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城乡地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1173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6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州城乡地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胶州城乡地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胶州城乡地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胶州城乡地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胶州城乡地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胶州城乡地名.docx

《胶州城乡地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州城乡地名.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胶州城乡地名.docx

胶州城乡地名

 

胶州城乡地名

 

2010年6月

 

胶莱镇

刘家花园

相传村土地庙碑记载,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立村,原属刁家丘刁员外的花园,后由刘姓看园,繁衍成村,命名刘家花园

沟西

相传建村在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因村址在梁沟河西岸而得名。

沟东

该村原与沟西是一个村,1961年分为东西二村。

这里河流纵横,是胶莱河、胶河、助水河、梁沟河交汇处,解放前,水患不断,为避水患水利的需要,村庄向西南迁移2公里。

刁家丘

刁姓立村,村落地势较高,被叫做刁家丘。

备注:

建村年代不详。

大约在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距今有500余年。

河南

清顺治八年(1651年)吴姓分支从平度吴家口搬到此地,人口日旺,因地处胶莱河南岸,遂以河南命村。

备注:

相传明末仉姓立村,名仉家街。

陈家村

相传明朝时有陈姓从云南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陈家庄。

铁家庄

后因村内铁匠驰名,遂演化为铁家庄。

备注:

相传建村于明末清初,李姓由山西迁至平度黄丘,后迁到这里立村,原名黄泥崖,因地处黄土岭得名。

《重修胶志.建置》记为铁家庄。

杜家庙

相传清朝杜姓立村。

取名杜家口,后因村前修起一座庙宇,遂改叫杜家庙。

孟家

相传清顺治八年(1651年)由张、王、孟三姓立村,后来孟姓成为主姓,取名孟家。

孟家庄

建村年代不详。

道光二十五年版《重修胶志》记为孟家庄。

相传是孟姓立村。

尹家庄

建村时间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尹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名尹家庄。

杨李庄

相传明万年间杨姓从平度洪沟迁来立村,取名杨家庄。

麦丘

因村西北有一大土丘,立村后,取名麦丘。

备注:

建村年代不详。

群众讹传在春秋战国即有脉丘之称。

还有的说明永乐年间从云南移民来此立村。

《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麦丘庄。

小赵家

相传元末明初,赵姓从四川天水迁来立村,原名老鸦庄,后改为赵家庄。

后有几户移到河北另立新村名小赵家。

备注:

(天水县应在甘肃省,今天水市北道区)。

大赵家

:

相传元末明初,赵姓从四川天水(天水县应在甘肃省,今天水市北道区)迁来立村,原名老鸹庄,后改为赵家庄。

后有几户移到河北另立新村,名小赵家,此村遂改叫大赵家。

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涝洼。

老鸹与涝洼音似,原名应为涝洼。

田成屯

建村年代不详,清道光年间叫毛公屯,属田成屯社,民国时去社,毛公屯便改称田成屯。

刘家荒

相传为刘姓从闸子集迁来立村,因是一片荒原,便取名刘家荒。

以纪念拓荒立村的不易。

建村年代不详。

《重修胶志.建置》记为刘家荒。

前进

相传清康熙年间立村,原名小官庄,后因村内修了一座灵神庙,遂以庙名命村。

1943年1月28日,中共县委及独立营在灵神庙被日伪60余名骑兵包围胜利突围。

北店子

因地处去平度古道,村里有开店的,遂被叫做店子。

后河对岸又立一新村叫河南店,该村也被叫做河北店(见《重修胶志.建置》),又叫做甘沟店。

后演化为北店子。

建村年代不详。

相传唐朝时移民来此立村。

南店子

因河北有个店子村,遂被叫做河南店,后演化为南店子。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于姓从云南迁来立村。

