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468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

《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

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纲考情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近年考情

1.卓尔不群的雅典

①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b

②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b

2016.4选择题

③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c

2015.10、2018.4选择题

2.罗马人的法律

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b

2016.10、2017.11、

2018.4选择题

②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

c

2017.4选择题

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①“光荣革命”

b

2016.4选择题

②《权利法案》

b

2016.10非选择题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c

2017.11选择题

4.美国1787年宪法

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c

2016.10、2017.4选择题

②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c

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b

2016.4选择题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c

 

时空坐标

考点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2016·4月浙江学考)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  )

A.直接民主制B.抽签选举

C.代议制民主D.轮流坐庄

答案 A

解析 准确认识代议制民主、直接民主、轮流坐庄、抽签选举的概念内涵是得分关键。

“凡公民都有权参加”“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是直接民主、原始民主的体现,故选A。

2.(2015·10月浙江学考)史载,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城内大约有4.5万名成年男性公民,5万名外邦人,还有大约10万名奴隶,妇女和儿童也有10万人。

这种情况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

A.受到了工商业繁荣的影响

B.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C.在参政方式上存在多样化

D.在实施范围上存在明显局限

答案 D

解析 享有公民权的人口只有4.5万,相比于其他不享有公民权的人口25万人,只占非常少的比例,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选D项。

3.(2018·4月浙江学考)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

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

下列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

①公职选举 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 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雅典民主的“失”,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故②④正确,选D项。

考点2 罗马人的法律

4.(2017·11月浙江学考)有法学家指出: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罗马从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

A.习惯法B.公民法

C.自然法D.万民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公民法是指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至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的统称。

故答案为B。

5.(2016·10月浙江学考)有学者注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

罗马人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

“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

此后,“罗马”实施了(  )

A.习惯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自然法

答案 C

解析 “承认多邦人公民权”是材料的大意核心,这是万民法的典型特征,故选C。

6.(2018·4月浙江学考)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

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

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

A.贵族垄断立法权

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是在不改变公民法的前提下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其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内容是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7.(2017·4月浙江学考)“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

”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

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C.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一信息可知,罗马人已认识到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3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8.(2016·4月浙江学考)17世纪的英国历史上,某一事件被称作一场“家庭纷争”、一次“光荣革命”。

该事件的主导者是(  )

A.国王B.议会

C.枢密院D.内阁

答案 B

解析 根据关键词“17世纪的英国”“家庭纷争”“光荣革命”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其主导者是议会,故选B项。

9.(2017·11月浙江学考)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

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

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  )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是虚君,只作为国家的象征;2.议会“权力至上”,即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3.内阁掌握行政权并集体对议会负责。

因此本题①②③正确,即A为正确答案。

10.(2016·10月浙江学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结束之际……国王拥有立法权,不过他绝无胆量运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国王有宣战权,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

——摘自林国荣《历史上的人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

答案 

(1)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 结合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来源的变化以及确立的政体分析。

考点4 美国1787年宪法

11.(2016·10月浙江学考)针对某国在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订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

(1)一个联邦,一个由选举产生的总统

(2)以一部成文宪法作为政府的基础和对政府的牵制

(3)权力的制衡制度

(4)立法者的选举在人口比例的基础上产生——若干人中选出代表一名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联邦、总统、宪法对政府的牵制、权力制衡”等信息综合判断,这个国家是美国。

12.(2017·4月浙江学考)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

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

它反映了(  )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联邦政府试图干预各州内部事务,各州则防止联邦的干预,体现了美国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选D项。

考点5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3.(2016·4月浙江学考)下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

该课的主题应该是(  )

客观条件

A.走向整体的世界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B

解析 据“工业革命”“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等信息可知,图中内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和阶级条件。

答案为B。

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b)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后,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

(1)主要内容

经济上

①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注意:

废除的是债务奴隶制而不是奴隶制)

②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政治上

①实行财产等级制(依据:

每年收入多少,对象:

雅典公民,实质:

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

②组成“四百人会议”(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第四等级不能参选)

③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梭伦时期新增的机构)

(2)作用: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把雅典引上了民主化的轨道。

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b)

(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民主机构权力充分

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②“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③“陪审法庭”人数众多,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

(3)民主参政保障:

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4)作用:

雅典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雅典民主政治迎来“黄金时代”。

3.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c)

(1)得

①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荣。

②在国家的政治原则、权力组织形式、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2)失

①民主范围:

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外邦人也被排除在外。

②民主性质:

原始直接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参政方式: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民主后果:

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导致雅典的衰落。

[轻巧识记]  “一、二、三、四”巧记雅典民主政治,一个局限:

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二个特征:

轮番而治、人民主权。

三个阶段:

奠基——梭伦改革;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改革。

四大机构:

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民众法庭。

二、罗马人的法律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b)

(1)习惯法:

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2)《十二铜表法》

①背景:

平民与贵族的不断斗争。

②概况:

公元前449年颁布,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等方面。

③评价:

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3)公民法:

