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 适用全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651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 适用全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 适用全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 适用全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 适用全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 适用全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 适用全国.docx

《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 适用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 适用全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 适用全国.docx

届二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名师精编专题卷适用全国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一、单选题

1.将一实验小鼠放入含有18O2的容器内,18O2进入小鼠体内后,最先出现含放射性的化合物是

A.丙酮酸B.乳酸C.二氧化碳D.水

【答案】D

【解析】

2.土豆在空气中贮藏一周后,转移到氮气中贮藏一周,最后又置于空气中贮藏.在实验室中测定CO2的释放量,下图显示了实验的结果.在第三周中多产生和释放的CO2可能来源于()

A.酒精B.乙醛

C.乳酸D.还原氢

【答案】C

【解析】

3.下图为某成熟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总量、干物质量和呼吸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表面积木植物叶片的总面积数量。

该数值越大,表示叶片交错覆盖的程度越大)。

判断a、b、c三条曲线依次代表的三种物质量及为保持林木最大的生产量应采取的措施分别应是物质量:

①干物质量②有机物的总量③呼吸量生产措施:

④禁止砍伐林木⑤适量砍伐林木,使林木保持合适的密度

A.②①③、⑤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⑤ D.②①③、⑤

【答案】A

【解析】略

4.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

在图示结构上(  )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光能→电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该图发生的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在此结构上只能进行光反应,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则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在光反应中能量变化是由光能到电能到活跃的化学能,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

其它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考点:

本题考查了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5.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曲线BD段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叶绿体

C、在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线粒体和叶绿体

D、在A点时叶肉细胞中只有线粒体能产生ATP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A点表示只有呼吸作用,此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除了线粒体,还有细胞质基质;AB段表示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此阶段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除了线粒体,还叶绿体;B点表示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点以后的曲线代表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此阶段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除了叶绿体,还有线粒体。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综合知识。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6.某生物在呼吸过程中产生一种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它的过程()

A.一定是有氧呼吸B.一定是无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某生物的细胞呼吸可能为有氧呼吸,也可能为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

C6H12O6

2C3H6O3+少量能量或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解:

A、无氧呼吸也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

B、有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酒精发酵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乳酸发酵不能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

D.

考点:

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7.某小组开展多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探究活动.下表为实验测得的数据,其中A、B、C、D、E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马铃薯吸收(+)或释放(-)CO2速率(mg/h)随温度变化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40℃

B.依据表格数据,光合速率最低的条件是:

弱光、CO2浓度0.03%、40℃

C.实际生产中欲使大棚中马铃薯长势最佳所需的条件是:

全光照、CO2浓度1.22%、30℃

D.全光照、CO2浓度0.03%、10℃条件下,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速率2倍

【答案】D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同,同一条件下,温度不同,植物的光合速率也不同。

根据题意,全光照、CO2浓度0.03%、10℃条件下,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速率2倍,D正确。

8.严寒冬季,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能调剂市场,又有高经济效益.下面列举了与此有关的生产措施,合理的是:

①温室的设计应尽量提高采光效率,尽量减少温度的散失.

②若使用简易的塑料大棚,最好能在入冬前给土壤施足有机肥,因为有机肥不但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还可以补充大棚内的二氧化碳

③温室蔬菜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不但可以按植物需求配给营养,还可以免除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A.只有①②③合理B.只有①②合理

C.只有②合理D.全都不合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较强的光照强度和适宜的温度,故①正确;有机肥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源源不断地生成无机盐和二氧化碳,故②正确;温室中的无土栽培可按植物的需求配给营养,还可以免除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有利于温室蔬菜的栽培,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等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9.下列关于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乳酸菌能进行厌氧呼吸,氧气对乳酸菌有毒

B.细胞通过厌氧呼吸可以快速地利用葡萄糖产生ATP

C.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时丙酮酸被丙酮酸脱氢酶还原成乳酸

D.人体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属于吸能反应

【答案】C

【解析】乳酸菌能进行厌氧呼吸,氧气存在时会抑制厌氧呼吸,所以氧气对乳酸菌有毒,A项正确;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细胞利用厌氧呼吸可以快速地利用葡萄糖产生ATP,在短时间内维持生命,B项正确;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时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成乳酸,而不是丙酮酸脱氢酶还原,C项错误;人体肌肉细胞可以靠厌氧呼吸维持短时间的活动,所产生的乳酸则被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项正确。