村内有明代古槐树一棵。

南顶子

因地势较周围高,故名顶子。

该村名南顶子。

建村年代不详。

相传在清康熙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

《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顶子庄。

后分为二村,该村名南顶子,北顶子在平度市。

夏家庄

相传明成化年间(距今500多年),有臧丕福,高福先二人迁来立村,名万家庄。

后来胡、薛等姓移入,百年前逄、王、陶姓人口增加,改村名夏家庄。

有说为纪念夏禹子孙而得名,无考。

郭家疃

永乐年间郭福兄弟从即墨逃荒至平度,后又到此落户,人丁日盛成为主姓,遂改为郭家庄。

建村年代不详。

传说在明代前叫马家庄。

沟里

后因村西、北两面均为利民河所圈,处在沟里,遂被叫做沟里。

建于清康熙年间,据84岁老人刘洪福讲,从前叫丰大庄。

《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丰大屯。

苍古屯

名称来历不详,有说原为唐王收藏军粮处,取名藏谷屯;有说村四周土围子上长满苍子,遂取名苍谷屯,后演化为苍古屯。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立村。

《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丰大屯。

詹家庄

李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名李家庄。

清康熙九年詹姓迁入,李姓在该村渐无住户,遂改为詹家庄。

相传元代初年建村,距今已有720多年历史。

南王疃

张治任从周家村(今属李哥庄镇)迁来立村,因位于大王町的南面,取名小王町。

后演化为小王疃(疃作村落解)或南王疃。

相传建村于明崇祯年间。

古兰

因有一由西南向东北的土埠,名古岚,村以此为名。

后演化为古兰。

相传清康熙八年(1669年)立村。

解家大高

建村年代不详。

建村时间应该在其他大高建村之前,《重修胶志》建置和开方图都记为大高,说明其他大高都是以此村得名。

后分为赵家大高和解家大高。

孙家大高

张家大高

明永乐二年(1404年),孙姓从小云南鸡市胡同迁来立村,《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北大高。

后演化为孙家大高。

赵家大高

建村年代不详,应该建在其他大高之前,《重修胶志》建置和开方图卷都记为大高,说明其大高都是以此村得名。

后分为赵家大高和解家大高。

中大高

这里在这沽河西岸,大海潮只能到大回流,为避水患,选择高地建村,取名大高。

随着人口增加,出现了几个大高,该村居中称刘家大高,后演化为中大高。

相传明嘉清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刘姓立村。

《重修胶志.开方图》也记为中大高。

小高

西北庄

因座落在大高村西北,故名西北庄。

相传明永乐年间,刘姓从云南省狮子口红旗街(狮子口应在陕西镇安县,产铁。

贵州省有狮溪口)迁来立村。

徐家闸子

臣从云南迁来立村,地处胶莱河闸之旁,名徐家闸子。

建村在清道光年间。

赵家闸子

后赵姓迁入,成为主姓,改名南头赵,后演化为赵家闸子。

相传建村于在明永乐年间,曹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名闸口。

清道光二十五年版《重修胶志》记为闸子南头。

刘家闸子

闸子集

因地处胶莱河陈村闸,建村后又是集市,故称闸子集。

建村于永乐年间。

沙沟

建村于明永乐年间,朱姓从云南迁来立村,以杀猪为业,被叫做“杀猪台子”,改名猪旺村。

后朱氏在该村无人家,遂以自然实体沙沟为村名。

十五亩地

村建在叫十五亩的地块上。

故叫十五亩地。

相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孙姓从安阳迁至大回流。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孙氏子孙迁到此地。

