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107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docx

《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docx

11高一地理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一地理2016.1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共8页。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It'snotjustaplanet.It'shome.”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读下表,回答1~3题。

行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

质量(地

球为1)

体积(地

球为1)

平均密度

(g/cm3)

公转

周期

自转

周期

四季

更替

金星

1.082

0.82

0.856

5.26

224.7日

243日

地球

1.496

1.00

1.00

5.52

1.0年

23小时56分

火星

2.279

0.11

0.15

3.96

1.9年

24小时37分

1.地球上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适中B.地球的体积适中

C.日地距离适中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2.以下特征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  C.表面温度 D.昼夜交替周期

3.人类高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      B.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相近

 C.有昼夜交替      D.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第31届夏季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约23°S)举行。

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读图回答4~6题。

4.本次奥运会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A.甲乙区间B.乙丙区间C.丙丁区间D.丁甲区间

5.本次奥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 北移B.南半球 北移C.北半球 南移D.南半球 南移

6.北京时间8月21日,中国女排赢得奥运金牌,北京(约40°N)当日

A.八达岭漫山红叶B.与里约热内卢的正午太阳高度接近

C.日出东南方向D.比里约热内卢的白昼短

山东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渤海某岛屿(39°N)进行野外考察活动,活动之一是运用下图的“立竿测影”方法测定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读图回答7~8题。

7.该兴趣小组要测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是

A.日出或日落的北京时间B.最短竿影方位

C.杆影最短时的北京时间D.最短竿影长度

8.若该兴趣小组测得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A.16°NB.6°NC.16°SD.6°S

下图为“11月11日甲、乙、丙、丁四地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9~10题。

9.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丁>丙>乙B.乙>丙>甲>丁

C.甲>丙>丁>乙D.丁>甲>丙>乙

10.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016年9月24日6时53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北纬6.5度、东经126.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60公里。

据此回答11~12题。

11.本次地震发生在地球圈层中的

A.地核    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 

12.受本次地震影响最小的圈层是

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生物圈

早春浓雾多发地区可采用地膜直接覆盖播种土层的方式来保障早播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结合下图,回答13~14题。

13.浓雾发生时,造成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

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D.大气逆辐射减弱

14.通过地膜直接覆盖播种土层,在浓雾发生时可有效

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了地面辐射量

B.增加了大气逆辐射量

C.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

D.增加了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读山东某沿海某地区一天中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

回答15~16题。

 

15.图中

A.①比②气温高B.②比③气温低

C.③比④气压低D.④比①气压高

16.图中

A.气流流向为③→④→①→②→③

B.等压面的分布状况可能出现在夏季的夜晚

C.③处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形成地形雨

D.近地面形成的海陆风与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相同

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关于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

确的是

A.0°~10°盛行上升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18.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则下列四幅图中可能表示M地气候特征的是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完成19~21题。

19.a、b、c、d四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A.aB.b  C.c  D.d

20.甲地比乙地

A.气压高B.风力大C.气温高D.湿度大

21.有关丙、丁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丙地狂风暴雪B.丁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丙地

C.丙地风和日丽D.丁地阴雨连绵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绘制的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与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正确表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是

A.③①  B.②④  C.③②  D.①②

23.能强烈发展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110°E以东地区正常年份的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完成24~25题。

24.如果以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为处于雨季的重要参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低进入雨季越早

B.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黄河流域

C.8月江淮地区出现伏旱,雨季结束

D.华南地区雨季最长

25.如果某年夏季风偏强,那么A段和B段的长度最有可能

A.A段变长B段变短B.都变短

C.A段变短B段变长D.都变长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一地理2016.11

第Ⅱ卷(综合题,4个小题,共50分)

题号

26

27

28

29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26.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示意图(甲图)和太阳光照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1)甲图中地球公转到A、B、C三处时,分别对应的节气是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3分)

  

(2)甲图中地球由B处向C处运行过程中,北京白昼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此时段北极圈以北极夜范围将逐渐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在乙图中用箭头画出太阳光线,用●标出太阳直射点。

(2分)

  (4)当出现乙图太阳光照射情况时,地球位于甲图公转轨道的_______点,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在一年内_________(较快或较慢)。

(2分)

(5)乙图中③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时,①②③④四点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①③④三点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

(3分)

得分

评卷人

27.海口市(110°E,20°N)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利用立杆测影的方法,完成下列四项探究任务:

确定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观测杆影长度及方向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观测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计算可调节式太阳能集热板在不同时间与地面的夹角度数。

下图示意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的竿影长度及朝向变化。

(12分)

 

(1)兴趣小组观测到杆影位于正北时,北京时间为。

(2分)

(2)12月22日即将日落时,立杆影子朝向方位。

(2分)

(3)图中反映6月22日杆影长度的点是,④处的杆影长度大致反映的是日(二分二至节气)。

(4分)

(4)兴趣小组于5月26日第一次观察到该地立杆无影的现象,则下一次观测到立杆无影的日期大约是前后。

(2分)

(5)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

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如下图所示。

12月22日,该地可调节式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度数为。

(2分)

得分

评卷人

28.读澳大利亚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该图示意澳大利亚(冬季或夏季)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判断理由。

(5分)

 

(2)说出此季节Q地的盛行风向,并指出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3分)

 

(3)说出此季节T地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

 

(4)说出S地当时的天气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

 

得分

评卷人

29.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拉萨本地蔬菜夏季供应量达到市场的80%,冬季供应量在48%左右。

为了促进西藏大棚发展,山东寿光派出技术员到拉萨指导蔬菜种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画出b、c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及近地面的等压面图。

(2分)

 

(2)寿光技术员到拉萨后感觉昼夜温差比较大,试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原因。

(6分)

 

(3)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技术员教农民向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来促进蔬菜生长,试说明原因。

(4分)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2016.1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0CDBACBCDCD11—20BACADBDDCB21—25ACCDC

二、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50分)

26.(12分)

(1)A夏至B秋分C冬至(3分)

(2)逐渐变短扩大(2分)

(3)画图略(2分)

(4)C较快(2分)

(5)8②①④③①④③(3分)

27.(12分)

(1)12时40分(2分)

(2)东北(2分)

(3)①春分(4分)

(4)7月19日(前后误差不超过两天即可)(2分)

(5)43°26′(2分)

28.(14分)

(1)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形成低压(5分)

(2)东南风低温(温和)少雨(干燥)(3分)

(3)温和多雨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3分))

(4)晴朗S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分)

29.(12分)

(1)(2分)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

(6分)

(3)二氧化碳气体能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促进蔬菜的光和作用。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