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472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8.6)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答题前请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商制度论》载:

“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然使于诸子之中,可以任择一人而立之;而此子又可任立其欲立者;则其争益甚……而嫡庶之法亦与之俱生。

”该史料主要说明

A.分封制实施的必要B.嫡庶之法产生的缘由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宗法制下的等级森严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则其争益甚……而嫡庶之法亦与之俱生。

”可以看出,嫡庶之法的产生是为了解决诸子之间争夺权力的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的结合,故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嫡庶之法的缘由,没有体现出等级制度,故D项排除。

2.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商青铜器上的铭文。

上至改朝换代、天子祭享、先王历史功业,下至诸侯受赏、诉讼官司、历史事件均有记载。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青铜器

A.铸造工艺水平高B.生产规模相当大

C.具有文化传承功能D.政治功能逐渐突出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上至改朝换代、天子祭享、先王历史功业,下至诸侯受赏、诉讼官司、历史事件均有记载”中可以看出,金文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文化,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青铜器铭文的作用,没有体现出青铜器的铸造水平和生产规模,故AB项排除;D项包含在C项之中。

3.战国末年,秦在关中开渠以沟通泾、洛二水,渠长150多公里,灌溉关中平原。

渠两岸的“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变成“收皆亩一锤”。

该渠是指

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坎儿井

【答案】A

【解析】材料“战国末年”“秦在关中开渠以沟通泾、洛二水”收皆亩一锤”中可以分析出该渠是战国末年秦用韩国水工郑国在关中开渠以沟通泾、洛二水即所谓郑国渠,故A项正确;灵渠是秦朝时凿通的,沟通了湘江、漓江,位于广西,故B项排除;都江堰是秦国时在四川地区修建的,是四川盆地变为“天府之国”,故C项排除;坎儿井是西汉时期新疆地区修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故D项排除。

点睛:

材料“战国末年”“秦在关中开渠以沟通泾、洛二水”收皆亩一锤”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答案。

4.学术界一般会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古代某个时代的政治制度,比如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两府三司制”。

其中宋朝的“二府”是指

A.枢密院和三司使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政事堂和枢密使D.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中“二府”是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是指度支、盐铁和户部;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政事堂是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故C项排除;同平章事是丞相,参知政事是副相,故D项排除。

5.王祯,元代农学家、印刷技术革新家。

下列项中能印证该论断的是

①发明水排②发明转轮排字盘③创制木活字④著成《农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东汉时王景发明的冶铁工具,故①排除;王祯写了《农书》,发明转轮排字盘和创制木活字,故②③④都是王祯的成就,所以答案选D。

点睛:

本题是个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水排是东汉王景发明的冶铁工具,故排除所有包含①的选项,从而得出答案。

6.“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后世之民,皆守株之类矣。

”提出与此观点相类似的思想家是

A.陆九渊B.王夫之C.顾炎武D.黄宗羲

【答案】B

【解析】材料“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后世之民,皆守株之类矣”体现出作者主张进行变革,反对守旧、僵化;根据所学者知识可知,王夫之主张变革,反对守旧,故B项正确;A项提出“心即理”的心学,排除;C项提出“经世致用”,排除;D项反对君主专制度,排除。

7.有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某一条约时认为,“满清贵族及官僚所支持的一个短暂的夏季的狂暴,竟使中国的地位低到极点。

它须负极重的赔款;它须依列强之意,保各国使臣在中国的安全。

”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国的地位低到极点”“须负极重的赔款”“须依列强之意,保各国使臣在中国的安全”中可以分析出,该条约是《辛丑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北京条约》不符合“中国的地位低到极点”,故ABC项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材料“中国的地位低到极点”“须负极重的赔款”“须依列强之意,保各国使臣在中国的安全”。

8.某一著作被史地学家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巨著”,该著作最可能是

A.《四洲志》B.《华事夷言》C.《海国图志》D.《孔子改制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巨著”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著作,书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故C项正确;A项由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故排除;《华事夷言》是清代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史书,故B项排除;《孔子改制》是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编写的,故D项排除。

9.据不完全统计,1912—1919年,共设厂矿472个,资本额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资本为1185万元。

这期间的民族工业,约有资本1.3亿元,8年超过过去的50倍。

这主要说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C.民族工业产生途径发生重大的转变D.封建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答案】A

【解析】从材料“1912—1919年”“民族工业,约有资本1.3亿元,8年超过过去的50倍”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没有体现出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民族工业的产生途径已经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故BCD项排除。

点睛:

关键时间“1912—1919年”;从中分析答案。

10.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

人人“背黑暗而向光明”……才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这一言论的主旨是

A.促进民众的觉醒

B.推动文化的转型

C.探寻新的救亡之道

D.冲击封建伦理道德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言论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探索新的救亡图存的道路,故C项正确;ABD项都是救亡之道的具体表现,排除。

11.图A城市在中国历史中有重要地位,为中国近代贡献多个第一。

以下项中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创办了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B.建成了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C.成为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

D.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国产的电视机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分析出A城市是天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故A项排除;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故B项正确;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和广州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故C项排除;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天津,但不符合“为中国近代贡献多个第一”,故D项排除。

点睛:

首先明确图A项是天津;然后注意“为中国近代贡献”;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12.平型关大捷与台儿庄战役均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重要军事胜利。

两次战役都

A.得到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B.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C.体现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D.发生在中国对日宣战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1938年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因此两次战役都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斗志,故B项正确,C项排除;反法西斯同盟是1942年初形成的,故A项排除;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随即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故D项排除。

13.《辛亥革命始末记》一书的节选目录。

据此目录可知该书未记载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临时约法》的起草

C.宣统帝下诏退位

D.国民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武昌起义、清帝退位和《临时约法》都是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国民革命是1924年-1927年,不是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事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4.这次会议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央直属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

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二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答案】C

【解析】材料“代表全党121万党员”“中央直属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反映出这次会议没有南方的代表团,说明中共在南方还没有根据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指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故C项正确;A项1922年召开,当时中共人数不可能有“121万”,排除;B项是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的,不可能有“晋冀鲁豫、山东”,排除;D项是1956年召开,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排除。

点睛:

解题时注意两个信息点“代表全党121万党员”“中央直属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

15.新中国某部宪法性质的文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该文件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中可以分析出当时新中国还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文件是指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故A项正确;BCD项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16.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这一政策提出于

A.解放战争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十年探索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的,1953年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故B项正确;A项是1945-1949年,排除;C项是1956-1966年,排除;D项是1966-9176年,排除。

17.下表为国家统计局1978~2004年中国城乡收入增长情况比较表(%)。

数据反映出

A.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增长

B.改革重心的转移未能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C.城市在市场化改革后更多地享有资源配置权

D.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深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78~2004年中国城乡收入“城/乡比值”逐渐增大,城乡差距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在市场化改革后更多地享有资源配置权造成的,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不断增长”;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受到了改革重心转移的影响,故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

18.雅典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国家最主要的民主机构,它们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然其权力还有部分交叉,但分权的轮廓是明确的。

这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

A.国家政治原则B.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

C.国家决策方式D.公职选举与任期

【答案】B

【解析】材料“雅典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然其权力还有部分交叉,但分权的轮廓是明确的”说明雅典的分权政治,为近代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奠定了条件,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家政治原则、决策方式和公职人员的任期等问题,故ACD项排除

19.这场运动见证了欧洲文化在经历悲惨的中世纪时代之后的重生,并开创了近现代世俗主义、个人主义。

这场运动

A.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从欧洲的英法两国率先开始

C.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D.描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蓝图

【答案】A

【解析】材料“经历悲惨的中世纪时代之后的重生”“开创了近现代世俗主义、个人主义”表明这场运动是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性,反对神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意大利开始,故B项排除;浪漫主义出现于18世纪中期,故C项排除;D项是指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

点睛:

关键信息是“经历悲惨的中世纪时代之后的重生”“开创了近现代世俗主义、个人主义”;从中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20.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

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

这反映了美国

A.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B.南北方代表的根本利益不同

C.宪政进程中的政治艺术D.共和政体遵循三权分立原则

【答案】C

........................

21.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170周年。

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B.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政治纲领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就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政治纲领,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2.1934年1月,罗斯福签署《黄金储备法案》,将黄金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升到每盎司35美元,美元贬值了52%。

同时,美国政府宣布民间禁止储藏黄金,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

这些措施

A.提高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B.强化了美国政府的通货紧缩政策

C.有效地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D.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关键措施

【答案】A

【解析】材料“宣布民间禁止储藏黄金,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黄金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升到每盎司35美元”是为了推动美元贬值,提高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对外转嫁危机,但不利于世界金融秩序的稳定,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通货紧缩政策,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关键措施,故D项错误。

23.二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先后召开四次重要国际会议。

观察图,指出其召开的先后顺序

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②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召开的波茨坦会议;③是1943年11月23-26日召开的开罗会议;④是是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因此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所以答案选C。

点睛:

首先明确这四次会议的明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24.20世纪中叶某国际组织的成立宣言: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该国际组织的成立

A.意味着冷战开始B.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冲击了两极格局D.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化

