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213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docx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docx

爱国名人小故事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

爱国名人小故事:

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最富戏剧性也是最神秘的一个重大事件。

其主要参与者为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宋子文和宋美龄。

其中,宋子文一方面说服蒋介石妥协,

  一方面稳住南京政府不要轰炸西安,一方面代表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和*谈判。

即使相关西安事变内幕的很多说法或当事人回忆已陆续见诸报刊和书籍。

但宋子文的亲笔日记,因其不是为发表而写,反而是最有可能真实记述历史事实的。

  张学良和杨虎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变扣押蒋介石后,宋子文日记记述的时间从20日抵达西安当天“探路”开始,到25日蒋介石获释离开西安为止。

日记用英文写成,为打字稿,其中要点和人名均为中文亲笔手写,共15页。

  蒋介石痛哭绝食

  宋子文20日上午10时乘飞机抵达西安,“我单独拜见委员长。

他甚为感动,失声大泣。

我对其安慰,告诉他,彼并未蒙羞,相反,整个世界均在关心他,同情他。

  蒋介石刚被捉之时,态度羞愤绝望,不吃不喝,与张学良连话都不讲,更别说谈判了。

张学良告诉宋子文,蒋曾于17日接受他所提出的四项条件,即:

1、改组国府、采纳抗日分子;2、废除《塘沽》、《何梅》、《察北》协定;3、发动抗日运动;4、释放被捕七人。

但蒋当天早晨又改变了主意。

  蒋在见面时果真告诉宋,他不会在胁迫下接受任何条件,军事解决为之途。

宋向蒋指出,“军事上之成功并不能确保其性命之保全,即便西安被占,他们尚可退至接壤共区,惟国家将陷于分裂,内战四起……”

  当天下午,蒋介石“渐次通情达理”。

他再次见张学良,事后告宋,他已同意张学良将其军队开往绥远;召开大会讨论四项条件;改组陕西省政府,由杨虎城提名人选。

  蒋介石性命堪忧

  宋子文在西安之所以敢对蒋介石直言,晓以利害,其主要原因是宋子文抵达西安后确实为蒋介石的性命感到担忧。

宋子文在日记中写道:

“他们(张、杨)已走向极端,若其遭受失败之打击,他们甚有可能挟持他退往其山上要塞,甚或,他们可能变成一伙暴徒,并在暴徒心态下杀死他。

汉卿(张学良)直言不讳告诉我,其委员会已经决定,若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事,为安全起见,他们将把委员长交给*。

这决非凭空之威胁。

  当天晚上,宋继续探寻解决办法,与张、杨甚至谈到请阎锡山出面调停。

他在次日的日记中得出了结论:

和平解决。

  一、此次运动不但系由张、杨二人所发动,而且亦得到全体官兵上下一致之支持。

张、杨至为团结,南京方面很多人计划并希望彼二人分裂,此不但不可能,且充满严重危险。

  二、张、杨与*两方军队联合一起,将成一令人生畏之集团,以现有之兵力,加之有利之地形,在目标一致之条件下,他们完全可固守战场数月。

  三、*已毫无保留地将其命运与张、杨维系在一起。

  在离开南京之前,一直在军事解决与政治解决间摇摆,然经我实地细量,我坚信,拯救中国之途只能藉政治解决。

  张学良扣没蒋遗嘱

  21日上午11时,宋子文在离开西安返回南京前1小时再次面见蒋介石。

蒋介石交给他几份遗嘱,是分别写给全国人民、夫人宋美龄和他两个儿子的。

蒋要宋先将遗嘱给张学良过目,但张过目后扣下了蒋的遗嘱。

宋子文写道:

“(张)谓假如发生战事,他以人格保证将把这些遗嘱发送,但现在他不会允其发送。

  蒋还要求宋子文不要让宋美龄前来西安,并劝宋子文也不要返回南京。

但当时宋子文已拿定主意,心中有了一个救蒋介石一命的初步方案。

  “我不知何种政治解决切实可行,但我决定先行如下几点:

