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774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x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docx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

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山东 刘秀珍

【课标要求】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备考指要】

 

1.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2.结合两次国共合作的史实理解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促进海峡两岸统一。

 

【自主学习】

 

考点1  抗日战争  

 

1.日本的全面侵华

 

(1)局部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占领台湾;1931_________年后侵占东北,华北地区也日趋殖民地化。

 

(2)全面侵华

 

①标志:

1937年7月7日_________。

 

②扩大:

日军先后占领平津、_________、_________、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3)侵华罪行

 

①1937年12月制造了_________大屠杀。

 

②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_________惨案。

 

③在东北成立了专门研究细菌战的“_________”。

 

 2.中国人民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史实:

国民政府组织了_________、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②结果:

是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3)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

 

①史实:

1937年秋,制定了_________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_________大捷;1940年,彭德怀指挥了_________,主动出击日军。

 

②作用:

敌后抗日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中国军队国外战场的抗战

 

①目的:

为了确保_________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史实: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_________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②意义: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_________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_________得到提高。

 

考点2  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史实

 

①重庆谈判:

为争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签订了《________》。

 

②政协会议:

1946年初,在________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2)结果:

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

 

2.全面内战爆发

 

(1)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

 

(2)结果: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对________、_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

 

(1)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帅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________,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从1948年9月连续发动了________、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①目的: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②结果:

国民政府拒绝在《________》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占领________,继续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3)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②改变了世界______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___的胜利。

 

【重难突破】

 

一、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1.相同点:

 

(1)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

 

(2)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

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更是首倡者。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存在原则区别,随着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深入,国共两党的分歧日益显露;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来约束双方,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必然面临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选择。

 

(4)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2.不同点:

 

(1)社会背景不同:

第一次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第二次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2)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即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3)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以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4)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历史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求稳定、谋发展的今天,我们应继续高举民族团结、利益共同的大旗,避免对抗内耗,加强交流对话,追求互利共赢,通过国共再次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新的更美好的时代。

 

【迁移应用】

1.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

右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抗日战争的特点和胜利原因

 

1.特点:

 

(1)民族性:

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

从斗争性质来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

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别决定了该特点。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共倡导并作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不动摇、不退缩,在相持阶段成为消耗日军的主要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以弱胜强: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

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战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因此得道多助。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是根本原因。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与支持。

 

【迁移应用】

 

2.1942年,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B.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最终彻底的击溃日本     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3.“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

 

1.特征:

合作―对抗―合作-再对抗

 

2.演变:

 

(1)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①原因:

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打倒列强除军阀”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成为统一战线建立的客观条件。

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屡屡失败,接受苏联和中共的帮助。

而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也遭遇失败,使中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建立巩固的革命联盟。

②政策:

(中共三大)决定与革命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由对抗到合作。

 

①原因:

对抗原因:

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

合作原因:

“九一八”事变以后,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政策:

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做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总方针;1935年底中共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结果:

国共合作破裂,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原因:

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②政策: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③结果:

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①原因:

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②政策:

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武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③结果:

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导致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3.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这是国共之间的矛盾、斗争始终存在,并导致合作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例如,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的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由此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国共关系再次完全破裂,直到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彻底覆灭。

 

(3)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了苏联的很大帮助,而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和其他反动势力则全部持敌视、反对的态度,勾结起来破坏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由于处在二战的新的国际环境中,不仅得到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而且由于英美等国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赞助中国抗日,赞助国共合作。

这对于我党建立和坚持国共合作的民族统一战线是有利的。

抗战胜利后,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积极扶蒋反共,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4.认识:

合则两利,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两伤,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

为了民族利益,两党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迁移应用】

 

4.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

“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5.国共两党的第一、二次合作的实现,主要是由于( )

 

A.国共最高革命纲领一致            B.两党面临共同任务

 

C.两党得到外部力量帮助              D.中日民族矛盾尖锐

 

【典例剖析】

 

1.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纷。

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史实本质?

( )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内战爆发前国共两党关系和当时时局的认识。

A项适合于抗战中,B项模糊了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D项所术更不符全实际。

 

【答案】C

 

2.下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

图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革命要胜利了”是指(  )

 

 

A.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大反攻         B.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

 

C.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         D.开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

 

【剖析】注意图片中两人对话的信息,“目标大别山以及转折、胜利”,反映了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应属于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答案】B

 

3.蒋介石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文中的“先生”是( )

 

A.孙中山        B.斯大林        C.毛泽东        D.周恩来

 

【剖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

注意材料中的“陪都”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蒋介石邀请“先生”去重庆“商讨”“倭寇投降”后的“世界永久局面”。

 

【答案】C

 

4.世纪40年代朱自清道出了人们的普遍心情: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其中“闷雷”指的是( )

 

A.国民经济破败凋残             B.内战阴影挥之不去

 

C.美苏冷战和平脆弱             D.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剖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定“40年代末”,“胜利的闪电”指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B

 

5.观察右边的出现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漫画,图中的人物是( )

A.袁世凯       B.汪精卫  

 

C.蒋介石       D.孙中山

 

【剖析】漫画表现的是四十年代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政策。

 

【答案】C

 

【巩固演练】

 

1.《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卢沟桥歌》: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从《松花江上》到《卢沟桥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准确的是( )

 

A.从东北沦陷到华北、华南沦陷          B.国共从内战到走向联合抗战

 

C.从东北沦陷到中国人民奋起抗战        D.国民党从不抵抗到奋起抗战

 

2.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4.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

漫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6.“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

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

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

这作品的创作时间最可能是在( )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45年

 

7.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 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

 

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   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   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邮政部门已经发行了五套纪念抗日战争的邮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行的邮票介绍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军民抗战,八九十年代发行的邮票介绍的是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21世纪发行的邮票介绍的是中外联合作战。

由此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

 

A.纪念的主题由中共抗战到全民族的抗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纪念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从纪念抗日战争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C.纪念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全面

 

D.中国的世界意识尚未觉醒

 

9.游就馆是日本靖国神社的博物馆。

2007年初游就馆调整展示内容后重新开放。

对南京大屠杀的介绍中增加了“将中国军队击退到下关处并歼灭。

对穿着便装的残兵也进行了严格的处罚”等文字。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①靖国神社的调整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②游就馆所宣扬的历史观没有变 

 

③日本正式承认了在南京犯下的罪行 

 

④展示内容的调整有利的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缓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0.“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

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

”“蒋军弟兄们:

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

”以上传单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中共军队经过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

 

B.国民党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共转入反攻,消灭国民党指日可待

 

D.跟着蒋介石没有出路,只有武装起义,活捉蒋介石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11.阅读下列材料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

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南京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给予高度评价: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发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与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有何伟大意义?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

有何启示?

 

【高考真题】

 

1.(2010·重庆卷)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

“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

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

”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2.(2010·天津卷)《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2010·北京卷)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2010·北京卷)“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