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汇编学生版.docx
《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汇编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汇编学生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汇编学生版
必修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烛之武退秦师》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 ②许之③将焉取之 ④子犯请击之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⑤以乱易整,不武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将焉取之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君知其难也③吾其还也
注:
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③秦伯说 ④失其所与,不知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②既东封郑③若不阙秦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⑤越国以鄙远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⑦烛之武退秦师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 ②行李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敢以(之)烦执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6.图穷而匕首见 7.秦王还柱而走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仰天太息流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5.持千金之币物 6.秦王方还柱走
7.诸郎中执兵 8.左右既前,斩荆轲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2.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嘉为先言于秦王 3.燕王拜送于庭 4.使毕使于前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之奈何 乃为装遣荆轲
乃令秦武阳为副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然则将军之仇报 3.荆轲有所待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6.以故荆轲逐秦王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8.令将军与臣有卻。
9.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
)夜驰之(之:
)无所取(所取:
)
从沛公(从:
)亡去不义(亡:
;义:
)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
;当:
)与臣游(游:
)
籍吏民(籍:
)他盗之出入(出入:
)具言(具:
)
若入前为寿(若:
;为寿:
)杀人如不能举(举:
)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
)坐须臾(须臾:
)相去(去:
)
置车骑(置:
)督过之(督过:
)留谢(谢:
)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
)
孰与君少长(孰与: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
)
因言曰(因: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
)
因留沛公与饮(因:
)以示之者三(三:
) 因击沛公于坐(因:
)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
)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9.范增数目项王。
10.若入前为寿。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3. 头发上指。
14. 刑人如恐不胜。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7. 拔剑撞而破之。
18.籍吏民,封府库。
19.沛公今事有急。
20. 此亡秦之续耳。
21.此其志不在小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
“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4. 而听细说。
5. 沛公居山东时。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使子婴为相 窃为大王不取也 谁为大王为此计 且为之奈何 何辞为 为击破沛公军
(二)故
故听之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遣将守关者
(三)辞
卮酒安足辞未辞也 大礼不辞小让
(四)幸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诗经》两首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
3.不遑启居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言既遂矣。
②静言思之。
2.以:
①秋以为期。
②以望复关。
3.作:
①薇亦作止。
②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曰归曰归。
②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5.靡:
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③左右皆靡。
6.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已行,弗不思也。
③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雨:
①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一别如雨。
③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水能自雨田。
⑤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
一、重点词语
1.掩涕:
长太息以掩涕兮2.谇:
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3.替:
謇朝谇而夕替4.虽:
虽九死而未悔
5.众女: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6.蛾眉: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7.遥诼:
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8.偭:
偭(miǎn)规矩而改错
9.度:
竞周容以为度10.溘:
宁溘(kè)死以流亡兮
11.异道:
夫熟异道而相安12.尤:
忍尤而攘诟
13.伏:
伏清白以死直兮14.相道:
悔相道之不察兮
15.及:
及行迷之未远16.止息:
驰椒丘且焉止息
17.初服:
退将复修吾初服18.岌岌:
高余冠之岌岌兮
19.游目:
忽反顾以游目兮20.缤纷:
佩缤纷其繁饰兮
21.未变: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二、通假字
1.偭(miǎn)规矩而改错2.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4.进不入以离尤兮
5.芳菲菲其弥章6.反:
延伫乎吾将反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长余佩之陆离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②余独好修以为常
4.修:
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②退将复修吾初服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
5.虽: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四、词类活用
1.鞿羁: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2.淫:
谣诼谓余以善淫
3.群:
鸷鸟之不群兮4.死:
伏清白以死直兮
5.屈、抑:
屈心而抑志兮6.步:
步余马于兰皋兮
7.高:
高余冠之岌岌兮8.长:
长余佩之陆离
五、古今异义
1.浩荡:
怨灵修之浩荡
2.工巧:
固时俗之工巧兮
3.改错:
偭(miǎn)规矩而改错
4.穷困: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流亡:
宁溘(kè)死以流亡兮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2.唯昭质其犹未兮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
《孔雀东南飞》
一、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 守节情不移 便可白公姥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槌床便大怒
