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870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全球气候的变化,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时间尺度及其特征。

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

2.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

(1)地质时期

(2)人类历史时期我国

寒暖交替

(3仪器观测时期

气温波动上升

思考

1.冰期和间冰期有什么不同?

答案 每当冰期出现,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高山向平原推进,气候明显变冷;间冰期冰川后退,气候变暖。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

1.原因:

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有关。

2.证据:

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与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

3.未来变化幅度预测:

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海平面将上升0.09米~0.88米。

思考

2.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温室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前者是根本性的,因为我们正处在地质时期的间冰期内,全球气候正在向变暖的趋势发展;后者是辅助性的,也就是说人为原因加剧了变暖的程度。

 这句话不正确,因为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之外,还包括甲烷、二氧化氮、氯氟烃化合物、四氯化碳等。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思考

3.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吗?

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不是。

 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对部分地区也会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如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升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促进增产等。

探究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你知道楼兰吗?

它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西北,孔雀河南岸,沙漠之中的古绿洲,是古楼兰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在辉煌了近500年后,于公元四世纪沦为沙漠。

公元399年,东晋高僧法显去印度求法,路经楼兰,这里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王国不复存在了,一个融汇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文明消失了。

虽然到目前尚未弄清楼兰消失的确切原因,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

材料二 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

(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在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时,通常将气候变化分为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读材料二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处为末次间冰期

B.图中C处为现代间冰期

C.图中B处为末次冰期

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间冰期

(3)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象、水牛和竹等生物。

据此判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答案 

(1)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

 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三个阶段。

地质时期:

气候总体表现为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交替。

历史时期:

气候也有明显的变化,比较寒冷的时期与比较温暖的时期交替出现。

近代:

气候虽然也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2)A (3)D

反思归纳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探究点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探究活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与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其次,森林毁坏使被植被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

(1)1950年~200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和气温有什么变化?

二者有什么关系?

(2)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下面是科学家的一些预测,你能做一些预测吗?

科学家的预测之一:

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科学家的预测之二:

全球洪水、火灾等发生次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

你的预测及理由:

①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②海洋面积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你的其他预测。

答案 

(1)从上图反映出自195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各年气温变化幅度看,整体呈现波动,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温趋势十分明显。

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与全球气温变化之间呈正相关。

(2)①冰川的范围可能缩小。

 因为全球气温升高后,分布于高纬度和高山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会加快,因此冰川的范围会减小。

②海洋面积可能扩大。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膨胀,冰川大面积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部分被淹没,海洋面积将扩大。

其他的预测:

气温的升高会使中纬度地区变得炎热,故热带范围可能扩大;全球变暖还可能导致中纬度地区干旱,使农业区退化为草原;高纬度地区可能会变得温暖,适合农业的发展等。

反思归纳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球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等。

②人为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滥伐森林导致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弱。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

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②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a.对农业的影响

b.对工业的影响

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④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对点训练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

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题。

1.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2.图中①~②时段(  )

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小

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在上升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第2题,从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由①~②时段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

对点训练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

气温的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

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以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

科学家对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进行推测,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大量使用煤、石油

B.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大量被砍伐

C.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电冰箱

D.大量草场被破坏,草场沙化

4.导致上述现象的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B.海平面下降

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

D.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延伸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全球变暖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破坏植被引起的。

第4题,由于温度升高,北温带耕作区会向高纬延伸。

对点训练三 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5.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与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减缓变暖趋势。

综合提升

6.读“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和等。

其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有:

(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

(3)目前,我国西部严重缺粮的原因是,

“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

,理由是。

(4)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答案 

(1)二氧化碳 甲烷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氟氯烃等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也会使大气增温 

(2)①气候更加干旱 ②退化成草场 ③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 (3)气候干旱 会 降水减少,农业用水缺少,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使粮食产量减少 (4)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

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温室气体吸收地面中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从图上可以看出地球的温室效应对农业产生的巨大影响。

有些作物因缺水而不能再生长收获;有些向北移动,总体上说温带地区的降水减少,内陆地区会变得更干旱,土地会退化,荒漠地区会增加。

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温度上升,作物产量会增加。

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包括两部分:

一是积极植树种草,二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教材P90 问题

图瓦卢是一个岛国,面积小,海拔低。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另一方面,气候变暖将导致部分极冰、高山冰雪消融加速,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拔低的岛国,也将最终完全被海水淹没。

教材P91 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15万年来地球上发生过的冰期有3次,发生过的间冰期有2次,冰期、间冰期大约以十万年为周期更替,当前地球气候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中。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气温变化呈现冷暖交替、波状起伏的特点。

其中地球气温明显低于平均气温的时期为冰期,气温明显高于平均气温的时期称为间冰期。

教材P94 活动

(1)三观点中,“禁止燃烧化石燃料,大面积植树造林”是不现实的。

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中,最主要的还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若禁用必然导致严重的能源紧缺。

