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897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docx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docx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电路

J单元 电路

J1部分电路及其规律

4.M2J1[2012·海南卷]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0∶1,两个标有“12V”,“6W”的小灯泡并联在副线圈的两端.当两灯泡都正常工作时,原线圈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可视为理想的)的示数分别是(  )

图3

A.120V,0.10A    B.240V,0.025A

C.120V,0.05AD.240V,0.05A

4.D [解析]两灯泡都正常工作时,副线圈中电压U2=U=12V,电流为I2=2I=

=1A,根据

,U1=

U2=240V,I1=

I2=0.05A,D选项正确.

J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J3电路综合问题

9.

(2)J3[2012·天津卷]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mm,单摆摆长为________m.

③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B

     C          D

9.

(2)[答案]①AC ②12.0 0.9930 ③A

[解析]①摆长是影响单摆周期的一个因素,在某一次测量中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摆长不变;在探究摆长与周期的关系时,需要改变摆长,开有狭缝的橡皮正是基于此目的设计的.

②单摆的摆长为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摆球自然悬垂时,用悬点到摆球最低点的距离减去小球的半径,即为单摆的摆长.

③在摆角较小的情况下,摆球的运动才可看作简谐运动.由振动图象读出单摆的振幅,结合题目给出的正弦值,可知图象A、B对应于单摆在摆角小于5°时的摆动情况,而图象C、D对应于单摆在摆角大于15°时的摆动情况;为使时间的测量更加准确,应该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

图2

19.J3[2012·全国卷]一台电风扇的额定电压为交流220V.在其正常工作过程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这段时间内电风扇的用电量为(  )

A.3.9×10-2度B.5.5×10-2度

C.7.8×10-2度D.11.0×10-2度

19.B [解析]分段计算用电量,前10min用电W1=220×0.3×600J=39600J,中间10min用电W2=220×0.4×600J=52800J,后40min用电W3=220×0.2×2400J=105600J,一个小时总的用电量W=W1+W2+W3=198000J,换算成度为

度=5.5×10-2度.

J4实验: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22.

(2)J4[2012·四川卷]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拟探究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小灯泡L,规格“4.0V,0.7A”;

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为0.1Ω;

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r2=0.2Ω;

电压表V,量程3V,内阻rV=9kΩ

标准电阻R1,阻值1Ω;

标准电阻R2,阻值3kΩ;

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Ω;

学生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

开关S及导线若干.

图1

图2

    图3         图4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l所示的电路来进行测量,当通过L的电流为0.46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L的电阻为________Ω.

②乙同学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电路来进行测量,电压表指针指在最大刻度时,加在L上的电压值是________V.

③学习小组认为要想更准确地描绘出L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需要重新设计电路.请你在乙同学的基础上利用所供器材,在图4所示的虚线框内补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所选器材代号.

22.

(2)[答案]①5 ②4

③如图所示.

    答图1        答图2

[解析]①由图2知,电压表的读数为2.30V,根据欧姆定律,L的电阻RL=

Ω=5Ω;②电压表与电阻R2串联,电压表两端的电压3V,根据串联电路电阻与电压的关系,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1V,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电压表和电阻R2两端的电压之和,即为4V;③如答图1和答图2所示.

 

22.Ⅱ.J4[2012·安徽卷]图12为“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实物电路图,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图12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______;

②闭合开关后,逐渐移动变阻器的滑片,______;

③断开开关,……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

(2)在虚线框中画出与实物电路相应的电路图.

22.

图13

Ⅱ.[答案]

(1)①使它靠近变阻器左端的接线柱

②增加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多组读数,直至电压达到额定电压

(2)如图所示

[解析]

(1)①为了保护电表不被损坏,不会因为合上开关时电流过大而超过电表量程,应将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的最左端,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②要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应增加电压,记下多组电流和电压值,要使数据有明显的变化,并且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时要注意不得超过电表的量程.

(2)画电路图时应注意:

电流表为外接法,滑动变阻器为分压接法.

J5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1.J5

(2)[2012·山东卷]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

Rx(阻值约4Ω,额定电流约0.5A);

电压表:

V(量程3V,内阻约3kΩ);

电流表:

A1(量程0.6A,内阻约0.2Ω);

A2(量程3A,内阻约0.05Ω);

电源:

E1(电动势3V,内阻不计);

E2(电动势12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约20Ω);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

②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源应选________(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

21.

(2)[答案]①1.773(1.771~1.775均正确)

②A1 E1 电路如图所示

[解析]因为待测金属丝的额定电流为0.5A,所以流经电流表的电流最大值是0.5A,所以电流表选择A1.本实验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法,所以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丝串联,如果选择电动势为12V的电源,电路中的最小电阻为

Ω=24Ω,滑动变阻器必须全部接入电路,不能得到多组数据,影响测量精度,所以电源选择E1.

34.J5[2012·广东卷]

(1)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①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15(a)和图15(b)所示,长度为________cm,直径为________mm.

(a)           (b)

(c)

图7

②按图7(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

(a)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________处(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

(b)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________(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280Ω;

③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

34.

