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845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Word版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Word版含答案

第8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考纲

考点

考法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重点)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重点)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重难点)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气候统计图表材料为载体,考查气候变化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或以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

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全球气候变化(5年2考)

1.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时间

特点

地质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前

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

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以来

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近现代

近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

全球气候呈变暖趋势

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

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增加。

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主要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另外,还可采取政策手段,如政府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1.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气候更加干旱吗?

提示:

不一定。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部分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变干,也可能导致部分地区降水增多,气候更加湿润。

2.全球气候变化就是气候变暖吗?

提示:

不是。

气候变暖只是气候变化的一种表现,气候变化包括冷、暖、干、湿四方面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对农业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6·高考全国卷丙)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山峰经历的冰期次数不同,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抬升至冰期的时间越早。

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洛山经历了三次冰期,雪宝顶经历了末次和倒数第二次冰期,太白山只经历了末次冰期,说明果洛山在第一次冰期前就已经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雪宝顶在第一次冰期和第二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太白山在第二次冰期和第三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则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第2题,末次冰期和现代相比,点苍山的日照时间没有明显变化;由于冰期是地球上的寒冷期,气温低,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点苍山不易发育现代冰川;植被分布在气温较高的地带而冰川发育在年均温低于0℃的高山高原地带,所以植被多少对冰川发育没有影响;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点苍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结合板块运动知识可知这里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使得该地区的海拔逐渐升高。

答案:

1.B 2.B

(2016·高考上海卷)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据此回答3~4题。

3.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B.泰国

C.智利D.秘鲁

解析:

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可能增加。

第4题,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

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

结合选项可知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泰国。

答案:

3.A 4.B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5年1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1)热带

(2)亚热带

(3)温带

(4)寒带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雨季集中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降水少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2.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来进行。

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走的原则。

(1)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平均气温曲线的形态来确定南、北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年平均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8月

1~2月

峰型(上凸)

南半球

1~2月

7~8月

谷型(下凹)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全年最低气温

温度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15℃

热带

年雨型,各月降水量均在100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000mm

夏雨型,1~5月降水很少,6、7月猛增,年降水量1500~2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夏雨型,1~5月降水很少,6、7月猛增,年降水量1500~2000mm 

少雨型,全年几乎为零

热带沙漠气候

少雨型,全年几乎为零

0~15℃

亚热带或温带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匀,在50mm左右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0℃

温带

夏雨型,夏季超过1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夏季少于1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3)根据气候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4)根据气候的成因判断气候类型

影响因素

气候类型及成因

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受季风影响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高考上海卷)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1~3题。

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3.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甲站—乙站—丙站

B.甲站—丙站—乙站

C.乙站—甲站—丙站

D.乙站—丙站—甲站

解析:

第1题,从三幅图中7月气温均在一年中最低可知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均位于南半球,从高温期与多雨期对应可知所在地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第2题,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降水较多。

第3题,同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从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全年气温数值来看,总体上气温是甲站<丙站<乙站,由此可知三个测站的海拔是甲站>丙站>乙站。

答案:

1.D 2.A 3.B

 气候类型的判断

(2015·高考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完成4~5题。

4.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5.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解析:

第4题,北纬30°附近有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甲地景观有沙丘和绿洲,对应的是④;乙地景观有雪山、冰川,属于高山气候,夏季凉爽,全年气温较低,对应的是③。

故选D。

第5题,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乙为高山气候,乙地自然景观的成因是海拔高,故选D。

答案:

4.D 5.D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是描述某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因气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密切相关性,成为高考综合考查中的重要图类之一,判读的重点是等温线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图1 某城市气温时空分布图

图2 某地区年均温分布图

图3 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图

等温线的判读要从等温线的数值、走向、弯曲、闭合、疏密等方面分析,具体判读内容及方法如下:

1.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如图3为北半球。

2.判断海陆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

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流、暖流

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5.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

地势高:

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则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如图甲)

地势低:

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若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则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如图乙)

6.判断地形名称

山地: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如下图中乙为山地。

盆地: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如下图中甲为盆地。

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温差较大。

(2016·高考北京卷)下图为

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

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2)该山地(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1)C 

(2)C

读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1)~(3)题。

(1)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大陆1月和7月气温分布状况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1月,大陆东岸气温受暖流影响大

B.7月,气温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C.1月,气温分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大

D.7月,大陆东岸气温受东南信风影响大

(2)1月份,西北部城市达尔文的风为(  )

A.东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3)当澳大利亚西部出现高温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澳大利亚开往中国的载有铁矿石的轮船顺风顺水

B.巴斯海峡风高浪急

C.珀斯地区连续晴热,旱情严重

D.墨累—达令盆地牧民忙于剪羊毛

解析:

(1)澳大利亚大陆1月为夏季,其中西部为沙漠,增温快,气温高,图中反映出来的中西部气温高就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选项C正确。

从1月等温线分布来看,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温度较低,受暖流影响较小,选项A错误。

7月,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等温线几乎与纬线平行,气温分布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小,选项B错误。

(2)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形成西北风,影响澳大利亚的西北部。

(3)1月,澳大利亚为夏季,其西部出现高温中心。

澳大利亚铁矿石产地主要分布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地区,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和我国吹西北风,从澳大利亚驶往中国的轮船不顺风,选项A错误。

巴斯海峡分隔塔斯马尼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南部,此时风带位置偏南,此地受西风的影响变小,风小浪小,选项B错误。

珀斯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南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1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干燥,旱情严重,选项C正确。

墨累—达令盆地牧民8~9月剪羊毛(忙碌),而不是1月,选项D错误。

答案:

(1)C 

(2)B (3)C

(2017·盐城一模)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

读地表碳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①B.②

C.③D.④

2.对地表碳循环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B.导致海平面上升

C.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①为植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②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CO2,③为火山活动放出CO2,④为有机物残体转化为化石燃料。

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CO2,故选B。

第2题,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是因为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与地表碳循环无关,A错。

地表碳循环属于自然过程,如果不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CO2过多,整个地表碳循环应是一个平衡的转化过程,大气中的CO2含量不会增多,就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也不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C错。

在地表碳循环过程中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对。

答案:

1.B 2.D

(2017·天津五校联考)下图是某地气温变化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此地(  )

A.雨热不同期

B.降水集中在冬季

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4.该地河流(  )

A.有结冰期

B.径流量主要随气温而变化

C.夏季含沙量最少

D.春、夏两季汛期明显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1月气温在0℃以下,7月气温在25℃以上,冬冷夏热;根据降水量逐月累积曲线可知7、8月增加很快,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即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4题,由最冷月气温小于0℃可知该地河流有结冰期,径流量与降水有关,夏季流量大,含沙量大,夏汛明显。

答案:

3.C 4.A

(2017·湖南百校联考)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5~6题。

5.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的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  )

A.①B.②

C.③D.④

6.有关③、④两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

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

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解析:

第5题,图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最差、多沙质土壤,降水集中,故土壤侵蚀相对其他气候区更严重,故B正确。

第6题,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都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因素,都是雨热同期,且分布在大陆东岸,故B正确。

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的亚洲有分布。

答案:

5.B 6.B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

下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近15年来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  )

A.增加B.减少

C.先减少,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

2.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减少B.气候变冷

C.地形抬升D.土壤贫瘠

解析:

第1题,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都为正值,在2000年至201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处于增加态势,从2010年开始往后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开始下降。

故D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总体一致的是平均降水量,故造成该山区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减少。

答案:

1.D 2.A

读某区域气候区分布图,回答3~4题。

3.影响Ⅰ气候区和Ⅲ气候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

C.河流D.海陆位置

4.分布在Ⅱ气候区的R城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风力较弱B.气温较高

C.降水较少D.光照较强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Ⅰ在沿海,Ⅲ在内陆,气候差异主导因素为海陆位置。

第4题,R城市夏季常被雾笼罩,因为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较弱。

答案:

3.D 4.A

(2017·北京东城区模拟)我国冬季气温的高低与北极地区冷空气的强度密切相关。

下图为1978~2015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  )

A.导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增强

B.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C.不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

D.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6.据图可知,我国最有可能出现严重冻害的年份是(  )

A.1982年B.1990年

C.2006年初D.2010年

7.当强冷空气南下,可能造成(  )

A.海南省出现冻雨天气

B.华北地区的雾霾污染加重

C.0℃等温线向南移动

D.新疆短时间出现融雪洪水

解析:

第5题,北极浮冰的面积呈波状变小的趋势,说明北极地区温度的升高,冷高压减弱会导致冷空气有减弱的趋势,故A错;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有关,故B正确;冰面面积缩小,对于北极航线的开拓有利,故C错;就北极来说,随着气温的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多的可能性更大,故D错。

第6题,北极浮冰面积增大,气候变冷,冷高压势力增强,导致我国出现严重冻害的可能性最大。

结合图可知,A对。

第7题,海南纬度低,出现冻雨的可能性非常小,故A错;强冷空气南下,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会减轻,故B错;寒潮使气温降低,0℃等温线南移,故C正确;温度降低,融雪量减少,故D错。

答案:

5.B 6.A 7.C

8.(2017·天津十二区县模拟)下图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

读图,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北美五大湖沿岸B.巴西高原中部

C.澳大利亚西南沿海D.中国东南沿海

解析:

选C。

从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可看出,该地降水量4~9月增加较多,10月至次年3月增加较少,表明4~9月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