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532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

22手指

▶教学目标

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

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猜器官)

指名学生猜谜底。

(手指)

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

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

手指)

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4.教师小结:

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

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吧。

【设计意图】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指名学生读)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总)

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

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

(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谁能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说)

预设: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板块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1.学法指导。

刚刚同学们能轻松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大家找到了课文中的关键句。

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

2.品读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

(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1)指名学生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

(姿态、性格、长处、短处)

(3)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从“姿态”和“性格”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五根手指当成人来写。

(4)用笔圈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板书: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教师小结:

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探究大拇指的姿态。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

(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寥寥几句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④大家注意一下“他”这个字,你有什么体会?

(一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人,十分有趣。

⑤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趣味性吗?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⑥教师小结:

这个“他”字贯穿全文,突出了丰老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大家要注意品读、感悟类似的句子。

(2)探究大拇指的性格。

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③大拇指有什么性格特点?

(肯吃苦,但不贪功,默默奉献)

④谁能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3)探究大拇指的作用。

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③说说大拇指有什么作用。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④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排比句)

⑤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这段话中哪些词突出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

(相帮、死力、拼命、用劲)

⑥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大拇指的作用吗?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4.教师小结:

我们从姿态、性格和作用三个方面了解了大拇指。

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大拇指,语言十分幽默和风趣,读的时候能让你联想到实际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找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品读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板块四借助表格,学生自学

1.了解文章的构段方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第2~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姿态,再写性格,最后写作用。

2.大拇指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

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仔细地读一读,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件出示:

手指

姿态

性格

作用

启发

大拇指

形状不美、身体矮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肯吃苦、默默奉献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4.集体反馈,深入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各小组代表反馈表格中的内容,老师适当引导。

(根据学生交流,老师随机点击,补充课件上表格的内容)

5.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

根据填好的表格,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指名学生说)

6.教师小结: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的作用,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本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

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进而受到启发。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2.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介绍手指,感受风趣的语言

1.了解作者。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很风趣,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丰子恺。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2.引导学生介绍手指。

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幽默、风趣,那是智慧的闪现。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3.第一次介绍手指。

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介绍。

(同桌之间互相介绍)

4.第二次介绍手指。

四人小组内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边看自己填写的表格边介绍,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小组内互相介绍)

5.第三次介绍手指。

全班交流汇报。

推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这样介绍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或改进。

(集体反馈成果)

6.感受风趣的语言。

课件出示: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1)猜一猜这段话描写的是哪根手指。

(中指)

(2)这段话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中指比作关公,把无名指、食指分别比作关平、周仓。

(3)教师小结:

关平和周仓是我们阅读过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

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人,将三指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

运用这种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

7.用风趣的语言介绍无名指和小指。

(1)谁能用风趣的语言介绍一下无名指和小指?

(指名学生介绍—学生评价)

(2)请班上一名学舞蹈的女生演示兰花指的动作。

8.第四次介绍手指。

谁能用风趣的语言,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手指。

(指名学生上台介绍)

9.积累风趣的语言。

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写下来。

10.教师小结:

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介绍手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训练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风趣的语言。

板块二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仿写。

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趣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

(课件出示人的五官图)〖KH-+3mmD〗〖=KJ(〗〖JZ〗〖XC嘴巴.TIF〗〖=〗

2.提出仿写要求。

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3.指导仿写方法。

(1)我们也学着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写五官。

仿写鼻子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

课件出示:

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

他是由两个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

(2)请仿写鼻子的同学接着往下写。

(3)仿写眼睛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

课件出示:

眼睛位于五官的最上方,是非常忙碌的器官。

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全靠他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

(4)请仿写眼睛的同学接着往下写。

4.学生写课后小练笔。

(1)学生边思考边仿写。

(学生自由仿写)

(2)学生边读边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3)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小练笔。

5.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通过介绍手指,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而且还学着进行了创作。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也会让我们有所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范例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此环节意在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板块三领悟道理,总结全文

1.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1)大拇指肯吃苦、默默奉献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清洁工、老师、妈妈……)

(2)食指机敏、敢于探险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警察叔叔、宇航员、飞行员、探险家……)

(3)中指养尊处优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我自己、富豪……)

(4)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的特点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婴儿、小学生……)

2.领悟文章的道理。

(1)作者运用风趣的语言将五根手指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现在请你们按正确的姿势握住笔……按老师的要求做,抬起大拇指……有什么感觉?

再抬起食指、中指……

(2)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指名学生说)用丰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学生接读)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

(团结就是力量)

3.教师小结:

五根手指各有长处,各有短处,但他们团结起来,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如果我们团结起来,那就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这就是丰子恺先生通过普通的手指所阐明的人生哲理!

