父。

后来过渡到父系社会以后呢,才说把这个姓变成了父姓。

就知道了父亲是固定的啊。

梁冬:

男人篡班夺权了。

梁冬:

对,男人那个~巫慢慢地功能退化;那个觋慢慢篡班夺权以后……问这个姓,这是什么?

讲的是血亲。

比如说我们说有些人有遗传病,有些人是这个隔代遗传,有些人是显性遗传,有些人是隐性遗传,其实通过这个姓来了解的话,其实对这个人的人种或者是这个,就这种血亲和这种传承的谱系你大概有个了解,很多人同姓的人。

古人讲是“同姓相婚,其生不蕃”,意思是什么?

你这个血缘比较近,你们俩再结婚生了孩子,很可能就生出几个呆傻痴苶的。

梁冬:

噢~。

徐文兵:

是吧?

你像贾宝玉,《红楼梦》里面那些表亲或者姨亲,就姨的表姊妹或者堂姊妹结婚的话很容易出遗传病。

梁冬:

对。

徐文兵:

所以古代人就说同姓最好不要结婚,你们离得太近,我们现在说一碰上同姓人,诶,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噢,一家人结婚不是有点儿血亲太近了吗?

所以我们第一要问姓,啊,第二要问名,古代人是有名,而且有字。

一看名就知道你父母的水准。

梁冬:

噢~。

徐文兵:

是吧,因为这个名是父母给起的,跟你没关系。

梁冬:

对。

徐文兵:

名者,命也。

就是你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你没法儿自个儿选择。

所以一问你的名,噢,对你父母的这种教养程度、水平以及父母对你的期许有个了解。

梁冬:

对,对,对。

徐文兵:

古代再问个字。

字是一般是求学呀,弱冠~自己在名了基础上有个推延、演绎,或者干脆跟名儿没关系,是我自己的一个志向,那我有你有个了解。

梁冬:

所以“字者,志也”嘛。

徐文兵:

诶,一问,这个您,您是“尊姓大名”,然后再问名,问字。

在这之后,还有个特别重要的,是问什么呀?

梁冬:

问……

徐文兵:

“何方人氏”?

梁冬:

对,对,对,对。

徐文兵:

您是哪儿,哪个旮沓的,是吧?

梁冬:

对。

徐文兵:

我们经常说“姓氏”,大家都知道“姓氏”啊,都归到什么?

姓。

忘了那个“氏”是什么?

梁冬:

宗族?

徐文兵:

不是。

“氏”是没有血亲。

你说,我是山东人,你也是山东人,那咱俩有血亲吗?

梁冬:

对。

徐文兵:

咱们只能说从同一个地方来的。

梁冬:

对。

徐文兵:

这个“氏”,我以前我们,我小时候记忆,那会儿文革后期嘛,就是中央宣读这个中央委员名单,“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梁冬:

徐文兵:

是吧?

这就一百多个人的名单,你怎么排呀?

梁冬:

对。

徐文兵:

前面这个最高领导人,主席、副主席那是……

梁冬:

那不需要姓氏笔画。

徐文兵:

那,那是,有,有顺序的,是吧?

不能是因为你笔画多,你就排在第一位,呵呵。

梁冬:

对。

徐文兵:

那是有顺序的。

后面的这些中央委员,他就按姓氏笔画来记。

等我长大以后,我说这是不对的,因为按“姓”笔画,不是按“氏”笔画。

梁冬:

对。

徐文兵:

是吧?

氏,“姓”和“氏”区别在哪儿?

氏,我刚才说了,就是,何方人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或者人杰地灵,地灵人杰,这方水土产生的那个人,他有一种特定的饮食、风俗,等等习惯,会造就他不同的,诶,相对于其它地方不同的什么呀?

健康状态、心理状态、性格状态。

对不对?

我们经常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啊,或者说,有句话叫“无湘不成军”。

这就是什么?

就说,一方水土造就了这方人。

所以,我的,我的病人找我看病,我都有个基本的问诊记录。

一问,出生地。

梁冬:

嗯。

徐文兵:

“您出生在哪儿?