10.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向其中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的量(mol)

9

6.5

6

0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大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

C.c浓度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15mol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a浓度时,产生的CO2的量等于产生酒精的量,则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错误。

B.当CO2量大于酒精的量时,则说明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C6H12O6→2酒精+2CO2+能量

122

6.5/26.56.5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16

16

b浓度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糖,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3.25mol;错误。

C.c浓度时,产生酒精的量9mol,产生CO2的量15mol。

C6H12O6→2酒精+2CO2+能量

122

366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16

1.59

c浓度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正确。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5mol葡萄糖;错误。

考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计算。

点评:

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注重学生的

重点知识的过关。

11.下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1、2、3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

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A.①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产于第三阶段,测定叶片的①的强度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黑暗中

B.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进行,一定在黑暗中才可以进行

C.②中产生的O2用于①的第二阶段,生成CO2,释放出少量能量

D.X代表的物质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为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2代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3代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因此有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生成CO2和[H],[H]和氧气在第三个阶段生成水。

要测定呼吸作用强度需要在黑暗处进行,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A正确。

③暗反应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并且不一定要在黑暗中进行,B错误。

②中产生的O2用于有氧呼吸的的第三阶段,生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C错误。

X代表AT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

从类囊体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B.空气中的病毒一般进行有氧呼吸

C.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醋酸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够利用淀粉生产食醋

【答案】D

【解析】真核细胞也有进行无氧呼吸的,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A错误。

病毒是依赖活细胞生存的,B错误。

人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所以只有进行有氧呼吸时线粒体基质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醋酸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醋酸,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名师点睛】根据场所判断呼吸方式

①真核细胞:

若整个呼吸过程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则为无氧呼吸;若部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则为有氧呼吸。

②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故原核细胞的细胞呼吸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进行,其呼吸方式应根据产物判断,若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则为有氧呼吸,若还有乳酸或酒精产生,则还存在无氧呼吸。

13.如图为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质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青苹果口味较酸是因为积累了较多的有机酸

B.7月份有机酸开始减少可能是由于有机酸逐渐转变成糖

C.果糖很可能是由有机酸与淀粉等物质转化而来

D.淀粉氧化分解生成了果糖和蔗糖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质的变化是:

果糖在初期含量很低,8月份后明显增高,葡萄糖含量在6、7月份上升,7月份后不再上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蔗糖7月份之前含量较低,7月份后明显升高,9月份达到较高水平,然后又逐渐下降;有机酸的含量在6、7含量较高,然后下降到较低水平;淀粉在7、8月份含量最高,然后下降。

由分析可知,有机酸的含量在6月份含量较高,青苹果味较酸是因为积累了较多的有机酸,A正确;7月份有机酸开始减少,此时各种糖的含量增加,有机酸可能逐渐转变成糖,B正确;果糖含量上升的同时,有机酸和淀粉含量下降,因此果糖可能是由有机酸与淀粉等物质转为而来,C正确;蔗糖是由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不是淀粉氧化分解产生的,D错误。

14.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且不相互干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D.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答案】C

【解析】溶酶体内的多种酸性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A项错误;肽链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项错误;m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需加工成熟后才能由核孔出来到达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的模板,C项正确;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D项错误。

15.下列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正确的是

A.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02的浓度

D.用绿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答案】C

【解析】阴雨天光合作用较弱,要降低大棚温度,减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才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A错误;种植蔬菜要合理密植,如果过密,植物叶片就会相互遮挡,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并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提高,反而会使产量下降,B错误;农家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施用农家肥后,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正确;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很少,用绿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只允许绿光透过,会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相关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光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同时要理解提高产量还要注意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16.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2O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可参与C的第二阶段

D.A、B和C过程中都能产生X

【答案】AB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光反应,B表示暗反应,C表示有氧呼吸。

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与H2O被彻底分解成[H]和CO2,即H2O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A项正确;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B项正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O2结合生成H2O,因此A(光反应)中产生的O2可参与C的第三阶段,C项错误;X是ATP,产生于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A和C过程中都能产生X,B过程不产生X,D项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本题以生理过程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联系的掌握情况。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识记并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尽可能地联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7.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和乳酸菌均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发酵初期乳酸菌建立了明显的菌种优势

