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652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docx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备课人:

胡仁新)

课题1空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4、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创

出设

问情

题境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听故事、思考问题:

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抢答有关问题。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通过学生自主的实

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提问)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分析原因吗?

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

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讨论与思考)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

为什么?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2、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

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

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

探索精神。

归形

纳成

总概

结念

(小结)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

结论。

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收分

集组

资讨

料论

合得

作出

交结

流论

(比较)

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

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

晰地掌握概念。

 

六、作业布置:

1、记忆空气的成分。

2、书上P33页第一题、第二题

 

七、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点燃

(1)现象:

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3)小结:

 

2、混合物与纯净物

八、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时间:

200年月日

 

课题1空气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收分

集组

资讨

料论

 

(过渡)

空气是—种宝贵的资源。

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首先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总。

(小结)

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并指出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

结合图片、资料讨论氧

气、氮气、稀有气体的

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

的“讨论”栏。

根据讨

论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并在汇报交流中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过渡)

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投影下表)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调查项目

调查情况

主要污染物

污染的来源

我的建议

(展示)

学生收集的有关污染的图片、照片、资料,以及绘制的图表。

(小结)

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

 

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补充完成表格。

 

展示收获。

 

通过这个调查活动,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

通过这个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污染的危害,并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总巩

结固

交提

流高

(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

1、完成课本作业;

2、把活动过程以及你对改进大气质量的建议写成小论文。

 

总结收获,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

呼吸、炼钢、气焊、宇航等;

2、氮气:

制化肥、作保护气、由于医疗等;

3、稀有气体:

作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激光技术等。

物理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

三、保护空气

1、污染物质:

有害气体和烟尘。

2、影响: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时间:

200年月日

 

课题2氧气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准备好教材中[实验2—2]、[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导

设入

情新

境课

(问题与讨论)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

为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

节课的主题。

 

讨论、交流、发言。

 

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

 

 

 

 

 

 

 

 

(过渡)

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讨论、交流,从色、态、

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

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

关于氧气的性质。

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讨论与思考)

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

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

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讨论、发言。

让学生在思考、验证出结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观察、讨论、交流、发

言。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分析结论。

(也可用带

火星的纸条。

 

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

(演示实验)

[实验2-3]: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

2、介绍实验中的生成物,教会学生闻气味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3、

(1)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2)实验结束时,燃烧匙应浸入水中,为什么?

4、完成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观察空气中:

光、焰色、

生成物的色、态、味。

观察氧气中:

光、焰色。

讨论现象不同的原因

(即教材中的“讨论”

栏)。

分析原因:

燃烧与氧气

的浓度有关。

讨论实验细节:

(1)、

(2)两步均是为了吸收

二氧化硫气体,减少有

毒气体排放。

让学生再次体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体验根据实验中生成物的性质特点,确定实验细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学生对绿色化学、安全实验有更深的理

解。

(设问)

铁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铁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请你试一试。

若实验成功,请同学分析成功的经验。

若失败的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材中[实验2—4]:

观察现象、表述现象;

发言:

实验成功的主要

原因。

写出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三氧化二铁

不急于告诉学生本实验成功的诀窍,让他们尝试

成功与失败,体验探究的辛苦与成功的喜悦。

分形

析成

归概

纳念

(引导分析、比较)

木碳、硫磺、铁等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并全班交流。

发言:

说明氧气的化学

性质比较活泼。

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方法。

六、课后作业:

书上36页3、4两题

七、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检验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人集气瓶中(操作),小木条复燃(现象),证明该气体是氧气(结论)。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和氧气:

2、木炭和氧气:

3、铁和氧气

八、教学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氧气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讨论)

教材中的“讨论”栏。

(补充演示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特征、现象、热量变化等。

(教材中“化

学反应”中的实验)

讨论并发言。

观察讨论、理解化学反

应的特征及化合、氧化

反应的概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化学变化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美。

(展示)

资料、图片。

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化

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

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

知识社会化。

(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有何体会?

小结、交流。

知识脉络化。

(不要求每个学生回答完整,但要求一定要参与。

让学生体会知识脉络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课后作业:

书上36页5题和6题决胜中考上课题2基础练习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课题2氧气

四、化学反应

1.概念:

2.特征和现象:

3.化合反应:

4.氧化反应:

5.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反应分类的

依据

从外部形式来划分一般为

A+B+…=E

从是否有氧参加来划分,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共同处

都属于化学反应

相互联系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制取氧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

2、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四、课时建议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一瓶五色气体,用什么方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学生上台演示。

创设情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氧气吗?

你们能用这种方法制取一瓶氧气吗?

(提示:

从反应的速度、

条件、气体收集的难易

等方面考虑。

 

思考、讨论、发言。

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过渡>

看来,利用光合作用的方法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现在,我们来学习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观察现象;

完成教材中[实验2—

5]的表格。

(引导实验)

教材[实验2—5]:

(1)不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2)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3)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讨论、比较与分析)

分别比较

(1)与

(2)、

(1)与(3)两组实验的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比较实验现象的不同,形成初步的结论。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观察能力,学习用对比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投影)

讨论:

1、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

如何来证明?

你能设计实验来证实吗?

2、二氧化锰在实验里起什么作用?

它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

1、教材[实验2—6]。

2、补充实验:

在[实验2-5](3)中再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猜

想,设计实验方案,师

生一起探究,验证猜测

的正确。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尝试用探究的方法来解

决问题。

进一步体验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归纳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

过氧化氢──→水+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特点是:

一改变,二不变。

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思考、记忆;

阅读“化学•技术•社会”,了解催化剂的作用。

 

在形成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过渡)

我们不仅可以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还可以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是: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

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两个反应是化合反应吗?

他们有何特点?

 

回忆旧知,对比新知,分析、比较。

 

再次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课题3氧气制取

(第一课时)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水+氧气

(2)催化剂:

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分解反应:

一变多。

七、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上面我们只是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原理,现在,我们就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引导探索)

制取氧气需要些什么仪器?

应如何来组装这些仪器?

(提醒:

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以及收集气体的原理

等来确定。

 

学生讨论、分析并画出

示意图。

 

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反应的条件、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比较以及是否溶于水来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与收集

装置,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根据你们的讨论结果,把你们所画的示意图与教材中的图2—17、

2—18对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为什么?

(小结)

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3、铁夹的位置在试管中上部;

4、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对比、分析、探讨原因。

 

 

学会观察图示是一种基本观察能力,利用“找不

同”的方式更能加深印象。

 

 

 

 

 

(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思考)

1、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

为什么?

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

最后两步能颠倒吗?

为什么?

(投影)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小结)

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阅读教材中的“活动与

探究”。

动手实验、思考问题。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实验,并在

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让学生体验亲身实践的乐趣。

 

 

(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指导学生实验: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引导回忆)

对比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完成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

小结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结)氧气的性质。

 

学生实验;

回忆、巩固实验的基本

操作。

 

 

让学生再次体验实验的魅力,享受实验的乐趣。

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作业)

1.课本习题;

2、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那么,你们能设计一套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完整装置吗?

画出示意图。

小结交流;

 

完成作业;

设计装置。

 

使学生在交流中记忆知识、发展和完善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3氧气制取)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固定在铁架台上;(4)加热;

(5)收集氧气;(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7)停止加热。

5.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6.收集氧气的方法:

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

7.集气瓶验满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注意:

集气瓶底要放一层细沙或放一层水,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而炸裂瓶底。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

200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