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docx
《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常考话题作文,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之声不断见诸报端。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作文考试题型,虽一直在人们的争论中,但还是高考作文的常考类型。
一.认识话题作文
(一)话题作文的概念
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就是针对一种现象或事物,自由命题进行作文,题面上一般不会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因此,这类作文选材广泛,使学生有话可说,立意结构上能让学生深思巧谋,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突出学生的个性特征,深受师生的欢迎。
如1999年高考作文题是有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2000年高考作文题由四种各不相同的图形的分析,引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
话题作文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所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写一篇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说明文,或其它形式的文章。
话题作文题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材料、简短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要求。
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段小故事等,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力,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境界。
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助考生理解材料,扩展思维。
"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
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能是话题范围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含的意义。
对话题的材料关系的分析把握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一环。
作文要求则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文体、篇幅等的要求。
当然,话题作文的题型也并非上述这么一种,比如有的没有简短提示语;有的没有具体材料,直接就是一段分析提示性的语言;有的只给出一段比较明了的材料而不是提出明确的话题,等等。
正确认识和理解材料、提示语、话题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作用,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
材料、提示语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话题;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减缓学生审题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话题、明确要求。
(二)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创举。
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式作文。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限制条件少,开放性强。
1.话题作文的特点
(1)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一般是考生所熟悉的或应该知道的。
对这一话题,学生能有所感触,能有话可说。
(2)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一个范围,是由头,材料引出划定的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考生可以由材料出发,但又不机械地拘泥于材料,而是要走出材料来写。
所写的内容与话题述及的内容、结论相关即可。
(3)话题作文的内容不作较死的限制。
要求比较宽松,显得比较宽泛,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拓开写作思路,走出就材料写材料的狭小空间,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
(4)文体淡化更为彻底,在文体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学生可以根据内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避免了大家共写一种文体、单调专一,限制学生选择的现象。
只要没有特殊限制(或不许写成诗歌)。
文体的开放,一般文体上除诗歌,不作其他限制。
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杂文、甚至散文、小说、寓言、散文诗等。
不限文体,以便给各有专长的学生提供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个性发展的公平竟争机会。
比如,长于形象表达的,可以记叙抒情;善于雄辩说理的,可以论理谈感。
让学生或在生动的叙述描写中展现才华,或在丰富的想象中反映气质,或在冷静的分析思考中表现成熟。
只要文章内容能切中题意,事实丰富充足,感情饱满真挚,语言优美,都可以写出上乘之作。
(5)话题作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较为灵活。
文章的字数较以前放得更开,一般不少于800字。
(6)话题作文不限定文题。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
由于话题作文限定较少,考生在作文立意、结构、取材、及其表达上,都能表现出创意考生可以依据话题材料和自己的选材特点、文体特点自拟题目,展示自己文题的个性。
从面上看,话题作文考生可以耳闻四路,旁骛八极,内容可辐射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点上看,话题作文可以挖掘作者的内心世界,可以从事实挖掘对人生的感悟,可以表现形象的细节。
应该说,话题作文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也避免了命题作文因思维定时而造成千篇一律的局面。
