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268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docx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docx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

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

“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

本文亦称《讨武曌檄》,但武则天自名“曌”是在光宅五年武后称帝以后的事,可知乃后人所改,现仍用本题。

【原文】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伪临朝武氏者[1],人非温顺,地实寒微[2]。

昔充太宗下陈[3],尝以更衣入侍[4]。

洎乎晚节[5],秽乱春宫[6]。

密隐先帝之私[7],阴图后庭之嬖[8]。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9];掩袖工谗[10],狐媚偏能惑主[11]。

践元后于翚翟[12],陷吾君于聚麀[13]。

加以虺蜴为心[14],豺狼成性,近狎邪僻[15],残害忠良[16],杀姊屠兄[17],弑君鸩母[18]。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19]。

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20];贼之宗盟[21],委之以重任。

呜呼!

霍子孟之不作[22],朱虚侯之已亡[23]。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24];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25]。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26]。

奉先帝之遗训[27],荷本朝之厚恩。

宋微子之兴悲[28],良有以也[29];桓君山之流涕[30],岂徒然哉!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31]。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32],爰举义旗[33],誓清妖孽。

南连百越[34],北尽三河[35],铁骑成群,玉轴相接[36]。

海陵红粟[37],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38],匡复之功何远。

班声动而北风起[39],剑气冲而南斗平。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40]。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41],或地协周亲[42],或膺重寄于爪牙[43],或受顾命于宣室[44]。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45]?

傥能转祸为福[46],送往事居[47],共立勤王之勋[48],无废旧君之命[49],凡诸爵赏,同指山河[50]。

若其眷恋穷城[51],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52],必贻后至之诛[53]。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选自清陈熙晋笺注《骆临海集》

【注释】

[1]伪:

指非法的,表示不为正统所承认的意思。

临朝:

莅临朝廷掌握政权。

[2]地:

指家庭、家族的社会地位。

[3]下陈:

古人宾主相馈赠礼物、陈列在堂下,称为“下陈”。

因而,古代统治者充实于府库、内宫的财物、妾婢,亦称“下陈”。

这里指武则天曾充当过唐太宗的才人。

[4]更衣:

换衣。

古人在宴会中常以此作为离席休息或入厕的托言。

《汉书》记载:

歌女卫子夫乘汉武帝更衣时入侍而得宠幸。

这里借以说明武则天以不光彩的手段得到唐太宗的宠幸。

[5]洎(jì记):

及,到。

晚节:

后来。

[6]春宫:

亦称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后人常借指太子。

[7]私:

宠幸。

[8]嬖(pì闭)宠爱。

[9]蛾眉:

原以蚕蛾的触须比喻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这里借指美女。

[10]掩袖工谗:

说武则天善于进谗害人。

《战国策》记载:

楚王夫人郑袖对楚王所爱美女说:

“楚王喜欢你的美貌,但讨厌你的鼻子,以后见到楚王,要掩住你的鼻子。

”美女照办,楚王因而发怒,割去美女的鼻子。

这里借此暗指武则天曾偷偷窒息亲生女儿,而嫁祸于王皇后,使皇后失宠的事(见《新唐书·后妃传》)。

[11]狐媚:

唐代迷信狐仙,认为狐狸能迷惑害人,所以称用手段迷人为狐媚。

[12]元后:

正宫皇后。

翚翟(huì—dì灰狄):

用美丽鸟羽织成的衣服,指皇后的礼服。

翚,五彩雉鸡。

翟,长尾山鸡。

[13]聚麀(yōu忧):

多匹牡鹿共有一匹牝鹿。

麀,母鹿。

语出《礼记·曲礼上》:

“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这句意谓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姬妾,现在当上高宗的皇后,使高宗乱伦。

[14],虺蜴(huǐ—yì毁易):

指毒物。

虺,毒蛇。

蜴,蜥蜴,古人以为有毒。

[15]狎:

亲近。

邪僻:

指不正派的人。

[16]忠良:

指因反对武后而先后被杀的长孙无忌、上官仪,褚遂亮等大臣。

[17]杀姊屠兄:

据《旧唐书·外戚传》记载:

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之后,陆续杀死侄儿武惟良、武怀远和姊女贺兰氏。

兄武元庆、武元爽也被贬谪而死。

[18]弑君鸩(zhèn振)母:

