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每日一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553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每日一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每日一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每日一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每日一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每日一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每日一题.docx

《高考生物每日一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每日一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每日一题.docx

高考生物每日一题

5月8日DNA的结构与复制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接两个脱氧核糖

B.边解旋边复制是保证亲子代DNA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C.DNA分子的差异造成了肺炎双球菌S型菌和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

D.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往往不会导致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DNA分子中每条单链一段的两个磷酸基团上都连接一个脱氧核糖,A错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亲子代DNA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B错误;肺炎双球菌S型菌和R型菌的不同从根本上来说是由DNA造成的,C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一般会导致DNA分子结构的改变,D错误.

1.DNA分子结构的4个易失分点

(1)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磷酸基团数∶碱基数=1∶1∶1∶1。

(2)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上都只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中,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所占比例越大,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4)在脱氧核苷酸链中,由于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因此,与一个磷酸基团相连接的一般有2个脱氧核糖(链端的连接1个),同样与脱氧核糖连接的一般也有2个磷酸基团(链端的连接1个)。

2.DNA分子中碱基比例的计算

第一步,弄清楚题中已知的以及所要求解的碱基比例是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还是占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碱基的比例.

第二步,画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的和所求的碱基.

第三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规律进行计算。

需掌握的相关规律有:

规律1:

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嘌呤数=嘧啶数,即A+G=T+C。

规律2:

在整个DNA分子中,两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即(A+G)/(T+C)=(A+C)/(T+G)=1。

规律3:

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即(A+C)%=(T+G)%=50%。

规律4:

一条链中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与另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互补链中该碱基之和的比值呈倒数关系。

规律5:

一条链中两个互补碱基之和与另两个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与互补链中及整个DNA分子中该比例相等。

1.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三者的数量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含有40个胸腺嘧啶

2.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4%和16%

B.34%和18%

C.16%和34%

D.32%和18%

3.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B.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引物,且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D.

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需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4.科学家以含有14N标记的NH4Cl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再将一个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的普通培养液中连续培养4代,然后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预期密度最小、密度居中、密度最大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A.0、2、6B.1、2、13

C.0、2、14D.14、2、0

1.【答案】C

【解析】每个DNA分子中一般都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基团数=脱氧核糖数,B正确;在DNA分子中只有链端的脱氧核糖连着一个磷酸基团,其余的脱氧核糖上均连着2个磷酸基团,C错误;在双链DNA分子中,A和T的数目相等,D正确。

2.【答案】A

【解析】设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1链和2链,该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则A+T占66%,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两种碱基之和占整个DNA分子比例和每条链中的比例相同,因此A1+T1=66%,G1+C1=34%,又因为T1与C1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A1=66%-32%=34%,G1=34%-18%=16%。

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可知,T2=A1=34%,C2=G1=16%。

3.【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且需要消耗ATP,A正确;DNA分子复制时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即半保留复制,B正确;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子链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合成的方向相反,C正确;因为DNA复制是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应是互补的,D错误.

4.【答案】C

【解析】有一条链被15N标记的DNA离心后居中(密度居中),两条链都被标记的DNA离心后位于下层(密度最大),没有被标记的DNA位于上层(密度最小).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连续培养4代,得到的DNA分子共有16个,密度最小、密度居中、密度最大的DNA分子数依次是0、2、14。

综合以上选C.

 

5月9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有特定mRNA的合成

B.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均存在A-T和U-A的配对方式

C.转运20种氨基酸的tRNA总共有64种

D.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作为模板进行转录,以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其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特定mRNA和蛋白质,A正确;核糖体内可以发生翻译过程,有U与A的配对,但是不能发生DNA的复制或逆转录过程,所以没有A与T的配对,B错误;转运20种氨基酸的tRNA总共有61种,C错误;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作为模板进行复制,但是只有一条链可以作为模板进行转录,D错误。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相关4个易失分点

(1)场所:

①有DNA的场所就会有复制、转录的发生,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会发生;②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核糖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

注意: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2)范围及时期:

①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能进行分裂的细胞中,主要发生于分裂间期;②转录和翻译发生于所有含DNA的细胞中,仅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不能进行转录;③就个体而言,转录可发生在个体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

(3)转录的产物不仅有mRNA分子,还有tRNA、r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3种RNA分子都参与翻译过程,但是作用不同.tRNA上有很多个碱基,并非只有3个,只是构成反密码子的是3个。

(4)转录、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

转录过程中DNA和RNA互补配对,因此碱基配对类型有T-A、A-U、G-C三种;翻译过程中是mRNA和tRNA互补配对,因此碱基配对类型为A-U、G-C。

1.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物质合成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物质合成过程以半保留方式进行

B.该DNA片段上至少含有2个基因

C.该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该过程在细胞中可多次进行

2.如图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的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B.成熟mRNA上必须具有启动子、终止子才能进行翻译

C.“拼接”时在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翻译过程需要成熟mRNA、tRNA、氨基酸、ATP、核糖体等

3.如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的某一环节,甲、乙、丙表示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该过程的RNA有mRNA和tRNA两种