本自无教训 举手常劳劳逆以煎我怀 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 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 寻遣丞请还 否泰如天地 渠会永无缘 便利此月内 .蹑履相逢迎 逼迫兼弟兄 叶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
二、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虽与府吏要 蒲苇纫如丝
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合葬华山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
)
孔雀东南飞( )勤心养公姥( )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
槌床便大怒( ) 自名秦罗敷( )
谢家事夫婿,( ) 交广市鲑珍( )千万不复全( )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逆以煎我怀,( ) 足以荣汝身( )
便利此月内( )
四、偏义复词:
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 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五、“相”字的用法
(1)会不相从许, 及时相遣归,还必相迎取 好自相扶将嬉戏莫相忘 誓天不相负 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 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 誓不相隔卿 久久莫相忘
(2)相见常日稀 六合正相应 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黄泉下相见
(3)儿已薄禄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伯乐相马
无物以相之
六、文言实词
不堪:
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徒:
徒留无所施 徒有虚名
谢:
阿母谢媒人 多谢后世人 谢家事夫婿
见:
相见常日稀 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叮咛
迎:
还必相迎取 明日来迎汝 不足迎后人
区区:
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适:
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适得府君书
念:
念母劳家里 念与世间辞
却:
却与小姑别
令:
便言多令才 岂合令郎君 莫令事不举 令母在后单
何:
何意致不厚 隐隐何甸甸 汝今何罪过 作计何不量
应:
汝可去应之 六合正相应 零泪应声落 以我应他人
意:
何意致不厚 吾意久怀忿 处分适兄意
故:
大人故嫌迟 知是故人来 故遣来贵门 故作不良计
为:
为仲卿母所遣 十七为君妇 为诗云尔 非为织作迟 阿母为汝求 始尔未为久 慎勿为妇死
《兰亭集序》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2.亦由今之视昔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2.少长咸集3.无丝竹管弦之盛
B.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
C.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2.茂林修竹3.所以游目骋怀
4.信可乐也5.向之所欢6.列坐其次
7.及其所之8.曾不知老之将至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倦以之兴怀夫人之相如极视听之娱
2.修:
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乃重修岳阳楼修守战之具
3.虽:
虽趣舍万殊虽世殊事异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欣于所遇终期于尽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亦足以畅叙幽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
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赤壁赋》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倚歌而和之(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4)侣鱼虾而友麋鹿(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
(2)凌万顷之茫然
(3)哀吾生之须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5)苟非吾之所有 (6)耳得之而为声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吾与子之所共食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于是饮酒乐甚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渔樵于江渚之上
(7)寄蜉蝣于天地 (8)托遗响于悲风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郁乎苍苍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而又何羡乎 (6)相与枕藉乎舟中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山川相繆(3)举酒属客 (4)举匏尊以相属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2)白露横江
(3)凌万顷之茫然
(4)望美人兮天一方
(5)倚歌而和之
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 b东望武昌
(2)望 a七月既望b望美人兮天一方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b如怨如慕
(5)歌 a扣舷而歌之 b歌曰 c倚歌而和之
(6)长 a抱明月而长终 b而卒莫消长也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下江陵
(3)顺流而东也 (4)舞幽壑之潜蛟
(5)泣孤舟之嫠妇 (6)正襟危坐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10)不知东方之既白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介词结构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4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2.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6.而其见愈奇。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火尚足以明也。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2.何可胜道也哉!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状语后置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一词多义
1.道
①有碑仆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何可胜道也哉⑤策之不以其道
2.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其
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⑿盖其又深。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⒁既其出。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⒅其孰能讥之乎?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六、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于是余有叹焉。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也 则移其民于河东 不求闻达于诸侯 赵氏求救于齐
2.以 请以战喻 斧斤以时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3.之 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顷之,烟炎张天
4.胜 谷不可胜食 予观夫巴陵胜状 日出江花红胜火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驴不胜怒,蹄之
5.兵非我也,兵也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将兵万人 穷兵黩武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2.五十者可以衣帛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2.无如寡人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