(1)①5.01 5.315(5.310~5.320) ②(a)大 (b)大

③1280

[解析]①游标卡尺的读数=主尺上的读数+游标上的读数,本题主尺上的读数是5cm,游标上的读数是1×0.1mm=0.01cm,故游标卡尺的读数为5.01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固定尺的读数+可动尺的读数×0.01,即5mm+31.5×0.01mm=5.315mm,最后一位是估计位,可以不同.

②(a)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至最大,可以起到保护电流表及电源的作用;(b)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大,目的也是为了保护电流表及电源;③本题的实验方法为替代法.由I0=

、I0=

得,Rx=R2=1280Ω.

21.J5[2012·北京卷]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图1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

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若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是采用图2中的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图2

(3)图3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

(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3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图3

图4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如图4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4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1×10-2Ω·mB.1×10-3Ω·m

C.1×10-6Ω·mD.1×10-8Ω·m

(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多个正确选项).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线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21.[答案]

(1)(0.395~0.399) 

(2)甲 (3)如图3

图3

图4

(4)如图4 (4.3~4.7) (5)C (6)CD

[解析]

(1)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整数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2)从表格可以看出,电压表是从很小开始读数,所以采用分压式接法.

(5)由公式R=ρ

可得,电阻率约为1×10-6Ω·m,C项正确.

(6)读数引起的误差为偶然误差,电流表、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为系统误差,A、B项错误;计算时,将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考虑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C项正确;采用图象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D项正确.

J6实验:

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9.(3)J6[2012·天津卷]某同学在进行扩大电流表量程的实验时,需要知道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和内阻.他设计了一个用标准电流表G1来校对待测电流表G2的满偏电流和测定G2内阻的电路,如图所示.已知G1的量程略大于G2的量程,图中R1为滑动变阻器,R2为电阻箱.该同学顺利完成了这个实验.

①实验过程包含以下步骤,其合理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填步骤的字母代号);

A.合上开关S2

B.分别将R1和R2的阻值调至最大

C.记下R2的最终读数

D.反复调节R1和R2的阻值,使G1的示数仍为I1,使G2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此时R2的最终读数为r

E.合上开关S1

F.调节R1使G2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此时G1的示数为I1,记下此时G1的示数

②仅从实验设计原理上看,用上述方法得到的G2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③若要将G2的量程扩大为I,并结合前述实验过程中测量的结果,写出须在G2上并联的分流电阻RS的表达式,RS=______________.

9.(3)[答案]①BEFADC ②相等 ③

[解析]①只闭合S1(S2不闭合),标准电流表G1与待测电流表G2串联,通过两表的电流相同,使待测电流表G2满偏即可由标准电流表G1读出其满偏电流I1.再闭合S2后,反复调节R1和R2的阻值,使G1的电流仍为I1,而G2的电流为

I1,则此时通过电阻箱R2的电流也为

I1,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知,电阻箱R2的阻值与G2的内阻相等.

②从实验设计的原理上,可准确得到待测电流表G2的内阻.

③若要将G2的量程扩大为I,需并联一个分流电阻RS,G2满偏时通过分流电阻RS的电流应为I-I1,此时分流电阻RS两端的电压与G2的满偏电压相等,为I1r,所以RS=

.

J7实验: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2.J7[2012·重庆卷]

(1)如图所示为光学实验用的长方体玻璃砖,它的________面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三个针孔a、b、c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b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e两点,如图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________(填“d”或“e”)得到的值较小,用________(填“d”或“e”)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

(2)某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利用铜片、锌片和家乡盛产的柑橘制作了果汁电池,他们测量这种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并探究电极间距对E和r的影响,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①测量E和r的实验方案为:

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电源的电流I,依据公式______,利用测量数据作出U-I图象,得出E和r.

②将电压表视为理想表,要求避免电流表分压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

③实验中依次减小铜片与锌片的间距,分别得到相应果汁电池的U-I图象如图中(a)(b)(c)(d)所示,由此可知:

在该实验中,随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源电动势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源内阻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曲线(c)对应的电源电动势E=__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当外电路总电阻为2500Ω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P=________mW.(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2.[答案]

(1)光学 d e

(2)①U=E-Ir ②如图所示

③不变 增大 0.975 478 0.268

[解析]

(1)玻璃砖的光学面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接触面的污渍会影响接触面的平整,进而影响折射率的测定.连接dc、ec并延长至玻璃砖的光学面与白纸的交线,交点为出射点,入射点与出射点的连线即为折射光线,入射角一定,用d点时,折射角大,折射率小;对于两光学面平行的玻璃砖,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平行,ec连线与入射光线平行,误差小.

(2)①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U=E-Ir.

②如图所示.

③图线与纵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为电动势,交点纵坐标不变,所以电动势不变,为0.975V;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斜率的绝对值变大,内阻变大.(c)对应图线斜率绝对值约为478(从线上选取两点即可求斜率),电源的输出功率P=

2R=

2×2500W=2.68×10-4W=0.268mW.

19.

(2)J7、J8[2012·福建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一块电池的电动势E.

①先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___V.