2.“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1)对材料的处理方式不同。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虽然都有“材料”,但两者对材料的处理、运用不完全一样,试题中的指令也不完全一样。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是写作者进行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
考生必须依据材料作文,或根据材料提出论点,或直接运用材料作论据,或选用与试题材料性质相一致的其他材料写议论文。
写记叙文,文章的主题、内容也必须与材料的内容一致,限制较死。
话题作文中虽然也有材料,但那材料只起帮助写作者加深理解话题的作用,考生写作时可以不使用试题提供的材料。
其实,命题者在命题时,也可以不给材料,可只给一个话题让考生作文。
目前,话题作文大多既提供话题,也提供材料,但那材料只是对话题的一个解释或一个说明。
(2)对立意的要求不同。
在材料作文中,作者的立意或立论必须从材料中来,不论是否愿意,立意必须紧扣材料,要求作者对材料所限制的或暗示的思想倾向能准确理解,作文不得“偏离题意”。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话题只是一个范围,立意立论只要在话题范围之内,都可视为符合题意。
话题作文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它在试题中明确规定“立意自定”,把立意的自由还给了学生。
立意一定,他们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他们想像的翅膀可以自由翱翔,留给考生展示才华的空间比较大。
(3)对文体的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往往暗含写作者必须写议论文这一要求,会写议论文的要写,不会写议论文的也要硬着头皮写,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空间相对比较小。
话题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要求考生“文体自选”,考生可选议论文来写,也可选记叙文来写,还可写成散文、写成小说,或者写成通讯、微型报告文学等。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实际情况看,不少考生写寓言、讲故事、编短剧,考生擅长写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善于用什么表达方式就用什么表达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与特长。
3.“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
①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其题仅仅是提示一下内容指向;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中心意思(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②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语
③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④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二.高考话题作文的题型
(一)按话题文字的结构分类
1.“独字类”话题作文思路点拨及构思示范
【小引】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作文题目,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单独命题的试卷,关系类的话题作文占了一大部分,唯独上海市独树一帜,考的是独字类的话题作文。
2005年尽管作文题目的设置更加多元化了:
有关系类的,如全国卷的“出乎意料和与情理之中”“忘记与铭记”;也有短语类的,如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天津卷的“留给明天”、湖南卷的“跑的体验”;同时,独字类的作文题目也得到了发展,如江西卷的“脸”、北京卷的“说‘安’”。
独字类话题作文,指的是所给话题是一个字,要求围绕这个字展开思路。
这样的题目通常有这样的特点:
1、所给的题目开放性很强,限制很少。
这就要求在写作的时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
而发挥联想和想象力的起点是话题本身。
2、话题所涉及的内容不一定是所给出的题目的现实指向,而是带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这就要求在写作的时候挖掘话题的言外之意,进而更准确地把握话题。
材料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囚”字映入你的眼帘时,可能会使你产生一些联想、想象,让你想起与你或别人有关的事情,生发一些感慨。
请以“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略)
【思路点拨】“囚”字让人想到一个人被困在笼子里,有一种囚禁感。
不过,这只是字面上最直观的意思,要想从这个字本身挖掘出一些深意,就得从抽象的角度入手,进而找出新颖的思路来。
可以从“囚”字的变化入手,比如,“囚”字中的人展开翅膀就成为“因”,张开翅膀奋斗的人就可以得到发展,有出路,有成功的根基。
如果把“囚”字中的“人”钉在十字架上,那就只有“困”境可言了。
当然,也可以让看似被囚禁的人放飞心灵,任心灵在笼外驰骋。
“囚”属于抽象型的独字类话题作文,针对这样的文题,一定要找到合理的突破口。
【优秀习作一】
人在笼中,心在笼外
人在笼中,是为“囚”。
譬如笼子束缚了鸟的翅膀,封闭了鸟的视野,长天的蔚蓝成为无奈的遥望。
“囚”中之人,亦徙留思想的禁锢,自由的沦丧。
但有形的笼子笼罩在眼前,却不能让无形的笼子侵占你的心灵,世俗的烦琐纠缠你的身影时,漫天的条框羁绊你的脚步时,假如你无法抽身,便将心灵放牧到远方。
放远你的视线,放飞你的思绪,远方自有幽幽空谷,碧水长天,自有大漠孤烟,心在笼外,便成“思”。
笼中单调,笼外自有绚烂。
笼中低垂的叹息,笼外高扬理想的风帆。
笼里笼外,只看你把心放在哪里,心在笼中徘徊,终而浑浑噩噩,即便安宁又怎会奔涌出追逐阳光的浪花?
心在笼外,即使漂泊无依,即使风吹浪打,搏击之后的心情却从来不会懊丧。
有形的笼子对于人是监牢,但君不见囹圄间孕育出《易经》卦辞,君不闻严刑中锤炼出《正气歌》辉映日月。
突破有形的笼子,心在笼外,求“思”之深的结晶。
无形的笼是人精神的枷锁。
笼中扼杀了多少鲜活的思想,多少人世的苍凉,更可悲的是,当有人给你强加一层牢笼时,你或许还知奋起一搏,但更多的牢笼往往是自己不经意间反为自己设下重重路障,比如,对权威的盲从,对他人的猜疑,对自己的不敢轻易肯定与褒扬,正像某生物学家不相信自己的观察力轻易放弃对染色体的精确计数一样;正像如今不敢轻行善举怕被误解为骗子的人一样。
但有幸,历史上仍有毛遂自荐,仍有伯夷叔齐忠守于首阳山,仍有焦鲍抱树而亡……瓦解自己设置的心的牢笼,高扬起你的头颅,丰富你的智慧,放飞你的理想,不要理会一个个绳索般纠缠不清的笼子。
记得亚里山大帝怎样对待亚细亚的神奇的绳结吗?
