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854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西城区初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化学2013.1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35道小题,满分8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Fe56Cu64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蜡烛燃烧C.冰雪融化D.汽油挥发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B.KClO3C.NaClD.H2SO4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铁B.铝C.氧D.硅

5.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锌B.铜C.铁D.银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SO2B.O2C.H2O2D.KMnO4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

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2)B.碳酸钠(NaCO3)C.硝酸钠(NaNO3)D.氧化汞(AgO)

10.已知某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B.6C.8D.14

11.下列关于碳元素的单质和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单质

B.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C.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1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下列不利于节能环保的做法是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使用节能灯泡

  C.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纸张双面打印

1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

“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

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一般情况下,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D.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15.下列区分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B.闻气体的气味C.伸入燃着的木条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16.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O3固体受热分解时,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能是

A.SO2B.NO2C.NH3D.N2

17.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1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水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

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19.二氧化碳是重要的资源。

以二氧化碳和钠为原料,在440℃和800个标准大气压下,可得到直径最大达1.2mm的金刚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属于非金属单质B.上述反应是化合反应

C.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D.钠和空气在上述条件下也可制得金刚石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21.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铁丝代替红磷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

C.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用烧杯罩住一支燃着的蜡烛

22.将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倒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B.两烧杯中金属都没有剩余

C.两烧杯中硫酸都没有剩余

D.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2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按下表中的步骤连续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资料:

Ⅰ.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Ⅱ.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通过炽热的木炭,恢复到原温度

气体体积不变

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固体变为红色

③通过白色的硫酸铜粉末

粉末变为蓝色

④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关于该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O2、CO和H2B.一定含有H2,一定不含CO2和CO

C.一定含有CO2和H2,可能含有COD.一定含有CO和H2,一定不含CO2

24.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甲、乙可能是单质,丙可能是化合物

t1

D.t1时,丙的质量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25.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

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通常为气体。

常温常压下,C2H4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

A.C8H8B.C2H6C.C2H2D.CH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26.(5分)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下同)。

  A.雪花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的数目都是巨大的

(2)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并加入ClO2进行杀菌和消毒。

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3)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水体有自净能力,不会被污染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D.明矾是常用的絮凝剂,可以用来净水

(4)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7.(6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煤、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为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人类进一步开发新能源,如地热能、核能、(填一种即可)等。

(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

其目的是。

(3)使用乙醇汽油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下列关于乙醇作燃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4)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常见的物质,同时产生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4NaOH+5H2O

(5)煤燃烧常会造成环境污染,右上图是某燃煤发电厂

在高温条件下处理废气中SO2的装置示意图。

整个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8.(7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

(1)某同学绘制的知识间联系图如右图所示。

其中②是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下图所示为某些元素和原子结构的部分信息。

甲图所示元素的元素符号是,乙图所示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是,丙图所示的粒子属于(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甜菜中富含蔗糖,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它由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4)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若9gA2完全反应,得到51g产物。

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9.(6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图所示的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选项序号)。

 

(2)铁制品表面常会涂漆防止锈蚀。

铁生锈的条件是。

(3)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

某课外小组要将废液进行处理并得到铜和氧化铁两种产品。

过程如下图所示(过程中不引入其他元素)。

①操作I的名称是。

②加入过量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固体B的成分是。

④检验C过量的方法是。

30.(6分)下列物质由H、C、O、Fe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若某单质为最清洁的燃料,它的化学式是。

(2)若某化合物能燃烧,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3)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

 

①若只有甲为固体,其他物质均为气体,则X是,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若甲、乙、丙均为固体,且甲为红色,乙和丙为黑色,在甲与X生成乙的反应中甲与X的质量比为120︰7。

甲→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甲→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

31.(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对应装置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

主要的实验步骤有:

①加热②装药品并固定试管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2.(6分)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并测定某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中铜单质的含量。

资料

①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COOHCO↑+H2O。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难挥发,常用作干燥剂。

 

(1)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中的试剂是。

点燃装置F中酒精灯的目的是

(3)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的顺序是(填对应装置序号)。

(4)若称取该混合物5.0g,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g。

原混合物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33.(7分)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除二氧化锰外,还有氯化铁溶液、氯化铜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土豆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

同学们通过如下实验进行相关研究。

实验一:

验证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分别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B中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如上图所示)。

A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B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A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二:

研究催化剂的某些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方案Ⅰ:

分别取2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3个大小相同的锥形瓶中。

向其中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含相同数目金属离子的氯化铁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分别连接传感器测体系压强(如右图所示)。

测定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s

试剂压强/KPa

0

60

120

180

240

300

2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101.86

102.99

103.42

103.67

103.99

104.00

加入氯化铁溶液

102.21

105.35

115.40

129.69

145.52

163.99

加入氯化铜溶液

101.50

102.73

107.53

114.78

122.49

130.39

(1)加入含相同数目金属离子的氯化铁溶液和氯化铜溶液,该步操作的实验目的是。

(2)根据上表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方案Ⅱ:

从同一部位取2个质量均为1.7g的正方体土豆块,将其中一块切成若干片,片与片相连不断开,同时分别放入盛30mL5%过氧化氢溶液的50mL量筒中。

均看到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只有土豆片不断上升。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反思】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说明,测量不同的物理量可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下列做法中能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是(填选项序号)。

A.测量完全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B.测量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C.测量相同时间内体系压强的变化D.测量相同时间内溶液质量的变化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

34.(3分)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黑火药受撞击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

2KNO3+S+3CK2S+3CO2↑+N2↑。

若该反应消耗64g硫,计算生成CO2的质量。

35.(3分)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CO、CO2、H2O的总质量为10.4g,若其中H2O的质量为5.4g,计算生成CO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