”出生在哪儿一问,本来在北京看病,诶,出生在什么四川,成都。

梁冬:

周口店。

哈哈。

徐文兵:

呵呵,再一问,说,啊,我,我父母什么支边哪,然后我是到哪儿,然后就……诶,中间这个过程,你了解一下,你就知道,这个人大概的饮食习惯,或者性格习惯,生活习惯,你都有个了解。

梁冬:

徐文兵:

这样的话,有助于你对他的身体了解,然后用药。

你比如说我们火神派啊……

梁冬:

对。

徐文兵:

经常要用“附子”。

梁冬:

对。

徐文兵:

结果人来一个四川江油的,人家炖肉都放附子,你在那儿给人开药:

附子10克,还15克。

梁冬:

哈哈。

徐文兵:

呵呵,这不瞎扯吗你说?

人早已产生耐药性。

梁冬:

哈哈……此话也真是有道理,

徐文兵:

是吧?

梁冬:

是,是,是。

徐文兵:

就说,这个我们平时说的这些话,说到这个“氏”,氏。

“氏”,你看那个,我们说的这个“根底”。

梁冬:

啊?

徐文兵:

要“知根知底”。

梁冬:

对,知根儿。

徐文兵:

啊,那个“底”字,其实就是“氏”字加一“点”。

梁冬:

对。

徐文兵:

啊,跟~就说,人的所有的东西,他也跟他出产的,生长的这个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你想对他有深刻的了解,

梁冬:

原产地,madeinwhere。

徐文兵:

一定要知道他的“氏”。

诶,原产地。

梁冬:

原产地。

对,对,对。

这个,说起来这个事情啊,插一句啊,我就没发现过一个笨蛋湖南人,我见过的所有湖南人都是聪明的。

徐文兵:

是么?

梁冬:

就没有一个,这,这,真是奇怪了。

徐文兵: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梁冬:

嗯,湘女多情……

徐文兵:

呵呵。

梁冬:

情更长……呵呵,情不长。

好了,说回来,远了,远了。

好,所以呢,为什么一种病有各种治它的方法呢?

而且都能治得好呢?

“何也”呢?

“岐伯对曰:

地势使然也|”

徐文兵:

诶,“地势”。

梁冬:

“地势使然也”,因为出产地不一样。

徐文兵:

这个,这个“势”呀。

你看这个势力的这个“势”。

“势”是什么东西?

梁冬:

上面一个“执”,下面一个“力”。

徐文兵:

呵,呵,“势”是什么东西?

梁冬:

到底地势的“势”,“势”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徐文兵:

“势”啊,我们讲气,讲力。

梁冬:

对。

徐文兵:

啊,这都是什么?

表现出来的东西,属阳……

梁冬:

有形。

徐文兵:

阳性,没形。

梁冬:

对,对,对。

徐文兵:

你觉得气和力有形吗?

梁冬:

对,没形。

徐文兵:

这个“势”是什么?

是蕴含在里面儿……

梁冬:

还没发作。

徐文兵:

蓄势待发,还没发的那个东西。

梁冬:

是啊,你看看,叫作“动能”、“势能”嘛。

徐文兵:

我们说,这个人,家里很有势力。

梁冬:

对。

徐文兵:

那不是说他就领一帮穿黑衣服的人,戴着墨镜,拿一根斧子在那儿就……

梁冬:

天天砍人。

徐文兵:

呵呵,天天砍人,他是有那种力量。

梁冬:

要砍的时候能砍得了!

徐文兵:

你别招我。

梁冬:

对。

徐文兵:

所以现在这种使用核武器呀!

梁冬:

啊。

徐文兵:

都叫什么?

蓄势。

梁冬:

嗯。

徐文兵:

我有,但是我不用。

是吧?

梁冬:

引而不发。

徐文兵:

诶,引而不发。

所以你看啊,我以前看过一个那个希腊一个什么神话还是,还是什么故事,这个,我记得大概叫“达摩克利斯剑”。

什么意思呢?

它给一个人,处罚一个人啊,就让他坐那儿,然后他头顶上就拿那个丝线啊,悬一把利剑,就在他头顶上,就让他坐。

梁冬:

对着百会?

徐文兵:

呵,对着百会穴。

梁冬:

哈哈!

真黑呀!

徐文兵:

这个人不是说如坐针毡。

梁冬:

是啊。

徐文兵:

他是什么?