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

①范围:

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

②特点: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4)万民法

①背景:

罗马不断对外扩张,需要给外邦人必要的司法保护。

②范围:

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③特点:

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5)自然法

①概念:

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

②代表:

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

③内容:

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④意义:

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辨析比较]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它也是公民法的一个代表;公民法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所有罗马公民;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国际法。

(2)联系:

公民法与万民法二者是相互补充的,万民法包含着公民法,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2.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c)

(1)对罗马

①共和国时期,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地位空前提高,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②帝国时期,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2)对世界

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研究罗马法的热潮。

②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三、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光荣革命”(1688年)——(b)

(1)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根本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2)过程:

1688年,詹姆士二世的女婿、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被迫远走法国,复辟王朝统治结束,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议会控制下)的新政权。

[误区警示] 正确认识“光荣革命”

1“光荣革命”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2“光荣革命”不是英国革命保守和不彻底的表现。

“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所决定的,这个结果是符合当时英国国情的。

2.《权利法案》(1689年)——(b)

(1)主要内容: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3)作用:

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c)

(1)国王是虚君,“统而不治”,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议会对行政权力有监督控制权。

(3)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图解历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c)

(1)主要内容

①联邦制:

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a.最高行政权:

属于总统,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b.最高立法权:

属于国会,国会由参议院(按州)和众议院(按人口)组成。

c.司法权:

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

(2)特点: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平衡利益”的原则。

(3)作用

①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受到另两项权力的制约,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局限性:

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知识点拨] 1787年宪法体现的四大原则

1联邦制原则:

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总统共和制,总统拥有广泛的权力。

2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与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

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

3分权与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4民主原则:

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

2.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c)

英国

(君主立宪制)

美国

(民主共和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称谓与产生方式、职能)

国王,世袭、终身。

“统而不治”、国家的象征

总统,选举产生并有任期。

是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掌握行政权

政府首脑即总统,行使行政权。

总统与国会相互制衡

议会和议员产生方式

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下院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

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专政;都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议会都行使立法权,实行两院制;都是司法独立

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b)

(1)经济根源: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①史实: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②意义:

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起义的失败说明了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

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c)

(1)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2)意义:

国际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2018·杭州市学军中学)恩格斯说: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

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

”这是在评价梭伦(  )

A.颁布“解负令”B.给公民发放津贴

C.建立“四百人会议”D.确立财产等级制

答案 D

解析 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打击了旧式贵族的世袭特权,D正确;A是针对债务奴隶;B是伯里克利时期;C属于公民权利的提升。

2.(2018·温州适应性测试)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陪审员每日3个奥波尔;九个执政官一天的薪金为4个奥波尔。

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一天可得到薪金5个奥波尔。

城邦也给那些驻扎在萨摩斯等地的公职人员支薪,作为其生活费用。

上述记载的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C.希波战争时期

D.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知,是雅典实行的津贴制度,结合所学,伯里克利改革开始实行,故选D;其他选项皆可排除。

3.《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中说:

“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

”“它”是指(  )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民法大全》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把……‘习惯法’用……文字公布出来”,可判断A为正确选项。

4.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由此可见,罗马法(  )

A.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

B.维护了西方的代议制度

C.确立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D.适应了小国寡民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律的渊源,符合材料中主旨,故A项正确。

5.“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两位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入侵的军队和骚动的伦敦人是合唱队。

”这一戏剧是指(  )

A.《王子复仇记》

B.处死查理一世

C.“光荣革命”

D.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开始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指向非常清晰,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从材料情境中辨别出这是“光荣革命”,选项A、B、D都不符合材料情境或英国史实,故选C。

6.有学者对英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进行了这样的评说:

“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

”该重大事件是(  )

A.“光荣革命”发生B.《权利法案》颁布

C.《王位继承法》通过D.责任内阁制形成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大事,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王权受到限制,威廉和玛丽当上了英国的国王,但此时的国王不再像克伦威尔一样能够独裁统治,所以该重大事件是“光荣革命”发生,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C、D均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之后的大事,所以均是不符合题意的,均排除;故本题选A。

7.(2018·杭州市学军中学)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所设计的机制实际上是由三个层面的分权制衡关系组成的。

根据相关知识,这三个层面的分权制衡应为(  )

A.立法与行政的制衡、行政与司法的制衡、立法与司法的制衡

B.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制衡、联邦政府内部三权之间的制衡、参众两院之间的制衡

C.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制衡、立法与行政的制衡、最高大法官任命的条件制衡

D.立法权与立法否决权的制衡、立法否决权与立法复议权的制衡、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制衡

答案 B

解析 美国的分权制衡首先是指地方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制衡,然后是指联邦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制衡,最后是指参议院、众议院之间的制衡等,而其他三个选项均非完全正确的表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8.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下列有关“这种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诞生的经济根源是工业革命开展

B.它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C.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D.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1848年”和“两个德国人”说明是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的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进程在不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二 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

……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的最宝贵财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

——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

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

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