花埠顶

后因村四周低洼,村落高出,雨涝季节如花盖顶,故被叫作花埠顶。

建村年代不详。

道光版《重修胶志》已有记载。

传说大回流邢姓迁此立村。

初名邢家庄。

撑角埠

名称来历,有说这里地势低洼,汛期一片汪洋,从一角可以撑船进村。

一说西有高埠名宁家茔,向东延伸一角,村建在撑出的角下故名。

建村年代不详,《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撑角埠,建置卷记为大家埠。

大回

因大沽河随海潮最远可到该村,村名遂叫大回流。

后简化为大回。

明永乐二年(1404年)孙、姓姑表兄弟从云南大槐树底移来立村。

小回

因村东北有大回流遂叫为小回流。

后简称为小回。

相传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从小云南迁来立村。

《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小回流。

姜家街

明万历十年(1582年)姜琛从云南交趾国移来立村,为纪念原籍故土,以街命名为姜家街。

道光版《重修胶志》无载,宣统三年(1911年)姜家街属韩信区尹北社。

明朝云南无交趾国,有交趾城,属西畴县。

前韩哥庄

相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韩氏兄弟二人从云南鸡市胡同移来立村,大哥在前,二哥在后,分别立村,名前韩哥庄,后韩哥庄。

 后韩哥庄

相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韩氏兄弟二人从云南鸡市胡同移来立村,大哥在前,二哥在后,分别立村,名前韩哥庄,后韩哥庄。

五里堠子

堠,古代记里程的土堆,因据胶城三十五里,此为通平度、莱州府的古道,故以堠为记(墨河西岸原有交界碑)。

立村后以堠命名,后为便于口语,简化为五里堠子。

传建村在清初。

距今约400多年前,原名三十五里丰堠庄。

《重修胶志.开方图》标为五里堠。

西岭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二十五年版《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葛埠岭。

清宣统三年(1911年)胶州改6乡为13区,卢公区时家庄社辖东岭、西岭,是葛埠岭分为东岭、西岭两村之始。

东岭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二十五年版《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葛埠岭。

清宣统三年(1911年)胶州改6乡为13区,卢公区时家庄社辖东岭、西岭,是葛埠岭分为东岭、西岭两村之始。

王珠

相传建于唐代(年月不详)。

名称、含义无考。

原名王柱。

据说与村内曾有唐代庙宇广昌寺有关《重修胶志.建置卷》载南王柱属家庄社。

是古代祭天地、五帝的固定场所,祭坛上有柱,后演化为珠、朱,音同字异。

但从村西古汉墓断定,早在汉代即有人定居。

辛庄

马店镇

宋家屯

相传最初为纪姓立村,名纪家庄。

后宋姓又在南面居住,成为村庄的主体,遂逐渐被称为宋家屯。

建村在明末清初之间,《重修胶志》记作丰收庄。

咸丰十一年(1861年)9月12日捻军二次攻打宋家屯围子,被击退。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宋家屯支部在该村成立,是我市最早的党支部,也是全省早期村党支部之一。

是年11月中共胶高地方委员会在该村成立。

夏于庄

相传夏、于两姓从云南迁来立村。

取名夏于庄。

建村年代不详,《重修胶志.建置》就有记载。

官路

因位于明清时胶州去平度、莱州的官道上,群众称古道为官路,村名故称官路。

建村年代不详。

王家河头

明洪武年间,王来东从云南迁来立村。

因地处碧沟河源头,取名王家河头。

白家屯

相传明永乐扫北时,有姓白的从云南迁来立村,取名青邑屯,后改为白家屯。

明清时属民屯,是清代胶州十六民屯之一。

韩家村

朱家寨

相传为明朝朱姓从小云南迁来立村,为与大寨,小寨相呼应,取名朱家寨。

建村年代不详。

陆家村

相传南宋淳熙年间(距今有800多年),有六户人家到此落户繁衍成村,取名六家村,后演化为陆家村(陆读音lu)。

清康熙进士,王纮字经千,胶州陆家村人,其先世从陕西迁来,王纮是十三世。

少贫,康熙三十九年进士。

历任临淮知县,江南同考官、浙江布政使、刑部待郎。

以工部左待郎致仕。

鲍家屯

相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鲍、段、徐、郭等姓立村,名丰新屯(见《重修胶志》),后鲍姓成为主姓,改为鲍家屯。

