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243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docx

《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docx

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i答案

雅礼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历史

雅礼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组稿

(考试范围:

必修1、必修2、必修3第一单元)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

第Ι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此时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此段材料反映的分立制度主要是指

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

2.《世界文明史》介绍:

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B.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C.注重于法律的原则性条款规定

D.选择判例作为审判依据,不预设成文法典

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到:

“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这种综合并不容易:

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这段材料反映了美国

A.吸收了以前的民主成果B.以议会制传统为基础

C.崇尚权力的制约和平衡D.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材料“在此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下图是某高三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6.法国作家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到:

“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巴黎公社被视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第一次大爆发,但在公社委员会的70多名委员中,只有一人公开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认为

A.巴黎公社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

B.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偶然性事件

C.巴黎公社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7.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形势,周恩来指出“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材料反映新中国政府主张

A.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采取民族共和国的制度

C.实行民族自决的政策D.实行民族自治的政策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毛主席语录;“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列宁语录。

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为了应付当时外交困局而暂时采取的策略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国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叙述道:

“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出的努力包括

A.成立欧洲共同体B.成立欧洲联盟

C.接受马歇尔计划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谈到: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已有计划经济B.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C.朝贡贸易提高经济效益D.官营专卖阻碍经济发展

11.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见右图),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打击了封建贵族

B.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C.工业化利于服装批量生产,降低服装生产成本

D.工业无产阶级直接创造财富,日益富裕

 

12.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E·布莱克说:

“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

”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国家“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A.西方列强的入侵B.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C.近代工业的创办D.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3.据复关入世谈判的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

“最初6年就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

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

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

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

”这说明

A.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B.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C.计划经济是中国的根本经济制度,没有商量余地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的必要性

14.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

电车公司即

刊文发表“大众可座、稳快价廉”等字样,以资号召,并且说明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

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B.大众传媒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C.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D.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15.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B.反对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16.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

“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交流与蜕变B.各国政治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C.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利益休戚相关D.不同经济模式的相互借鉴和影响

17.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

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

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机会的平等”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贫困的深渊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用来保障人们经济安全

C.福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人们就业和收入,维护社会公正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说:

“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这说明

A.计划经济可以缓解经济危机B.斯大林模式适用于世界各国

C.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模式D.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充满希望

19.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

“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

”这表明苏共中央

A.坚持对经济的集中计划管理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正确揭示了农业增速减的原因D.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扩大市场作用

20.根据下面表格内容,判断从上至下的“?

”处应填的数据分别是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

年份

1937年

1945年

1960年

1971年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74.6

31.2

日本

6.1

————

3.2

西欧各国

———

————

26.5

A.35.62.230B.35.612.430

C.9.72.230D.9.712.430

21.有人在采访法国外长韦德里纳时提出:

“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

在这个新的全球化中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

”韦德里纳回答:

“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

”这段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是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

B.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无所不能

C.美国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拥有优势

D.在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22.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B.强调知识分子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知识分子经世致用

23.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幼师孔子,少时师老庄,最后皈于佛。

他有一句名言:

“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全无而称之为人者,则是貌似人而已。

”对材料中憨山德清思想特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融合各家的思想模式B.对前代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C.主张三教合归儒D.提倡反省内心

24.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中认为: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同为启蒙思想,而前者却被看成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内在矛盾尖锐,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B.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社会上出现对其抨击的声音

D.市民阶层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增强,提出发展工商业的要求

 

第Ι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得分

答案

第ΙΙ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25.(25分)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高级形式。

2017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城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

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

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

到了宋代,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我国城镇化发展五十年来可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各省、市、县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城镇人口迅速增加,1949年城镇人口5765万人,到1960年增加到13073万人;设市城市从136个增加到199个。

第二阶段60-7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城市人口增加仅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城镇人口从1960年的13073万人,1977年增加到16669万人。

第三阶段80-90年代,城镇化进程加快。

到2000年,我国设市城市从1980年223个增加到663个;建镇从2874个增加到19780个;城镇人口从19140万增加到45844万人,这是我国城镇化迅速持续发展的20年。

——《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展望》

材料三在“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华丽转身过程上,城镇化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城镇化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些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东部地区财政收入相对富裕,且城镇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明显较少,却又城镇化率较低,应是未来城镇化重点。

城镇化也不仅仅只应是简单的进城居住,……涉及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

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比速度和规模更值得我们提倡的,应是城镇化的质量。

——某网站博客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点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相比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并分析建国后我国不同阶段城镇化的概况及出现的原因?

