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760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docx

《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docx

初三物总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

初三物理培优总复习精讲第八讲中考复习全国各省中考物理题精选(8)

一、选择题:

1.(2011浙江义乌).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由于突然停电导致视野偏暗。

班里同学采取的如下措施合理的是(D)

A.凹面镜换成平面镜B.调节粗准焦螺旋

C.换用高倍镜D.用更大的光圈

2、(2014•南充)如图所示形状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水,再将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和b(ρa<ρ水<ρb),分别放入甲、乙两杯中(水未溢出),小球a和b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a和Fb,甲、乙两个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B  )

 

A.

FA>FB,pA<pB

B.

FA>FB,pA>pB

C.

FA=FB,pA=pB

D.

FA<FB,pA<pB

3(2013•梅州)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

 C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4、如图4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只闭合S1时,R两端电压与R1两端电压之比为1:

2,只闭合S2时,R两端电压与R2两端电压之比为1:

4,当滑片P移动到b端,则(A

A、只闭合S1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1两端电压之1:

1

B、只闭合S2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2两端电压之1:

1

C、当S1,S2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

2

D、当S1,S2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

1

5、如图5所示,斜面长6m,高3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使物体在5s内沿斜面移动了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40%B、物体重300N

C、拉力F做的功是600JD、拉力F的功率是40W

6、如图6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体积为80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B)

A、0B、0.3NC、0.5ND、0.8N

7.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B

A.在15cm~25cm之间B.在7.5cm~12.5cm之间

C.小于7.5cm或大于12.5cmD.无法确定

8.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澜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C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A.未掺水B.掺水含量20%以下

C.掺水含量20%—30%D.掺水含量30%以上

9.如图甲所示的两个电流表均为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流表(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的指针都正常偏转且偏转角度相同,此时灯L1和L2的所消耗的电功率P1和P2的比值为(  )A

A.4:

1B.1:

4C.5:

1D.1:

5

10、现有一个电压为3V的电源和三个相同的电阻,连接在黑匣子内,其外部有4个接线柱与黑匣子中的电路相连接,用电压表分别测试任意两个接线柱间的电压,其读数分别为:

UAB=3V,UAD=UBC=2V,UAC=UBD=1V。

则黑匣子(虚线框)内电路连接正确的是:

C

11、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4所示,其中的每一个滑轮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若G1=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

B.若G1=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C.若G1=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绳连接,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D.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3、图8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R1=10Ω,R2=20Ω,R3=5Ω,当闭合开关S1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闭合开关S2、S3,通过R2的电流是0.24A

B、断开S2、S3,电路消耗的功率是2.4W

C、断开S2、闭合S3,R1两端的电压是6V

D、在相等的时间内,闭合S2、S3时和断开S2、S3时,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之比是9:

4

4(2014•河北)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滑动变阻器,R2、R3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将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一段距离后,电压表V1、V2示数变化的大小分别为△U1、△U2,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大小为△I.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 )

 

A.

△U2大于△U1

 

B.

的差值等于R2

 

C.

R2和R3消耗的电功率的和增加了△U2•△I

 

D.

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三、填空题:

1、一导体的电流为5A,10S流过导体的电量为库仑。

如果加在导体上的电压为20V流过的电量为20库仑,则电流做功为焦耳。

2.冰冰用手握着一个重为10N的水杯静止在空中,杯口竖直向上,手的握力为2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10____N;若使手的握力增大到3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10___N。

3.(2013•长沙)2013年长沙体育中考,男生新设引体向上项目.如图是引体向上的示意图,小云同学在半分钟内做了12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已知小云的质量为60kg,每次引体向上他能将自身重心提高0.4m,则小云每做一次引体向上所做的功为 240 J,整个过程中的平均功率为 96 W.(g取10N/kg)

4.(8分)(2013•长沙)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件货物重100N,每次运送的量不定,图乙记录了在整个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增加而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动滑轮重为 100 N,当某次运送4件货物时,绳子的拉力F是 25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5、.甲、乙两定值电阻的电压与电流关系的图像如图6所示,则甲、乙两电阻的阻值之比R甲:

R乙=2:

1;将甲、乙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都在10s内,甲、乙两电阻产生的热量之比Q甲:

Q乙=1:

2。

6.边长为1dm的正立方体木块,漂浮在酒精液面上,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液面,如图15甲所示,将木块从底部去掉一部分,粘上体积相同的玻璃

后,投入某种液体中,它仍漂浮,如图11乙所示,此

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980Pa,酒精和玻

璃的密度分别为ρ酒精=0.8×103kg/m3ρ玻璃=

2.4×103kg/m3,胶的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则玻

图11

璃的质量是kg。

6\解:

木块的体积:

V=0.1m×0.1m×0.1m=0.001m3,

因为物体漂浮,所以F浮=G即:

ρ酒精g12V=ρ木gV

则ρ木=12ρ酒精=12×0.8×103kg/m3=0.4×103kg/m3.