【答案】C

【解析】从时间“20世纪中叶”和主张“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可以看出这是不结盟运动。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主张反对不结盟、非集团;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从而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A项是指杜鲁门主义,排除;B项是指西欧的联合,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政治问题,没有体现出经济问题,故D项排除。

点睛:

材料中的“集团政策”就是结盟政策,反对“集团政策”,意味着反对国家间结盟。

25.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

图为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

其中与西欧相符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欧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此后呈现下降趋势,①符合西欧,故A项正确;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成为头号经济大国,②符合美国,故B项排除;1820年左右,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鸦片战争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呈现上升趋势,③代表中国,故C项排除;印度与中国类似,但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低于中国,④代表印度,故D项排除。

26.关于美国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得知了这一计划,一直是战后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军有先进监听机关“魔术”,而且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布置了大量的监听站和情报机构,对日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毫无察觉。

而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日本重心在中国战场,不可能将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强大的美国,更不可能直接袭击远在数千公里之外且有重兵防守的珍珠港。

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但历史真相却不易还原

B.由于研究者立场的差异,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两种观点均存疑待解,须找到最有力证据求证

D.历史学术问题应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答案】B

27.理藩院是清代主管北、西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的中央机构。

然在《清代的外交机构》一书记载:

“帝俄(俄国)这个北方的国家,在清政府的错觉中,亦片面地以属国相待,乃一并置于理藩院的管理之下”。

这从侧面反映了理藩院

A.主管边疆民族事务B.地位与内阁相同

C.职责范围有所扩大D.强化了皇权统治

【答案】C

【解析】材料“帝俄(俄国)这个北方的国家……亦片面地以属国相待,乃一并置于理藩院的管理之下”反映出理藩院的职权有所扩大,故C项正确;俄国不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故A项排除;理藩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与内阁不同,故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皇权的加强,故D项排除。

点睛:

材料“帝俄(俄国)这个北方的国家……亦片面地以属国相待,乃一并置于理藩院的管理之下”是关键信息。

28.古代某一思想家曾说: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该思想家

A.论证了人生而平等的理论B.改变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C.主张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D.认为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

【答案】D

【解析】材料认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才能够更好的完善自己,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斯多亚学派的观点,排除;B项是孔子的成就,排除;C项是西塞罗的主张,排除;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符合题意。

29.凯恩斯1919年撰文道,“但法、英两国人民的代言人却用《凡尔赛和约》去冒完成德国人开始的毁灭欧洲的危险。

《凡尔赛和约》如果付诸实施,就定会更进一步破坏——它本来可以恢复一战那已被战争弄得脆弱复杂的经济组织……如果欧洲内战是以法意两国滥用其暂时的胜利威势去毁灭现已屈服的德国和奥匈而告结束,那么它们就将导致它们自己的毁灭。

”该文反映了作者

①意识到《凡尔赛和约》的潜在危险性②不满巴黎和会对欧洲经济问题的政策

③主张战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④强调欧洲妥善处理战后事务的重要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用《凡尔赛和约》去冒完成德国人开始的毁灭欧洲的危险”表明作者认识到《凡尔赛和约》的潜在危险性,故①正确;材料“《凡尔赛和约》如果付诸实施,就定会更进一步破坏……脆弱复杂的经济组织”表明作者对巴黎和会的经济政策不满,故②正确;材料“如果欧洲内战是以法意两国滥用其暂时的胜利威势去毁灭现已屈服的德国和奥匈而告结束,那么它们就将导致它们自己的毁灭”说明④正确;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二战后的经济政策,故③排除。

所以答案选C。

点睛:

首先明确时间“1919年”然后分析出答案。

30.中国古代方位观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对自然的认识的产物,渗透于整个古代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可以从侧面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

下列文化遗产中,所在方位朝向相同的是

A.日升昌票号——布达拉宫B.秦兵马俑——大昭寺

C.大昭寺——布达拉宫D.故宫——平遥古城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昇昌”票号旧址坐南朝北,布达拉宫正面朝向南面,故A项排除;秦始皇兵马俑面朝向东,大昭寺向西,故B项排除;大昭寺向西,布达拉宫正面朝向南面,故C项排除;故宫朝南,平遥古城朝南,故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科技文化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文艺复兴”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5年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1988年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995年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据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提出的背景,并请结合一例史实说明该论断在推动我国运载火箭研究方面的实践价值。

【答案】

(1)表现:

思想:

理学兴盛;文学:

宋词繁荣;科技: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艺术:

文人画兴盛,书法艺术发展;社会生活:

世俗化等。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都市的繁盛,文化知识的普及。

(2)背景:

国内:

“文革”使我国科技事业受挫;邓小平恢复工作;一系列重要会议推动科技的改革(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表)。

国际: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科技在各国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