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789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7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法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法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法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法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docx

《法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docx

法律

法律之法理

概述。

一、法的特征。

1、规范性(权利、义务)(注:

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注:

规范社会关系)(注:

法律只关注行为,道德关注心理,道德是心理上的自律,联系大义灭亲)。

2、国家性。

3、普遍性。

4、国家强制性。

5、程序性。

法律与道德的共同性体现在。

A、它们是社会规范

B、它们都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

C、它们都是社会调控的手段

D、它们都具有程序性的特点

E、它们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二、法的本质

1、阶级意志性: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人民)(注:

并不是统治阶级随意指定法律,随着物质生活的条件而变化)。

2、物质制约性:

产生、变更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决定于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三、法律的一般分类。

1、成文法(注:

文指的是系统的法典。

)与不成文法。

成文指法典形式,大陆法系为成文法,英美法系为不成文法(即判例法)。

2、实体法与程序法(注:

程序法:

三大诉讼法,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

实体法:

告诉你什么权利什么义务)。

3、根本法与普通法(注:

宪法根本法,除此之外是普通法)。

4、一般法与特别法(注:

特定法,适用于特定的人。

一般法,一般的人一般的事)。

5、国内法与国际法(注:

从制定主体来讲的,我国指定的是国内法,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条约制定的属于国际法)。

法的要素

法的要素:

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一、法律规则或规范(注:

实体法)。

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规范。

(一)、结构

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戒者罪犯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注:

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并非一一对应关系(注:

一可以对多)。

(二)种类:

1、内容规定的不同:

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

2、行为限定的程度:

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注:

民法中,比如合同法,制定合同需要制定以下几点,既有选择性)。

3、内容的确定性程度:

①确定性规则(注:

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有什么后果,都确定完备)。

②委任性规则(注:

不完备不清楚,需要别的机关来制定详细的规则)(注:

出现国务院,基本都是)。

例: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审批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③准用性规则(注:

法律A有规定,法律B涉及到有关的内容了,允许用A法律规定)。

例:

甲类传染病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范的内容,而授权某一机构进行具体规定的法律规范称为

A、委任性规范

B、确定性规范

C、准用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

二、法律原则(注:

比如。

民法原则,行政法原则。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三、法律概念

对经常使用的一些专门术语进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概念。

法的作用。

一、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

本人行为。

2、评价作用:

他人的行为(注:

法律上的评价)。

3、预测作用:

人们的相互行为(注:

比如合同的双倍都必须履行责任)。

4、教育作用:

一般人的行为。

5、强制作用:

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法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

A、人的思想动机(注:

法是调整行为的,最终是调整人和人的关系,可以说是通过调整人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

B、他人的行为

C、人的相互行为

D、每个人自己的行为。

二、法律社会作用

1、在维护统治阶级方面的作用:

①调整统与被统关系。

②统内部关系。

③统与同盟者关系。

2、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下列说法中,体现法的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有

A、维护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

B、对一般文化事务进行管理

C、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

D、法律在经济上确认和维护生产资料所有制

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

部门法(注:

分门别类,民法,刑法等。

),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注:

根据调整客体,比如,调整平等关系为民法,不平等关系为行政法。

)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

注:

中特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二、法系。

由若干国家或特定地区的、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的总称。

(注:

由历史和外部特征划分的。

大陆法系:

法典法系、民法法系(注:

成文法,不倾向去制定一个系统的法典),法、德及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地、附属国。

英美法系:

英美及殖民地附属国。

(注:

不成文法)。

中华法系:

中国古代法。

法系是按照( )划分的。

 

A、法律的历史传统

B、法律的阶级本质(注:

法律是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不是法系)

C、法律的某种传统或者共性

D、法律调整的对象(注:

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E、法律的表达方式(注:

法的表现形式问题实质就是法的效力等级问题)

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一国法律体系是由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有机组合而成的

B、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重要标准

C、法律制度是组成法律部门的最小单位(注:

法律规范是)