  1、应让蒋夫人来西安照顾委员长,并改变其听天由命之态度。

  2、由戴雨农(戴笠)代表黄埔系前来西安,亲自观察此地之局势。

  3、派一将军来西安,以处理可能产生之军事问题。

  三点方案得到了张、杨的赞同。

而且,张还特意给宋美龄和戴笠写了信。

但张同时表示,“倘西安发生战事,蒋夫人之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囚禁和被杀害经过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到南京,立即违背诺言,将张学良公开扣押,逼杨虎城辞职赴欧美考察。

“七七”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响应*和全国人民“共赴国难”的号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携眷返国。

  不过蒋介石却念念不忘在西安被扣的仇恨,仍把个人恩怨放在第一位。

当获悉杨启程返国的消息后,他立即电召军统首脑戴笠去南昌,指示办法。

戴笠一回到武汉,就命令军统特务队长李家杰,在特务队中挑选了便衣警卫三十余名,带往南昌布置。

同时蒋介石还加派了宪兵一个连,共同负责担任押解和看守杨虎城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杨虎城返抵香港时,“八一三”上海战役早已发生,国民党反动政府正向武汉怆惶撤退。

于是他便先去武汉。

当时蒋介石伪称要在南昌召见杨,杨在戴笠陪同下从汉口乘专机到达南昌后,即被软禁在南昌百花洲熊式辉的别墅里。

这时杨才知道中了蒋的毒计,万分愤慨,但已无可奈何。

熊式辉的这所别墅,是一所独立的小洋房。

担任内层警卫看守的,是军统便衣特务队。

外层警卫岗哨由宪兵担任,防范异常周密。

蒋介石怕杨回国后先去西北,那样便难下手,所以决定先行扣押。

当时杨夫人及公子、随员等已返西安,但

  蒋介石仍不放过,随又设法将他们骗往南昌,一同囚禁。

后另有说法,杨夫人和公子是杨将军转囚益阳时才和他一道囚禁的。

约在一九三八年春南京沦陷时,蒋介石离开南昌之前,又令戴笠将杨夫妇及公子转移后方。

从浙赣铁路乘专车经株州到长沙,沿途警戒严密,上下车均在夜间。

杨在长沙东郊朱家花园住了一些时候,又被押往益阳桃花坪,住在军统设在那里的临时监狱附近的民房内。

直到冬天武汉撤退时,杨全家又被解往贵州息烽。

离开益阳的前一个晚上,军统将囚禁在益阳的二十多名进步人士杀害了。

这些人是从南京、南昌、武汉等地撤退时移禁到益阳的。

据当时看守的特务队长李家杰谈:

杨听到附近的枪声和惨叫声,一夜都没有睡,他以为会在那里杀害他。

他搂着男孩说:

“我死了不知有谁来照料你!

”他哪会想到,蒋介石以后杀害他的时候,连孩子也一同遭到毒手哩!

第二天拂晓起程时,他看到特务们正在附近掩埋被害人的尸体,一语不发,带着无限悲伤的情绪上了汽车。

到了贵州息烽县后,他又在军统设在阳朗坝的看守所住了一个时期。

这个看守所以后改为军统息烽监狱,是一个可容四、五百人的集中营,专门用作囚禁*党员、进步人士和违犯军统纪律的军统特务分子的。

*四川省委车耀先、罗世文,党员张蔚林、张露萍、冯传讯(庆)等很多人以及民主人士马寅初、黄显声等都在这里囚禁过。

人们只要关在这里两三年,便被折磨得连走半里路都不能支持。

连军统特务们谈到这个监狱都不寒而栗,对革命人士的迫害就可想而知了!

