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218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片区合作共同体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二中片区合作共同体第一次学情测试

初一语文试卷

1.下列词语中括号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嗥呜(háo)彷(pánɡ)徨仰慕(mù)鲜(xīān)为人知

B.赫(hè)然衰(shuāi)微迭(dié)起气冲斗(dòu)牛

C.高标(biāo)校(xiào)对调羹(ɡānɡ)深恶(wù)痛绝

D.抹(mǒ)杀机杼(zhù)澎湃(pài)迥(jiǒnɡ)乎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鲜(xīǎn)为人知。

B气冲斗(dǒu)牛。

C校(jiào)对,调羹(gē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独裁奠基至死不懈目不窥圆

B.深宵小楷妇儒皆知马革裹尸

C.挚友卓越心不在焉沥尽心血

D.硕果草率不以为然慷概淋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至死不解”或“致死不懈”,目不窥园。

B妇孺皆知。

D慷慨淋漓。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B.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做学问最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D.我想多踢一会儿足球,可是爸爸原形毕露,威胁我说:

“你再不回去做作业,小心晚上不给你饭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原形毕露,指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

贬义词。

形容“爸爸”明显错误。

点睛:

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对病句修改的考查。

A.没有语病;B.语意重复,去掉“广泛”;C.搭配不当,在句末加上“措施”;D.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均可。

故选:

A。

本题要结合病句的类型来分析.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

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意思重复、前后矛盾、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句式杂糅、句意不明、顺序颠倒等,然后逐项分析各项句子是否存在语病.语意重复的病句,一般去掉其中一个即可;搭配不当的病句,对关键词语进行替换即可;句子成分残缺的病句,必须分清缺少的是主语,还是宾语。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走到哪里,()我睡得很沉,()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会忽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还是或者就

B.不管即使或者都

C.不论或者还是都

D.无论即使还是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关键字仔细阅读句子,读出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关系,注意把答案放入空内,很容易得出答案。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选出词语不完全同类的的一项()

A.掌握群众参观观察B.灿烂碧绿可爱贫苦

C.神色世界思想明天D.我们那边这些非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已经报错,答案不唯一。

A“群众”是名词,其它都为动词。

B都为形容词。

C都为名词。

D“非常”是副词,其它都为代词。

7.下列判断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A.比喻拟人反复对偶B.比喻拟人互文对偶

C.拟人比喻互文对偶D.比喻拟人排比比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1)“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

(2)“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拟人。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颂》作者端木蕻良在该歌词中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B.《土地的誓言》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已被日寇侵占的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最后一课》这篇文章的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的气氛和悲愤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D.《木兰诗》描述了我国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对文章的文学常识、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文章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

A项表述不准确,《黄河颂》的作者是光未然,不是端木蕻良。

9.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所选的句子要与“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形成对偶,因此A项最恰当。

10.名著阅读。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

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

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

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

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就算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1)文段中的“他”叫_______,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______为生。

(2)请联系原著内容,按起因、经过、结果三块说说他手中三十五元钱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祥子

(2).拉车(3).起因:

祥子连人带车被军阀抓去当差。

经过:

祥子乘军阀兵败混乱时牵了三匹骆驼逃命,在一个村庄把骆驼卖了。

结果:

得到三十五元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内容的把握。

根据原著和语段内容的理解,可以明确,他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他就是“祥子”。

根据原著内容可知,祥子逃离军营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后来将三匹骆驼以三十五元钱卖给了一个老头。

11.默写:

___________,坐我西阁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我东阁门,

(2).脱我战时袍,(3).著我旧时裳。

(4).当窗理云鬓,(5).对镜贴花黄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著”“鬓”“贴”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阅读理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是_____(朝代)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1362年间的史事。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12.

(1).《资治通鉴》

(2).北宋(3).司马光(4).编年体(5).战国(6).五代13.C

14.

(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15.D

【解析】

选自《资治通鉴》作者:

司马光年代:

北宋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2题详解】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项“当”意思分别是“掌管”和“应该”;B项“以”意思分别是“用”和“认为”;C项“见”都是“了解”的意思。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其中“岂”是“难道”的意思,“往事”意思是“历史”。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D项表述错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

(3)策勋十二转

(4)木兰不用尚书郎

(5)愿驰千里足

(6)赏赐百千强

17.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8.选文画线部分简略地描写了战争过程,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略写战争。

19.“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答案】16.

(1)越过

(2)北方(3)记功(4)做(5)赶马快跑(6)有余

17.