D、行政法是我国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

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含义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产生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结构

1、法律关系的主体(注:

比如,婚姻关系主体,男女的结合)。

2、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义务。

3、法律关系的客体。

权利、承担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承担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

物、人身利益、智力成果、行为。

(注:

主要指债权所针对的对象)。

法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注:

民主性,科学性),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与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二、法的实施

执法:

专指行政执法,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及授权组织。

司法:

又被称为“法的适用”或“法律适用”,主体:

国家司法机关。

守法:

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

法律监督:

主体:

所有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

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县检察院的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

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张某的行为。

黄某的这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

A、法的适用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解释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的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特点: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

二、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

(注:

责任是制裁的前提,有法律责任并不一定有制裁,比如、私了)(注:

国家机关介入才叫制裁)。

法律制裁是指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对触犯刑法者依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

(注:

错)

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律制裁的选项是:

A、某私企职员王某因侵占单位资金,被单位开除。

B、杜某因骑车不慎,撞伤他人,被法庭判决赔偿300元。

C、谭某因违约被仲裁机构裁定赔偿对方当事人损失10万元

D、刘某因生活作风问题严重被开除党籍刘某因生活作风问题严重被开除党籍

法律之宪法

概述(什么是宪法)

一、宪法的形式特点。

1、内容:

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最高。

3、制定和修改的程序:

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宪法的特征主要有()。

A、宪法具有最高效力

B、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C、宪法的制定要通过特定的程序

D、宪法的修改要通过特定的程序。

二、宪法的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权力制衡原则。

4、法治原则。

核心价值:

限制国家权力

保障公民权利

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是()。

A、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B、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徽、国歌、国旗、首都

C、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D、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徽、国歌、国旗、首都

国家机构

美国。

国会大厦(注:

立法),白宫(注:

行政),联邦最高法院(注:

司法)。

我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务院。

权力机关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

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2、组成和任期:

省级区域选出的代表组成。

每届任期为5年。

3、职权

(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提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通过:

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2)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注:

包括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下列属于国家宪法修改程序组成部分的内容是()。

A、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B、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

C、全体到会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2/3以上多数通过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改权属于()。

A、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以下对于法律案的提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注:

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主持会议的临时会议机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B、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人大常委会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C、 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D、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 

(3)监督权。

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和罢免(注: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人大休会期间,在提名中,有一部分是人大常委可以选)。

(4)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

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

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决定战争与和平。

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置的批准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4、全国人大代表。

①提出议案、质询和询问的权利。

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才能提出议案名。

②言论、表决免责权。

③刑事豁免权。

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注意:

乡级代表无刑事豁免权。

在我国,人大代表是通过会议的方式依法集体行使职权,而不是每个代表人直接去处理问题,下列权力中属于我国人大代表职权的是()。

A、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B、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C、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D、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

1、性质:

与全国人大之间是隶属关系。

是国家立法机关。

2、组成和任期

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

任期是5年。

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属于

A、隶属关系

B、代理关系

C、平行关系

D、委托关系。

3、职权。

(1)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解释法律

(2)监督权:

全国人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注:

副总理、国务委员,人大常委无权决定,人大决定)。

(注:

上级人大常委批准下级检察院的检察长)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注:

除最高级,其余与法院不同)。

《立法法》规定,法律的解释权归()。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3)重大事项决定权:

决定特赦;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根据我国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总动员和发布动员令的分别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

B、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国家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家主席

国务院(行政机关)

一、性质: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二、组成: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任期为任期为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三、会议制度

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

四、职权

(1)制定行政法规,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

(2)行政区域划分权。

国务院有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注意:

和人大常委会的区别)。

(3)紧急状态决定权。

国务院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进入紧急状态。

国家元首(国家主席)。

一、性质:

国家元首。

我国1954年宪法设置国家主席,1975、1978宪法对国家主席未加规定,1982年又设置了国家主席。

2、任期

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期是5年,且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

