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6073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docx

《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docx

小学三年下册数学34单元导学案集一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

课时

2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2

主备人

王淑艳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学习

重点

 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学习

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回答问题

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学路导航

(一):

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巡视指导

纠正错误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什么情形下使用这样的统计图?

它的优点是什么?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学路导航

(二):

说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倾听思考理解

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时使用这种统计图。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985年~2005年白鳍豚数量统计表年份19851990199520002005

只数2201601005020

 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才用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标出不明白的问题,上课时解决问题效果好。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平均数

课时

3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3

主备人

王淑艳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

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

难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2、

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仔细倾听并回答问题

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你是怎么发现的?

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

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出示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学路导航一:

根据数据理解平均的含义,概括出平均数。

学路导航一:

根据数据理解平均的含义,概括出平均数。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1、探索其他方法吗?

2、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

为什么?

总数量4又表示什么呢?

总份数,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学路导航二:

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

体验平均数。

把一根水平线移到7块的高度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置。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倾听思考理解

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班平均身高135厘米,五

(2)班平均身高137厘米,王民在四

(1)班,张建在五

(2)班,王民肯定比张建矮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数

例1(14+12+11+15)÷4

=52÷4

=13(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先理解什么是平均数,然后在解决平均问题,学生掌握的快又好。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平均数的应用

课时

4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6

主备人

王淑艳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

重点

 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

难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仔细倾听并回答问题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3、讨论:

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学路导航一:

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学路导航一:

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巡视指导

纠正错误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144厘米表示什么?

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这是为什么?

学路导航二:

142厘米表示什么?

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引导讨论

检查指导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倾听思考理解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一个水塘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李小刚身高140厘米,他在水塘中玩水有危险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应用

(148+142+139+141+140)÷5

=710÷5

=142(厘米)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老师指导,课堂效果好。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口算乘法

课时

1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7

主备人

王淑艳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学习

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

学习

难点

能应用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口算并说说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12×4  24×2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

如果工作了30天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300×30

学路导航一:

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出示课本第58页例题1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学路导航二:

怎样想出得数?

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路导航二:

怎样想出得数?

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引导讨论,检查指导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倾听思考理解

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40×4  60×5  

30×3  300×7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300×10=3000

先算3×1=3

3的末尾添上3个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先一位数乘,两位数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然后说给全体同学听。

这样大家都掌握了口算规律了。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乘法估算

课时

2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8

主备人

王淑艳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估算,会说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学习

重点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

学习

难点

会说明估算的方法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回答问题

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

你是怎么想的?

28×462×789×712×837×381×6

复习导入

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学路导航一:

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提出的哪些信息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学路导航一:

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信息,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学路导航二: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应用什么方法估算?

汇报不同估算方法

出示学路导航二:

引导讨论应用什么方法估算?

检查指导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倾听思考理解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方法一:

18≈2022≈2020×20=400(个)

方法二:

18≈2022×20=440(个)

方法三:

22≈2018×20=360(个)

 

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就掌握了。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乘法口算、估算综合练习

课时

3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9

主备人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

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口算及估算。

学习

难点

能灵活运用口算和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1、引导学生看主题图,同桌交流所看到的信息。

2、同桌互相出口算题交流。

3、生说出预习的问题。

师板书生的质疑,并导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口算和估算的练习。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根据导航学习:

1、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口算方法。

2练习十四第9题:

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优胜组代表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出示学路导航一。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桌前巡视纠正错误。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根据导航二进行研讨:

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

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

如何解答这一道题,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大屏幕出示学路导航二,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并作检查指导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讲评。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1、同桌间自学41页的例1.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并计算结果。

2、汇报研讨结果:

口算方法

我们要灵活运用口算和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11X5=14X4=15X6=

110X5=140X4=320X4=

2、一辆汽车限乘21人,3辆车最多可坐多少人?

80人乘坐4辆车,能坐下吗?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分类复习的方法,效果好。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课时

4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13

主备人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

重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

难点

能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1、同桌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2、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复习引入

提问:

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1)观察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找出数量。

(2)分析:

用圆点图进行分析,思考小刚和小红的想法。

(3)小组交流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出示学路导航一:

读例1分析数量关系。

研讨怎样列式。

如何进行笔算?

桌前巡视指导。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

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刚才的一步我们是先算什么?

怎样算?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

怎样算?

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大屏幕出示学路导航二,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并作检查指导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讲评。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倾听思考理解

再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12X44=32X13=42X11=

34X12=23X32=22X23=

2、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

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24×1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以复习旧知识带新知识的方法,课堂效果好。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笔算乘法练习课

课时

5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15

主备人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

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

难点

能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1、同桌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2、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练习课。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学生根据导航一研讨:

1.计算:

21×32,学生列竖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提问:

42表示什么?

竖式中,63表示什么?

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3.看谁算的快

出示导航一:

第一步先算什么?

第二步再算什么?

第三步再算什么?

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根据学路导航交流:

(1)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

(2)交流检查计算结果,并提问:

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运算的应用价值。

出示学路导航二:

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运算的应用价值。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倾听思考理解

我们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39×11=31×11=23×33=

22×24=12×41=21×32=

2、说出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学校买了21箱粉笔,每箱42元,一共花多少钱?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练习课

39×11=31×11=23×33=

22×24=12×41=21×3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小组比赛,同桌比赛,男女同学比赛看谁计算的准。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效果好。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课时

6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16

主备人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

重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学习

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的算理。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1、同桌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2、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列竖式计算

24×1278×1133×2119×9

提问:

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观察例2的主题图,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学生观察棋盘结构。

使学生了解到:

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学路导航一:

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引导观察

巡视指导

纠正错误

提问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亲身体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

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

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出示学路导航二:

1.各组讨论:

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引导讨论

检查指导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倾听思考理解

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

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计算25X36=68X79=

2、进位的两位数乘法的方法。

3、三年一班一个小组折了78只纸鹤,25个小组折了多少只?

 教师桌前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

19×19=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重点掌握进位的特点,其他方法跟以前学的一样,学生掌握的快又好。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练习课

课时

7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20

主备人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

重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学习

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的算理。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1、同桌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2、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练习课。

确立

目标

自主

探究

自主完成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1)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请几名学生板演。

(2)如果有错题,请学生说说他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让学生说说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出示学路导航一:

小组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改正练习题中的错误。

通过交流掌握注意事项。

巡视指导

纠正错误

合作

交流

汇报

展示

1.完成课本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2.练习十六第8题。

要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

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张,有没有联系?

出示导航二:

独立分析,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汇报时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

引导讨论

检查指导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倾听思考理解

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

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计算:

37×8265×3159×6439×4376×1845×3689×4638×21

2、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说说这节课后,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练习课

37×8265×3159×64

39×4376×1845×36

89×4638×21

教学反思:

练习课重点训练学生的准确度,细心,沉稳。

 

导学设计:

第四小学导学案设计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时

8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年级

三年

时间

4.22

主备人

执教人

王淑艳

学习

目标

1.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

2.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学习

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

学习

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

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1、同桌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