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760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docx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docx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之欧阳史创编

服用四逆汤的体会

时间:

2021.02.10

创作:

欧阳史

总结:

四逆汤服用20天,腹部恶寒消失,后期服用一段附子理中汤(制附片50克,红参10,白术25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

)寒症消失。

云居木2010-05-2121:

04

转帖声明:

个人体质不同,此试药文章仅作参考。

大家谨慎了解药性为好。

此文章为2008年写的,经过传播,现在流通的附子药性也许已经改观增强,大家需要注意这个一点。

个人试用,50克已经感觉非常热量。

不太适应。

三天前开始服用四逆汤,从现在开始每天将服用四逆汤的体会记录下来,以供自己研究,也让同道们参考。

服用四逆汤的理由:

1,自己是一个中医,也经常开四逆汤给病人服用,自己却没有服用过,没有深切的体会,想体会一下。

2,自己有如下症状:

a,入冬后,感觉很怕冷,不像年轻时候那么抗寒,晚上睡觉前如果不用开水好好泡脚,很长时间手脚都不得暖和;脐部受凉则易腹泻;手脚易生冻疮。

b,有时候有些腰痛,尤其是腰骶部,参加体力劳动或者性生活稍微多些的时候加重;

c,小便清,大便溏,或者大便头硬后软;

d,眼睛近视,有鼻炎,虽经过治疗鼻炎症状已经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感冒,总有很长时间鼻子不通畅而且鼻涕较多;有慢性咽炎,抽烟,每日早晨刷牙后总有一段时间咽部有痰,得用很长时间清嗓子;

e,有些嗜睡,尤其是春夏两个季节,阳气甚时就昏昏欲睡;多年前有过一次心悸。

f,饭量一般,口味尚可,但是经常有食后腹胀不适的感觉;

g,舌淡红苔薄,口不渴,喝则喜热饮,饮凉则脘腹不适。

尺脉沉取无力。

3,分析:

太阴虚寒则饮凉即脘腹不适、食后腹胀、小便清,大便溏,或者大便头硬后软,太阴脾主四肢,太阴虚寒故四肢不温,脐腹部不能受凉;手太阴肺开窍于鼻,太阴虚寒故鼻塞不通,鼻流清涕,咽部有痰;足少阴肾经虚寒则怕冷,四逆,易生冻疮,腰痛嗜睡;手少阴心经君火不足则心悸;故综合判断为太阴少阴两经虚寒之证。

四逆汤补先天命门之火,散一身之寒,祛五脏之湿,故服之。

云居木2010-05-2121:

05

第一天,制附片50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先煎制附片1小时,取一小勺尝已经不麻口,下干姜、炙甘草再煎30分钟,服用。

单尝附子汤感觉味苦,现在服用四逆汤感觉味道苦中带甜,有姜的味道,不是很难喝。

上午十点服用头煎,下午四点服用二煎,晚上九点服用三煎。

三煎味道已经很淡了。

看来四逆汤煎服两次即可,三煎的意义不大了。

服后当天没有什么感觉。

第二天,制附片6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煎法如第一天,不过只在上午十点,下午六点各服用一次,即一天服用两次。

晚上去岳丈家吃饭,喝了白酒二两。

晚上睡觉时按照往常一样用开水泡脚,但是发现,今晚的脚根本就不感觉冷,温度也比往常高。

是服用四逆汤的效果呢,还是喝了白酒的效果呢?

暂时还不能肯定。

今天是服用四逆汤的第三天,制附片7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煎服同前。

由于昨晚在岳丈家吃饭,今天早上就吃了昨晚的剩饭了,我素不喜吃剩饭,故用开水泡了吃,也没有必要品味了,很快就连吃带喝的装进了胃里面。

十点了,打算要服用四逆汤了,但是感觉有些腹胀,准确说是胃脘部胀闷不适,可能是早上的剩饭吃的方法不对头吧。

四逆汤照样服用。

今天煎煮四逆汤有意在附子煎煮不到一小时(大约在水开后40分钟)就尝尝,发现也没有麻口的感觉,就将干姜和炙甘草下了同煎了。

为什么煎煮时间不到,还是不麻口,是不是现在的附子都制得太过头了?