  一九三九年夏,戴笠到了息烽。

他看阳朗坝离公路太近,怕出问题,便命令特务们另找地方。

以后发现离息烽县城十多里的高山顶上的玄天洞,便决定将杨迁到那里去囚禁。

戴笠亲自上山察看了一番,叫在附近修建供特务队和宪兵等居住的房屋以后,便将杨移送过去。

玄天洞是一个天然的大石洞,有十丈多高,里面有一所道士庙,只有一个大洞口可供出入,警戒极为方便。

特务将道士撵出,强占了这个地方。

这个庙建在山洞内,终年不见阳光,所以潮湿异常。

杨全家在西北地势干燥的地方过惯了,住此很不适宜,加上心情不快,便常常生病。

这时杨已看出蒋介石短期内决不会释放他,为了长久打算,便一再表示,愿意自己出钱在洞外修间房子居住。

看守他的特务队长李家杰是云南盐津人,一向贪财如命,听到他愿意自己出钱修房子,便极力帮他向戴笠请求,得到批准。

杨高兴地拿出四百元美金,交与李家杰代办。

李除在兑换美金时揩了一笔油水外,修建时又偷工减料,搞得十分简陋。

杨对此非常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将就下去。

  蒋介石对看守杨虎城的事极为重视,曾再三叮嘱戴笠不可大意。

为此,戴笠于一九四零年又亲往息烽布置,除在杨住宅四周派有便衣特务严密看守外,外层宪兵也分两层布岗。

宪兵连连部设在后山高地,能够控制后山和杨的住宅。

军统特务队则设在前面上山的路口。

岗哨距离近,白天彼此看得很清楚,晚上更缩小范围,并采用传更办法:

就是用大竹子划两道口,象过去城市打更用的竹梆一样,以木棒敲打就发出很大的声音。

每到夜间,隔一定时间,由第一个岗哨先敲几下。

梆声刚落,第二个便得接着敲打。

象这样轮流着一个个敲下去。

只要一处不响,带班的马上去检查。

从天黑到第二天黎明,梆梆之声响彻高山深谷。

  白天,杨能够在洞门口走动,他最爱走到距住所几十步远的一个山嘴上,去眺望通过息烽的公路。

因为山上终年没有外人来往,只有从那里能够看看往来在公路上的汽车。

一到夜间,便不准出门,只能在室内呆着。

  当时,戴笠时常派军统机关任总务处长去看囚禁在贵州桐梓县的张学良和在息烽的杨虎城,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也顺便送给他们一点吃的东西。

戴笠对张学良生活上的待遇安排较好,因为张同宋子文是儿女亲家。

加上张夫人于凤至与赵一荻(即赵四小姐)两人在一九四四年前每年轮流陪张,她们都曾去美国休息,回来总带有很多东西,因而张的生活比较好点。

而杨因蒋介石对他特别仇恨,从来没有外面接济,他自己有一点钱又舍不得用。

加上当时法币天天贬值,经手特务揩油,所以生活相当困苦,他想换一套新棉衣都很不容易。

军统机关任总务处长每次去看他,他总背着看守的特务向军统机关任总务处长诉苦。

军统机关任总务处长当时哪里会同情他,还不是敷衍一下,叫他忍耐点。

就是调整一下,也维持不了几天,又因法币贬值,仍旧是天天缺这少那,使他常为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感到苦恼。

  对于带在身边的小儿子的教育问题,杨很关心。

因为军统不准他儿子上学读书(怕走漏消息),他便多次请求买一部百科全书(或万有文库)给他儿子阅读,后来总算准许了。

他对此很高兴,自己也常拿这些书来消遣。

军统机关任总务处长每次同他谈话,他只谈在欧洲游历时看到的一些东西,绝口不谈西安事变时的情况。

有一次偶然提到他和一个叫什么李虎城的人守西安的旧事,马上就不愿意再谈下去。

军统机关任总务处长很佩服他的记忆力和他听别人念东西时那种专心注意的神情。

他同人谈话,不但能很清楚地记得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看到过什么东西,而且在别人的谈话中,遇到什么地方有问题或不符事实,他都能在听完以后,一点一点地给指出来。