谋杀君王、毒死母亲。

其实史书中并无武后谋杀唐高宗和毒死母亲的记载。

弑,臣下杀死君王。

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

[19]窥窃神器:

阴谋取得帝位。

神器,指皇位。

[20]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

指唐高宗死后,中宗李显继位,旋被武后废为庐陵王,改立睿宗李旦为帝,但实际上是被幽禁起来(事见《新唐书·后妃传》)。

二句为下文“六尺之孤何在“张本。

[21]宗盟:

家属和党羽。

[22]霍子孟:

名霍光,西汉大臣,受汉武帝遗诏,辅助幼主汉昭帝;昭帝死后,昌邑王刘贺继位,荒嬉无道,霍光又废刘贺,更立宣帝,是安定西汉王朝的重臣(事见《汉书·霍光传》)。

作:

兴起。

[22]朱虚侯:

汉高祖子齐惠王肥的次子,名刘章,封朱虚侯。

高祖死后,吕后专政,重用吕氏,危及刘氏天下,刘章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合谋,诛灭吕氏,拥立文帝,稳定了西汉王朝(事见《汉书·高五王传》)。

[24]“燕啄皇孙”二句:

《汉书·五行志》记载:

汉成帝时有童谣说“燕飞来,啄皇孙”。

后赵飞燕入宫为皇后,因无子而妬杀了许多皇子,汉成帝因此无后嗣。

不久,王莽篡政,西汉灭亡。

这里借汉朝故事,指斥武则天先后废杀太子李忠、李弘、李贤,致使唐室倾危。

祚,指皇位,国统。

[25]“龙漦(lí利)帝后”二句: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

当夏王朝衰落时,有两条神龙降临宫庭中,夏帝把龙的唾涎用木盒藏起来,到周厉王时,木盒开启,龙漦溢出,化为玄鼋流入后宫,一宫女感而有孕,生襃姒。

后幽王为其所惑,废太子,西周终于灭亡。

漦,涎沫。

[26]冢子:

嫡长子。

[27]先帝:

指刚死去的唐高宗。

[28]宋微子:

微子名启,是殷纣王的庶兄,被封于宋,所以称“宋微子”。

殷亡后,微子去朝见周王,路过荒废了的殷旧都,作《麦秀歌》来寄托自己亡国的悲哀(见《尚书大传》)。

这里是李敬业的自喻。

[29]良:

确实、真的。

以:

缘因。

[30]桓君山:

东汉人,名谭,光武帝时为给事中,因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而被贬为六安县丞,忧郁而死(事见《后汉书·桓谭传》)。

[31]社稷:

原为帝王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借指国家。

[32]宇内:

天下。

推心:

指人心所推重。

[33]爰:

于是。

[34]百越:

通“百粤”。

古代越族有百种,故称“百越”。

这里指越人所居的偏远的东南沿海。

[35]三河:

洛阳附近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是当时政治中心所在的中原之地。

[36]玉轴:

战车的美称。

[37]海陵:

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泰州市,地在扬州附近,汉代曾在此置粮仓。

红粟:

米因久藏而发酵变成红色。

靡:

无,不。

[38]江浦:

长江沿岸。

浦,水边的平地。

黄旗:

指王者之旗。

[39]班声:

马嘶鸣声。

[40]喑:

(yìn阴)呜、叱咤(zhà炸):

发怒时的喝叫声。

[41]公等:

诸位。

家传汉爵:

拥有世代传袭的爵位。

汉初曾大封功臣以爵位,可世代传下去,所以称“汉爵”。

[42]地协周亲:

指身份地位都是皇家的宗室或姻亲。

协,相配,相合。

周亲,至亲。

[43]膺(应yìng):

承受。

爪牙:

喻武将。

[44]顾命:

君王临死时的遗命。

宣室:

汉宫中有宣室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汉文帝曾在此召见并咨问贾谊,后借指皇帝郑重召问大臣之处。

[45]一抔(剖póu)之土:

语出《史记·张释之传》:

“假令愚民取长陵(汉高祖陵)一抔土,陛下将何法以加之乎?