我一直有些怀疑,我生尝制附子时就不感觉麻口的,难怪现在的制附子可以用到这么大量,伤寒论上最大量也就“大者三枚”而已,现在我的70克,无论如何也超过这个量了。

云居木2010-05-2121:

05

第四天,制附片8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故意缩短制附片的煎煮时间,到45分钟时口尝已经没有麻嘴的感觉,再下干姜、炙甘草煎煮15分钟,此为头煎。

二煎同昨天。

服用方法同前。

感觉口味较昨日稍微苦一些,大概是附子与姜草的比例越来越大了吧。

不知道同行们所进的附子到底是什么样,我进的制附片黑黑的,生嚼在嘴里面都没有多少麻嘴的感觉,只有苦味夹一点涩味。

不知道是不是用胆巴制的太过了。

难怪以前开方附子用上4-50克都没有反应,我现在用到80克也还是毫无反应的。

网上搜到这段关于附子的发言,看来恐怕是真的了“四川江油中坝的附子是道地附子。

但即使道地附子也与以前的附子在功效上差了很多。

为此,卢火神曾多次给我们讲到这个问题:

1.在种植上为了追求品相和产量,大量使用化肥。

2.在炮制上,与以前的炮制方法完全不一样。

以前采用九蒸九晒,外加童便浸泡,河水冲洗。

而现在为了更快地发家致富,怎么可能用这么多工序、这么多时间来炮制,往往都是在胆水里煮两小时,再烘干即可。

在胆水里煮了两小时的附子,其功效可想而知,拿回家还要先煎两小时,哪里还有附子的气气,剩下的都是胆水的苦咸涩味。

这也是现在很少有附子中毒现象发生的原因。

所以卢火神现在附子用得不多,更多的是用替代品。

我准备在明年夏至附子收成时,在卢火神的指导下,到中坝去收一些好的生附子,然后用传统的炮制方法做一些道地的制附子。

其实不仅仅是附子,其他的中药材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目前中医衰败的原因之一。

“中药可能要毁掉中医!

”也许不是一句夸大其词的话。

云居木2010-05-2121:

05

第五天,制附片9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

到我发这篇帖子的时候,制附片已经煎煮了30分钟,刚才尝了一尝,隐隐约约口里感到有那么一丁点麻的感觉了。

呵呵,看来我进的这个附子说是假的也不对。

刚刚把干姜和炙甘草下了,等15分钟就可以喝了。

刚才顺便给供应我中药饮片的经销商(时间长了,都是朋友了)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我尝附子的过程和感受,并指出他给我的附片是质量不好的统货,并要求他给我弄几公斤优质附片来尝尝。

他承认我现在用的是统货,并答应给我联系几公斤优质附子。

呵呵,我倒要尝尝,优质附子又是什么味道,给统货之间有多大的区别。

药还在煎煮,先发了这篇帖子,明天再将今天的喝完两煎的感受发上来。

――――――――――――――――――

本来打算明天再发帖的,可是,服用今天的四逆汤后有了一些感觉了,不过不是很强,怕到明天忘记了,所有赶紧记录下来:

11点钟,也就是喝下今天的四逆汤大约1小时后,先是连续打了5、6个喷嚏,接下来,又打了几个哈欠,呵呵,我想,许是寒邪被赶出来一点,通过喷嚏出去了吧,至于哈欠,应该是虚阳被收敛回去了一些,发越在外的阳气相对不足了,更露出了少阴证的真相“但欲寐”吧。

而且,细细一品味,舌头似乎也有一些麻或者涩的感觉?

