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589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新版苏科版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表示.

2、了解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

3、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4、知道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学会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实验过程,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质量的概念和单位;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学会使用托盘天平。

【教学难点】利用实验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列举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具】托盘天平、砝码盒、橡皮泥、多媒体演示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分析课本P2小明和小华的对话—不同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

〖新课进行〗

一、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1、以铁与铁钉、木材与课桌讨论得出: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以铁锤讨论得出:

同一物体可以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同一物质也能组成不同的物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二、物体的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练习:

582mg=_________g2069kg=_________g

5.38g=_________kg6315t=__________g

三、质量的测量:

1、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台秤、案秤、杆秤等.

2、认识托盘天平:

每组发一托盘天平,阅读课本P2:

“信息快递”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3、学生对照使用说明书分组实验:

利用托盘天平测手边文具盒内钢笔、钢尺或物理课本的质量.

二次备课

(1)使用之前先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及分度值.

(2)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3)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4)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讨论分析:

如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低,右盘高,平衡螺母向右移;如指针来回摆动个不停,并且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则此时横梁是平衡的.

(5)测物体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讨论:

加砝码时,先估测物体的质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逐渐加减砝码;如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低,右盘高,应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

(6)读数:

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4、分析课本P3图6—2:

指出使用托盘天平中错误

5、小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说明:

托盘天平的称量是天平铭牌上标的数值,而不是所有砝码的质量和)

(2)往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以防止损坏刀口.

(3)保持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4)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四:

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

1、实验探究:

课本活动6.1

2、结论:

当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不改变.即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归纳总结〗质量的定义、单位和测量;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思考练习〗课本P5“WWW”1、2、3题.

〖布置作业〗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

2、因为质量是物体的______,所以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有:

_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_______测量物体的质量.

4、一个中等苹果的质量约为:

()

A、1.5kgB、15gC、0.15kgD、1.5g

5、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生锈

B、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右盘,砝码放在天平左盘

C、不用天平测量超过测量范围的物体

D、称量时,调节横梁右端螺母,使指针居中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托盘天平的使用,会用天平测微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优选实验方案,在实验中注意尽量减小误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利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液体质量的测量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具】托盘天平、砝码盒、大头针(或者硬币)、烧杯、水.

【教学程序】

〖新课引入〗

复习:

1、托盘天平在使用前应如何调节平衡?

如何测量固体的质量?

2、托盘天平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讨论引入:

如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新课进行〗

一、活动:

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学生分组实验)

在活动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思想

1、观察天平,弄清天平的性能和规格.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3、讨论:

如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方案一:

在天平的左盘上放一枚大头针,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方案二:

在天平的左盘上放一约50g的铁块,测出铁块的质量;再在左盘上放一枚大头针,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方案三:

取50枚相同的大头针,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方案四:

取100枚相同的大头针,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二次备课

分析:

方案一和方案二不能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因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感量;方案四比方案三的测量误差小,结果更为精确.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二、活动:

测量水的质量.

1、讨论设计实验步骤:

(1)测量烧杯的质量;

(2)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3)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记录与处理.

3、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三、认识古代天平:

“生活·物理·社会”.

〖归纳总结〗

微小物体及液体质量测量方法;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思考练习〗课本P7“WWW”1、2题.

 

〖布置作业〗

1.怎样测出一粒米的质量?

2.现有一大堆大头针,怎样用天平准确测出它的个数?

3.先估测生活用品:

橡皮,小刀等物品的质量,再用天平来测。

教学反思:

 

§6—3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公式及其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利用密度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质.

(3)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途,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找出辨别物质种类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及其单位;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引入;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中找出物理规律.

【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列举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具】托盘天平、砝码、三个体积不同的铁块、三个体积不同(与铁块的体积对应相等)的塑料块、刻度尺.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新课引入〗

课本P8“讨论与交流”:

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新课进行〗

一、讨论与交流:

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提出各自见解,如:

颜色、质量、体积、气味、用磁铁吸引等.

二、活动: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

2、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三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3、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

4、交流与合作:

学生结合所测实验数据交流与合作,思考课本P9问题.

5、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三、密度:

1、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疏密程度.

3、密度公式:

二次备课

4、密度单位:

国际:

千克/米3符号:

kg/m3常用:

克/厘米3符号:

g/cm3

物理意义的理解

5、单位换算:

1kg/m3=10-3g/cm31g/cm3=103kg/m3

练习:

2.7×103kg/m3=____g/cm30.8g/cm3=______kg/m3

6、一些物质的密度:

记住:

水的密度:

1.0×103kg/m3

学生阅读课本P11“一些物质的密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吗?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密度是否也一样?

(3)固体密度一定比液体密度大吗?

液体密度一定比气体密度大吗?

(4)液体中密度最大的物质是谁?

小结: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密度不同.

(3)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比气体的密度大.

(4)水银是液体中密度最大的物质.

7、密度的物理意义:

例:

铜密度是8.9×103kg/m3,表示:

1m3的铜的质量是8.9×103kg.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质量及体积无关.