大铺

相传建村于明朝,因距胶州州署十五里,去平度莱州府的官道经该村,曾设驿递铺,遂以铺为村名。

后村南又立一村,以大小区分,该村称为大铺。

小寨

相传明朝初年宋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初称宋家寨,北有大寨,遂叫小寨。

官庄

因地处通往平度、莱州府的官道,曾设为官庄,据说现在仍有当年一眼古井,名叫官井。

相传明永乐年间从云南迁来立村。

大寨

相传为于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为防盗贼,村周树立栅栏,故名于家寨。

清代胶州设十二驿递铺,向北至平度有三铺是于家寨,夏于庄和新河。

后来南面有个宋家寨,为了方便渐渐收做大寨。

建村年代不详。

东小屯

相传明代张姓建村,名包烟屯,《重修胶志》标为丰益屯,以吉祥嘉言命名。

因西有鲍家屯,遂被叫作东小屯。

宋家泊子

因地势低洼,集水成泊,故名宋家泊子。

相传清乾隆年间宋姓从西乡宋家庄(今胶西镇宋戈庄)迁来立村。

耿家庄

因在楼子埠西,曾取名西楼子埠。

后来耿姓发展成为主姓,遂改为耿家庄。

相传名乐永年间由孙姓立村。

西草泊

相传明永乐扫北时,有姜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地势较洼,多水泊和杂草,称为姜家草泊。

后发展成两个村遂以东西区分。

称为西草泊和东草泊。

《重修胶志.建置》记载西草泊为草泊庄,东草泊为小草泊。

大约清末时更为今名。

杨家屯

相传为明洪武二年(1369年)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城南杨家庙(今阜安街道办事处杨家庙街),后移到此地立村。

道光二十五年胶州开方图标为丰时庄。

《增修胶志》载宣统三年记为杨家屯。

楼子埠

相传明永乐时建村,有财主在高埠上盖了一座楼,遂将村叫做楼子埠。

西面有埠,便以东西来区分。

该村叫东楼子埠,后来西楼子埠更名耿家庄。

东楼子埠也去掉了东字,称为楼子埠。

周家河头

周姓兄弟三人从西南乡大孟慈迁来,村内已无魏、韩姓,又因地处碧沟河源头,故名周家河头。

相传明朝时魏、韩两姓立村。

阎家屯

建村年代不详,相传最早为阎姓立村,以姓氏命名为阎家屯。

毛家屯

相传清康熙年间。

道光二十五年《重修胶志.开方图》标记为丰跻庄,取丰登之意。

传说是毛姓立村。

《增修胶志.建置》载:

宣统三年(1911年)记为毛家屯。

冷戈庄

建村年代不详,冷姓立村,故名冷家庄,后演化为冷戈庄。

赵家营

因赵姓居多,民国其间更名为赵家营。

相传唐王征东时此处曾设兵营,后在此立村,叫营里庄,《重修胶志.建置》也载为营里庄。

吴家庄

吴姓从云南迁来立村,而得名。

建村年代不详。

匡家庄

相传为明朝匡姓最先迁来立村。

故名匡家庄。

建村年代不详

西王益庄

相传明末王姓兄弟从云南迁来立村,哥哥名王益,村名西王益庄,弟弟名王延建村在东,名东王延庄。

建村年代不详。

《重修胶志.建置》西王益庄记为大王义,东王延庄记小王义。

东王延庄

相传明末王姓兄弟从云南迁来立村,哥哥名王益,村名西王益庄,弟弟名王延建村在东,名东王延庄。

建村年代不详。

《重修胶志.建置》西王益庄记为大王义,东王延庄记小王义。

耕乐庄

建村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名称传说有二,一说是张文福等几户人家立村,耕地时耕出一面锣,取名耕锣庄;另一传说,该村有位老人叫王耕乐,德高望重,四周村庄的人尊敬王耕乐,遂称该村为耕乐庄。