C.前6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

D.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增殖

【答案】A

【解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A错误;根据曲线图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可知,发酵初期乳酸菌远多于酵母菌,所以乳酸菌成为了明显的优势菌种,B正确;结合曲线图分析,前6天,由于乳酸菌远多于酵母菌,其产生的乳酸会降低培养液的pH,所以C正确;由于整个发酵过程都是在无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中期(22-26天),酵母菌明显增多,酵母菌增多只能是通过无氧呼吸增殖,D正确。

18.下图是碳反应及光合产物在植物细胞中的利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罗马数字表示反应场所,字母表示物质。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Ⅱ是细胞溶胶

B.生成一分子c,需要①②③各循环1次

C.若⑤过程受阻,则细胞呼吸受阻,①②③④的过程都会受阻

D.①②③过程都直接与光反应相关,d最可能是蔗糖

【答案】C

【解析】Ⅰ为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中碳反应的场所,Ⅱ是细胞呼吸的场所——细胞溶胶、线粒体,A项错误;据图分析,生成一分子c,需要经过①二氧化碳的固定和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B项错误;若⑤过程受阻,则会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C项正确;光反应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提供NADPH和ATP,d最可能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如二氧化碳、水、酒精和ATP等,D项错误。

19.下列有关菠菜叶片中色素分离结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组可能误用蒸馏水做层析液

B.乙组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SiO2

C.丙组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组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甲组实验结果没有分离处色素带,原因是没有提取出叶绿体色素,A正确;乙组和其他组相比得到了4条色素带,但色素带中的色素含量较低,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SiO2,色素提取液中色素浓度偏低,B正确;丙组结果含量最多的色素是叶黄素,正确操作结果含量最多的色素应该是叶绿素a,C错误;丁组结果叶绿素的含量低于类胡萝卜素,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部分叶绿素在研磨时被破坏,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正确的实验操作,熟练完成相关实验并对出现的结果误差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20.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

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得到图2、图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光强小于1时,温度是呼吸作用的限制因素,不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B.当光强大于7时,25℃比1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大

C.图3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

D.图2表示在5℃-35℃下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图1中,当光强为零时的纵坐标对应的CO2的吸收速率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当光强大于零时的纵坐标对的CO2的吸收速率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当光强小于1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呼吸作用速率不同,而净光合作用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温度是呼吸作用的限制因素,而限制真正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A项正确;当光强大于7时,25℃与15℃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25℃时的呼吸作用速率较15℃时的高,所以,25℃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即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大于15℃,B项正确;图3显示:

5℃、15℃、25℃和35℃下的相对值分别为0.5、0.5、1.5、2.5,与图1在光强为零时、相应温度下的纵坐标数值相对应,因此图3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C项正确;图2显示:

5℃、15℃下的相对值相等,均为5,而图1显示:

5℃、15℃条件下的最大的光合作用速率不等,因此图2不能表示在5℃-35℃下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1.如图为光照强度相同,水和小球藻的初始质量均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试管质量大小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①试管中二氧化碳和水均未标记,可作为实验的对照组,由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产生的氧气的摩尔数相等,因此①试管中质量变化=二氧化碳分子量﹣氧气分子量=44﹣32=12;则同理可得:

②试管质量变化=44﹣36=8,③试管质量变化=48﹣32=16,④试管质量变化=48﹣36=12,由此可知,试管质量大小关系为③>①=④>②.

故选:

A.

22.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细胞需氧呼吸中,中间产物丙酮酸的水解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细胞呼吸中,中间产物丙酮酸的水解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正确;细胞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也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不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B错误;高等植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时也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但强度较弱,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A.是无氧呼吸B.是有氧呼吸

C.不是乳酸发酵D.不是酒精发酵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则可能是有氧呼吸,A错误;

B、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则可能是无氧呼吸,B错误;

C、乳酸发酵时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一定不是乳酸发酵,C正确;

D、酒精发酵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可能是酒精发酵,D错误.

故选:

C.

2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来自丙酮酸和水的分解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至ATP中

C.人体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

D.等质量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的能量比在线粒体中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的分解,故A正确。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故B错误。

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故C错误。

等质量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的能量比在线粒体中少,因为其子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5.在上海世博会E片区,是以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为原型的“世博零碳馆”。

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B.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

CO2→C3→(CH2O)→丙酮酸→CO2

C.光能转化是CO2合成有机物的前提,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光能且少数色素

能转化光能,

D.生物圈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略

26.(2016课标1卷.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