3、国家主席的职权(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

4、国家主席职位的补缺。

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行使。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家主席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

D、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共同

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需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注:

错的)

军事机关(军委主席军委主席)。

一、性质和地位

中央军委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组成和任期

中央军委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

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根据主席的提名,全国人大决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中央军委的每届任期为5年。

但宪法没有对军委主席连续任职问题作出规定。

中央军委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它有权决定战争和和平等有关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

(注:

错的)。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C、中央军委主席

D、国务院总理

司法机关(法院与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注:

乡是法庭,法院派出)

1、性质:

国家的审判机关。

2、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

四级法院及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

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关系,而是监督关系。

我国人民法院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

A、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B、协作关系

C、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二、人民检察院

1、性质: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

四级检察院及专门人民检察院包括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等。

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3、任免

经上级人大常委批准。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行为不合法或违宪的是()。

A、2005年9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规章规范股权分置改革

B、2008年6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C、2009年12月,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将因车祸成为植物人的全国劳动模范、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罢免

D、2010年3月,某省人民政府召开省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省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立法体制

立法体制:

一元(注:

一套体系)、两级(注:

中央地方)、多层次(注:

立法机关可以制定法律,行政机关也能制定法律)。

一、立法权:

(一)权力机关。

1、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地方性法规。

省级、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3、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注意:

常委会不可)。

(二)行政机关。

1、行政法规。

国务院

2、规章。

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注:

部委规章)、省级、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注:

地方规章)。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能制定法律

B、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国务院组成部门有权制定规章国

D、地方性法规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二、立法的效力

宪法大于法律,法律大于行政法

(一)上下位阶的法

1、中央(上级)大于地方(下级)

2、权力大于行政

(二)同一位阶的法

没有上下之分

(注:

地方政府规章和部委规章同级,适用范围不一样制定的规章一个是地方的一个是全国的)。

根据我国的法律效力层次,下列法律中效力最高的是()。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政府规章

D、自治条例

三、立法裁决(解决法律冲突问题)(注:

找共同的上级)。

1、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国务院认为应适用地方性法规,即适用之;

(先由国务院处理),认为应适用部门规章,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2、规章和规章

国务院。

四、改变或撤销(解决违法的法律)

小结:

改变、撤销:

(领导关系)。

①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

②人大对本级人大常委会。

撤销:

①人大对政府(监督关系)。

②上级人大常委会对下一级人大及常委会。

行政执法机关遇到地方政府规章与公安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正确的做法是()

A、直接适用地方政府规章

B、直接适用公安部规章

B、可选择适用地方政府规章或公安部规章

D、应就如何适用的问题提请国务院裁决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

注:

和人民的区别。

人民:

政治概念、群体概念。

(注:

反义词是敌人)。

公民:

法律概念、个体概念。

(注:

反义词外国人,无国籍人)。

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

A、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B、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C、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D、出生在我国的人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宗教信仰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注:

政治权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注:

自由)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B、公民有带薪休假的权利

C、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D、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亦被剥夺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A、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人身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权利,其中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言论自由权

4、监督权

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有提出批评的权利。

公民监督权包括()。

A、调查权

B、批评建议权

C、控告检举权

D、申诉权

5、人身自由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注:

最基本的)。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权,不应包括的是()。

A、人身自由权

B、宗教信仰自由权

C、人格权

D、通信自由权

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人身自由权利

C、生命健康权

D、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6、社会经济的权利。

(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光荣职责)。

(2)、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3)、获得物质帮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4)、财产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根据《宪法》规定规定,下列关于劳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动是公民谋生的手段

B、劳动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C、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D、劳动是公民致富的源泉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与公民享有的劳动权相对应的国家义务有()。

A、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

B、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C、国家应当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D、国家应当为每个失业的公民提供工作岗位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获得物质帮助。

A、疾病

B、丧失劳动能力

C、年老

D、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疾病

7、文化教育。

(1)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从事科学研究、文艺创作的权利

我国公民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此外,我国公民还有劳动的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