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6111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docx

《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docx

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XX市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

技术设计

 

2012年4月

一、数据库建设的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通过建立xx市征地补偿数据库,以征地数据为支持,实现了用地报批、征地管理、临时用地管理和相关征地数据即时统计。

数据库的建成,丰富国土资源“一张图”内容,提升了征地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任务

1、收集整理2002年以来全市征地补偿相关数据,包含:

图形电子数据、文字资料及其他档案资料。

2、资料预处理

(1)图形电子数据:

对已矢量化的数据进行误差校正、地理坐标匹配,使之符合建库要求。

(2)栅格电子数据:

对栅格数据进行镶嵌配准、地理坐标匹配,使之符合作业要求。

(3)纸质资料:

对纸质资料进行扫描(300DPI、TIFF格式)、建立索引字段、分类统一命名,使之符合建库要求。

3、收集、整理xx市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作为本次建库的基础数据。

4、收集、整理xx市最新遥感影像数据,作为基础图层。

5、对电子图形数据进行实地补充测量,完善图形数据。

5、建立xx市征地补偿数据库,数据库实现查询分析。

二、作业依据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补充规定和说明(国家土地管理局,1987年);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5、《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2001年);

6、《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国土资源部,2002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国土资源部,1999年);

三、数据采集、处理与建库

(一)技术流程

依据相关技术规程,收集整理近年来xx市征地补偿相关档案。

对纸质资料进行扫描纠正、图形电子数据坐标匹配并对部分不符合建库要求的电子数据进行野外补测;利用2011年度xx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作为基础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将历年征地范围图形数据,实地占用图形数据和征地补偿数据按区块和项目分类录入,建立专项图层,并挂接扫描档案,设立关键索引字段。

建立具有查询、统计、汇总、分析功能的xx市征地补偿数据库系统,建库流程如下:

 

 

(二)资料收集整理

1、资料准备

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要求选择内容详尽、完整的原始资料。

依据xx市实际情况,收集历年征地补偿项目卷宗、图形电子数据;另外还要选用坐标统一、质量良好、具有权威性的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作为基础。

✧征地补偿项目卷宗;

✧勘测定界图电子数据;

✧县(区)、乡土地边界接合图表;

✧最新坡耕地田坎系数测算表;

✧县(区)级以下行政单位代码表;

✧2012年度1:

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其他相关资料。

(三)数据处理

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库质量,以及信息的可靠性。

在建库工作开展以前需要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补充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纸制卷宗预处理

对各种征地补偿项目中纸制报告、图件进行扫描光栅化处理,扫描格式为TIFF格式,分辨率300dpi,同时进行水平和垂直矫正,保证图纸在扫描过程中变形最小化。

根据各卷宗内文件的种类进行扫描栅格文件分类,建立数据索引,为下一步数据库建设进行关联做好准备。

(2)图形电子数据预处理

a.对征地补偿项目中的图形电子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区分征地勘测定界数据,实际建设占用数据和征地补偿区域数据。

b.对所有图形电子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制定转换标准,统一转换为Mapgis点、线、面格式。

c.图形电子数据中,一部分是无坐标系统的,需要进行误差矫正,以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坐标基准,采集TIC点(每个区块范围采集至少15个)。

使矫正后的矢量数据与2012年现状数据完全套合。

(2)外业补测

对于征地补偿项目卷宗中,缺少勘测定界电子数据或图形电子数据无法与土地利用现状套合的,进行野外补充测量。

将补测后最新数据与格式转换后图形数据合并入库。

外业补测数学基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为119°10′。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其余测量标准要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

(四)数据建库步骤

1.数据字典和数据索引的生成;

2.图形分层、属性数据构建;

3.栅格文件与图形、属性数据挂接;

4.软件系统与数据的融合检查。

5.数据库系统试运行测试。

(五)库体内容

1、数据库辅助数据

✧数据字典

在数据管理时为了数据的规范性、高效性和可维护性,将征地补偿档案数据中的相关属性字段名和字段值以及数据描述等以统一规定的形式进行定义并建立定义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

✧分幅索引图数据和分行政区索引图数据

在管理空间数据时为了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常需要建立空间数据索引。

空间数据索引包括分幅索引图数据和分行政区索引图数据。

2、分层数据

分层数据的内容一般包括:

✧专项数据图层:

征地勘测范围、实地建设占用范围、补偿范围;

✧界线图层:

乡镇界、村界、权属界;

✧基础数据图层: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栅格数据图层:

卷宗扫描数据、最新遥感影像数据;

✧属性数据层:

与专项数据层相关的属性文件。

(六)数据质量控制

1、图属一致性

结合征地补偿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对辖区范围内的征地勘测、实地建设占用、补偿范围等图形和属性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进行核查和编辑,保证图形和属性完整。

2、数据质量控制指标

1专项数据质量控制

✧分层数据内容齐全;

✧坐标系转换后的同名控制点点位绝对误差不超过0.1mm(图面值);

✧数据具有严格的拓扑结构;

✧面状图形数据中无碎片多边形;

✧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的输入正确;

✧相邻图幅同名弧段和线的接边误差不超过0.1mm(图面值)。

✧相邻图幅中同名图斑必须合并。

2经过拼接和分层的数据库文件

✧数据库分层正确,内容齐全;。

✧所有数据层的点、线(弧段)、面的属性结构与《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一致,图形数据的坐标系和坐标相互匹配,属性输入正确;

✧所有数据层具有严格的拓扑结构;

✧面状图形数据中没有碎片多边形;

✧数据库数据字典的数据项齐全,符合《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

✧数据字典数据项的内容正确;

✧标准分幅索引图范围覆盖整个行政区;

✧图形坐标系符合3度分带的投影带类型。

3数据库系统试运行测试

✧试运行无死机现象。

✧能对各专项数据层进行组合查询并且结果正确。

✧能按要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能按要求输出图件。

4数据采集、预处理和建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说明文档

文档要求描述准确,逻辑清楚。

四、提交成果

(一)数据成果

1、xx市征地补偿数据库(比例尺1:

10000);

2、乡镇级专题图件;

(二)文字成果

1、《xx市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工作报告》。

2、《xx市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技术报告》。

3、《xx市征地补偿数据库建设检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