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303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学科试卷(文科)

卷面分值:

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2分)

1、我国有如下谚语:

“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

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深化企业改革

C.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

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D.提高农产品价格

5、罗斯福新政期间,设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许多国有林区和公园。

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内容()

A.实施直接救济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保护劳工权利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6、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7、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成立的某一经济体系特点的直观表示。

关于这一经济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1944年在美国正式成立的B.其宗旨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C.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8、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过渡的标志是()

A、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B、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的签

C、1993年欧盟的成立D、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的问世

9、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自()

A.各国的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B.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断革新

C.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D.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更为密切

10、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使得公司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趋势()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B.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D.“新中间阶层”不断扩大

11、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决策者态度的变化被流行的学术观点所强化了。

凯恩斯主义者们被疏远了,失去了他们对政策的影响力。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C.经济危机和“滞胀”的出现D.第三产业和“新经济”出现

12、历史探究小组如此描述某国际组织,“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但适应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要求”。

这一国际组织是()

 

13、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14、泰晤士河被英国人习惯地称为“老父亲泰晤士”。

图10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是:

“YourMONEYorYourLIFE!

”该图的立意是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环境污染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的重视

D.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15、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

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6、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1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两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

A.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8、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共开始纠正“左”倾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建立北约组织               ②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0、1944年7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

“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

”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召开

21、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22、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23、阅读表格,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24、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兴起,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出现动荡,儒家的“仁政”学说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统治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25、明朝《东林列传》中记载:

明太祖“一宗朱子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

这段材料表明(  )

A.儒学始终受到统治者的推崇B.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宗派之争

C.明朝统治者推崇儒学,加强思想控制D.当时统治者注重民众的家庭教化

26、《亭林文集》中载: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这表明作者(  )

A.倡导经世致用B.反对诗文创作C.极力尊崇道统D.抨击八股取士

 

二、选择题(共计3题48分)

27、(16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材料三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

(8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

(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

(2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

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材料、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

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

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

如果说市镇的兴起是宋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市镇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城市的辐射带动。

……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

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材料二  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如下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10分)

 

29、(16分))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日益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2049年,相信中国》

问题:

(1)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说明理由。

(2分)

 

(2)在材料一中的全球化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

列举史实说明19世纪中期的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

(8分)

 

(3)在材料一中的全球化第四个阶段,请回答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6分)

高一历史文科答案

一、每题2分共计5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D

D

B

B

C

C

B

B

C

C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

C

B

B

C

C

A

B

B

C

C

C

A

27(16分)

(1)原因:

农耕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政府宽松的商业经济政策。

(8分)

(2)中国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分)

(3)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分)影响:

忽视了经济客观规律,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

(4)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分)

28

(1)特征: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海外贸易发达;中心城市带动商业市镇兴起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域分工明显。

(6分) 

(2)趋势:

19世纪尤其是18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逐渐扩大。

(4分) 

发展原因:

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逐渐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2分) 

扩大原因:

欧美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工业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工业化进展缓慢。

(4分) 

29答案:

(1)历史依据:

1492年以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2分

(2)动力: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

中国的应对:

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抵抗侵略,《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8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