B.物质乙沿着结构甲从右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丙物质逐渐延长

C.一个甲上有若干个乙同时进行,大大增加了该生理过程的效率

D.乙的结构单元数量大于丙的结构单元数量的三倍

1.【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不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A错误;该图中DNA片段上两个不同位置分别以解开的两条不同的单链为模板转录形成两条不同的mRNA,因此至少含有2个基因,B正确;图示的转录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正确;该过程在细胞中可多次进行,D正确。

2.【答案】B

【解析】基因的转录过程中DNA的解旋不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除催化RNA链合成,还有解旋的作用,A正确;成熟mRNA进行翻译时不需要启动子、终止子,启动子和终止子是DNA中基因的结构,B错;“拼接”时在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翻译过程需要成熟mRNA、tRNA、氨基酸、ATP、核糖体等,D正确.

3.【答案】D

【解析】图示过程为翻译过程,参与该过程的RNA有mRNA、tRNA和rRNA三种,A错误;物质甲沿着结构乙从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丙物质逐渐延长,B错误;一个乙上有若干个甲同时进行,大大增加了该生理过程的效率,C错误;乙是mRNA,三个碱基决定丙的一个氨基酸,考虑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所以乙的结构单元数量大于丙的结构单元数量的三倍,D正确。

 

5月10日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家蚕中,茧色与蚕血液的颜色有关,即白色血液的蚕结白色茧,黄色血液的蚕结黄色茧。

黄血基因(Y)对白血基因(y)完全显性,位于第2号常染色体上.黄血抑制基因(I)能抑制Y基因的作用,位于第9号常染色体上。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黄色血蚕的基因型有2种

B.白色血蚕的基因型有7种

C.白色血蚕的后代只结白色茧

D.黄色血蚕的后代可结白色茧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依题意可知:

Y和y、I和i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黄色血茧的基因型为Y_ii,白色血茧的基因型为Y_I_、yyI_、yyii,所以黄色血蚕的基因型有2种:

YYii、Yyii,A项正确;白色血蚕的基因型有7种:

YYII、YYIi、YyII、YyIi、yyII、yyIi、yyii,B项正确;基因型为YYIi或YyIi的白色雌雄个体交配或分别与基因型为yyIi或yyii的白色个体交配,后代都会出现结黄色茧的个体,C项错误;基因型为Yyii的黄色血蚕雌雄个体交配,后代可出现基因型为yyii的结白色茧的个体,D项正确.

1.把握两大定律的3种验证方法

(1)自交法

①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

①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

②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花粉鉴定法

①F1花粉类型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

②F1花粉类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关注3个易失分点

(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种类相同、数量不相等

①雌雄配子都有两种(A∶a=1∶1)。

②一般来说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

(2)自交≠自由交配

①自交:

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

②自由交配:

强调群体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

(3)性状分离≠基因重组

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所致,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1.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不会产生黄色子代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l∶1

C.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

2.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表,若APAS与ASa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纯合子

杂合子

AA

红色

A与任一等位基因

红色

aa

纯白色

AP与AS、a

红斑白花

ASAS

红条白花

AS与a

红条白花

APAP

红斑白花

A.3种,2∶1∶1

B.4种,1∶1∶1∶1

C.2种,1∶1

D.2种,3∶1

3.某科研人员野外考察时,发现了一种闭花授粉植物.该植物的花色有红、粉、白三种颜色(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表示):

茎干的无刺、有剌(用R、r表示)是另一种性状。

为了研究上述性状的遗传,用红色有刺植株(甲)、白色有刺植株(乙)、白色无刺植株(丙和丁)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

P

F1

F2

甲(红色有刺)×乙((白色有刺)

红色有刺

红色有刺∶粉色有刺∶白色有刺=9∶6∶1

丙(白色无刺)×乙(白色有刺)

白色有刺

白色有刺∶白色无刺=3∶1

丁(白色无刺)×乙(白色有刺)

红色有刺

红色有刺∶粉色有刺∶白色有刺∶白色无刺=27∶18∶3∶16

回答下列问题:

(1)茎干有刺属于___________性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第一组杂交实验中,F2中粉色有刺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表中三组杂交实验分析推测,实验中没有出现红色无刺和粉色无刺类型,原因可能是:

无刺基因纯合时,红色和粉色基因不能表达。

现有第三组杂交实验的F1红色有刺植株若干,可用测交实验验证此推测:

①第三组杂交实验的F1基因型为___________;测交实验时让F1个体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

②若测交后代基因型有________种,且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该推测.

1.【答案】A

【解析】浅绿色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即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l,能产生黄色子代,只是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会死亡,A错误;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即Aa×AA,则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色(AA)∶浅绿色(Aa)=1∶1,B正确;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aa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所以成熟后代中只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个体,且比例为1∶2,C正确;由于aa个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所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D正确。

2.【答案】C

【解析】APAS与ASa杂交,APAS能产生两种配子,分别是AP和AS;ASa也能产生两种配子,分别是AS和a。

它们产生的配子随机组合,共产生四种基因型,分别是APAS、APa、ASAS、和ASa,根据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它们的表现型分别是红斑白花、红斑白花、红条白花和红条白花,比例为1∶1∶1∶1。

因此,APAS与ASa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斑白花∶红条白花=1∶1,故选C.