瓦丘埠

因当地处于高埠,且多碎砖瓦片,立村后名瓦丘埠。

又传为唐王东征,曾在此高地插旗,故名插旗埠,后演化成瓦丘埠。

相传建村于明万历年间,从云南移民到此立村。

1944年5月县大队副大队长董洪运、协理员姜世良率队在瓦丘埠伏击日伪军90余人,抓获伪中队长肖五。

葛戈庄

相传为葛姓立村,以姓氏命名。

建村年代不详。

现村内已无葛姓,名称依旧。

大后屯

因在马店集后,又名后屯,渐分二村,以大小区分为大后屯和小后屯。

相传明朝末年朱、吴二姓从南迁来立村,取名朱吴屯。

《重修胶志》开方图标为朱伍屯和大屯、小屯。

朱伍屯分为两村当在清道光年间之前。

小后屯

因在马店集后,又名后屯,渐分二村,以大小区分为大后屯和小后屯。

相传明朝末年朱、吴二姓从南迁来立村,取名朱吴屯。

《重修胶志》开方图标为朱伍屯和大屯、小屯。

朱伍屯分为两村当在清道光年间之前。

金家疃

相传为金姓立村,取名金家疃。

另一传说是,唐太宗征高丽路过这里,战马受惊,惊了驾,称村为惊驾疃。

后演化为现名。

建村年代不详。

《重修胶志.建置》记为金家疃。

小杜戈庄

因南面早有了一个杜哥庄,遂名小杜哥庄。

后演化为小杜戈庄

建村年代不详,有说在明初杜姓立村。

《重修胶志》记为小杜哥庄。

后崔家庄

相传建村于明代,崔姓从城里迁来立村,名崔家庄。

后分为后崔家庄和前崔家庄二村。

《重修胶志》(道光二十五年)载为崔家庄。

前崔家庄

相传建村于明代,崔姓从城里迁来立村,名崔家庄。

后分为后崔家庄和前崔家庄二村。

《重修胶志》(道光二十五年)载为崔家庄。

郭古庄

相传建村于明朝,初为郭姓立村,《重修胶志.建置》载为郭家庄。

后演化为郭古庄。

石门子口

后陶姓迁入,以块石筑街门楼,因当时缺石头,故而出名,被叫做石门子(见《重修胶志》),后演化为石门子口。

相传建村于明朝,王姓从云南迁到杨家丘,又移至此地立村。

栗园

因发展栗树园林而得名。

建村年代不详,传说明代有马姓立村。

《重修胶志.建置》标为立兰府,传说是明代在此养马立栏而得名立兰庄(宣德元年,养马山东各州县,《学古篇》载:

“胶人有以马头官役破家者”),后演化为栗园。

曹戈庄

以姓氏命名。

建村的具体年代不详,道光《重修胶志.建置》记载为曹哥庄。

相传明末曹姓从南乡高家洼(今属九龙镇)迁来立村。

张跃屯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年间,姓张的立村,以吉祥嘉言取光宗耀祖之意命村,叫张耀屯,后演化为张跃屯。

明初,山东都指挥同知、世袭指挥使掌印鳌山卫、昭武将军王真与其子王兴迁到张耀屯定居。

大杜戈庄

相传元末明初之间杜姓立村,名杜哥庄,后来东北又立一新村与该村同名,遂被叫做大杜哥庄,后演化为大杜戈庄。

建村年代不详。

1943年胶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该村成立。

胶北镇

肖家屯

相传建村于明永乐年间,肖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原名南石屯(见《重修胶志.建置》)后因肖姓居多,改称肖家屯。