②然后,用电压表V、电阻箱R、定值电阻R0、开关S、若干导线和该电池组成电路,测定该电池电动势.

(ⅰ)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

(ⅱ)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阻值R,读出电压表V相应示数U.该学习小组测出大量数据,分析筛选出下表所示的R、U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

的值.请用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

图线.

R(Ω)

166.7

71.4

50.0

33.3

25.0

20.0

U(V)

8.3

5.9

4.8

4.2

3.2

2.9

(×10-2Ω-1)

0.60

1.40

2.00

3.00

4.00

5.00

(V-1)

0.12

0.17

0.21

0.24

0.31

0.35

(ⅲ)从图线中可求得E=________V.

19.

(2)[答案]①9.4 ②(ⅰ)如图所示 

(ⅱ)如图所示 

(ⅲ)9.5~11.1

[解析]①量程为10V,根据从上往下第2行刻度线,共50小格,每小格代表0.2V,指针指在47小格,其对应的电压为0.2×47V=9.4V(由于最小刻度为0.2V,所以结果只需保留到0.1V即可);②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

E=

(r+R0)+U,两边同时除以EU,整理可得

·

,对照

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

,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

,代入相关数值即可得出E=10.0V.

J8实验:

多用电表的使用(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22.J8[2012·全国卷]在黑箱内有一由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构成的串并联电路,黑箱面板上有三个接线柱1、2和3.用欧姆表测得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Ω,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Ω,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2.5Ω.

(1)在虚线框中画出黑箱中的电阻连接方式;

图5

(2)如果将1、3接线柱用导线连接起来,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________Ω.

22.[答案]

(1)黑箱内电阻串并联方式如图所示.

(2)0.6

[解析]分析黑箱问题时,要根据给出的已知量最大限度挖掘隐含条件,获得更丰富的信息.需要经过推理、猜想、验证多个环节.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猜测的草图,然后整体验证所画草图是否与已知条件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是正确的,有矛盾再逐步修正.因为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Ω,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Ω,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2.5Ω.可见1、2接线柱之间是最简单的,猜测1、2接线柱之间只有一个1Ω电阻;因为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Ω,猜测2、3接线柱之间两个1Ω电阻并联再跟一个1Ω电阻串联,经验证,这种电路是正确的.

10.J8[2012·江苏卷]如图所示的黑箱中有三只完全相同的电学元件,小明使用多用电表对其进行探测.

图8

(1)在使用多用电表前,发现指针不在左边“0”刻度线处,应先调整图中多用电表的________(选填“A”、“B”或“C”).

(2)在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探测黑箱a、b接点间是否存在电源时,一表笔接a,另一表笔应______(选填“短暂”或“持续”)接b,同时观察指针偏转情况.

(3)在判定黑箱中无电源后,将选择开关旋至“×1”挡,调节好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阻值.测量中发现,每对接点间正反向阻值均相等,测量记录如下表.两表笔分别接a、b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请将记录表补充完整,并在黑箱图中画出一种可能的电路.

两表笔接的接点

多用电表的示数

a、b

________Ω

a、c

10.0Ω

b、c

15.0Ω

10.[答案]

(1)A 

(2)短暂

(3)5.0 如图所示

[解析]

(1)在使用多用电表时发现指针不在左边“0”刻度线处,则需要进行机械调零,即调节A;

(2)在用直流电压挡探测黑箱a、b接点间是否有电源时,一个表笔接a,另一个表笔应短暂接b,防止电流过大烧毁电表;

(3)每对接点间正反向电阻相等,说明黑箱中只有电阻,由于选择开关选择的是“×1”挡,因此两表笔分别接a、b时,多用电表的示数从表盘中读出为5.0Ω;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各接点间的电阻连接如图所示.

19.

(2)J7、J8[2012·福建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一块电池的电动势E.

①先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___V.

②然后,用电压表V、电阻箱R、定值电阻R0、开关S、若干导线和该电池组成电路,测定该电池电动势.

(ⅰ)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

(ⅱ)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阻值R,读出电压表V相应示数U.该学习小组测出大量数据,分析筛选出下表所示的R、U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

的值.请用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

图线.

R(Ω)

166.7

71.4

50.0

33.3

25.0

20.0

U(V)

8.3

5.9

4.8

4.2

3.2

2.9

(×10-2Ω-1)

0.60

1.40

2.00

3.00

4.00

5.00

(V-1)

0.12

0.17

0.21

0.24

0.31

0.35

(ⅲ)从图线中可求得E=________V.

19.

(2)[答案]①9.4 ②(ⅰ)如图所示 

(ⅱ)如图所示 

(ⅲ)9.5~11.1

[解析]①量程为10V,根据从上往下第2行刻度线,共50小格,每小格代表0.2V,指针指在47小格,其对应的电压为0.2×47V=9.4V(由于最小刻度为0.2V,所以结果只需保留到0.1V即可);②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

E=

(r+R0)+U,两边同时除以EU,整理可得

·

,对照

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

,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

,代入相关数值即可得出E=10.0V.

J9实验: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J10电学实验综合

23.J10[2012·课标全国卷]图中虚线框内存在一沿水平方向、且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现通过测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