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docx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二)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拒绝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取预防控制的,可依法予以协助强制执行的机关是
A.民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公安机关
D.监察机关
E.审计机关
2.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施行的时间是
A.2004年8月28日
B.2004年12月1日
C.2005年8月28日
D.2005年12月1日
E.2006年1月1日
3.在传染病疫情控制时,医疗机构的职责中错误的是
A.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依法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B.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对传染病患者给予隔离治疗
D.对拒绝隔离治疗的甲类传染病患者,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E.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4.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时,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对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对拒绝隔离治疗者,采取强制隔离的措施
D.对本单位内,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实施消毒处置
E.对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5.生产经营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须经过以下哪个部门的审批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6.WHO规定的国际监测的传染病为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我国根据情况又增加了
A.登革热
B.乙型肝炎
C.结核病
D.黑热病
E.SARS
7.国境卫生检疫按空间划分包括
A.海港检疫、航空检疫、边境检疫
B.内地检疫、沿海检疫、海关检疫
C.海上检疫、空中检疫、边境检疫
D.海港检疫、航空检疫、陆地检疫
E.边境检疫、航空检疫、海关检疫
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各级疾控机构履行的10项职责中,尚未包括
A.对非典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
B.对疫情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
C.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
D.对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治
E.对疾控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9.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不属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是
A.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
B.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C.对传染病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
D.对传染病人进行医学观察、紧急救治和转诊
E.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10.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的人员以及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为了保障其健康,他们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取
A.防治措施和强制治疗措施
B.防治措施和强制隔离措施
C.防治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D.防治措施和紧急控制措施
E.防治措施和追踪调查措施
1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应采取下列措施,除外
A.对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E.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1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
A.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制,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B.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
C.停业、停工、停课
D.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E.宣布疫区
13.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采取
A.封闭场所并销毁物品
B.强制隔离治疗
C.必要的卫生处理
D.报告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处理
E.提请卫生防疫部门处理
14.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共有
A.甲、乙、丙三类32种
B.甲、乙、丙三类34种
C.甲、乙、丙三类35种
D.甲、乙、丙三类37种
E.甲、乙、丙三类39种
15.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A.艾滋病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流行性出血热
D.登革热
E.血吸虫病
16.法定传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应当由下列哪个部门决定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国家疾病控制中心
17.《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的方针与管理办法是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管理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划区管理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片管理
E.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层级管理
18.李某因患炭疽死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其尸体应
A.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B.必要时可将尸体卫生处理后火化
C.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后火化
D.必要时可将尸体消毒处理后火化
E.在指定场所卫生处理后火化
19.甲类传染病是指
A.SARS,狂犬病
B.黑热病,炭疽
C.高致病性禽流感,天花
D.鼠疫,霍乱
E.伤寒,流行性出血热
20.下列乙类传染病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的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肺炭疽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布氏杆菌病
21.属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
B.流行性感冒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黑热病
E.霍乱
22.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发现以下情况,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A.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
B.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C.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
D.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E.以上都不是
23.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
A.调集各级各类医疗、防疫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
B.停工、停业、停课
C.封锁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疫区
D.封锁跨省、直辖市的疫区
E.宣布疫区
24.某医疗机构发现了甲类传染病,此时应及时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D.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留下其书面意见可以放行
E.对本医疗机构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必须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25.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
A.艾滋病与钩端螺旋体病
B.登革热与炭疽
C.布氏杆菌病与梅毒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E.黑热病与流行性感冒
26.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处理的原则是
A.就地控制、就地治疗、就地康复
B.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就地康复
C.就地控制、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D.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E.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就地康复
27.教育部所属综合大学的附属医院发现脊髓灰质炎疫情,应当报告的部门是
A.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B.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所在地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的职责之一是
A.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
B.及时互相通报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
C.对甲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D.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E.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
29.传染病流行区的家畜家禽外运,负责其检疫的单位是
A.卫生监督部门
B.环境保护部门
C.工商管理部门
D.畜牧兽医部门
E.市容监察部门
30.医疗保健机构及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控制措施中不包括
A.对甲类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患者、炭疽中的肺炭疽患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除艾滋病患者、炭疽中的肺炭疽患者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C.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D.对疑似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E.对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1.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的时间为
A.1989年8月28日
B.1995年12月1日
C.2003年10月1日
D.2004年8月28日
E.2004年12月1日
32.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的场所进行