不明显,但是好像有一点,呵呵,看明天的了。

云居木2010-05-2121:

05

第六天,制附片10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

制附片先煎半小时,口尝已经不麻,乃下姜草,复一刻钟,头煎成,约150毫升,温服。

至夜间7点,服二煎,十点半卧寝。

未寐之时,细细体会,发现近两天好像鼻子通气的感觉似乎确实较前畅快了些,而且以前脐部一直很凉甚至是冰凉,现在摸起来好像也确实比以前暖和了不少。

细细摸摸自己的脉象,也发现两侧尺脉确乎较前有力了一些,呵呵,除此而外,尚无重大发现。

是我的寒气太重,阳气太虚还是这个制附片的质量欠佳呢?

继续服用,以观后效。

云居木2010-05-2121:

06

糊涂王子指出当用黄或白附片,可能是正确的。

不过我的诊所里面暂时还没有这两种附片,只有这种黑附片,我看炮制可能太过了,没有力量。

更为无奈的是,我药房的制附片今天不够用了,前两天就打电话联系的,说送过来还没有来。

我药抽屉里面只有60克了,无奈,今天就只好用60克了,不能骗大家。

第七天就:

制附片60克,炙甘草30,干姜30克。

煎煮同前。

服用之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云居木2010-05-2121:

06

第八天:

本来应该是昨天的,可是昨天没有附片了,断货了,呵呵,只好等一天吧。

所以这个第八天就变成今天了。

制附片110克,干姜40克,炙甘草40克。

煎煮方法:

三药一同煎煮,没有将附子先煎,共煎煮1小时,十点服用头煎。

唯一感觉到的是今天的药液比较可口,因为今天早上送来的制附片是跟以前一样,但是炙甘草倒是炙得比较好,比以前的炙甘草下的蜜多很多,看得出应该甜一些的。

果然汤液味道好很多。

云居木2010-05-2121:

07

第九天:

制附片120克,干姜40,炙甘草40克。

煎煮方法:

三药同时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尝尝已经不麻嘴。

此为头煎,二煎加水煎煮30分钟。

服用方法:

温服,上午十点,下午6或7点。

体会:

不麻口,口感上尚可,服后可以坚持不漱口。

自从50克附子服用开始,至今已有9天了,综合体验就是,现在的附子制的太过,早已没有书上记载的那样毒性,不过同时附子的阳热之性也大受约束,服用至今未尝体验到中毒的感觉,此其一;其二,细细想来也不是全然无功,1,视力疲劳较以前略有好转;2,鼻子比以前通畅,鼻涕比以前少;脐部已经没有恶寒的感觉了;手上的几个冻疮已经接近痊愈(只是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不知道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冻疮痊愈,只有等过几天气温下降了,不再生冻疮,才能说明问题。

云居木2010-05-2121:

07

第十天,制附片130克,干姜40克,炙甘草40克。

煎服方法:

同煎30分钟,上午十点,下午6点服用。

体会:

跟前一天没有太多的差别。

云居木2010-05-2121:

07

第十一天:

制附片140克,干姜40克,炙甘草40克。

煎服方法同前一天。

由于一领导孩子结婚,我们去某饭店吃他们的喜酒。

其实就吃了一点红酒和饮料,菜是不少,不过乱七八糟的也没有什么很可口的,最糟糕的是竟然没有米饭,到大家都下席的时候才发现肚子还是饿的呢。

出来一看那饭店的牌匾:

某某食府。

感情是叫食府,不是叫饭店,难怪没有米饭吃。

早知道没有米饭,那些菜就该多吃点,不要光顾了形象了,活该饿肚子。

呵呵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也就是喝了一点红酒,饿了一顿饭。

早上起来上厕所,竟然大便溏的更厉害了。

哎,想不到,吃了这么久的四逆汤,还这么不顶事。

但是不能放弃,还没有体验到中毒的感觉呢,明天吃150克,我就不信现在的附子一点力都没有!