快刀斩乱麻!
世界是简单的,复杂的是人。
世上本无牢笼,只要你心在笼外,“思”之深,悟之彻。
生活本是轻松的,沉重的是理想,但正如航行于大海浪尖的船必须负载一样,“思”而有理想,你的人生方舟才行得稳。
【模拟批阅】本文由“囚”字展开发散性思维,以充分的论据,丰富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了“心在笼外”的种种设想,给那些迷途中的人们指明了正确的航向。
从内容方面来看,以“鸟儿”的飞翔为引例,给读者展示了“自由”的意义,进而论证人要给精神世界足够的空间,让思维奔腾在充满活力的人生之舟上。
判为19分。
从语言方面来看,形象的比喻,富有哲理性的语言,使得本文的说理更为充分,观点更为鲜明。
判为18分。
从发展等级方面看,本文充分展开想象力,从“囚”字出发,又超越“囚”字本身,见解富于创造性,富有哲理。
判为19分。
2.“独词式”话题作文
(1)独词式话题作文的题型特点。
独词式作文,指话题或文题是一个词语,这是一种比较热的命题方式,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
2001年全国卷的“诚信”、2002年北京卷的“规则”、2005年江西卷“脸”、2006年辽宁卷“肩膀”、2006年天津卷“愿景”是名词性话题;2003年北京卷的“转折”、2004年北京卷“包容”、2005年广东卷“纪念”、2006年安徽卷“读”、四川卷“问”等是动词性话题;2003年上海卷的“杂”、2004年上海卷“忙”是形容词性话题。
这三大实词性概念话题,高考均考过。
(2)独词式话题作文的审题
不可否认,独词式作文比起一般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来,审题的难度降低了许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审题。
那么,这种类型的作文如何审题呢?
这类作文首先我们要看构成话题或题目的词语。
这些词语,有的是表抽象的,如2005年广东卷“纪念”;有的是表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脸”,2006年辽宁卷“肩膀”。
还有的是有比喻象征义的,如2006年辽宁卷“肩膀”等。
1、名词性话题的优点是限制作文内容,对于矫正话题作文开放过度,防止宿构和套作有一定作用。
在审题时,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
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
2、动词性话题是提供动作行为和心理状态,在“过程”上做文章,内容又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审题时,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枝干,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
如2006年安徽卷“读”,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
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
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3、形容词性话题是提供事物的特点,既有包容性,又有开放性:
人,事,物;情,理,法;正,对,反,等等,均可巧意为文。
在审题时,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
如2004年上海卷“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
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
4、话题或题目是具体的,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我们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
如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
5、话题或题目是抽象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
如话题作文“新”。
这是个形容词,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
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联想到人之新,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
归纳起来,对于独词式的作文,审题可以采用的方法不外是如下几点:
①审读词语含义;②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法;③大题小作、小题大作法。
(3)“独词类”话题作文思路点拨与构思示范
【小引】独词类话题作文,指的是所给话题是一个词而非词组或句子。
这类话题作文在立意上比较开放,有两种情况:
其一,如果所给材料在内容上没有倾向性,那么,此时的立意是全方位的,即既可以对所给材料加以肯定,也可以对此进行否定,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
其二,如果所给材料有倾向性,那么,此时的立意就是单向的,即只能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一致。
材料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亮点”一词使用频率极高。
“亮点”,新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
”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或思考呢?
请以“亮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这则话题作文的开放度很大,留给同学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广阔。
话题是一个词——亮点,为了做到审题准确,首先要分析所给材料。
把所给材料紧缩成一句话就是:
当今社会使用率极高的“亮点”(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引发了你那些联想或思考。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材料本身对“亮点”使用频率高这件事没有倾向性——没有表示肯定,也没有加以否定,只是客观地进行叙述。
这时,亮点这个话题的立意就是全方位的,你既可以肯定它,论述亮点好处,亮点的重大作用;也可以否定它,分析亮点的弊端,亮点的危害;既可以写自己的亮点,也可以写别人的亮点对自己的影响;既可以写历史上的亮点,也可以写当今社会的亮点。
这正是材料没有倾向性的独词话题作文的特点。
【优秀习作一】
让生命聚焦
你知道光的威力吗?
小时候,常玩这样的游戏:
将放大镜放在阳光下,地上就会出现一个亮点,在亮点处放上一片纸,不一会儿就冒出火苗;将亮点对准一只蚂蚁,一会儿蚂蚁就被烧焦。
看似平常的光线聚焦在一点,竟能产生难以置信的威力!