A.医学观察
B.留验
C.隔离
D.访视
E.就地诊验
33.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
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
E.设立专人负责各施工区域的卫生防疫工作
34.对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下列哪一机构予以公布、实施
A.国务院
B.国家卫生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E.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35.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办的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申请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
A.环保调查
B.卫生调查
C.卫生资源调查
D.环境资源调查
E.危害因素调查
36.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包括
A.病毒性肝炎、痢疾
B.艾滋病、狂犬病
C.风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D.鼠疫、天花
E.天花、霍乱
37.张某,在某医疗机构进行身体检查时被查出患有血吸虫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于张某该医疗机构应当
A.强制隔离治疗
B.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D.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E.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治疗
38.患儿刘某,因发热3日到县医院就诊,门诊接诊医生张某检查后发现刘某的颊粘膜上有考氏斑,拟诊断为麻疹。
张某便嘱患儿刘某的家长带刘某去市传染病医院就诊。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张某应当
A.请上级医生会诊,确诊后再转院
B.请上级医生会诊,确诊后隔离治疗
C.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由防疫部门进行转送隔离
D.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对刘某就地进行隔离
E.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防疫机构报告
39.患儿于某,因发热3日到县医院就诊,接诊医生林某检查后拟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
因县医院不具备隔离治疗条件,林某遂嘱患儿的家长带于某去市传染病医院就诊。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林某应当
A.请上级医生会诊,确诊后再转诊
B.请上级医生会诊,确诊后隔离治疗
C.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对于某就地进行隔离
D.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并复印病历资料转诊
E.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由疾病控制机构转诊
40.2003年4月初,某市一名“非典”患者到医院求治,由于有关医护人员拖延怠慢,导致患者死去,其3名家人及陪护人员也被感染。
上级机关决定对有关医护人员给予纪律处分,理由是
A.未依法履行疫情报告职责
B.拒绝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
C.未按照规定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D.未按照规定履行监测职责
E.对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察不配合
41.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下列哪种传染病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互相通报
A.黑热病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狂犬病
D.流行性感冒
E.霍乱
42.一职工从沿海某城市归来,腹泻1天,10余次,水样便,到市医院求治,疑为肠炎,后便培养出E1-Tor型细菌。
诊断后11小时医师上报疫情,国家要求上报此类传染病最迟不超过
A.1小时
B.2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43.某县卫生防疫站于某被派下乡了解流行病发生情况。
调查中得知某村有一患者患流行性出血热去外地医院住院治疗。
但于某既未向防疫站反映,也未采取任何措施,就返回单位。
不久,该村又有五人患该病住院。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于某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行政赔偿
D.民事赔偿
E.批评教育
44.某医院为节省开支,将医疗废物交给一个体废品收购站处置,受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理由是医院
A.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
B.对医疗废物的处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规范
C.未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D.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处置
E.未设置医疗废物监控部门
45.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行政责任
B.行政赔偿责任
C.刑事责任
D.刑事赔偿责任
E.民事赔偿责任
46.下面哪个机构负责对艾滋病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开展检测活动
A.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医疗卫生机构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E.艾滋病监测机构
47.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是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政府领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C.宣传教育,行为干预
D.行为干预,关怀救助
E.统一协调,综合防治
4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有关学校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但不包括以下哪类学校
A.高等院校
B.中等职业学校
C.普通中学
D.小学
E.高等医药院校
49.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下列不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A.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B.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C.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师
D.医师应对感染者病人的隐私予以保密
E.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50.下列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造成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不包括
A.血站
B.单采血浆站
C.医疗卫生机构
D.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E.卫生行政部门
51.为了预防的目的,降低人群易感性主要通过
A.继发免疫
B.隐性感染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免疫人群移入
E.病原体的变异
52.传染病的预防包括
A.改善卫生条件
B.免疫预防
C.国境检疫
D.健康教育
E.以上都是
53.终末消毒是指
A.对现在存在或曾经存在过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消毒
B.传染源因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源地或终止传染状态后(痊愈)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
C.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行的消毒
D.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
E.传染源还在疫源地时进行的消毒
54.以下传染病中,哪一个属于甲类传染病
A.病毒性肝炎
B.血吸虫病
C.伤寒
D.霍乱
E.麻疹
55.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应包括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病原体毒力
E.以上均不是
56.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A.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已经被彻底清除
B.传染源被移走
C.全部易感者经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观察均未发病或感染
D.A+B+C
E.上述均错
57.下列哪些疾病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
A.副霍乱
B.白喉
C.脊髓灰质炎
D.流行性感冒
E.伤寒
58.以下哪项不是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
B.传染源排于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消灭
C.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明未受感染
D.传染源已完全治愈
E.以上均不是
59.在农村,发现乙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
A.1小时内
B.2小时内
C.6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60.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A.传播途径的特点、传染源是人还是动物
B.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D.传染源的数量、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预防措施的效果
E.传染源的数量、传播途径的特点、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
61.某农村地区发生3例疑似霍乱病例,这3例疑似病例均从疫区打工回来度假。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责任报告人发现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A.3小时
B.6小时
C.2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6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下列疾病中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A.麻疹
B.血吸虫
C.肺炭疽
D.黑热病
E.登革热
63.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甲、乙、丙三类传染病,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流行性感冒
C.病毒性肝炎
D.麻疹
E.艾滋病
64.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接报,某小区出现一例SARS疑似患者,已收治入院。
工作人员对其家庭进行消毒。
该消毒属于
A.预防性消毒
B.随时消毒
C.终末消毒
D.疫源地消毒
E.以上均不是
65.某县医院住院部儿科医护人员,经调查发现许多消化道传染病科病人的发病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不注意饮食卫生所致。
为对病儿进行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病房医护人员可选择的最佳传播方法:
A.在病房宣传栏里介绍消化道传染病的一般知识
B.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组织一个如何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病人学习小组
C.在医院里广播宣传如何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知识
D.组织小病人排演活报剧冬冬为什么拉肚子?