云居木2010-05-2121:

08

好,明天按照这个方法来试试看,用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同时看看煎煮需要多长时间。

至于吃这么长时间,即没有中毒的反应,也没有症状完全或者说很明显的改善,我也有些怀疑了,不过,根据王正龙的理论,应该是寒邪太重,药不胜病的原因。

我打算按照王正龙推荐的方法吃一段时间看看,坚持下去,即是体验附子的使用方法、四逆汤的功用,同时,我也想验证一下王正龙的元气理论是否真的是那么回事。

云居木2010-05-2121:

08

第十二天,制附片15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

加水600毫升,小火慢慢煎煮,等煎到55分钟时倒出来一看,呵呵,不到200毫升了。

按照张仲景的方法,才不到一小时,药液就只三分之一了,我想,肯定不是张仲景原意。

呵呵,张仲景的用量远远没有达到150克,同样炙甘草和干姜也没有60克,而我这么多放再药罐里,加上600毫升水,一煎之后发现,罐子都满了――药物自己吸收了不少水分啊!

呵呵,张仲景的服用方法是一次煎煮,分为两次服用,等于每次服用了一半量。

所以我还是一次全喝了,下午再煎服一次。

服后没有多大动静。

云居木2010-05-2121:

08

我想等附子用量达到200克后,如果还没有中毒的表现,我就改用附子理中汤了,因为现在150克附子加60克干姜和60克炙甘草,我感觉药罐都装满了,等到附子200克时,肯定没有办法再加了。

到时候就改用附子理中汤吧。

也慢慢从中等量加上来。

云居木2010-05-2121:

08

第十三天:

制附片16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

呵呵,药罐子都满了,按照以前的煎服方法,附子先煎半小时,再共煎半小时。

上午十点、下午六点服用。

跟前一天相比,没有多大动静,呵呵。

云居木2010-05-2121:

09

其实附子理中丸我也服用过,效果不错,但是这次主要是试药,我一定要试到200克附子才停手。

如果附子用到200克还动静不大,我就再试用附子理中汤、当归四逆汤等等,一定要体会一下热药的副作用,看看是什么感受。

第十四天:

制附片17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

煎煮服用方法按照第十三天一样,服后的感觉也是一样。

云居木2010-05-2121:

09

今天是第十五天,今天加大炙甘草的剂量,按照4:

1:

2的比例来配方服用

制附片180克,干姜60克,炙甘草90克

这是糊涂王子提出的比例,我想有一定道理,我前面的四逆汤甘草干姜量相对较小,很难喝,苦味较重,今天这个应该好喝一些了。

本来还想用王正龙先生的四逆汤比例3:

4:

5的,可是,这样一来,我实在找不到这么大的罐子,为了尝尝王正龙先生四逆汤的味道,只好到时候小其制来尝尝看了。

药还在煎,还没有服用。

如果服用之后有什么特殊感受我今天晚上就将这篇文章重新编辑,如果感受依旧,就不再

云居木2010-05-2121:

10

第十六天:

制附片190克,干姜60克,炙甘草100克。

先煎制附片30分钟,余药下后再煎30分钟服用。

头煎于上午十点许服用,药液倒在茶杯里面,等稍温,服用时见药液上面浮有一层膜状物,挺黏的。

我想可能是制附子里面的蜂蜜吧,长时间的煎煮,不就像熬糖一样吗?

尝尝那层膜,味道不错,有点甜。

由于昨天和今天的四逆汤炙甘草的比例比较大,糖液的味道好了许多,喝起来不是很苦。

不过,服用之后,动静还是不明显。

下午6点再喝二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不再补充了。

云居木2010-05-2121:

10

今天,终于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了:

我吃附子开始中毒了!