”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

六尺之孤:

指继承皇位的新君。

安在:

有本作“何托”。

参阅前注[20]。

[46]傥:

通“倘”,倘若,或者。

[47]送往事居:

送走死去的,侍奉在生的。

往,死者,指高宗。

居,在生者,指中宗。

[48]勤王:

指臣下起兵救援王室。

[49]旧君:

指已死的皇帝,一作“大君”,义近。

[50]“同指山河”二句:

语出《史记》,汉初大封功臣,誓词云:

“使河如带,泰山若厉。

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这里意为有功者授予爵位,子孙永享,可以指山河为誓。

[51]穷城:

指孤立无援的城邑。

[52]昧:

不分明。

幾(jī机):

迹象。

[53]贻(yí怡):

遗下,留下。

后至之诛:

意思说迟疑不响应,一定要加以惩治。

语见《周礼·大司马》,原句为“比军众,诛后至者。

【译文】

那个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个温和善良之辈,而且出身卑下。

当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机会而得以奉侍左右。

到后来,不顾伦常与太子(唐高宗李治)关系暧昧。

隐瞒先帝曾对她的宠幸,谋求取得在宫中专宠的地位。

选入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个都不放过;她偏偏善于卖弄风情,象狐狸精那样迷住了皇上。

终于穿着华丽的礼服,登上皇后的宝座,把君王推到乱伦的丑恶境地。

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肠,凶残成性,亲近奸佞,残害忠良,杀戮兄姊,谋杀君王,毒死母亲。

这种人为天神凡人所痛恨,为天地所不容。

她还包藏祸心,图谋夺取帝位。

皇上的爱子,被幽禁在冷宫里;而她的亲属党羽,却委派以重要的职位。

呜呼!

霍光这样忠贞的重臣,再也不见出现;刘章那样强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

“燕啄皇孙”歌谣的出现,人们知道汉朝的皇统将要穷尽;孽龙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宫庭里,标志着夏后氏王朝快要衰亡。

我李敬业是大唐的老臣下,是王公贵族的长子,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训示,承受着本朝的优厚恩典。

宋微子为故国的覆灭而悲哀,确实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谭为失去爵禄而流泪,难道是毫无道理的吗!

因此我愤然而起来干一番事业,目的是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

依随着天下的失望情绪,顺应着举国推仰的心愿,于是高举正义之旗,发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

南至偏远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

海陵的粟米多得发酵变红,仓库里的储存真是无穷无尽;大江之滨旌旗飘扬,光复大唐的伟大功业还会是遥远的吗!

战马在北风中嘶鸣,宝剑之气直冲向天上的星斗。

战士的怒吼使得山岳崩塌,云天变色。

拿这来对付敌人,有什么敌人不能打垮;拿这来攻击城市,有什么城市不能占领!

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

先帝的话音好象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

先帝的坟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被贬到哪里去了!

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事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末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

如果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

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

这道檄文颁布到各州郡,让大家都知晓。

(江建中)

【题解】

骆宾王不仅以诗歌见长,文章也雄伟峭劲,这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其代表作。

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去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正想进一步登位称帝,建立大周王朝,这就引起一些忠于唐室的大臣勋贵的愤怒。

身为开国元勋英国公李勣嗣孙的李敬业,以已故太子李贤为号召,在扬州起兵,建立匡复府,自任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

骆宾王被罗致入幕府,为艺文令,军中的书檄,均出自他的手笔,本文即作于此时。

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

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

“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

本文亦称《讨武曌檄》,但武则天自名“曌”是在光宅五年武后称帝以后的事,可知乃后人所改,现仍用本题。

【解析】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第一句话就表明了,武则天的伪善。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中少有的毒妇,其任用酷吏、奢靡淫乱、兴佛伤民,陷大唐锦绣山河于水深火热之中,屠杀皇室宗亲、功勋权贵,是一个双手粘满皇室和人民鲜血的屠夫、一个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暴君。

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乃反武之至文。

文章从开头就直指武则天的种种恶性,精明简洁、鞭挞入理,将一个丑陋猥亵的毒妇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

使读者愤恨、听者泣涕,皆哀大唐之不幸、怒武贼之淫虐。

文章写武则天淫乱的“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等,将其靡乱不堪的私生活及为达目的兜弄色相、出卖肉体的事实交代的一清二楚,在我们的眼中出现了一个可比妓女的形象。