3.【答案】

(1)显性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RR、AabbRR、aaBBRR、aaBbRR

(3)①AaBbRraabbrr②8红色有刺∶粉色有刺∶白色有刺∶白色无刺=1∶2∶1∶4

【解析】

(1)分析表中组别二可知,F1白色有刺自交,F2中白色有刺∶白色无刺=3∶1,说明茎干有刺属于显性性状。

分析表中组别一可知,F1红色有刺自交,F2中红色有刺∶粉色有刺∶白色有刺=9∶6∶1,是9∶3∶3∶1的变形,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且F1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第一组杂交实验中,F1红色有刺自交,F2中红色有刺∶粉色有刺∶白色有刺=9∶6∶1,是9∶3∶3∶1的变形,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F1与花色有关的基因型为AaBb,与有刺和无刺有关的基因型为RR,则F2中粉色有刺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RR∶AabbRR∶aaBBRR∶aaBbRR=1∶2∶1∶2。

(3)根据题意,实验中没有出现红色无刺和粉色无刺类型,推测原因可能是无刺基因纯合时红色和粉色基因不能表达,即rr存在时红色和粉色基因不能表达而表现为白色。

第三组杂交实验中,亲本丁(白色无刺)×乙(白色有刺),F1全部为红色有刺,自交后代F2中有刺∶无刺=(27+18+3)∶16=3∶1;由于rr存在时红色和粉色基因不能表达而表现为白色,F2中红色有刺∶粉色有刺∶白色有刺∶白色无刺=27∶18∶3∶16,即红色∶粉色∶白色=27∶18∶19,为(9∶3∶3∶1)×(3∶1)的变形,故F1红色有刺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Rr.测交是指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F1(AaBbRr)与aabbrr杂交,则测交后代基因型有8种,即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1∶1∶1∶1∶1∶1∶1∶1,故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有刺∶粉色有刺∶白色有刺∶白色无刺=1∶2∶1∶4.

 

5月11日伴性遗传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的染色体均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B.人类的性别取决于精子的类型,故性别决定的时间为男性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

C.人类位于X和Y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有性别决定的生物才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A错误;人类的性别取决于精子的类型,故性别决定的时间为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时期,B错误;人类位于X和Y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都属于伴性遗传,C正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D错误。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

①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判断,即:

②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的方法判断,即:

1.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

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雌、雄株全为野生性状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雌、雄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2.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黑黄相间的花斑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花斑猫与黑猫杂交的子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花斑猫与黄猫杂交的子代中有25%的雌性花斑猫

C.黑猫与黄猫杂交的子代中有50%的雌性花斑猫

D.花斑猫与花斑猫杂交的子代中有50%的花斑猫

3.现用一只隐性雌性个体与一只显性雄性个体杂交,不考虑突变。

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判断基因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I上

B.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II-2上

C.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I上

D.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II-2上

4.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2)利用非残翅(♀)×裂翅(♂)杂交,可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还可利用图中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做出判断。

(3)若该等位基因若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图中的杂交实验结果。

(4)研究发现果蝇体内e和f是两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形致死基因,即基因型为XeXe、XfXf、XeY、XfY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

为了只得到雌性后代,通过育种需要得到X染色体上所含基因情况是___________的雌蝇,将该雌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雄蝇交配,即可达到目的。

1.【答案】C

【解析】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YA或XYa、XX,子代中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故A正确。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子代中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故B正确.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亲本中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根据题中信息“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若该株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故C错误。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中雌、雄植株都有一半是野生性状,一半是突变性状,故D正确。

2.【答案】D

【解析】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花斑猫,则黑猫的基因型为XBXB、XBY,黄猫的基因型为XbXb、XbY,花斑猫的基因型为XBXb。

花斑猫XBXb与黑猫XBY杂交,子代中雄性黄猫Xb

Y占25%,A正确;花斑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子代中雌性花斑猫XBXb占25%,B正确;黑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或者黑猫XBY与黄猫XbXb杂交,子代中雌性花斑猫都占50%;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花斑猫的基因型为XBXb,均为雌性,不能互相交配,D错误.

3.【答案】A

【解析】若子代雌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bXb,雄性为显性的基因型为XbYB,Y染色体上必须有B基因,雄性才为显性,所以该对基因位于同源区Ⅰ上,A正确、B错误;若子代雌性为显性的基因型为XBXb,雄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bY或XbYb,Y染色体上可以含有b基因也可以不含有b基因,所以该对基因可以位于同源区Ⅰ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区Ⅱ-2上,C、D错误。

4.【答案】

(1)杂合子

(2)裂翅裂翅

(3)能

(4)XEfXeFXEFY

【解析】

(1)F1出现了非裂翅个体,说明亲本中的裂翅果蝇是杂合子。

(2)要用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需要常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结果与伴X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结果不一致才能判断。

可利用组合:

非裂翅(♀)×裂翅(♂)杂交,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