水牛

以民间传说命村。

立村后便以水牛命村。

相传建村于明初。

传说古时侯有一大湾,有牧童在此饮牛洗澡,一共九十九头牛,下到湾里便成了一百头。

人们把牛涂上记号,结果发现多出一头无标记的水牛,被说成神牛,但要抓住这头神牛毫无办法,有人向牛射了一箭,结果一百头牛全不见了。

人们说是吕洞宾把神牛赶走了。

秋连庄

原址在现在村落的东北岭前,因吃水困难,乾隆年间有人在耕地时发现了一石碾底,揭开一看是眼水井,遂移村于此,取名井连庄。

(此井至今尚存,在村民陈相龙门前)。

后演化为秋连庄。

相传明末清初建村。

《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秋连庄。

前寨

相传在明末时有鲁明星、鲁明月兄弟曾路过此地安营扎寨,立村后遂叫鲁家寨。

1948年以村中东西沟为界,分为前鲁家寨和后鲁家寨,后简化为前寨和后寨。

后寨

相传在明末时有鲁明星、鲁明月兄弟曾路过此地安营扎寨,立村后遂叫鲁家寨。

1948年以村中东西沟为界,分为前鲁家寨和后鲁家寨,后简化为前寨和后寨。

北辛屯

相传建村于明朝,祖辈逃荒至此定居,人称讨佬屯,道光《重修胶志》记东石屯,道光《重修胶志》记东石屯。

后改为新屯,演化为辛屯。

西丰家村

相传清康熙年间有冯姓,也有说是姓从济南历城县迁来立村。

繁衍成村,名冯家村。

后演化为丰家庄。

随着户口增多,以自然水沟为界,分为东西二个村。

《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丰豫庄。

柏兰

因附近有秦柏栏将军墓,遂以柏栏为村名,后演化为柏兰,因村有乡集,又名柏兰集。

据《增修胶志.人物》载:

卢琮(1233-1282)世居柏栏村。

卢琮生于南宋绍定六年,又是世居柏栏村,可见建村最晚当在南宋。

另据传说,明洪武二年有人从云南洼子口迁来立村。

后来繁衍成前后二村。

后柏兰

袁家村

相传陈姓立村,取名陈家庵,后袁姓迁入,陈氏搬走,遂更名袁家村。

建村年代不详。

见《重修胶志.建置》。

解放后与东面的陈家村连片合并,仍名袁家村。

瓦屋庄

相传明末建村,有邢哥庄葛姓在此收租建了一处瓦屋,故称瓦屋庄。

北梁家屯

相传元大德年间(元成宗年号,1297-1307年)梁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取名梁家屯。

(见《重修胶志.开方图》),清道光后分为两村,名前梁家屯、后梁家屯。

后改为南梁家屯和北梁家屯。

南梁家屯

原与北梁屯是一个庄,后有人在墨水河南岸建村。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记为前梁家屯(见《增修胶志》),1958年正式定名前梁家屯。

岳头屯

相传建村时明万历十年(1582年)从诸城迁来立村,原名永丰庄,后名了头屯,(见《增修胶志》),解放后改为岳头屯。

北赵家庄

相传明代由赵姓立村,以姓氏命名。

因南面9里有个赵家庄,遂被叫为北赵家庄。

西小屯

因建村在七城到行上店的大道上,道路挺直,遂叫为直路屯。

后演化为小屯。

建村年代不详。

有说是在明末立村。

道光《重修胶志.建置》载为直路屯。

小沟底

于姓从大水泊迁来立村,村中有水沟,被叫做小沟底。

相传建村于明末。

李家村

相传李姓从河南安阳县迁来立村。

以姓氏命名。

建村年代不详。

北于家村

于姓从河南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建村年代不详。

相传建于明朝。

张肖村

相传明洪武年间,王姓从云南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南疃

初建村时与贤家庄,徐家庄分为三个小村,疃在南,故名。

后合为一村,名称仍叫南疃。

建村年代不详。

相传在清道光年间之前。

道光《重修胶志》只标南疃。

蔡家寺

前王家庄

王氏从诸城巴山迁来,以姓氏命名。

相传建村于清朝,道光《重修胶志》即有记载。

东丰家村

相传清康熙年间有冯姓,也有说是姓从济南历城县迁来立村。

繁衍成村,名冯家村。

后演化为丰家庄。

随着户口增多,以自然水沟为界,分为东西二个村。

《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丰豫庄。

袁家岭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袁姓从小云南迁来立村,村址在海拔30米高埠附近,被称为袁家岭。

玉皇庙

相传清代以前这里有两个村,东叫乔家荒,西叫曲家庵,高密玉皇庙村从外地运玉皇大帝木像,行至两村之间车轴断了,以为玉皇大帝看好此地,遂在车坏了的地方建玉皇庙,两村后来连片合并,遂叫为玉皇庙。