如果仅仅如此,也不过是商纣王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等惑主之狐姬耳。

但事实并非如此,武则天还有很大的野心,“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自掌权以来残暴不仁,“近狎邪僻,残害忠良”。

骆宾王如实的记录了其恶绩,“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对于其罄竹难书的罪行骆只用了一句话形容:

“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虽然仅止一句却概括了宇宙的一切,充分的说明武则天罪恶之深以为世人所不容。

武则天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她的淫乱、她的残暴都是为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为了这样的终极野心武则天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大肆排除异己、任用亲信、屠杀宗室、罢黜功勋,致使大唐江山风雨飘摇,“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一时之间先代君王所打下来的大唐帝国几欲崩溃。

这时峰回路转,骆宾王提出了文章的主人公——徐敬业。

敬业乃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英国公徐世绩之后,所以骆宾王说: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

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

”寥寥数语就表明徐敬业为国尽忠的决心,其言语使人信服,富有号召力。

之后文章由痛诉武则天的暴行转而号召宗室功勋、人民大众团结起来反对武氏之暴行、拯救大唐江山水火之中。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以振奋人心之语、发人深省之言,刺武氏之痛处、壮义军之声望。

并近一步形容反武的可能性必然性,“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

”夸张的形容义军的强大威猛,既振奋己方的士气、争取民众的支持,又威慑敌军、打击武氏的气焰。

提出“以此制敌,何敌不摧?

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文章达到高潮,使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激情澎湃,我现在读到此处尚感心动,可见当时之人。

这是这篇檄文最鼓动人心之出,我们可以想象当年一个个热血男儿读及此处,投笔从戎、舍身报国的情景,可以说此处是文章的精华,是今古檄文的典范。

在体会激情之后,话锋一转又循循善诱说服意志不坚定的亲贵,动只以情晓之以里,以无法回避和驳斥的话语再次强调讨武的必要,提出“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

并指出“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与李室江山共存亡的必要,最后提出苍凉的提问,“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再次将文章带入小高潮,以发人深省的方式结局。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笔力雄健,行文流畅,其名垂千古的文学价值向为学人所尊奉。

或许其历数武氏罪状极具文献价值,在最终将武氏钉于历史的耻辱柱上功不可没。

如果将此文印证于其创作时代,又会从其文里文外,体味出它隐涵深刻的历史文化命题。

其中尤以社会权力的形成与维系、知识分子与当权者的关系,最为令人警醒。

这方面的严酷,不仅构成了知识分子几千年来的困惑,同时也与几千年来知识阶层沉重而扭曲着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千古以下仍令人深思难解。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的巨大人文价值集中体现在其篇首,即历数武氏罪状的部分,不仅为历史提供了一个丑恶的统治样本,也提示了一些历史未解之谜。

为方便叙述,将这一部分内容分句标识。

其文曰:

“①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②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③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④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⑤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

⑥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⑦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⑧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⑨近狎邪僻,残害忠良。

⑩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人神所同嫉,天地所不容。

”够了。

引文至此,已基本体现了该文的巨大价值——其可证实内容已足为世人提供一个道德败坏的掌权者的标本;而其不可证实部分,则给研究者指出了用力的方向。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内容都是些什么。

①句文章开头就将当时的现状与历史结合到了一起。

现实是什么?