  约在一九四一年间,杨夫人又生了一个女孩。

这给他精神上带来很多安慰,但这是暂时的安慰,很快就变成了忧伤。

因为军统认为他夫人谢葆真是*员,不但对她的言行特别注意,并且经常有意刺激她。

几年中因为种种不如意事,使得她逐步有些精神失常。

她非常痛恨那些特务,甚至戴笠去时,她也愤怒地加以斥责,这更引起特务们的不满和仇视,总想方设法去折磨她,在她产后也很少给予应有的照顾。

有一次她在吃饭,正感到饭菜粗劣难以下咽,怡好遇到特务队长李家杰去看他们,她便提出质问。

李用言语顶撞她,她气愤极了,便将手中饭碗向李打去。

李一看不对,拔腿便跑,回去便说她有很严重的神经病,要把她同杨隔离,以免妨碍杨的生活。

军统批准了李的建议,硬叫她同杨分居,仍旧回到玄天洞庙内一个人去居住。

经杨再三请求,才答应她住在洞外自建的房屋去,杨则搬进湿暗的玄天洞去。

就这样把他们夫妇拆开。

杨对此很为悲愤,但在那种情况下,又有什么办法呢!

杨夫人被特务们这样折磨,神经真的越来越失常,整天叫骂,特务们都不敢见她,终日把她关在房内不让出来。

杨每听到她叫喊,又不能去劝慰,只有暗中挥泪,难过异常。

  一九四一年冬或一九四二年春,戴笠去看杨。

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请求戴笠撤换李家杰,因为李使他太感痛苦了。

戴只好答应下来,到重庆后便改派龚国彦去接替李任队长。

另外派原来在特务队任医官的张静甫兼任副队长。

李家杰因为经常反映杨夫妇的情况,看守有功,被提升为中央训练团警卫组上校副组长,代理戴笠所兼任的组长职务。

  龚国彦,浙江人,系戴笠所办杭州特训班毕业的特务,戴一向认为他忠实可靠。

他外表较李对人温和,而实际上同李一样毒辣阴险。

张静甫,河北人,系戴笠所办湖南临澧特训班毕业的特务,曾学过几年医,但没有什么临床经验,什么病也看不好。

杨夫妇有病,经常请息烽军统特训班医官去诊治,偶尔也请过几回中医。

约在一九四四年前后,杨夫人病情有了好转,才准许杨搬回新洞自建的屋内,与她同居。

  戴笠对看守杨的工作,除了前面所谈的警卫布置外,还特别叮嘱军统息烽监狱主任周养浩经常去看看。

周是戴的小同乡,也是一个非常凶狠残暴的特务头目。

戴很信任周,因周管理息烽监狱那一整套的严密管制犯人的办法,很为戴笠所称赞。

虽然看守杨的特务队是直接受军统司法处和特务总队所领导,但也要受周的监督,因为多一层关系,能够更好地防止日久发生意外问题。

周经常去陪杨打小麻将消遣,每次总有龚国彦在场。

杨因心情不畅,每打必输。

  虽然有了这些严密布置,但戴笠还怕不妥,便连息烽县长的职位也抓了过来,先后介绍军统特务邓匡元、徐羽仪、陈国桢去当县长。

这样一来,所有地方组织一起掌握在军统特务手中,共同配合看守杨。

当时军统在息烽有特训班、监狱、仓库,加上看守杨的特务队、宪兵、电台和电机制造所等。

如果县长不是军统人员,让别人充当县长,恐怕连县政府大门都会被这些凶神恶煞的特务们拆掉。

当时,不要说住在这些特务机关附近的老百姓叫苦连天,有冤无处诉,只能眼看这些腰上插着手枪的特务横行霸道无所不为;甚至连经过息烽的汽车司机都要提心吊胆捏着一把汗。

只要特务们一招手汽车就得赶快停下来。

停慢了,就会听到“叭”的一声手枪响了。

再不识相,第二下就会使挡风玻璃穿一个洞。

  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息烽后,杨夫妇,公子听了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但杨一想到他自己原来抱着满腔爱国热忱,从欧洲赶回共赴国难,不但没有在抗战中做过一点工作,反而被囚禁了八年,真使他悲愤万分。