当初,阿基米德就是利用光的聚焦,烧毁了罗马的军舰,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军队。
让生命聚焦,你就是那引人注目的亮点。
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人被河水湮没、遗忘,但又有多少璀璨的明星依旧照耀着世人。
那明星便是伟人们毕其一生之力而在瞬间绽放的花朵,短暂却永恒。
司马迁毕其一生心血写作《史记》,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曹雪芹倾力打造《红楼梦》,终将其推向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玛格丽特•米切尔只写了一部《飘》,却让多少自诩为“高产”作家的人汗颜。
马克思留下了半部《资本论》,却让无产者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将生命聚焦,相信自己必能成为亮点。
不要埋怨环境平凡,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上几笔便价值连城;平凡无过于一块石头,经过米开朗基罗的妙手打造,便成为不朽的雕塑;不要说自己无能,愚钝的曾参毕竟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也传了黄梅的教义,无能只是怯懦者的推辞。
生命的焦点也许不多,但却是你生命力与心血的凝聚,也唯其如此,你才能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创造力。
只有抛开私心杂念,向着心中的目标勇往直前,才能摆脱名利的纠缠,挣脱世俗的羁绊,成为闪光的亮点。
相反,三心二意,为世俗名利所困的人,又怎能专心致志地走向成功的顶峰呢?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古人的良训,不可不听,科学家们之所以被世人视为淡漠,是因为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焦点所在,在世人看来那是盛开繁花的桃源。
他们将全部心力都聚集在焦点上,释放出了让世人颇感炫目的光芒。
聚焦需要把握方向,调整焦距。
是雄鹰就要展翅高飞,它不会眷恋农夫手中的一把糟米;羚羊危难,仍不会进入茂密的丛林。
没有人会在强光下点灯,正如瞎子不会学美术,跛脚者不会去学竞走一样。
水的源头总在高处,一生中你东奔西走,最终用来谋生的,还是你的长处。
荷马毕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也创不了基督教。
让乔丹去踢足球,让贝利去打篮球,同样不可取。
让生命聚焦,你就是那光彩夺目的亮点。
【批阅】本文由“亮点”想到生命的焦点,并由此谈及生命的价值,写出了一定的深度。
从内容方面看,这种联想合于情理,完全切合题意,全文以“让生命聚焦”为中心,所选材料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具代表性,同时,作者细心地安排材料、遣词造句,进行了有理、有节、有情的论述,使文章富有立体感和感染力,判为18分。
从表达方面看,本文结构完整严谨,从词语选择、句式运用等方面,都能看出作者娴熟的文字功底,给18分。
在发展等级方面,本文也颇具优势,不仅材料丰赡,而且剖析深刻,语言也较为成熟,实为厚积薄发之作,发展分为18分。
【优秀习作二】
制造“亮点”(小小说)
虽是阳春三月,正值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前夕,但太阳似乎惹了一身火气,怒气冲冲地向大地喷着火舌。
斜斜的一段小山坡上,几捆树苗靠在一块突兀峥嵘的石头上,旁边几个农民挥汗如雨地抡着铁锹。
不多时,遍布枯草的地面上显眼地凹进几个土坑,远望如同黄色的伤疤。
随着起伏的喧闹声由远而近,农民们抹一把汗,抬眼望见在记者簇拥下的县委王书记,正挺着自诩为成功男士的标志,迈着方步向他们走来。
他们知趣地退到一旁。
王书记接过秘书递过的铁锹,似乎好奇似的掂了掂,在其中一个土坑旁演练起来。
很少运动了吧,额上竟浮出一层细汗,秘书见状赶上前撑起了遮阳伞,王书记却一虎脸,将秘书推到一旁。
摄相机镜头下,王书记挥动铁锹在为一棵小树培土,额上的汗珠反射着热烈的阳光……
事后,王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的秘书,镜头之下岂可撑着一把遮阳伞?
秘书想着王书记电视画面中灿烂的笑容,晶莹的汗珠,恍然点头。
王书记在栽下那棵小树苗之后,便在乡长的陪同下来到了乡政府。
这下可把乡政府的各位领导忙坏了:
中午让书记吃什么喝什么呀?
总不能吃猪头肉喝二锅头吧!