皇帝已经成年,太后临朝称制与古制不合。

更值得诧异的是,这个违制称制的太后的品行也很成问题。

“性非和顺”确有所指。

早年唐高宗为立武氏为后,欲废当时的皇后王氏,为此与大臣褚遂良见解不合。

高宗出言叱退遂良,一直藏在帏帐之后的武氏出言道“何不扑杀此獠”。

“地实寒微”或有数解。

武氏之父地位本不甚高,她在自己家里因非正室所出,就更见低微。

正因为此,武氏在太宗宫中只是一介才人,此其一。

武氏被唐高宗从沙门超擢入宫,此其二。

皇后、太后,都是应以母仪天下之面目面世,武氏显然与此无缘。

此等人物临朝,实在是开了历史的大玩笑。

②句进一步张扬武氏的来历。

既然武氏曾为太宗所御,高宗再以其为妃为后,显然是高宗的不是了。

当然,骆宾王的着眼点,并不在编排两位先帝的不是,只是着重强调武氏的尴尬出身。

③句费解。

昔人以为此晚节是相对于太宗朝而言。

武氏以事太宗之身,再事高宗,确实称得上秽乱。

但以武氏日后的荒淫习性来看,如果在高宗宫里,有秽闻传出亦属情理之中。

④句又一次提到武氏身事两帝之事,并表明其原有的皇后地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

联系到当年的皇后废立风波,武氏的个中伎俩当是朝野皆知的。

⑤⑥句回顾了武氏登上皇后之位的简要过程及关键所在。

确实如此。

一向庸懦的唐高宗在废后立后一事上,表现了他绝无仅有的刚毅。

其结果昭示,朝野的一片反对之声,也挡不住皇上的一意孤行。

⑦句是⑤⑥句的结果。

后半句前人解为,因武氏以一身事父子两帝,从而陷太宗、高宗父子于兽行。

确实,若武氏只是隐事高宗,不示丑于世,纵使这种乱伦行径为人不齿,但若隐晦行事,总较之冠冕堂皇张扬于世让人容易咽下这口气。

怎奈唐高宗喝了武氏的迷魂汤,非示丑于天下,这也叫无可奈何。

或许前人的解释还不充分,高宗朝前期,曾由武氏授意,赐其长子、废太子燕王李忠死。

而李忠的谋反罪名又显然不为朝野接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宗的此等兽行又是拜武氏所赐。

⑧句为武氏品行定论,非臆断。

武氏之毒也是大大有名的:

为了搬倒王皇后,她不惜闷毙亲生女儿;如愿称后,她又将王皇后及萧妃斩去手足扔进酒缸溺毙;至于毒死亲生的儿子太子弘,饿死儿媳等事,更是令人发指。

⑨的前半句,前人多解为武氏重用李义府等奸人。

此解不确。

李等人士毕竟还是朝廷大臣,不能一概指为邪僻。

在高宗乾封年间,武氏招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行巫祝之事,被高宗发觉,差点酿成了一场废后风波。

自汉武帝起,巫祝之事就被皇室严厉禁止。

作为皇后,武氏以身犯事,尽管至骆宾王写此文时,年代已远,但仍是大罪一件。

后半句无需解。

长孙无忌、来济、韩瑗、褚遂良、于志宁都相继遭武氏陷害。

⑩句的“姊、兄”可以指出其证据:

姐指韩国夫人——武氏的同母姐,因与高宗有染,被武氏毒死;兄指武氏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堂兄武惟良、武惟运——此四人因早先对武氏母女无礼,及武氏立为皇后,升他们的官,他们毫不领情,终被武氏找罪名处死。

而“君、母”二字一向无解。

史料中也找不到武氏谋害高宗的明证。

但武氏的长子太子李弘被毒死后,曾由高宗破例尊号为孝敬皇帝,这或可给弑君一辞提供弱证。

鸩母一说,则没有丝毫痕迹。

或许是骆宾王写作时为了与前句配对凑音节而作。

但在此之前,其所列武氏罪状足以骇人听闻,骆宾王及其主使似没有必要编排一条伪证,使武氏罪状的整体真实性受到破坏。

在没有证据而只能臆断的情况下,笔者猜测此事可能与韩国夫人之死有关。

武氏毒死其姐,或会受其母杨氏的诘难,母因此而遭毒手。

究竟如何,恐怕已成千古无解之谜了。

行文至此,武氏之罪大恶极已无可辩驳。

而问题也随之产生。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固然是昏君暴君层出不穷,但可以肯定,像武氏这样有如此之多的品行低劣、公开罪恶者,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从理论上讲,皇帝应是天下道德伦理的准绳。

毫无疑问,以武氏为首的政权在道德上已经破产。

即使以前没有破产,经过骆宾王这一番张扬也必定破产无疑。

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道德破产的武氏政权曾有过任何意义上的权威削弱。

据此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政权的生存与否,道德因素并非至关重要。

这样说确实令人吃惊,然而却是严酷的事实。

那么,维系一个政权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呢?