F浮′=pS=980Pa×0.1m×0.1m=9.8N

设截去木块的体积为V′,∵在某种液体中仍漂浮,

∴剩余木块的重加上合金重等于受到液体的浮力,

即G木+G金=ρ木(V-V′)g+ρ金V′g=F浮′------①

∵木块受到液体的浮力

9、∴F浮′=F下表面-F上表面=F下表面=ps=980Pa×0.1m×0.1m=9.8N----②

∴由①②可得ρ木(V-V′)g+ρ玻璃V′g=9.8N,

即:

0.4×103kg/m3×(0.001m3-V′)×10N/kg+2.4×103kg/m3×V′×10N/kg=9.8N,

解得:

V′=3×10-4m3,

m玻璃=ρ玻璃V′=2.4×103kg/m3×3×10-4m3=0.72kg.故答案为:

0.72.

7(2013年柳州)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灯泡L标有“6V3W”(灯泡电阻不变),开关S闭合。

当S1、S2断开,滑片P从b端滑到某一位置时,变阻器的电阻减小6Ω,电流表示数变化0.1A,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路的电流为__0.5_______A;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闭合Sl、S2,电流表的示数又变化了1.5A。

当Sl、S2都闭合时,调节滑片p,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__20___W。

8.如图所示,把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有

的体积浸入水中,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kg/m3;如果把该木块放入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中,静止时,如图所示。

那么该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水与受到酒精的压强p酒的关系为p水等于p酒(填“大于”、“等于”、“小于”)。

四、实验作图题探究:

1、(8分)利用电源、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R0(阻值已知)以及两个电流表A1、A2来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A、B、C三个电路。

(1)经过讨论,认为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最佳方案为图__B___电路。

(2)小宇在某次实验中,测得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A2的示数为I2,则待测电阻Rx=_________。

(3)在某次测量中,小宇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两个电流表A1、A2的示数始终相等,即I1=I2,由此判断出Rx处的故障是___断路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____保护电路___________和____改变电流(便于测量多组数据

五、计算题:

1.(8分)(2014•南充)如图所示,某工人重600N,站在水平面上,用100N的拉力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提起一浸没在水中体积为1.2×10﹣2m3,重360N的物体.(物体始终浸没在水中,且忽略水对物体的阻力,ρ水=1×103kg/m3,g=10N/kg)求:

(1)已知工人双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3×10﹣2m2,工人没有拉动绳子时对地面的压强;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提起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

(1)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F压=G=600N,

S=3×10﹣2m2,

对地面的压强:

p=

=

=2×104Pa;

(2)物体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V排=V=1.2×10﹣2m3,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V排g=1×103kg/m3×1.2×10﹣2m3×10N/kg=120N;

(3)提起物体时,滑轮组受到的拉力:

F拉=G物﹣F浮=360N﹣120N=240N,

提起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

×100%=

×100%=

×100%=80%.

答:

(1)工人没有拉动绳子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20N;

(3)提起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2.(9分)某物理小组决定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

他们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

先把鹅卵石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当加入225ml的水时,瓶子在如图7甲所示的位置平衡。

拿掉水杯后,再向瓶中加入150ml的水,此时瓶子在如图7乙所示的位置平衡。

若不考虑鹅卵石的吸水性,忽略瓶子的质量,g取10N/kg,求:

(1)鹅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鹅卵石的密度。

六、综合运用题:

1.(10分)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0为“100Ω0.5A”的滑动变阻器,R2=10Ω.cd和ef为两对接线柱,另有一只定值电阻R1和一根导线接在两对接线柱上.当闭合S、S1.断开S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左端a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1W;当闭合S、S2,断开S1,滑片P置于中点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2W.

(1)通过计算确定电阻R1及导线的位置并求出R1的阻值;

(2)闭合S、S2,断开S1,使R2消耗的功率不小于0.9W,且保持电路安全工作,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解答:

解:

(1)假设导线的位置在ef之间,则当闭合S、S1.断开S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左端a时,只有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则此时变阻器的功率应为:

P=

=

=1.44W,

∵P>P实1,

∴在ef之间不是导线,是电阻R1;则导线在cd之间;

则由P=I2R得: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

=

=0.1A,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实1=I1R0=0.1A×100Ω=10V,

∵串联电路的电压电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1=U﹣U实1=12V﹣10V=2V,

根据欧姆定律得:

R1=

=

=20Ω.