这时他认为蒋介石会释放他。

不过又怕蒋在胜利后忘记了他仍被囚禁在这荒山深谷,几次动笔想写信给蒋和于右任,希望不要忘了他,早点把他释放出去。

他为了要求蒋抗日,不再打内战而扣留蒋半个月。

而结果被蒋囚禁了八年,总以为宿怨能够消除了。

他把信写好又撕毁,一直希望蒋能自动释放他。

他每天盼望,一直望到一九四六年夏天,军统把在息烽的单位全部结束,迁并到重庆,才决定把他也迁到重庆继续囚禁。

当杨听说要回重庆,真有说不尽的快乐和希望。

不过一到重庆,又把他囚禁到歌乐山下面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杨家山的一座平房内。

杨此时希望完全破灭,终日长吁短叹。

杨夫人更加气愤,经常责骂蒋介石太没心肝,特务不是人。

杨知道这样会更惹祸,时常劝阻,经过八年的折磨,杨夫人的身体越来越坏。

特务们因为恨她,病了不但不医治,反而借故刺激她。

到了一九四七年,她便含着满腔愤恨,与世长辞了。

杨悲愤异常,终日抱着幼女,老泪纵横,饮食锐减。

他原来声音非常洪亮,每次饮酒划拳,声震山谷。

这时声音变得低沉,身体也消瘦下来。

这些情况传到蒋介石耳内时,他总是得意地一笑。

  一九四九年九月六日,杨将军和他的幼子、幼女,他的秘XX绮云夫妇和幼子,在蒋介石亲自策划下,全部被惨杀于重庆歌乐山半山坡上的戴公祠。

  事后毛人凤向军统机关任总务处长谈到此事时说:

“老头子(蒋介石)对于这件事干得如此干净利落,很感满意。

”这个暴君,在逃离大陆以前,他还念念不忘报西安半月之仇。

在满足了他十多年来杀杨的宿愿之后,才带着悲喜交集的心情离开了重庆。

他高兴的是宿仇已报,悲的是从此一去永不能再回来了!

  全家被杀

  1949年9月17日,杨虎城将军在重庆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终年56岁。

同时被害的还有杨虎城的儿子杨拯中及不满10岁的女儿、杨虎城秘XX绮云夫妇及孩子宋振中、副官阎继明、警卫员张醒民。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1892年生。

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等职。

1936年12月,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

“七七”事变后,要求回国抗日,遭蒋拒绝。

1937年11月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后被骗囚禁达12年之久,其间杨的夫人于1947年逝世。

1938年春,蒋介石命戴笠将杨虎城解往长沙,后多次迁移囚禁地点,在贵州息烽的玄天洞关了8年。

1946年,国民党又派人将他押至重庆渣滓洞的中美合作所杨家山。

1949年2月,再移至贵阳黔灵山麒麟阁。

1946年在重庆政协会议上,*曾提出释放杨虎城,被蒋介石否决。

1949年蒋介石“引退”后,代总统李宗仁曾下令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但因蒋阻挠,没有执行。

9月,蒋介石下达杀杨命令。

  1949年9月,周养浩到贵阳,对杨虎城说蒋介石要在重庆见他,把他送往台湾,杨虎城信以为真,17日乘车重返重庆中美合作所。

车一出发,周养浩就给毛人凤打了电报,让重庆特务安排好行刺。

当晚11时许,杨虎城和儿子拯中及秘XX绮云等人到达戴公祠。

特务张鹄引他们进入房内,杨虎城走在最前面,儿子拯中双手捧着母亲的骨灰盒跟在后面。

  当拯中正要进入卧室时,特务杨进兴从杨拯中身后下手,匕首刺进了杨拯中的腰间,杨拯中一声惨叫:

  “爸!

……”杨虎城猛一回头,还未来得及看清自己儿子被刺的惨状,就被刽子手的利刃杀害了。

宋绮云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也一同被害,杨虎城年仅九岁的幼女也未能逃过这个劫难。

一时血流满阶,惨不忍睹。

  凶手们在杨虎城父子二人的面部淋上硝镪水,然后把杨虎城的遗体掩埋在花园的一座花坛里。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领导当天调查杨虎城的下落,第二天发现杨虎城的遗体。

12月16日,*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分别发来唁电。

1950年1月15日,重庆市政府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刘伯承、*等党政负责人及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文教界、新闻界代表共10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

同年,将杨虎城迁葬于西安城南长安县韦曲镇的“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