呵呵,今天是我服用四逆汤的第十八天:

制附片200克,干姜70克,炙甘草100克。

煎服方法同前一天。

罐子实在是装不下了,满满的药,看不到药液,将罐子倒个底朝天,才倒出160毫升药来,于十点钟服用。

服后大约1个小时,慢慢的感觉嘴唇有些木木的,直到现在,下午三点了,还有一些,就像春节时候一天到晚嗑瓜子,连嗑了好几天后的嘴唇,麻的感觉不甚,倒是很有些木!

看来,附子怎么用,不可否认,有一个量的问题。

火神派用附子,提倡足量,可能也确实是看到了现在的附子制的太过,药力大减的方面。

根据这十八天服用四逆汤来看,平时我们用附子,如果把握了证,是该用附子的,附子完全可以从50克开始服用,应该完全安全,反而是量小了真的没有作用。

从明天开始,打算将附子的量降下来,再改成附子理中汤,服用一周看看有什么感觉。

呵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云居木2010-05-2121:

10

第十九天,由于前面吃的四逆汤也算不少了,光制附片就吃了2060克,虽然脐部的恶寒感消失了,但是,其他的诸种症状还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且,我分析,我的症状也不完全是四逆汤证,我服用四逆汤,除了针对这些症状外,初衷更是想体验一下四逆汤及附子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等问题。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开始试用附子理中汤:

制附片50克,红参10,白术25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木香7克。

由于近来的大便感觉有些后重,所以于附子理中汤中加了木香7克。

煎服方法:

附子没有先煎,全部药物一起煎煮45分钟为头煎,二煎25分钟,三煎25分钟,早中晚空腹服用。

头煎服用后无任何感觉,中午吃了两个苹果,余无特殊,晚上三煎服用之后不到半个小时,开始腹痛,但是腹痛不剧烈,接连上了两次厕所,也就是腹泻了两次,大便稀溏,泻后人感觉比较舒服。

晚上,躺在床上,感觉鼻子里面呼出的气体比较热,而且肠蠕动增加,放屁连连。

今早起来,再泻了一次,不过不再很多了,泻后,感觉腹中都空了似的。

看起来,附子理中汤还是比较适合我的,就按照这个量,先吃几天再说。

云居木2010-05-2121:

11

第二十天:

制附片50克,红参10,白术25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木香7克。

煎服同上一天。

服后,白天无事,晚上连续腹泻两次,量多质溏色黄气腥,肠鸣音亢进,放屁连连,屁不太臭。

泻后感觉腹部平坦(以前老是感觉长将军肚了,很是不爽)些了,而且有饥饿感。

还有就是感觉身上尤其是背部膀胱经所过地区有些酸疼不适,右侧胁部有些疼痛(一年前骑摩托车摔伤过这个部位)。

云居木2010-05-2121:

11

第二十一天:

制附片50克,红参10,白术25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

煎服同上一天。

这次的附子理中汤中没有再加木香了,结果服后从早到晚都没有腹泻了,不仅如此,而且到目前为止将近40个小时了,没有大便,以前是每日都不止一次的。

是太阴的寒湿被祛除干净了呢,还是去掉了木香的缘故呢?

等两天看看,如果大便趋于正常了,再加木香试试。

另外:

浑身疼痛必前一天更明显了,以前曾经痛过的地方,包括曾经受过伤的地方,现在没有哪一处不感到疼痛了,不过不是太剧烈,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

但愿这正是王正龙先生所说的服用四逆汤后的正常反应。

云居木2010-05-2121:

11

第二十二天:

制附片50克,红参10,白术25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

煎服同上一天。

白术用炒白术。

大便渐趋正常,已经成形,为条状。

余同前一天。

云居木2010-05-2121:

12

所有这些,正是阳药运行的表现。

服用附子理中汤,其效明显胜于四逆汤,其理即在脾主四肢,脾气一运,阳气即能达四末,然此亦与前此所服四逆亦有必然之联系,前所服之药,功不可没!