让我们牢记它吧,再齐读一遍——(学生接读)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4.推荐阅读。

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十分有趣的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

《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这两本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丰子恺漫画的幽默和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

5.教师总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还要注意在学习上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探索知识的奥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推荐阅读《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和《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感受丰子恺漫画的幽默,为本单元习作打好基础,并引导学生感受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文的教学可按照“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

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上。

通过介绍手指,既让学生了解了手指的特点,又感受到作者风趣的语言,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结合课后小练笔,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

2.分析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整体感知。

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这段话中,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它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时它“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画出描写大拇指形状和体现其“吃苦”的句子,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姿态、性格、作用,利用填表格的形式鼓励学生自学,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训练

《菜根谭》

(一)

国学片段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我是小助手

势利:

指权势和利欲,

  纷华:

指繁华的景色。

不近:

不去接近。

洁:

品格高尚。

不染:

不受感染。

智械机巧:

运用心计权谋。

高:

品格高尚。

逆耳:

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

  拂心:

不顺心。

砥石:

指磨刀石。

鸩毒:

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

我是小翻译

面对世间众多追逐名利的恶行,不去接近是品格高尚的,然而接近了却不为之所动的人,品格更为高尚;面对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奸滑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却不去用这种手段者,则无疑更加高尚可贵。

耳中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想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样才是修身养性提高道行的磨砺方法;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是顺耳的,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

考考你的智慧

1.从“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一句中,你可以想到的花是

2.我们可以把“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一句总结为。

3.“言言悦耳,事事快心;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用关联词把两句连成一句。

4.请你对“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进行反驳,辩证的理解这一句。

弘扬传统文化

品行高洁——屈原

春秋时期,强大的秦国一直想着把楚国和别的诸侯国消灭了,统治中国。

作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非常热爱他的祖国,热爱楚国的百姓,他就给楚怀王献计献策,如怎样抵抗秦国,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

屈原还提拔了一些有本事的人来管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为国家出力,楚国的国力在逐渐上升。

而楚国的一些士大夫,看到屈原如此受宠,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就特别恨屈原,经常在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来就糊里糊涂,不分好坏,这么一来,就罢黜了屈原。

从那以后,国王不理朝政,寻欢作乐,楚国一天比一天糟。

秦国大兵压境,楚国大败。

这时候,楚怀王不得已才起复屈原。

可没过多少日子,怀王就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来到汨罗江边的时候,得了病,身体慢慢不行了。

后来,他又听楚国的首都也让秦国的军队占领了,心里更加悲痛。

他每天吟唱着他写的诗歌,在汨罗江边走来走去。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汨罗江边上,刮着冷风,屈原对着明亮的江边,看着自己满脑袋的白头发:

“唉!

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为楚国做事情。

”他恨楚国的那些士大夫,更恨秦国侵占楚国。

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让别人糟蹋,就投江自尽了。

就这样,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人民,悲愤地死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户户把粽子,煮熟后,划着船把粽子扔到江里,让鱼吃,为的是不让它们伤害屈原的身体。

打这以后,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划着龙船,吃着粽子,纪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屈原。

(二)

国学片段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我是小助手

宠利:

恩宠与利禄。

毋:

不要。

德业:

德行、事业。

分外:

不在本分之内。

修为:

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

分中:

分内。

  处世:

与世人相处交往。

  张本:

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

我是小翻译

个人的恩宠利禄不要抢在别人前面,积德修身的事情要不落人后。

享受应得的利益不要超过自己的本分,修身养性时则不要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标准。

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退让往往是更好的进步的基础;待人接物能够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便利别人是为方便自己奠定了的根基。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一段话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B.对比C.类比

2.下列对本选段的理解。

对的打“√”,错的打“×”。

(1)对自己的个人得失一定要计算清楚。

()

(2)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

()

(3)方便别人是在为方便自己打基础。

()

3.你觉得我们的为人处世应该怎样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

让一让,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

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驰书京都,向张英告之此事。

张英阅罢,认为事情简单,便提笔沾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诗之后,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

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谓“六尺巷”。

两家礼让之举亦被传为美谈。

(三)

国学片段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

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

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我是小助手

好色:

美景。

  时和:

天气和顺。

啭:

鸟的叫声。

头角:

比喻才华出众,即“崭露头角”。

兢业:

即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尽心尽力的意思。

  潇洒:

形容行劝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敛束:

收敛约束。

秋杀:

与春生相对,气象凛冽、毫无生机。

我是小翻译

春天来临的时候,天气和顺,花草树木争奇斗艳,为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连鸟儿也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

一个读书人如果能通过努力侥幸出人头地,又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却不思考为后世写下不朽的篇章,为世间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到百岁,也如同没有在世上活过一天一样。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治学的心思,行为谨慎勤于事业,还要有大度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

如果一味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过着极端清苦拘束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滋育万物成长呢?

考考你的智慧

1.“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是()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2.士君子应该,。

3.读过选文第二段,你觉得我们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

弘扬传统文化

王冕学画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

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

有了积蓄之后就买来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没过几年就闻名乡里,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