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147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docx

《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docx

3课题西红门镇经验

西红门镇村庄社区化管理

先行先试的调查与思考

大兴区委党校课题组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村庄社区建设成功与否,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

在新形势下,探索村庄社区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拓展和深化村民自治,有利于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管理和服务。

一、基本情况

2011年3月—4月间,党校“村庄社区化管理”课题组成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采取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红门镇开展村庄社区化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召开座谈会9次,参加人员包括镇有关部门领导、村级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流动人口代表总计50余人;对寿宝庄、老三余、团河南等8个村的部分村民和该镇东部16个村的村级两委成员发放调查问卷322份,收回有效问卷322份。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西红门镇关于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作出必要的分析,为全区实现村庄社区化管理全覆盖的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参考。

西红门镇地处我区最北部,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共有27个行政村,其中京开路西部11个村的2876户农民均已搬迁上楼,京开路东部16个村100%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按照“村内向村外延伸、硬件向软件延伸、管理向服务延伸”的思路,在拓展外延、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工作内容,巩固和扩大了工作成果,达到全域、全时、全覆盖目标。

问卷调查结果:

村民的满意率较高。

村民认为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必要的占94.03%,认为安全程度比以前提高的占75.2%,出入村庄对生活没有影响的占68.3%,村庄环境比以前整洁的占83.5%,认为违章建设比以前少了的占53.7%,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的占56%。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村民对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是认同的,村民满意率较高。

 

村庄社区化管理定位准确。

调查显示,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社会治安因素占92.2%,环境卫生因素占81.7%,流动人口管理占74.3%,民生因素占68.33%(文化体育设施、教育、医疗机构服务、商业金融服务、就业需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

西红门镇以“治安维稳”作为首要目标,着重于村庄内流动人口的管理,村容村貌改善,致富幸福形成长效机制等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使村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考虑到了涉及民生问题的关键因素,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这些是村庄社区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的原因

社会治安因素92.2%

环境卫生因素81.7%

流动人口管理因素74.3%

民生因素68.33%

其他因素56.9%

 

政府投入没有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由于西红门镇政府加大村庄社区化管理的投入,实行“三个六”的财政投入政策,村民和流动人口在经济负担上属于可承受范围。

经济承载情况调查反馈情况表

经济负担增加

经济负担未增加

流动人口

28%

44%

村集体

47.2%

22.5%

村民

22.9%

51.4%

村民对于深入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的期待与诉求。

在问及村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拓展致富渠道占72.5%,抓好环境卫生占45.9%,抓好社会治安占35%,抓好违章建设占28.4%,抓好医疗保障占26.7%,完善交通和商业设施占25.2%,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占21.6%,完善文体和娱乐设施占17.9%。

对于村庄发展前景,59.6%的人希望大规模旧村改造,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拓宽致富渠道(72.5%)

大规模旧村改造(59.6%)

抓好环境卫生(45.9%)

抓好社会治安(35%)

抓好违章建设(28.4%)

抓好医疗保障(26.7%)

完善交通和商业设施(25.2%)

做好流动人口管理(21.6%)

完善文体和娱乐设施(17.9%)

村民迫切希望得到的信息需求本村是否拆迁占74.8%、本镇近期发展规划占58.7%、大兴区发展规划占56.9%、其他拆迁村的补偿政策占48.2%。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村民迫切了解涉及本村的规划与相关政策,政府引导及时。

二、几点启示

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是城市文明引入农村、加快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探索。

西红门镇把“社区”的概念引入农村,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村庄社区化管理后,更多的是为村民提供不用缴纳费用的服务,为群众营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村口设岗亭、抬杠,巡防员24小时值守,减少村内自然出入口。

西红门镇村庄社区化管理借鉴了城市社区管理的形式,但又赋予了科学管理、公共服务和民主自治等更多的内涵。

实施社区化管理的村庄,秩序井然,主要道路一侧,统一施划停车泊位,确保停车有序,道路畅通。

村内菜市场、超市齐全,方便了村民购物生活,实现了村庄公共管理有序化。

通过让流动人口参与村庄管理,实现了“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融合,使村里的治安状况、卫生环境明显改善,本地村民的安全感和认可度不断提高,而流动人员在参与村内事务和社会活动中,也和村民一样享受同样的待遇,达到村庄社区居民共同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农村社区,让农村社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相结合,西红门镇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的作用,构建起社区公共服务、自我服务、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保障功能,整合农村社区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资源,通过提供各种服务,丰富的文化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逐步转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更加适应城市生活。

村庄社区化建设和管理,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有力的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西红门镇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管理的成功经验表明,加快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进程,服务首都世界城市建设,符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是加快新区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是创新基层管理模式的成功尝试。

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安全稳定是前提,管理前移是手段,服务民生是核心。

西红门镇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经验,进行村庄社区建设,通过“五化”(建站统一化、村庄社区化、人防专业化、技防现代化、服务人性化)五项措施,实现管理秩序化;实施“五个一”操作模式,即一图、一表、一台账、一套人马、一系列预案(一图,即综合治理防控图,将全镇所有安保布控、力量组织、重点部位等在图上进行标注,做到一目了然。