这个头上悬着一把蓄势待发,但是引而不发,摇摇欲坠,这个千钧一发。

什么叫千钧一发?

一千钧的一个东西吊在一个头发丝上,眼看就要往下砸,但是又没砸。

所以那种状态就是一种“势”。

我们看到这种山的那种状态,尖起的,凸起的,或者是一个巨石快要倒,但是又没倒,那个状态就叫“势”。

呵,就是把……

梁冬:

这个势就是势力的“势”。

徐文兵:

诶,势力的“势”。

梁冬:

嗯。

徐文兵:

古代把太监阉割,包括使用一些对女性的宫刑,就叫“去势”。

去掉了……

梁冬:

就是让你,让你没这个可能了。

徐文兵:

诶,没有那种发力、发气的可能性了。

梁冬:

对。

徐文兵:

但是他那种,这种能量是蓄积在那儿存在的,就是对你是有影响的。

梁冬:

嗯。

徐文兵:

具体的这个“势”呢,我举两个字给大家说一下,就是说这个势。

一个是“危”,一个是“险”,这都是势。

什么叫“危”呢?

就是,人站在悬崖边儿上那个状态,叫“危”。

什么叫“险”?

梁冬:

险就是……也是站在边儿上吧?

徐文兵:

呵呵,危和险不一样。

梁冬:

对。

徐文兵:

“险”是什么?

本来一条平平道路上堆满了这种障碍。

梁冬:

噢,那叫“险”。

徐文兵:

“危”是什么?

站在悬崖边儿上那个,那个状态。

所以“危”和“险”不一样。

梁冬:

对。

徐文兵:

这都是“地势使然”。

我们生长的地势,大家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那起码对我们中国人,对我们地理应该有个了解。

我们中国地理什么状态?

梁冬:

嗯,西高,东低。

徐文兵:

对了,西高,西北都偏高。

梁冬:

对。

徐文兵:

东南都偏低。

梁冬:

对。

徐文兵:

而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呢,我们说叫中国,它是两条母亲河,黄河和长江的中间,东西之中,南北之中。

啊,就相当于河南中原啊,波及到山西的河东地区,就是运城,这一带,啊,和陕西的一部分。

这,我们是从这儿发祥的。

所以,你看一下中国的版图。

大概在周朝的时候,我们的影响力就在中间这一块儿。

南,没到云南。

北,没到现在的东三省。

梁冬:

对。

徐文兵:

本来就在中间这一块儿。

但是从东呢,大概到了海边。

梁冬:

嗯。

徐文兵:

啊,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冀东,就是秦皇岛或者山东这一带。

西边呢,就到了青海、甘肃这一块儿。

再往西呢,就是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

梁冬:

嗯。

徐文兵:

还有这个西域。

西域是汉朝过了很久,张骞通西域,后来才打过去的。

这都是秦汉以后的事了。

梁冬:

对。

徐文兵:

这是我们的“中”。

所以,今天我们讲的《异法方宜论》呢,就要首先对我们的,这个,说的这个“异法方宜”这个地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我们说的“中”,是现在河南这个地块儿。

那么,从河南这一块儿往西北走,那就是什么?

黄土高原。

梁冬:

嗯。

徐文兵:

你看我们老家,我老家山西嘛,山西就比北京高出将近一千米。

你看,从北京到大同,尽管距离就是三百八十二公里。

梁冬:

对。

徐文兵:

但火车走得很慢。

现在都提速了,还得走五个小时。

你说,现在提速,基本上一小时一百多公里,应该两三个小时就到了。

梁冬:

对呀?

徐文兵:

为什么到大同那么慢?

大家都知道过八达岭,中国修的第一条铁路叫京张线嘛。

梁冬:

对。

徐文兵:

詹天佑修的。

梁冬:

对。

徐文兵:

为什么青龙桥那儿又做个“人”字线呢?

梁冬:

噢。

徐文兵:

就因为它那个坡儿太陡,火车就拉不上去。

梁冬:

对。

徐文兵:

只好就先走一个拐弯儿。

梁冬:

对。

徐文兵:

啊,先走这边儿,然后再倒车,往上,往上倒,否则容易,一个是动力不足,以前车烧,烧煤嘛。

第二就是说,容易翻车。

梁冬:

哦。

徐文兵:

所以这是这种高。

然后内蒙呢,也属于高原。

在内蒙,就为什么光长草,不长树呢?