9、密度知识的应用:

公式推导,数学知识的结合应用

(1)鉴别物质

(2)求物体的质量(3)求物体的体积

〖归纳总结〗

密度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及应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思考练习〗

(1)一块黄色的金属,如何判断它是什么金属?

(2)如何测定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质量?

(3)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体积(人体的平均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

〖布置作业〗

《课时练习》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6—3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道量筒和量杯用途;

会正确利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教学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的体积

【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列举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具】

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盐水、烧杯、小石块、细线等.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

什么叫密度?

它的单位有哪些?

关系如何?

密度如何计算?

〖新课进行〗

一、量筒(量杯)的使用:

1、作用:

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2、观察量筒(量杯)的刻度、分度值.

3、使用量筒(量杯)时,应使观察视线水平对准液体的凹面底部.(水)

4、测固体(如小石块)体积的方法:

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住小石块,缓慢放入量筒中,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则石块体积V=V2-V1

二、活动:

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小石块、细线等.

2、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记为m.

二次备课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缓慢地放入量筒中,记下中水

和小石块的总体积为V2.

(4)算出小石块的体积V=V1—V2.

(5)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3、数据记录与处理:

三、活动:

用量筒和天平测量盐水的密度

1、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烧杯、盐水等.

2、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记为m1.

(2)将杯中盐水倒入一部分在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4)算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5)算出盐水的密度:

3、数据记录与处理:

〖归纳总结〗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思考练习〗在固体和液体密度测量的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减小这些误差?

2.怎样测出性状不规则的石蜡块的密度?

〖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主备:

徐汉兵时间:

年月日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熟练解决密度、质量、体积的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应用。

【教学难点】质量、密度、应用。

【教学方法】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熟练解决密度、质量、体积的相关计算.

【教学程序】

〖新课进行〗

一、本章概念、原理复习: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概念单位:

t、kg、g、mg

关系:

1t=103kg=106g=109mg

质量是物体自身的物理属性

质量工具:

台秤、杆秤、电子秤、天平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

测量天平平衡的调节:

使用:

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读数:

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

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概念单位:

kg/m3、g/cm3关系1g/cm3=103kg/m3

水的密度是1.0×103

测量原理:

密度密度的测量

测量的工具:

密度计

实验室常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求质量求体积

二、习题训练:

1、单位换算:

1.29kg/m3=_______g/m30.54g/m3=_____kg/m3

2、一块铁从地球上带到月球,下列物理量将如何变化?

A、质量B、体积C、密度D、重力

3、一块冰化成为水后,下列物理量将如何变化?

A、质量B、体积C、密度D、重力

4、有一堆相同规格的螺钉,如何迅速地知道螺钉的个数?

 

5、甲、乙、丙三种物质,已知m甲∶m乙∶m丙=1∶2∶3,V甲∶V乙∶V丙=1∶4∶9,求ρ甲∶ρ乙∶ρ丙.

 

当堂反馈:

二次备课

1、将质量为1.78t的铜拉制成横截面积为25mm2的铜线,则拉制成的铜线有多长?

(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2、一只瓶子装满水时总质量为500g,装满煤油时总质量为450g,已知煤油的密度为0.8g/m3,求这只瓶子的质量和容积.

 

3、一铜球的质量为89g,体积为15cm3,则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如果是空心的,求空心部分的体积。

 

4、质量为2.7kg的空心铝球,在其空心部分的3/5体积注入水,测得此时球质量为3kg,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求:

⑴空心部分的体积.

⑵球的总体积.

⑶若向剩余空心部分体积注满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求此时球的总质量.

 

A

m

5、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

B

积V之间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

C

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

间的关系是()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C>ρ水

V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C>ρ水

6、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

治理环境之前,他们共采集了38dm3的水样,称其总质量为38.7kg,已知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泥=8.9×103kg/m3,试求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是多少?

(保留一位小数)

 

〖归纳总结〗质量和密度、

〖布置作业〗《课时作业》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主备:

徐汉兵时间:

年月日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会描述物质的这些属性.

(2)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3)通过对物质硬度的探究、物质导热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征.、

(4)学会按标准对物质分类.

(5)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按物质不同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具】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钢笔芯、金属勺子、塑料勺子、热水.

【教学程序】

〖新课引入〗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状态、密度、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新课进行〗

一、物质的硬度:

1、定义:

物质的软硬程度的特性.

2、硬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3、实验:

比较物质的硬度,结论:

课本图6-17中各种物品的物质硬度大小的排序:

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钢笔芯、粉笔.

二、讨论物质的其他的物理属性,结论: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

状态、硬度、和密度、比热容、透明度、导电性、磁性、弹性和范性等.(弹性和范性的概念参见教参P19)

三、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过程以及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爱迪生发明和改进白炽灯丝,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四、探究活动:

金属、塑料的导热性能哪个好?

二次备课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由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6、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五、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

状态、硬度、密度、比热容、透明度、

导电性、磁性、弹性和范性等.

〖思考练习〗

课本P17:

“WWW”1、2、3.

出一题物品分类,按一定标准进行:

给出生活中一大堆物品

〖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