或曰,是权力带来的利益分配——当一个权力可以有效地予人以好处时,它总是能有效地运转,正是武则天时代,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武则天不以杀功臣著称,但她杀功臣的数量之多,在历史上亦可名列前茅。

这里所谓功臣,是指为其取得权力出过死力之人,其中有一大半为她所杀,过河拆桥的意味极重。

值得一提的是,她如此作派,竟毫不担心会无人替她的政权效力。

据传,确实有人为此提醒过她,可她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她以飞蛾扑火为譬,指出,尽管有飞蛾因扑火而死,并不能阻挡其它蛾子继续向火扑来,因为只要是蛾类,就非如此不可。

原来如此,社会培养的士人都必须通过入仕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难怪他们义无反顾地以能入朝为官为毕生追求。

所以,尽管中国古话里就产生了“伴君如伴虎”之感叹,迫不及待以求伴君者,仍然多如过江之鲫。

这或许与供需关系有涉,因为由皇权决定社会地位分配的数量,总是远远低于社会显在与潜在的求职人数。

而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欲为社会服务,除了入仕一道,竟再无其它出路。

所谓“练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除了皇上的“恩典”,人们并没有其它途径。

就是武则天本人,也是靠了笼络住唐高宗才一步一攫取权力、扩大权力的。

深谙权力三味又修成正果的武则天之流,从骨子里轻贱知识分子和其它人才,先是使用他们,然后毫不留情地干掉他们,而绝无人才断档之虞。

于是,在很多人还愿意为这个政权效力时,它是很难垮台的。

这就是武氏政权岿然不动的秘密所在。

同时,这种现实又印证了这样一条严酷的社会法则——不论社会精英受到何等程度的摧残,都不会使一个政权迅即崩溃。

它所必须承受的代价,只是社会发展的停滞与社会生活的黑暗,而这一切灾难恰好是由社会底层,包括被摧残阶层最为深切地感受着。

既然施虐者在施虐时没有任何直接损失,又怎能奢望这些暴虐会停止下来呢?

除了对武氏的揭露,骆宾王文章还揭示了一个反抗者自身的问题,即,武氏的种种劣迹并非到骆宾王写作时才广为人知,为什么到徐敬业起兵时才一下子提出清算总账呢。

原来徐敬业等人因触犯了武氏之法,遭到贬黜,一些心怀不满分子聚到一处,才酿成了一场大乱。

那么,如果不是这样,武则天再有十倍罪恶,徐敬业等也不会起事。

于是,徐敬业等人的反抗,并非是出于公心义愤,完全是因为武则天革命革到了他们头上,严重损害了他们个人的既得利益,他们动了私心私愤,最终铤而走险。

最妙不可言的是,他们居然也做成了这篇慷慨激昂的公论,尽管骨子里并不硬气。

难怪武则天之流要看不起知识分子,只要他们可以依附,他们总是会安之若素,依附不成时,才会发难,而这种发难又多半成不了事。

所谓秀才造反,十九不成。

更有甚者,徐敬业造反不成,自己人头落地、全家灭门不算,连祖坟都让武则天扒了。

想当初,正是徐敬业的祖父李绩一言九鼎,为武则天当上皇后铺平了道路,并为武则天主持史无前例的封后加冕仪式,其对武氏的贡献应是无与伦比的,其最后竟落得个掘墓鞭尸的下场。

凡为武则天出力的人,多没有好下场。

不知是报应,还是为虎作伥的必然结果,中国历史已提供了太多这方面的范例。

也许正是这种不良预后,使得整个社会保持了一份良知,也使恶势力的膨胀有度可限。

无论怎么说,武则天政权持续时间之长还是令人惊异的。

由于武氏早先的卑微以及其追逐权力的行径,受到绝对多数的朝廷正统势力的强烈抵制,故武氏政权对所谓的正派人士有一种天然的敌视。

如同武氏本人唯权是务、品行俗劣一样,武则天时代朝中的下三滥也异乎寻常的多。

并且这些下三滥根本不屑以假仁假义的面目出现,处处以丑恶本色招摇得势,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有正义感及有才干的人处处受倾轧,常常处于下风,且人材凋零。

就在这种状态下,武则天的政权经历了诸多的外忧内患,策动了无数次腥风血雨,竟是无往而不利。

是不是那些品行极差之人身负治国之才呢?

当然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