地势使然。

地势既然影响到了我们的植物,那么,作为我们吃植物,或者是动物吃植物的话,就会影响到他当地的这些动物,然后就会影响到人,这就是我们基本的一个观念。

梁冬:

噢哟,所以真是没法儿往下讲了,这个事儿,一下子就“地势”。

就是为什么要听老师讲课,是吧?

你一看,你觉得明白的哦,“地势使然”嘛,就是地方不一样嘛,原来它背后还有那么多的能量的不同。

梁冬:

对,它蓄积的是一种能量。

梁冬:

对。

徐文兵:

再往西呢,本来,本来西边挺高吧,你看到了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青海和西藏的高原是吧?

梁冬:

对。

徐文兵:

但是在青藏高原下边,就窝下去一个盆,就是我们的现在四川。

梁冬:

对。

徐文兵:

是吧,我家里有个图啊,我从小特别喜欢看地图,我家里专门有一个地图就是那种凹凸的地图。

梁冬:

就是立体的啊?

徐文兵:

哎,立体的!

一般平面地图它用等高线,就是这儿有个山吧,它在这儿画圈,海拔多少,海拔多少,然后最后那个点,最高点,海拔多少多少米,是吧,珠穆朗玛峰8848还是8843?

梁冬:

对,8848。

徐文兵:

但是那种感觉呢,让人觉得不立体。

当然在很多军事家眼里那都是立体的,生动形象。

我觉得看这个不过瘾,我就买了一个那种塑料压出来的那种立体的。

那个一看你就知道,你看东北,松嫩平原,就是大兴安岭的东侧,它是松嫩平原;大兴安岭的西边儿,就是内蒙了,内蒙的东蒙,那就是很高,地势很高。

再往下走,河北,华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的太行山这面,那就是我们黄土高原。

然后你再看,四川盆地就在那儿洼下去。

四川这个地方原来啊,在远古的时候是个大水库。

都不是个大水库噢,就是个大海!

梁冬:

应该是的。

徐文兵:

它那儿蓄了一大盆子水,里面没有人烟。

然后就是大禹治水从那儿凿开这个三峡以后,里边的水冲泄下来,然后那儿慢慢水没了,那它变成一个盆地。

所以你说人家四川人为什么爱吃辣,你得看看四川人生活在什么地方。

梁冬:

水深火热呀!

徐文兵:

嘿嘿,水很深火不热,湿气很大。

可是我们现在所谓的东南方,就是应该是我们的两条母亲河黄河和长江带着泥沙冲积出来的这种平原。

所以《内经》上说它说什么?

地势卑下。

它先冲出来一个叫湿地,然后慢慢沼泽,然后变成盐碱地,多少年以后,有了那种腐殖层就是有机物的堆积,才变成了一个良田。

沧海桑田,多少年的变化才出来,这就是地势使然。

我们要去哪儿定居或者是了解一下自己从小生长的环境,这样的话呢才能更好地知道自己的体质,然后到一个~迁徙到一个新的环境以后再去适应它。

梁冬:

是的。

徐文兵:

所以叫知天、知地、知人。

梁冬:

而且人家观察一下自己生活的小区,是吧?

徐文兵:

哈哈哈,对呀!

梁冬:

A3栋和A4栋比较高,也会影响。

这个东西呢就是,当然比较细节了。

刚才呢讲到这个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然后呢“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这开始讲东方了。

徐文兵:

对,这就具体论述了,啊。

就是我们先定坐标,我们黄帝和岐伯请教的是在今中原地区,那么中原地区的东边儿,在那个年代,因为《黄帝内经》成书的年代是在汉朝,也就公元零年前后的事情,可是黄帝的这门学派的思想,那就是从上古传承下来的。

梁冬:

对。

徐文兵:

这个,它上边所说的那个东方之域,我们先看这个东字怎么写?

梁冬:

嗯。

徐文兵:

繁体字的東中间是个日……

梁冬:

我以为是个田呢。

徐文兵:

然后中间套了个木,

梁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