一表,即每月排查的重点信访事件、重点信访人排查预警表,表中副职包案责任,并对解决进度进行标注,做到一包到底。

一台账,即按照“人、地、事、物、组织”建立一套重点防控台账,每月对其内容动态增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一套人马,即以镇党委书记为综治委主任,镇长、镇党委副书记为副主任,11个副职领导包片指挥。

);建立“四个统一”(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制度、统一设施)的综治工作中心,集“三站一室”(社区警务站、流管站、巡防站以及民调室)于一体,社区民警与村基层组织的关系更加密切,有利于社区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民调室的设立,选出德高望重的村民与社区民警一起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提高了调解效率,做到小事不出村。

总之,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切入点,西红门镇创新思路、创新办法,走出了一条村庄社区化管理的新路,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是符合群众幸福需要的有效举措。

村庄社区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为村庄社区建设的着眼点,也是根本点。

西红门政府把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深化村民自治、繁荣农村社区文化、构建社会保障等工作相结合,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这条主线,各项工作平稳展开。

从调查的数据看,村民普遍对村庄社区化管理持肯定态度,村民满意率高。

寿保庄村的王丽香说:

“村庄社区化管理以后,不仅让我们的居住环境了改善,还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

解决了我们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让我们学会了很多知识。

”老三余村流动人口李士国说:

“我是从外地来的,现在和这里的村民亲如一家,村里让我们参与管理村庄,让我有了一种主人的感觉。

”村庄的生活环境变好了,治安环境改善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

村庄社区里都建起了文化大院,开展科普教育、思想道德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宣传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棋牌室、数字影厅、唱歌、跳舞。

关注民生,服务村民,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群众对社区化管理有了高度的认同,加快了城市文明在农村的普及。

三、几点建议。

西红门镇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后,村民满意率较高,解决了村级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改善了民生,治安维稳得到显著加强,环境卫生明显好转,村民自治等民主建设得到完善,村级党的建设得到加强,这些措施通过实践的验证是十分有效的,不仅为很好地解决了矛盾凸显期、社会转型期的突出问题还为我区“十二五”规划中未来“三城”(大兴新城、亦庄新城、新航城)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城乡结合部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和成功范例。

同时,在新的形势下,按照“村内向村外延伸、硬件向软件延伸、管理向服务延伸”的思路,在拓展外延、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优化村庄社区化管理机制、丰富村庄社区化管理内容、完善村庄社区化管理规划、落实村庄社区化管理措施,走出一条“一体推进、部门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城乡统筹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的新路子。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在流动人口管理和治安维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村庄社区化的科学发展。

通过村庄社区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在强化社区边界,增强社区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更注重村庄社区服务的提供、村庄社区保障的建设、村庄社区组织的发展,从而提升村庄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实现村庄社区群体间的积极互动,形成有利于村庄社区发展的环境,改变村庄社区现状,达到村庄社区发展的目标。

二是更加注重建立完备规范的与社区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体系、社区化服务体系和考核评估标准体系。

建立和完善“五项制度一个规划”:

制定《村庄社区化管理与服务规范标准》、《村庄社区化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村庄社区化管理经费保障制度》、《村庄社区化服务保障体系》、《村庄社区化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等,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按照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统一”的原则,完善《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结合实际,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三是更加注重抓好“一二四六”战略布局。

按照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抓好“一三四六”战略布局,具体为:

“一个工业大院”:

研究工业大院的转移腾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集约化管理,破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难题。

“二类地区”:

按照区域整体规划,把实施村庄社区化管理的地区分为搬迁和非搬迁两类地区,确定“两类地区”村庄社区化管理的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已经搬迁上楼的社区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管理精细化发展、建立现代社区治理结构;非搬迁地区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细化村庄社区建设方案、统筹安排土地的集约利用、增加村集体收入、提升发展实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四项基础内容”:

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四项内容纳入村庄社区化管理范畴,统筹协调、相互促进。

“六个集中”:

资本集中下乡、土地集中流转、产业集中发展、农民集中居住、生态集中保护、公共服务集中推进,用城市化的理念建设农村,用工业化的办法发展农业,全面吸引社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

四是更加注重建设一支与村庄社区化管理相匹配的管理与服务者队伍。

加强对村党组织、村委会班子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按照统筹整合、精简高效原则配备专兼职管理与服务社工。

按照分片包干、条块结合原则,明确社工在片区内治安、救助、计生、卫生、文化、教育、就业等工作职责,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着力实现对辖区内全覆盖管理目标。

切实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同时加强指导、监督和考核,确保用得上、用得好,让我们放心、让群众满意。

五是更加注重巩固成果、深化发展。

依托村民自治,提升村庄社区化管理科学发展水平,严格防止非法经营、违法建设的反弹,守住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六是更加注重加大经费投入。

积极争取市区两级财政资金,盘活镇级财政资金,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加大对村庄社区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社区化管理财力保障机制。

积极探索村经济合作社、辖区共建单位、各类民间组织等多元投入机制,推进“结对共建”,共同参与村庄社区化管理。

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

总之,村庄社区化管理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多元化投入、示范性带动、标准化建设,推进村庄新型社区建设,会有效地加快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必将取得达到预期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