(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度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关。

(2)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亮的月光照着士兵的铠甲。

18.因为木兰诗着力刻画木兰深明大义、爱国爱家、不慕荣华、勇敢善战。

而战争是与这样的中心关系不太大的,所以略写。

19.表现木兰不慕荣利、热爱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解析】

选自《乐府诗集》作者:

郭茂倩年代:

南北朝

参考译文: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其中“朔”指“北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其中“度”是“越过”的意思,“朔气”指“北方的寒气”。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详略安排的理解。

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与主旨关系大的内容就要详写,对与主旨关系不大的内容要略写,无关的不写。

本文主要是刻画木兰深明大义、爱国爱家、不慕荣华、勇敢善战的形象,而战争与中心关系不太大的,而且作者也通过略写表明自己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态度。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由“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以看出花木兰不图名利、不恋富贵、思念亲人、热爱家乡的高贵品质。

课外阅读

摆渡老人

李文忠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

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

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

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

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

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

”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

“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

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

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

“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

“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

”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

“干啥?

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

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谈话间,船已到岸。

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

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

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

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

“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20.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

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21.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22.第⑤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心情。

23.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24.“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两个句子。

示例:

(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答案】20.

(1).、恶作剧(淘气、调皮)

(2).河面结冰(3).年老体弱

21.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儿子),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

22.

(1).愧疚

(2).感激

23.

(1).可笑

(2).可敬

24.例句:

①父母把儿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

②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③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

④科学家把人类摆到万里之遥的星球。

⑤小小电脑把我们摆渡到广阔无垠的信息海洋:

⑥米卢把中国足球摆渡到世界杯的绿茵场。

【解析】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要求学生把握文章脉络,把握关键词句即可。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根据语境,读出本句话的言外之意即可。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把握本句话中所表达的情感,写出流露的感情即可。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章情感的把握,仔细阅读文章,仔细揣摩文章中感情的变化,注意把握关键词句。

【24题详解】

此题考查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必须有其“摆渡”的含义。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

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500字。

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温暖的旅程

人生就像一个漫长的旅程,而我们自己就犹如一个个行者,走遍大江南北,感受人间百味,但有时经历的一件事,九会让饱经风霜的人感到一缕温暖。

小时候为你拿书包的是母亲,为你做饭的是母亲,下雨天为你送伞的是母亲,我曾认为母亲无所不能,母亲的肩比天宽,但岁月证明我错了,母亲为我流过的泪受过的伤都是我无法痊愈的伤痕。

席慕容说过:

每一位母亲都是一位漂亮的仙女,都有一件可以自由飞翔的羽衣,但当她做母亲的那一天起,那件羽衣就被放到一个箱子里,而那个箱子却不可能再被打开。

我曾记得与母亲吵架的那会,青春期的逆反使我变得固执,自以为是,那会只因为晚上我玩手机太长时间了,母亲催促我赶紧睡觉,而我不以为然,觉得我不应该放弃这宝贵的能玩手机的时间---每天的压力太大,玩一会手机便成了我缓解压力的方法,但母亲也是为了我好,毕竟手机危害太大了,尤其是对眼睛,面对母亲频频的催促,我忍无可忍,不耐烦地说:

你怎么管那么多,你先去睡去吧,真多事。

随后我们便吵了一架,谁也不给谁面子彼此之间像个陌生人,但到了第二天,桌子上仍是有香喷喷的早餐,我当时没有说什么,但却为昨晚的事而后悔,我的心也像刀割搬的痛,最后,我还是向母亲说了声“对不起”,毕竟母亲对子女的爱比天高,比地厚。

我隐隐约约的还记得我父亲那次出差回来时,他带来一只北京烤鸭,一打开包装,香气扑鼻,使我的口水一泻千里,当我吃的正香的时候,我看见母亲在一旁只是看着我,我问母亲:

“你怎么不吃啊。

”而母亲的解释仅是不饿,而当我透过门缝看见母亲正吃着我剩下的骨头并嚼得津津有味时,我才明白原来母亲不吃是剩给我让我多吃一点,我的眼泪在眼眶中不停地打转,最终落下,像断开的丝线。

漫漫人生路,有母亲就足够,只要有母爱相伴,不管走到哪,都是一场温暖的旅程

【解析】

试题分析:

这篇文章写自己国庆长假期间去上海杭州这一趟温暖的旅行,作者娓娓说出旅行遇到的让自己感到温馨的事情,似乎是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真心感受一样,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点睛:

这类的命题作文,作文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要求,要注意题目中的两个词“温暖”“旅程”,所写的内容必须发生在旅途之中,而且要给你带来温暖。

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有很多,这样作文的思路就可以打开了,文章的立意也会提升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