于是乡长做出批示,拨款5000元,兵分几路,不远几十里到县城采购:
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河里游的……
酒足饭饱之后,满面红光的王书记一行驱车来到了该县最贫穷的山村。
豪华的轿车,油头粉面的人群与那里摇摇欲坠的破屋残瓦,瘦骨嶙峋的老人仿佛反差了一个世纪,但这强烈的视觉效果并未影响王书记盎然的兴致。
他走进一间最低矮破旧、黑暗如山洞的小屋,与坐在门槛上读着破旧课本的小孩慈祥地笑,与躺在床上挣扎着坐起来的老乡亲切攀谈。
王书记说:
我们知道,咱们这儿的老百姓生活艰难啊!
同时紧紧握着感激涕零的老农青筋暴起黝黑干瘦的双手……
秘书感动得都要抹眼睛了,突然想起王书记预先准备在高潮时送出的红包。
于是他赶忙朝王书记眨眼睛,拧眉毛,还不时指指自己的口袋,但王书记似是沉浸在“与民同忧”中不得自拔了,完全视而不见。
返回的路上,年轻的秘书疑惑地问王书记红包之事,王书记严肃地说:
你没看到那会儿几个记者冲摄像机指手划脚吗?
保准是摄相机出了小毛病。
秘书恍然大悟,不停地点头……
当天晚上,该县电视台的头条新闻报导说:
县委王书记亲自到我县山区落实今春植树节绿化工作,在王书记的带领下,预计今年荒山绿化面积有望突破10万亩。
下午,县委王书记不辞辛苦,又亲自视察了我县最贫困的山村,为那里的乡亲们送去了温暖,王书记心系百姓的优秀品质必将成为我县领导干部为民做主的一大亮点……
【模拟批阅】读罢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细密的构思和不动声色的讽刺。
作者针对话题,进行反面思考,抓住了一个典型中的典型,既合了题意,又合了文意,两组精心设计的镜头充分暴露了此等为官者的丑陋嘴脸,使文章内容充实,讽之有据。
有了这样“真实的虚构”,作者的情感自然也在其中展露无遗;同时,本文结构精严,看似信笔而写,其实筋削骨立。
因此,基础等级分数为17分+17分。
在发展等级方面,本文情节曲折有致,既显示出作者的创意,也考验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说,无论总观还是细览,这篇文章都经得住推敲,发展等级为18分。
(4)独词式话题作文“超越”的审题例谈
(一)作文题目:
有一种勇气,让人激情勃发;有一种自信,让人昂然奋起;有一种力量,让人一飞冲天。
这就是超越,它给人以勇气、自信和力量。
有时扣人心弦,有时惊心动魄,有时启迪心扉。
生命在超越中进化,人类在超越中进步。
超越朋友,超越对手,超越老师……你超越我,你就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得更深;我超越你,你就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请以“超越”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二)写作提示。
本题中的提示语阐明了“超越”的对象、结果及意义等。
写作时可选取某一方面,深入开掘,不必贪多求全。
写散文,要热情讴歌超越者的胆量、勇气、精神;写议论文,宜用事例和道理来论证为什么超越、怎样超越;写记叙文,可描述超越所经历的曲折坎坷的过程,表现超越的艰难,从而显示超越的弥足珍贵。
除了文题中所列举的,还可写超越金钱、超越感情(亲情、爱情、友情),超越自己,等等。
如写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很广泛,名人、伟人甚至凡人均可入文。
(三)审题
A.动词性话题“超越”:
添枝加叶法。
1.超越自己、他人(前人、朋友、对手、老师……)
2.超越痛苦、失败、脆弱、耻辱、自卑……
3.超越历史(伟大的人物孔子、伟大的精神)、超越空间(地区、国界)的爱……
4.超越金钱、超越感情(亲情、爱情、友情)……
B.名词性话题“超越”:
1.前面加定语。
生命的超越、历史的超越……
2.作主语。
超越是一种勇气,让人激情勃发。
超越是一种自信,让人昂然奋起。
超越是一种力量,让人一飞冲天。
超越能给人以勇气、自信和力量。
超越能启迪心扉。
超越催人进步。
超越促人成功。
……
3.作宾语。
生命在超越中进化。
人类在超越中进步。
诠释超越,解读超越。
……
4.作定语。
超越的意义……(此类可归入动词类,不另举例)
优秀例文:
超越自己
生命在超越中进化,人类在超越中进步。
超越是对能力的一种挑战,是对成功的一种自信。
人,在迈向成功的途中,不可缺少的是自信。
我们要超越自己,用满怀的自信迎接成功的来临。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成功者,他们勇于超越自己,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