(12分)

 

(3)概括材料三“潜在的危险”有哪些表现?

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6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当前城镇化的认识?

(2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两幅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图1到图2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的整个世纪里,战争的演变是一场长期的革命,它由政治、经济、社会多种力量所创造和支持,技术进步只是其中的一种力量,但在许多方面它的影响最为深远和引人瞩目。

……丰富多彩的技术发展使军事专业人员扩大了眼界,提出了新的标准,以应付工业革命给战争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工业化除具有革新、改进战争工具的直接效果之外,对战争指导也有重大影响。

——[美国]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材料二我们在谈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世界,似乎在我们的地球上存在四个世界。

这种谈论在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更不应该。

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因而也只能有一种世界政治。

它不应是对立的政治,它必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

它应是世界的内政。

尽管存在地区和民族的差异,20世纪的世界社会所面临的任务却应该是:

使所有人都能够和平共存和共处在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环境里。

一一[德]曼弗雷德·马伊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应当给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使全球化成为一个共赢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闵凡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材料四两年来,世界经历了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西方国家感到,与新兴世界相比,它们正在失去经济和政治力量。

美国人和欧洲人对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世界新秩序”愈发感到不安。

……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要求在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三个领域重新设置壁垒的压力越来越大。

反移民的趋势在欧洲尤为明显。

……在人们认为亚洲以损害其他地方的就业而实现繁荣之际,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将面临一个日益困难的时期。

——《2011年全球化会倒退吗》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有何差异?

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6分)

 

(2)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说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4分)

 

(3)概括材料四西方国家为何对“世界新秩序”感到不安?

你认为经济全球化会倒退吗?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理由。

(5分)

2017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历史答案

高三历史备课组组稿

(考试范围:

必修1、必修2、必修3第一单元)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Ι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此时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此段材料反映的分立制度主要是指(D)

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

解析:

材料有效信息是“中枢部门……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

秦朝三公九卿制处理政务没有按其处理政务范围不同而严格区分;西汉中外朝制是中朝议决,外朝执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根据决策、审议、执行的环节不同进行分工;宋朝进行了事权分割,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政、财政权。

故答案选D。

2.《世界文明史》介绍:

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B)

A.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B.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C.注重于法律的原则性条款规定

D.选择判例作为审判依据,不预设成文法典

解析:

材料中“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可以看出法律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不必拘泥原有规定不变,所以B项是材料的显著特点。

故答案选B。

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到:

“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这种综合并不容易:

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这段材料反映了美国(A)

A.吸收了以前的民主成果B.以议会制传统为基础

C.崇尚权力的制约和平衡D.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解析:

根据材料“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美国民主是继承了英国的议会制传统,实践的是三权分立学说。

B、C二个选项只是一个方面,D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选A。

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材料“在此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C)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解析:

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故答案选C。

5.下图是某高三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阶段是(C)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两党合作、经济管理、主权国家的尊严、民族凝聚力增强”等信息判断,该历史阶段在抗日战争时期。

故答案选C。

6.法国作家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到:

“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巴黎公社被视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第一次大爆发,但在公社委员会的70多名委员中,只有一人公开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认为(B)

A.巴黎公社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

B.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偶然性事件

C.巴黎公社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说明巴黎公社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偶然性事件。

A说法错误;C说法与材料不符;D说法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选B。

7.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形势,周恩来指出“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材料反映新中国政府主张(D)

A.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采取民族共和国的制度

C.实行民族自决的政策D.实行民族自治的政策

解析:

从材料“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可以得出,中国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主张实行民族自治的政策。

A选项与材料无关;B、C两个选项与材料不符。

故答案选D。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毛主席语录;“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列宁语录。

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

A.中国为了应付当时外交困局而暂时采取的策略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国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解析:

B、C、D三个选项都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反应:

中国反对两极格局;反对霸权主义;当时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比较严重。

同美国改善关系不是权宜之计。

故答案选A。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叙述道:

“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出的努力包括(A)

A.成立欧洲共同体B.成立欧洲联盟

C.接受马歇尔计划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

C、D两个选项说明的是西欧的“卒子”的地位;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与时间不符。

故答案选A。

10.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谈到: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B)

A.中国古代已有计划经济B.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C.朝贡贸易提高经济效益D.官营专卖阻碍经济发展

解析:

材料中“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说明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材料并例举古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故答案选B。

11.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见右图),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