建村年代不详。

泉子崖

因村中有泉四季流水,村庄座落在泉崖边而得名。

相传建村于元代,具体年代不详。

楼子村

后建有楼,在明洪武年间被洪水冲坏,只剩下楼底,重新建村,取名楼子底。

相传建村在元代,(一说在明天启年间)赵姓从小云南迁来立村。

名赵家庄。

清代胶州入高密古道经此。

杨家村

相传建村于明朝,因杨姓从云贵一带迁来立村,名杨家村。

邰家村

和睦屯

因地势低洼积水成湾多蟾蜍,遂叫蛤蟆屯。

建村年代不详。

有说是明初,道光《重修胶志》标为西石屯,以方向区分。

刁家屯

相传由刁姓立村,二百年前叫刁家村,后改为北石屯,又改为刁家屯。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重修胶志》记为北石屯。

前七城

建村于明永乐二年,苗、冉二姓从徐州府砀山县崔家集迁来立村。

到明中叶已成为较大村庄,传说当时准备在这里建城。

因土的质量不足,只有七成,遂罢,后便以七城命名。

村内设有集市,又称七城集。

清代通高密古道经此。

后七城

杏果庄

村中有棵老杏树,遂叫做杏果庄。

相传明末清初,由邢姓立村,《重修胶志.建置》记为邢哥庄,后葛姓迁入,村内已无邢姓。

陈家泊子

相传建村于明初由吕、陈两姓从云贵迁来立村,后陈为主姓,因地势低洼,常积水成泊而得名。

梁戈庄

相传建村于明朝。

该村庙碑有“棋家庄”的记载。

《姓氏考略》无棋姓,来历不明。

道光《重修胶志.开方图》标为梁家庄,后演化成梁戈庄。

丰子屯

相传建村于清中叶,律家屯、匡家庄合并后称丰子屯,表示子孙后代丰衣足食之意。

《重修胶志.开方图》有律家屯、匡家屯、无丰子屯,两村合并当在清道光年间之后。

后屯

因村后有根石柱子,取名石柱屯。

后分为二村,名前屯和后屯。

相传建村于明朝,从江西省龙泉县(今江西遂川县)迁来立村。

道光《增修胶志》标为“旧石屯”,旧是较周围村庄较早的意思。

前屯

陈家河头

相传元朝末年,由陈姓立村,因在碧沟河源头,故取名陈家河头。

东赵家庄

相传建村于元朝,由赵姓立村,取名赵家庄。

李家河头

相传建村于元朝,由李姓建村,地处碧沟河源头,故名李家河头。

宣统三年和民国十八年记为李家河头,见《增修胶志.建置》。

北台

相传古时庙宇名抬头寺,建村后就以寺命名。

胶济铁路修成后在此设站,名台上站。

后客运停止。

村名更为北台。

建村年代不详。

道光《重修胶志.建置》记载为台上庄。

胶西镇

茔子

相传清初有白姓来此看茔立村,取名白家茔子,到清中叶,高氏成了主姓,遂改为高家茔子。

道光25年胶州地图标为茔子庄。

逯家屯

相传明代由律姓前来立村,名律家屯,后律姓已无,逯姓成为主姓,遂改为逯家屯。

小行

建村年代久远,时间不详,元明时代,这里就去高密的要道。

《重修胶志》(清道光二十五年出版)载为小桁,后简化为小行。

行上店

因坐落在古代西去的大道旁,设有客店,取名桁上店。

桁,一做浮桥解。

后演化为行上店。

建村年代不详。

明、清时在此设通往高密的驿递铺。

赵家村

相传在清乾隆年间,由赵姓立村而得名。

李旺屯

有叫李旺的从莒县南门里迁来立村,遂被叫做李旺屯。

相传建村于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陡沟

因村东沟崖较陡,是墨水河支流的源头,故名陡沟,村以沟命名。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杨姓因山西太原遭大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