(2)闭合S、S2,断开S1,滑动变阻器与R2串联,

∵使R2消耗的功率不小于0.9W,

∴根据P=I2R得:

Imin=

=

=0.3A,

根据欧姆定律得:

R2两端的最小电压U2min=IminR2=0.3A×10Ω=3V,

∵串联电路的电压电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0max=U﹣U2min=12V﹣3V=9V,

根据欧姆定律得:

R0max=

=

=30Ω;

∵变阻器额定电流为0.5A,∴电路中最大电流Imax=0.5A,

根据欧姆定律得:

R2两端的最大电压U2max=ImaxR2=0.5A×10Ω=5V,

∵串联电路的电压电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0min=U﹣U2max=12V﹣5V=7V,

根据欧姆定律得:

R0min=

=

=14Ω;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14Ω~30Ω.

 2.(5分)(2014•青岛)小雨受到的重力为640N,他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6×103Pa.

(1)他用图甲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6×103Pa.则物体A重力GA=?

(2)如图乙所示,若他用此滑轮组从水下缓慢提起边长为0.3m的正方体B(不计水的阻力、绳重和摩擦),当物体B的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2×103Pa时,小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匀速提升物体A时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则物体B的密度ρB=?

解答:

解:

(1)∵p=

∴小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0.04m2,

匀速提升物体A时,小雨对地面的压力F′=p′S=6×103Pa×0.04m2=240N,

小雨对绳子的拉力F拉=G﹣F′=640N﹣240N=400N,

∵η=

=

=

∴物体A的重力GA=3F拉η=3×400N×90%=1080N;

(2)∵p=ρgh

∴物体B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

=

=0.2m,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S′h=(0.3m)2×0.2m=0.018m3,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1×103kg/m3×10N/kg×0.018m3=180N,

∵p=

∴此时小雨对地面的压力F″=p″S=p′S=×6×103Pa×0.04m2=120N,

小雨对绳子的拉力F拉′=G﹣F″=640N﹣120N=520N,

∵F=(G+G动)

∴动滑轮重G动=3F拉﹣GA=3×400N﹣1080N=120N,

∵F=(G﹣F浮+G动)

∴物体B的重力GB=3F拉′﹣G动+F浮=3×520N﹣120N+180N=1620N,

∵G=mg=ρVg

∴物体B的密度ρ=

=

=6×103kg/m3.

答:

(1)物体A重力为1080N;

(2)物体B的密度为6×103kg/m3.

 

3、(2013·安徽安徽第23题)在进行某些电学测量时,把电压表看成能显示其两端电压的大电阻,将它与一个阻值很大的待测电阻R0串联接入电路,根据电压表的示数可以测出R0的阻值,这是一种测量大电阻的方法。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的内阻RV=20kΩ、量程为150V,最小分度值为5V,电压U=110V,电压表的示数为50V。

(1)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求待测电阻R0的阻值。

(3)上述电路中,若将R0换成阻值约为20Ω的小电阻,用这种方法能否准确测出它的阻值?

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答案】

(1)3×10-3A

(2)24kΩ

【解析】

(1)电路的电流I=IV=

=2.5×10-3A;

(2)R0两端的电压U0=U-UV=110V-50V=60V,通过R0的电流I=IV=2.5×10-3A,则其电阻为

=24kΩ;(3)不能;理由: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

,即加在其两端的电压

,当R0为20Ω时,

≈1.09V,远小于电压表的最小分度值为5V,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准确测出它的阻值。

 

4、图2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A时,电压表示为6V,电流表示数为I1,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为P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B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为P2。

已知:

P1等于P2,电阻R1与R2之比为1:

2。

(1)电阻RA与RB的比值;

(2)电源两端的电压U。

解:

(1)由图3甲、乙得:

P1=U1I1,P2=U2I2,P1=P2,U1=6V,U2=9V

解得:

U1=I1(R1+RA),U2=I2(R1+RB)

解得:

5R1+9RA=4RB①

电源两端电压不变,I1(R1+RA+R2)=I2(R1+RB+R2)

解得:

R1+3RA+R2=2RB②

③由①②③式得:

RB=2R1④

将④式代入①式解得:

(2)由图3甲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