云居木2010-05-2121:

13

第三十天,制附片50克,党参50,白术25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

煎服方法同前。

从元月7日到元月15日,这8天中,我一直在服用附子理中汤,不过,每天都在试用不同的加减方案:

有时加木香,有时加苍术、有时加陈皮、茯苓,有时加巴戟天、补骨脂等,体验不同的加减所煎出的药液的口味,服用之后的感觉。

到现在为止,自己摸脉,发现尺部已经较以前有力得多,而且三部均比较缓和有神,现在外面雪花飘飘,而我手脚上的冻疮却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仅仅剩下耳朵上还有一点冻疮的痕迹。

以前老实感觉肚脐部位从来没有温暖过,现在已经没有感觉了,就是说,肚脐部位已经不引起我的注意了,这说明这里已经恢复了正常。

还有,从我记事时候起,我从来没有发现我的大便能够成为干湿合度的条,现在也出现了,虽然还不能保证每次大便都成很好的条状,但是已经是常有的了,而且,大便都比较爽了,呵呵,都是医生,说说没事,大便这么爽的感觉真的很好啊!

我打算,附子理中汤还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等到我打算停止的时候,我再向大家做一次比较完整的总结。

云居木2010-05-2121:

13

谢谢楼上朋友的关注,四逆汤直到现在还在服用,不过现在是隔一两日服用一剂,剂量还是保持最后上传的剂量。

感受:

以往每年酷暑季节,吹电风扇都必需将肚脐盖上厚厚的毛毯,如果是睡空调房马上就会拉肚子。

呵呵,冰啤酒就更甭想喝了。

今年,可以睡空调房,可以电风扇吹腹部,可以喝冰啤酒了,而且感觉精力实在好多了。

至于副作用,我想也有一点,就是,今年入夏以来,头发里面,头皮上常常会出一些疖子,象小时候一样,不过较小一些,多能自愈,只是洗头的时候有点痛。

而且有此起彼伏的趋势,现在还有。

我当它是脱毒外出,也没有理会。

云居木2010-05-2121:

14

...我的一位网友自己服用四逆汤,几个月之后肾里面的结石竟然也消失,所以他还问我四逆汤是否治疗结石呢!

云居木2010-05-2121:

16

滋录吴佩衡之治验一则以证之:

石淋 

黄某,男,44岁。

腰痛数年,X线摄片发现右肾盂结石10粒,小如花椒,大如蚕豆,1958年11月延吴佩衡诊治。

腰痛时发,痛如绞作,延及腰腹,下引宗筋,痛甚则神怯而畏寒肢冷。

小腹胀痛,小便短涩。

饮食欠佳,精神疲乏。

舌苔白滑而厚腻,脉沉迟无力。

辨为肾脏寒极,水湿不化,内结成石。

以温肾扶阳温化之法主之,四逆汤加味:

附片60g,干姜40g,桂枝、茯苓各30g,杜仲、上肉桂(研末,泡水兑入)各10g,北细辛、甘草各6g。

服药11剂后,经尿道相继排出结石4粒。

X线复查,原来大如蚕豆者己不复见,此乃温化之功也。

继以扶阳温化主之:

附片100g,干姜50g,狗脊10g,薏苡仁、桂枝各30g,上肉桂(研末,泡水兑入)10g,北细辛、甘草各6g。

前后服药数10剂,腰痛己不发作,于1959年1月恢复工作。

X线复查,结石仅剩1粒。

再以上方加减,最后1粒结石亦随尿排出,彻底治愈。

(《吴佩衡医案》)

按肾结石治疗,一般不离海金砂、金钱草之类利水通淋之品,平心而论,效果平平。

吴佩衡未用此类套方套药,专从阴寒湿盛着眼,投以大剂附、姜,竞使结石排出,不治石,而治人,确实才高识妙。

云居木2010-05-2121:

17

四逆不是常服之药,因为附子是攻而不守。

所以调整过来之后,要与相应汤剂善后。

不防服几盒附子理中丸试试。

四逆汤试验总结

附片50克先煎,加40克干姜、40克炙甘草、10克黄芪、10克桃仁和40克茯苓

二十一二度,自己不觉得冷,但是寒邪直入脏腑而致腹部冷痛。

经服成药和经络热敷按摩调理基本上寒凝腹痛已经没有了,但是仍然喜热恶寒,腹部也是凉的,即使肌表不凉,放一会儿就会觉得里面凉。

而且寒邪留连多年,想来也不会只伤阳明,应该还有余寒未除。

用刮痧和拔罐效果不大,我觉得应该是寒邪在内,寻常之力很难祛除。

看到很多关于附子的讨论,于是决定服四逆汤验证一下。

药店里有白附片和熟附子,熟附子看起来似是黑顺片。

买了二两白附片,颜色淡黄,质硬,断面似玻璃,咬了一点点,味道很淡,试不出味道来,也不知道质量是好是坏,不过看起来很干净。

干脆又买了一斤白附片,一斤干姜,半斤炙甘草,一斤桃仁,一斤黄芪,一斤卷茯苓(论斤买比零称便宜多了)。

回来后开始煎四逆汤,因为对附片效果没有把握,第一次用了附片20克先煎半小时,然后加约40克干姜、40克炙甘草,还有10克黄芪、10克桃仁煎一个半小时。

药煎好了以后倒在杯子里,有一股扑鼻的怡人的辛香,喝起来微辛,甘甜。

喝得很开心:

我王老五喝了那么多中药,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药啊!

药汤喝了一小碗,先是觉得喉以下热热的直到腹部,以前经常有咽炎,这次却觉得喉咙凉凉的很舒服。

过一阵右手右脚开始觉得冷,好像遇寒开始起鸡皮疙瘩那种感觉。

但是手心还是暖的,只是手指觉得冷。

平时身体不会觉得冷,看来是寒邪外越到太阳了。

又过了一阵右手右脚逐渐开始回暖。

煮完的附片试了一下,粉质,确实象土豆片,口感说不上是有点麻还是涩,但是很淡,还不如花椒。

第二天早晨起来有点鼻塞,很快就好了,但是畏寒愈甚。

看来附子量还是轻了。

这次干脆50克附片先煎,加40克干姜、40克炙甘草、10克黄芪、10克桃仁和40克茯苓,附片还是先煎。

(这以后的也全是先煎,就不一一说明了。

喝完以后睡了个午觉,起来开始头痛。

前额和眉骨痛。

查了一下附子中毒症状,这个应该不是。

看来是附子驱寒之力甚强,而太阳散寒之力不足,所以寒郁阳明。

下午又喝了一碗药汤,但是头痛一直没好,晚上把煮完的附片吃了一些,另外拿一两干姜和一两生姜煎了一碗水加红糖喝了,然后早早睡下。

第三天一早起来,头痛全无,世界真美好。

不过这时后腰开始觉得凉。

鼻子略有点干,估计是阳气蒸腾而致体表津液略有不足,但是因为本身寒湿盛,津液不足当是临时现象,不足为虑。

不过附子本身也可以袪脾湿,茯苓应该可以先去掉了。

继续煎四逆汤,干姜和炙甘草减半,黄芪和桃仁照旧,切了一大块生姜(从这一天开始以后的四逆汤基本上就是这个配方),加服香砂六君丸。

喝了以后腰不凉了,手脚又开始先冷后热。

“土豆片”全挑出来吃了,虽然没有真正的土豆好吃。

第四天,腰部两侧开始觉得凉。

看来是寒邪已入少阳,但是以前只是觉得阳明寒甚,而少阳寒邪伏里,却并不觉得,现在附子。

继续煎四逆汤,加服温胆丸。

然后腰侧渐渐不冷了,脐周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