植树造林也要因地制宜地进行。

(2)另两种观点都是可行的。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可以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发展新技术,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燃料使用量,也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其他观点,如大力发展水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不断扩大绿地面积等。

[基础过关]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气候温暖时期,树木生长快,年轮间距宽;气候寒冷时期,树木生长慢,年轮间距窄。

第2题,M时期为寒冷时期,冰川广布,海平面下降。

A、B、C选项均为温暖时期的自然现象。

2014年4月29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4)》,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

1980年~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

到2040年,中国近海海域海平面将比2010年上升70~140毫米。

下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②近7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③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④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  )

①扩大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以吸纳上升的海水 ②在沿海所有地区建设堤防工程 ③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 ④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近2万年来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期间也有一定的波动,故③错。

第4题,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减少对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带来的海水入侵;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建设堤防工程;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北方有大片脱针型落叶松,秋天落叶,冬天积雪覆盖。

近年来,该地脱针型落叶松逐渐转变为常绿针叶树,这将推动气候变暖。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6.全球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能有(  )

①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 ②皮肤癌患者增多 ③传染病患者增多 ④白内障患者增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脱针型落叶松逐渐转变为常绿针叶树,使得该地植物生物量增加,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减弱,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从而推动气候变暖。

第6题,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疾病增加,为许多病菌提供了温床,会扰乱人们的新陈代谢,同时病菌多了会使传染病患者增多,而皮肤癌患者增多和白内障患者增多是由于地球上空臭氧层的空洞,使得进入大气中的紫外线增加而引起的,故选C。

下图所示是“我国华北地区1954年~2002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  )

A.气温不断上升B.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D.降水不断减少

8.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  )

A.温暖湿润B.温暖干旱

C.寒冷湿润D.寒冷干旱

答案 7.B 8.B

解析 第7题,从图中能很明显地看出华北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故易出现旱涝灾害。

第8题,根据气温变化图能发现近年来气温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降水图中又能看出有降水逐年减少的趋势,故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特征为温暖干旱。

9.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而且增加的速度呈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2)二氧化碳对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对升高有直接作用。

(3)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将产生哪些影响?

(举三例)

(4)如何行动才能控制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进而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答案 

(1)增加 越来越快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2)地面长波辐射 气温 (3)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加剧自然灾害;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

(4)控制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植树造林等。

解析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使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再就是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生态、农业的变化。

抑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措施可从其产生的原因入手。

[能力提升]

读“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10~11题。

分期

植被

初期

以松、蒿、菊为主的疏林草原

早期

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中期前

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中期后

以栎等阔叶林为主的森林草原

晚期前

以栎、松、蒿为主的疏林草原

晚期后

以栎、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10.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 干燥B.温暖 湿润

C.寒冷 干燥D.寒冷 湿润

11.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化特征是(  )

A.趋向于干旱B.趋向于湿润

C.存在某种周期性D.趋向于温暖

答案 10.B 11.C

解析 植被中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比,疏林草原相对干旱。

以栎等阔叶林为主,比栎、松混交热量条件好,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

从初期—晚期后可以看出干湿、冷暖的某种周期性。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13.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B.西亚

C.北非D.中亚

答案 12.B 13.B

解析 第12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结合图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故B项正确。

第13题,澳大利亚、北非和西亚三个地区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就目前来看,三地的降水量相当,但全球温度升高3℃后,前两者出现粮食减产,而中亚在全球温度升高3℃后,其增产幅度没有西亚地区大,故B项正确。

14.下图为“1951年~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1951年~2002年,我国(  )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3)据图分析气温变化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有利之处是什么?

(4)我国气温增幅变化最小的地区是,原因是什么?

(5)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工业生产应做好哪些方面的调整?

答案 

(1)D 

(2)A

(3)松嫩平原地区气温上升明显,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之处表现为:

①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增加产量;②利于缩短作物生长期,提高复种指数;③使土壤冻土层融化,增加土壤水分含量;④土层温度升高,利于作物生长。

(4)青藏高原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效果差,大气升温不明显;②工业生产少,温室气体排放少,增温速度慢。

(5)①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比重;②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加强工业联系,使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④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能耗工业数量。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

(2)题,由图中可知:

①在1951年~2002年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增温,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增温;②图中各地的气温增温速率并不相同,其中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增温速率明显;③从图中可知气温增温速率最大值为0.6~0.8℃/10年,由此可计算出50年来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

第(3)题,松嫩平原增温明显,对农业的有利之处从延长无霜期(积温增加)、作物光合作用、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地温度等方面分析。

第(4)题,从自然条件和生产活动两方面分析。

第(5)题,针对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缩减排放进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