然后讨论如何预防病从口入
E.散发如何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宣传单
66.下列哪一种是被动免疫制品
A.抗狂犬病血清
B.百日咳疫苗
C.卡介苗
D.破伤风类毒素
E.流感疫苗
67.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四苗防六病”针对的疾病不包括
A.结核病
B.百日咳
C.白喉
D.麻疹
E.乙型脑炎
68.一次成功接种可产生较长期免疫力的生物制品是
A.灭活疫苗
B.类毒素
C.抗毒素
D.免疫球蛋白
E.减毒活疫苗
69.疾病预防措施中,EPI是指
A.流行病学
B.预防接种
C.冷链
D.被动免疫
E.扩大免疫计划
70.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
B.标化率、续发率
C.引入率、抗体阳转率
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
E.保护率、效果指数
71.不属于我国计划免疫范畴的传染病是
A.乙肝
B.风疹
C.麻疹
D.脊髓灰质炎
E.结核病
7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计划免疫预防的疾病
A.百日咳、白喉
B.麻疹、结核病
C.脊髓灰质炎
D.甲型肝炎
E.乙型肝炎、破伤风
73.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效果指数
D.病死率
E.感染率
74.下列哪种制剂属于人工自动免疫制剂
A.破伤风类毒素
B.狂犬病血清
C.丙种球蛋白
D.白喉抗毒素
E.免疫血清
75.我国规定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时间是出生后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E.1周岁
76.卡介苗接种成功的标准
A.卡介苗接种后,结素试验阳转率,农村在75%以上
B.卡介苗接种后,结素试验阳转率,农村在85%以上
C.卡介苗接种后,结素试验阳转率在80%以上
D.卡介苗接种后,结素试验阳转率在75%以上
E.卡介苗接种后,结素试验阳转率在85%以上
77.下列哪项不是能促使医院感染患者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A.年龄
B.侵入性诊疗方法
C.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D.医院消毒隔离和灭菌操作不严格
E.长期应用抗生素
78.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
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
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
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
79.使用恢复期血清可提供哪一类免疫
A.自然主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主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E.非特异性抵抗力
80.接种免疫球蛋白是一种
A.人工主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被动主动免疫
D.使用类毒素制剂的免疫
E.使用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
81.我国规定的儿童基础免疫的生物制品中包括
A.乙脑疫苗
B.流脑多糖体菌苗
C.麻疹疫苗
D.伤寒菌苗
E.钩端螺旋体菌苗
82.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A.提高人群易感性
B.降低人群易感性
C.提高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D.降低人群非特异免疫水平
E.以上都不是
83.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A.伤寒菌苗
B.卡介苗
C.流感疫苗
D.破伤风类毒素
E.白喉抗毒素
84.母亲的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可提供哪类免疫
A.自然自动免疫
B.人工自动免疫
C.自然被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E.非特异性免疫
85.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流行病学指标是
A.副反应发生率和接种率
B.生存率和建卡率
C.有效率和接种率
D.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E.四苗覆盖率和接种率
86.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最关键指标是
A.接种副反应发生率
B.接种的安全性评价
C.接种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价
D.接种的临床效果评价
E.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评价
87.按儿童计划免疫要求,儿童在1岁半至2岁半内应完成下列几种生物制品的接种
A.卡介苗、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
B.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索
C.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
D.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卡介苗
E.卡介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
88.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主要内容为
A.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B.接种的安全性
C.接种的临床效果
D.接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E.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效果
89.某地区开展1~7岁儿童随机双盲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效果观察,结果免疫接种组儿童1000人中发病5人,未免疫组1000人中发病25人,该疫苗保护率为
A.20‰
B.20%
C.67%
D.80%
E.90%
90.某3岁男童,未曾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疫苗,在9月份来院就医,家人代诉发热、多汗、烦躁、头痛、呕吐、下肢肌肉疼痛,体检发现下肢出现不对称的肢体迟缓性瘫痪,该患儿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A.病毒性脑炎
B.临床上可拟诊断为脊髓灰质炎
C.临床上可诊断为脊髓灰质炎
D.已可确诊为脊髓灰质炎
E.以上都不对
91.为了评价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随机确定1000名儿童接种疫苗,另1000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